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公德作文 > 孝道作文

有關孝道的作文800字

 導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關於孝道的作文,歡迎大家的閱讀參考!

有關孝道的作文800字

篇1:百善孝爲先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爲重要和佔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爲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着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們的父母爲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爲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爲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麼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了而不爲呢?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爲我們,不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學會去感激父母,盡一份孝心,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孝敬父母,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篇2:百善孝爲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蹟,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爲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孃爲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着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爲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繮繩,將繮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着,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爲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爲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篇3:百善孝爲先

中央電視臺的一則公益廣告,每每讓人心動:一個稚氣十足的孩子,看到勞累一天的媽媽爲坐在椅子上的.奶奶洗腳,這一切被他看在眼裏,記在心中,竟也效仿媽媽的樣子,從廚房裏端來一盆水,跌跌灑灑的走動中,水花濺在孩子的臉上,隨着一聲“媽媽,洗腳”童稚的聲音後,傳來了話外音:“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此感人的畫面我們無不爲這一幕所打動!

這則簡而又簡的廣告詞配上幾個畫面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據有關媒體報道,許多城市的學校爲此還發起了“爲媽媽洗腳”的活動。你知道這打動人心的是什麼嗎?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慈孝。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孝爲德之本。” 中國是有着五千年悠悠文化歷史的國家,自古以來就被稱爲“禮儀之邦”。在悠長的歷史發展中有着許多傳統美德,孝親敬長便是其中之一。

“孝道”的歷史源遠流長,上至三皇五帝的堯、舜,下至當今社會。古代有二十四孝,每一孝都演化着一個子女孝敬父母的動人故事。

而如今,在我身邊也發生着這樣一個孝敬父母的動人故事。

我的姑父身高一米六五,爲人誠懇,老實。他原本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但在2002年3月,他的父親因腦溢血而癱瘓在牀,他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辭去了工作。父親從生病到逝世,他一直陪伴在老人身邊,不怕苦,不怕累,九年如一日照顧父親。

每天凌晨五點,姑父就起牀燒飯了,燒好之後他先給父親餵飯。收拾好碗筷後他就給父親翻身換尿布。有太陽的日子姑父就帶父親出去曬太陽,陪父親說話,給父親講故事,逗父親開心。

到了夜晚,姑父爲父親脫下髒衣服,用溫水一點一點地擦乾淨父親的身子,塗上爽身粉,換上乾淨的衣服,又把父親換下的髒衣服一點一點洗乾淨。冬天姑父的手都凍僵了,他還是堅持每天給父親擦身子,換尿布。

姑父多麼孝順,我對姑父充滿了發自內心的感動和崇敬。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是熱愛人民的具體表現。在現在社會裏,父母對孩子的吃穿用行的關心是甚之又甚,而被呵護大的孩子對父母的關心卻是少之又少。民間有諺語:兒生日,娘苦日。有的人卻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不孝敬父母,這是一種十分缺德的行爲。偉人毛澤東曾說過,“要孝敬父母。連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還肯爲別人服務嗎?不孝敬父母,天理難容。”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孝敬父母,也就失去了起碼的做人資格。

讓我們從小弘揚孝敬父母的民族精神,立志爲報效祖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標籤: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