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公德作文 > 孝道作文

實用的孝道作文600字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孝道作文600字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孝道作文600字3篇

孝道作文600字 篇1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我們班教室經常都會傳出同學們誦讀《千字文》的朗朗讀書聲。《千字文》是我國南北朝時南朝梁的周興嗣編寫的一部文化經典,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傳到今天,作爲一本啓蒙讀物,它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這部經典4字爲一句,共有250句,一千字,是名副其實的千字文,而整本書竟然沒有一個字是重複的,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深厚。書中的知識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多彩,從自然現象到社會歷史,從農業生產到發明創造,從做人做事到言談舉止,從宮牆建築到名山大川等等,作者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一一道來。雖然這部經典創作的年代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今天我們讀它仍然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讓我們既增長了知識,又明白了道理。

《千字文》裏有許多關於做學問的語句,對我有深深的啓發。“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爲“井底之蛙”。

有關做學問的語句雖然不多,但是作者卻把道理說得很透徹。《千字文》還教我們做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要學會和別人相處。書中還有很多歷史故事,增強了我對歷史名人的瞭解。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多讀、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

我們的樂趣吧!

孝道作文600字 篇2

自古以來,“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爲有這樣的傳統而感到自豪和驕傲。作爲一個學生,我們應該繼續發揚這一傳統美德。一直以來,有許許多多尊老愛幼的實例,如春風一樣,感染着我們,打動我們純潔而幼小的心靈。 記得我國開國元勳——陳毅元帥,即使自己做了元帥,可還是親自爲自己體弱多病的母親洗衣洗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難道他不是尊老愛幼的楷模嗎?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樸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期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稱。尤其以勇敢爲名。但子路小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親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幾十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上鹿皮進入深山,轉進鹿羣取鹿乳。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要射殺一隻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走出,將擠取鹿乳爲雙親醫病的詳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老菜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爲躲避戰亂,回到家鄉。他孝敬父母,盡揀美食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玩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爲雙親送水,進屋時摔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了地上學習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我們身爲跨世紀的接班人,必須從現在開始,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從小樹立發揚傳統美德的信念,寄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願望。

孝道作文600字 篇3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品德。

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孝親敬長方面爲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毛澤東同志在革命勝利後,返回故鄉里,特意在父母的墳墓前獻上一束松枝,深深地鞠躬,輕聲說道:“前人辛苦,後人幸福!”朱德總司令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深情地寫道:“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革命領導人在爲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操勞時,也沒有忘記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

孝親敬長就是要關心、體貼和照顧父母、長輩。可是小明一家就不這樣。一天,在晚飯時,媽媽燒了一條魚,分魚時分了五塊,他們把魚頭給了爺爺,魚尾給了奶奶,魚頭下面一塊給爸爸,魚尾上面一塊給媽媽,中間的魚肚子給小明,爸爸媽媽和小明都很開心的吃起魚來,可爺爺奶奶卻皺着眉頭生氣了,你們大家瞧瞧這一家的大人和孩子連孝親敬長的起碼品德都沒有,這樣太自私了。他們不想想自己是誰養大的?這使我想起了佚名說的一句名言:“樹木的繁茂歸功於土地的養育,兒女的成長歸功於父母的辛勞。”

長輩們無微不至地關懷我們成長,同時,又辛勤地工作,爲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是多麼可親可敬!我們怎能不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當前,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學常識的普及,醫療條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老人在人口中的比率明顯增長。因此,如何對待父母、長輩也將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優良品德,長大後承擔起贍養父母、長輩的義務,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