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公德作文 > 孝道作文

寫孝道的作文彙總6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寫孝道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寫孝道的作文彙總6篇

寫孝道的作文 篇1

青少年的時光伴隨着學習的喜怒哀樂,其中也有父母的苦、甜、酸。我的父母總是因爲我的快樂而喜氣洋洋,他們總是因爲我的煩惱而擔心。我知道我的父母很期待我的好成績。

但是我能爲他們做些什麼呢?我不知道。

但是就在昨天,我突然明白了。昨天,我媽媽很累。我想:人們總是說,打腿可以緩解疲勞。我說:“你累了一天了。讓我打你的腿。”“好!”我想媽媽正在考慮這件事。於是,我就揍了一頓。

“媽媽,疼嗎?”“不疼,我兒子真好。”“這樣舒服嗎?”“當然舒服啦!”“我努力了。”聽說推更好,就用了武力。這一拍,那一拍。媽媽很開心。打完這條腿,我又打了那條腿。“啪啪”一聲又一聲。“媽媽,哪條腿最疼?”“右腿。”媽媽回答。

這是,我要像小錘子一樣攻擊媽媽的右腿。

我先找到合適的力量,然後開始錘。“媽,你哪裏疼,我就打幾下。”我的“噓寒問暖”讓我媽心情大好。

打完腿,我又給媽媽洗腳。

我倒水問媽媽:“媽媽,這水熱嗎?”“不燙不燙,剛剛好。”媽媽在微笑。這時候我心情很好,但是很累。突然想起來,我媽平時做的家務比這個多很多倍。我忍不住說:“媽媽,你辛苦了,我愛你!”我洗了腳。

這次,是我第一次洗腳,也是洗腳最好的一次。

“孩子,你真的長大了。看得出來你的理解,認真,進步。加油,向着更高的目標前進!”

那一刻我明白了,有時候孝順不需要豪言壯語,不需要物質,只需要一顆心,一顆不求回報就能爲長輩付出的心!

寫孝道的作文 篇2

星期天,我媽媽問我:“我能帶你去我奶奶家嗎?”“好,好!”我拉着媽媽的手。“快走吧!”我趕緊換了鞋,拉着媽媽離開。坐在車裏,不想看窗外的美景,只想着:“路怎麼這麼遠?”以前很快,今天真的很慢!"

終於到了外婆家,我遠遠地喊了一聲:“外婆!奶奶出來迎接我說:“喂,我們的小孫女來了!”“奶奶,你最近怎麼樣?”“好!好的。謝謝寶貝的關心!"

奶奶開了個小店,生意很好。我想:今天我要幫奶奶!

於是,我對奶奶說:“奶奶,我來幫你做生意吧!”“哎,我們家寶寶真懂事!”奶奶摸着我的頭,如釋重負地說。我馬上就忙起來了。一個接一個的顧客來這裏買東西,有的買麪包,有的買文具,有的買冰棍。我幫忙給客戶帶東西,我奶奶收錢。顧客很多,讓我太忙了。我媽讓我幫忙到處拿東西。說來也怪,有時候很多客戶聚在一起,真的很累。沒有顧客的時候,我奶奶會整理櫥櫃裏的東西。一邊看,我一邊幫忙。我奶奶說:“總要把東西整理好,及時賣東西,長期不賣的東西要及時登記購買……”

看來我奶奶從早到晚一定很累。我會永遠孝敬奶奶,多幫她幹活!

寫孝道的作文 篇3

寒夜,北風呼嘯,室內的門窗也抖動着。路燈下,鵝毛般的大雪紛飛着,唯美得難以言說。

晚飯過後,父親便跑到牀邊蹲下腰,用手努力地摳住蘋果箱的底部,猛地一直腰,想把箱子捧起來,可沒想到卻掉在了地上。“爸,您這是幹什麼呀”“哦,你快吃吧,吃完了,咱去探親。”我丟下碗筷,捧起了蘋果箱,“爸,走吧。”父親笑了,昏暗的燈下光,依舊能看出臉上的皺紋。“唉,爸老了,真的老嘍!”不知是什麼感覺,總之心裏怪怪的,鼻子也莫名地酸了。還沒等我弄明白這到底是什麼感覺時,我已與父親並肩走在雪地中了。走着走着,眼睛前像被蒙了一層紗,模糊不清;思緒像被什麼拽住了似的,回到了從前。

昔日,我與父親下棋,我贏了,父親摸摸我的頭說:“長大了。”

昔日,我與父親跑步,我贏了,父親拍拍我的肩說:“長大了。”

昔日,我與父親釣魚,我贏了,父親捏捏我的鼻子說:“長大了。”

一陣寒風襲過,我纔回過神來。雪仍下個不停,像是對大地母親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我擡頭,父親的頭髮上已積了一層雪,我急忙放下箱子,摘下帽子,扣在父親頭上。“爸,天氣冷,您彆着涼了。”“是,是,爸爸會多注意的,兒子長大囉,呵呵!”

這笑聲,我不知該怎麼說。是父親的辛苦勞作換來了我的健康成長。眼前這個人,給予了我一切一切,燈光下,父親的背駝着,我的心突然被什麼擊了一下。兒時,我從不怕風雪,因爲父親的高大,我可以躲在他身後。而此時,我已長大,卻還在他身後,我忍不住邁步向前。“爸,風大,我來站在前面。”

就這樣一直走着,那種酸酸的感覺沒有了。

如今,我已長大,變壯了,我應學會如何關心父親,只是位置的改變,只是那麼一瞬間,我忍不住,跑到您前面。

寫孝道的作文 篇4

當我們享受陽光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當我們品味佳餚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當我們默默索取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朋友,感恩,我們不該忽略.

感恩自然,我們不該忽略.春天,我感謝鳥兒爲我高歌,感謝花兒爲我綻放;夏天,我感謝烈日給我以磨練,感謝暴雨給我以洗禮;秋天,我感謝颯颯的秋風,感謝無邊的金色的稻田,感謝勤勞的農民伯伯;冬天,我感謝雪花爲我飛舞,感謝狂風爲我呼嘯.然而,總有一些貪得無厭的人不懂感恩.他們亂砍濫伐,污染藍天,污染河流,向大自然肆意掠奪.一時的橫財助長了貪念,於是,天空不再蔚藍,溪水不再清澈,沙漠取代了森林

感恩父母,我們不該忽略.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父母的含辛茹苦,就沒有我們的茁壯成長.感恩父母吧!因爲,在我們傷病時,是父母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在我們回家後,是父母給我們遞上美味的菜餚,在我們失意和徘徊時,是父母始終堅定的支援着我們,給我們點上一盞前進的明燈.感恩父母,我會給工作後的父母遞上一杯熱茶,幫勞累的父母做家務,我還會好好學習,讓父母的臉上永遠是微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恩父母,我們怎麼能忽略?

感恩老師,我們不該忽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們敬愛的老師,又怎麼不是無私奉獻的春蠶和蠟炬呢?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耕耘,老師用汗水將我們澆灌.是的,老師也有嚴厲的時候,老師也有不盡人意的時候.但是,老師給我們更多的又何嘗不是愛和關懷呢?我也曾是一個淘氣搗蛋的學生,也沒少讓老師生氣.可現在想起,我又是多麼的後悔呀!想想老師吧,熬夜工作的是他們,聲嘶力竭的是他們,受氣最多的也是他們;想想我們自己吧,老師所期待的回報僅僅是我們要好好學習呀!我敬愛的老師.

我們不該忽略.朋友是箭頭,是岔路口中指引方向的箭頭;朋友是扶持,是困難面前硬挺我們的扶持;朋友是朵花,是隻會付出而不求回報的鮮花;朋友是太陽,給我們以溫暖,以光明

享受陽光時,我會感恩;品味佳餚時,我會感恩;默默索取時,我會感恩.朋友,你呢?

寫孝道的作文 篇5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有孝的家,貧寒也溫暖,無孝的家,富足也缺憾。

父母爲我們傾注了一生的心血,都說母愛是偉大的,而我也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在她的懷抱中我享受着濃濃的愛意。

至今母親生下我已經有十二個春秋了。聽爸爸說,媽媽懷我三個月的時候就不再吃零食了,每天只吃着沒有味道的粥飯,爲的是能讓我生長的更健康。五六個月的時候,媽媽吐的厲害,不能吃飯,每天只能考打吊水來維持營養。媽媽懷我是多麼辛苦啊!

其實,這還不算什麼,媽媽是剖腹產的,把我生下來後,四天都不能動彈,還不能吃東西。飢餓的難受和手術後的疼痛使媽媽四天四夜未曾閤眼。

聽到這裏,我的淚水悄悄溼潤了臉龐,真沒想到我的誕生給媽媽帶來這麼多的痛苦和折磨!

我漸漸長大,很快我上幼兒園了,媽媽每天都早早的起牀爲我做早飯,中午一回到家,我就可以享受着媽媽準備好的美味佳餚,媽媽卻還在吃我早上生下來的'稀飯。可那個時候,我太小了,還不懂事,不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有時候還鬧事,甚至取笑媽媽,當媽媽傷心的流着眼淚時,我還在一旁幸災樂禍。現在,有時想起那時的傻事我常常偷偷地流着眼淚,以贖曾對媽媽犯下的錯誤。

記得有一次,媽媽特地爲我做了一盤紅燒魚,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媽媽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說:“慢點兒,別卡到了。”我邊吃邊點頭,但還不忘問媽媽一句:“媽媽,你不吃嗎?”“呵呵,媽不吃,我不喜歡吃魚,你先吃吧!”我當時也沒多想,吃完就匆匆上學去了,但回來拿鑰匙時發現媽媽正在吃我吃剩下的魚湯,並在湯水中尋找着細碎的魚肉,我看這一幕,我的淚水忍不住地流了下來,走在路上,淚水更加肆意的流淌,恨自己爲什麼當時沒想到母親是捨不得吃而特意留給我吃的呢。

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了,媽媽累時,我會幫媽媽按摩,幫媽媽做家務,好吃的東西會和媽媽一起吃。爸爸累時,我會給爸爸錘錘腿,他口渴時,我會給他倒水。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白雲裝飾藍天,是因爲懂得報答,小草離不開大地,是因爲它不想讓大地媽媽孤獨。自然界的動植物都懂得報答,我們又何嘗不能報答父母,做個孝順的好孩子呢?

寫孝道的作文 篇6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爲先”,“人之行莫大於孝”這幾句諺語就說明了華夏兒女對孝道的重視。歷代聖賢都在提倡“孝”,這使得我們華夏文明能夠在文化禮儀上保持完整性和規律性,我們也因此受到異國人士的讚譽。然而如今社會上出現了孝悌觀念出現了日下的勢頭,因此重新探討和正確闡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說文解字》對“孝”字的本義作了生動而又準確的解釋:“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詩經》中則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的詠歎。

“孝”是尊敬長輩,侍老奉親,指子女對父母謹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祭祀等等。因此,“孝”作爲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首先是一種社會道德準則,用於處理家庭中長輩同子女之間關係;然後,隨着中國社會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和賦予新的內容

所謂“君要臣死,臣不死,爲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爲不孝”就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思想,在此略舉幾例:比如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中的“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婦綱”等,現今已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經》,恐怕現代社會很少人不去理髮吧,又有很多女士去美容吧;再如“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孟子裏婁章句上》,是至今仍存在“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源,也已不足取,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諸如以上孝說,到了今天,無疑均已過時,我們應以批判或毫不吝惜地拋棄。

我們應當有所繼承孔孟儒學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鑑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諧調、親和家庭成員的血親關係,促進家庭的和睦與穩定,進而在社會上形成尊老愛幼、互助友愛的風尚,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讓我們一起來營造一個敬老養老的社會氛圍,讓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優良傳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得到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