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公德作文 > 孝道作文

【精選】孝道作文彙編十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孝道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孝道作文彙編十篇

孝道作文 篇1

今天,我偶然看到了一部電視《暖春》,這裏面的情節感人肺腑,我深有感觸,特別是裏面的主人公在最艱難的時刻相依相偎,這時,我感到了自己的父母,他們是多麼辛苦的賺錢,即使到了最艱苦的時刻,也是他們在支撐着生活,甚至我從來都沒有對他們盡過一次我該盡的孝心,我實在太不懂事了,所以,盡一次孝心也不是什麼難事,那我今天晚上就盡一次我該盡的孝心。

夜幕降臨,天空像灑了全世界最黑的墨水,我看看錶,爸爸媽媽也該回來了,我關上燈,更黑了,爸爸媽媽回來時,他們會得到一個驚喜,過了一會兒,我緩緩聽到了爸爸媽媽輕微的腳步聲,聽上去爸爸媽媽很疲勞,我開始準備,突然,我聽到了開門的聲音,爸爸媽媽摸着黑走了進來,我把手伸向電燈開關,就在燈亮的一霎那,我跳到了爸爸媽媽面前,說:“歡迎爸爸媽媽回家。!”看上去爸爸媽媽卻沒有感到驚喜,他們疲倦的躺在沙發上,一句話也不說,臉上沒有一絲愉悅的表情,我收起了笑容,說:“爸爸媽媽,你們很驚喜吧!”爸爸媽媽還是保持沉默,我看場面冷極了,又繼續說道:“爸爸媽媽,你們要不要喝點果汁,或……”“夠了!”“爸爸!”爸爸打斷了我的話語,“能不能不要吵我們了,我們工作很辛苦的,你要體諒我們一下,爸爸媽媽想休息一下,你先回房吧!”我很委屈,淚水溼潤了我的臉龐,說:“我只是想,只是想盡一點我該盡的孝心,好不容易想嘗試一下,爲什麼?爲什麼我會被你們數落!爲什麼——”

我直徑跑回了房間,放聲大哭着,爸爸媽媽愣了一下,媽媽走進廚房看了一下,再進臥房看了一下,媽媽笑了一下,說:“也許是我們錯怪她了,她真的想對我們盡一份孝心,你看——”媽媽把手指向這乾淨的家,爸爸似乎很感動地說:“這傻孩子,爲什麼不早說呢?”

我的確被冤枉了,後來,爸爸媽媽對我道歉,但我卻不肯接受,也許,是我錯了,因爲盡孝心是我在平常`在每天都應該做的事,我卻沒有做,還要用“嘗試”來體會盡孝心的感受,我的第一次盡孝心的嘗試卻是如此失敗,但我懂了,盡孝心並不是一種嘗試,而是一種職責,兒女的職責!

孝道作文 篇2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直遵從“孝道”。所謂“百善孝爲先”,可見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這次,我和幾個小夥伴打算開展一個有意義的活動:去探望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於是在一個驕陽似火的下午,我們敲開了老人家的門。爺爺奶奶的子女在新疆,他們見到我們顯得特別熱情,連忙招呼我們坐下,並端來水果。

“嗯,爺爺奶奶你們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助的嗎?”我們有點不好意思了。

“沒什麼!”奶奶滿面笑容,“有你們陪我說說話就好!”接着,她和我們說起了她的兒女和以前的故事。直到日頭偏西,奶奶才依依不捨地“放”我們走。她感嘆:“今天的時間可過的真快呀!”

我們只是陪老人說了說話,但他們卻像中了大獎一樣高興。那我的爺爺奶奶呢?如今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而生爲晚輩的我們,卻從沒想過去儘儘自己的義務,我的心裏思緒萬千。“快回家看看吧!”我聽見自己心中有一個聲音在召喚,“去儘儘你的孝道吧!”

那天,我和爸爸媽媽駕車回到了鄉下,老遠就看見爺爺頂着烈日站在村口。看見我們,他高興極了,笑得合不攏嘴。“我聽說你們要來,就站在這等你們。”喜笑顏開的爺爺就像個孩子。“那麼熱的天,您等了多久啊?”我擔心的看着爺爺早已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沒什麼,沒什麼,就一會兒!”爺爺已樂得語無倫次,“快進去吧,我開了空調,切了西瓜。”爺爺,我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你卻爲我們付出了太多。

走進院子,我看見奶奶從廚房走出來,滿頭都是晶瑩的汗珠。她看見我們就樂呵呵地說:“今天我們殺了鴨,燉湯喝!”我望着那一桌豐盛的飯菜,卻沒想到這裏面藏瞭如此多的汗水。我回頭,發現爸爸媽媽也沉默着。我們回家是爲了儘儘孝道,讓辛苦、孤單已久的爺爺奶奶享受天倫之樂,可沒想到這讓他們更加辛苦。

“燒菜我們來就好!”“不用,你們大老遠的跑來,歇歇吧!”……我在心中默嘆:該歇歇的,是你們啊!

“鄉下南瓜、冬瓜都有你們拿去些吧!”奶奶提議,不等我們同意便往車上搬去。“媽,鄉下南瓜就那麼幾個,您怎麼全搬車裏了?”媽媽急了。“沒關係。囡囡多吃點!”奶奶擦了一把頭上的汗,望着我,目光中滿是慈愛。

當我們踏着夕陽回程時,爺爺奶奶還在車後揮手,跟了我們好遠好遠。

我們對老人的“孝”,缺失了太多。有時候,常回家看看,儘儘孝道,便是最美的行爲。

孝道作文 篇3

你要想知道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我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的爸爸今年已經36歲了,他是一名外交官,整天忙忙碌碌。早上,爸爸八點就要離開家,晚上六點鐘才能回來。媽媽也是一樣,在房地產公司工作,每天比爸爸起得還要早。父母實在是太辛苦了。試問,我又能爲他們乾點兒什麼呢?看到他們這麼不容易,我真想爲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雙手託着下巴左思右想,有了,就爲他們泡一杯熱茶吧!對!就這麼辦!說幹就幹,我從碗櫃中拿出了一個杯子和一袋茶葉。好了,開始練習沏茶了。首先,我把玻璃杯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桌子上。然後,我拿出了一小袋茶葉,慢慢地往杯子裏倒。接着,把玻璃杯小心地擱到了飲水機前,打了一杯熱水。聞一聞,茶好香啊!最後,我給玻璃杯蓋上了蓋子。瞧,杯裏的茶葉有的挨挨擠擠,不肯分離;有的像一條條小魚在海洋中盡情遨遊;有的像小蝴蝶在翩翩起舞,可愛極了!還有的像秋天的落葉,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漸漸地,杯子裏的水變成了深黃色。“叮咚”,媽媽回來了。我連忙去給媽媽開門,“媽媽,您回來了!”“是啊!今天你在學校表現怎麼樣啊?”“嘻嘻,挺好的,來,媽媽,我要給您一個驚喜!”我把媽媽拉到了屋裏,“看,媽媽,這是我精心爲您準備的一杯熱茶。”“是嗎,那我可得嚐嚐。”媽媽喝了一口,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眼裏的淚花。“真好喝,我的寶貝兒長大了!”我們母女倆抱在了一起。

此時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了發自內心的快樂。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老師點評:

語言平淡,不會描寫,中心不突出

孝道作文 篇4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道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很注重行孝的民族。古代的聖賢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敬父母,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努力去實踐孝道。中國古代各種古典文學,也常有讚頌孝行和表達對父母的思念和愛戴的文字。

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無疑是對行孝意義的最高詮釋。由人的性情中發出來的一切美德,而行爲中最大的就是孝。論語上說∶“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就是說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可見,孝是所有愛之本源。

孝行最初來源於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界上的情感很多,但是隻有一種愛的付出是本能的、不講回報的,是心甘情願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它最執著,最真誠,最持久。

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自己拉扯大,付出了無限的心血和愛意,人就會產生一種回報的心理,這種回報的心理就是“孝道”的神髓。對父母的養育產生了報恩的孝心,進而擴展到對於傳授自己知識,教導自己做人的老師,就會產生一種回報之心;我們的一切“所得”,都緣於別人的“所施”,因而產生了一種博大的愛心,上帝稱她爲博愛,佛祖喚她做慈悲,她就是聖人的“仁愛之心”,也就是“仁”。這種報恩的情感,對於天地而言就是敬畏之心;用於對民族、國家、事業,她就是忠誠之心;用於對朋友她就是友愛之心,用於對社會、對自然,她就是熱愛之心……

行孝的過程,其實就是感恩的過程。一個人最高尚的精神狀態,就是時時刻刻常常懷着一顆充滿感激的心。

然而隨着社會生活步伐的加快,不少人對父母的感情逐漸疏離,就像一對褪色的`襪子,人們下意識地把它冷藏在冰凍一角的舊衣櫃,卻忘了那雙襪子曾經爲保護他們而損傷、磨擦多少。然而,在它被打入冷宮時,依然不嘆一聲。我們的父母爲我們不記報酬地付出,而我們把這些習以爲常,而忘記要懷着感激的心來接受父母對我們的愛。這是對親情的背棄,對愛的扭曲。

一個人有了孝,一個人有了仁愛之心,他自然就會對社會上的醜惡現象疾惡如仇,由此而產生正義的情感,這就是“義”;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產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現爲有禮而不輕漫,這就是“禮”;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會用心,只有用心,才能開啓智慧,這就是“智”;有了感恩之心,與人交往自然就會誠信無欺,這就是“信”。現在商業上的信用危機,思想的根源在於經營者不承認自己的“成功”是靠別人的“成全”,對社會、對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謂五德:仁、義、禮、智、信,人的優良品德都是由這種感恩之心而來的。

所以,作爲一個在社會生活的“社會人”不得不需要對父母行孝,需要對愛的正確認識,需要心存感恩,這樣人活着才能對這個社會有所作用,不枉費曾經活在世上的歲月,不浪費父母和他人對自己的所付出的愛。

孝道作文 篇5

古語云:涌泉相報,當感恩圖報。因此,心中有孝,纔可以感受填滿孝心的全球,心懷感恩,纔可以業餘生活給與大家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要是那類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兒,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謝的心;從我出世至今,時時刻刻都會爸爸媽媽體貼入微的關注和愛惜中,另外,因爲我學會了關愛,做有孝心的小孩。

一天,我下學回家了,剛進門處,就聽到媽媽在嬌吟,咦?媽媽如何沒去上班?我感覺糟糕,奔進臥房,但見媽媽面色蒼白地在牀上,此時,我雙眼填滿淚珠,媽媽笑容着說:沒事兒,先寫作業吧,媽,爲什麼會沒事兒呀,服藥沒有?,待會兒吃我教着平常媽媽的模樣,用手去摸媽媽的前額,啊!好燙呀!我十分堅決的說:不好,讓我來吧!但是,我的腦海中一片空白,應該怎麼辦呢?忽然,我想起之前我發燒的場景,因此,我跑到衛生間,自來水把純棉毛巾淋溼,甩幹放到媽媽的前額上,並把溫度表放到媽媽的腋窩下,忙完一切,我坐着牀前問媽媽病況,媽把媽扛起笑着說:許多了,去了解一下吧,可是,此時我內心泛起一股能量和義務,務必恪守在媽媽的身旁。

等待悠長的十分後,我一看溫度計,媽呀!三十九度!我趕快在藥箱裏翻出幾罐退熱藥,認真地看見使用說明,上邊寫着餐後服食,因此我打算先給媽媽煮飯。媽媽曾在我發燒是,給我做了麪湯,並跟我說,發燒喝麪湯比較好。好!就決策做麪湯,並在鮮美的湯裏一起下了一個雞蛋,麪湯的香氣撲面而來,這時候,我的腹部剛開始強烈抗議了,但我憋住捱餓把麪湯端到媽媽眼前對媽媽說媽,先喝碗麪湯吧。媽媽興奮的點了點頭,我看了鼻子一酸,內心十分傷心,內疚,我明白,它是因爲我平時不明白關注孝順而此次讓媽媽十分打動。之前把媽媽的愛作爲是理所應當的,想個辦法,我真是不應該。我默默地的惦記着。緩緩的舀了一勺湯,用嘴緩緩的吹了兩下,覺得不燙時,纔來養媽媽喝。媽媽平常就這樣照料我的。媽媽服了藥睡下後,我一直守在媽媽的身旁,給媽媽換純棉毛巾。逐漸的媽媽的燒退了,我這纔想到工作還沒有寫,便趕快去做作業

第二天我一早起來,就趕到媽媽的屋子裏,問她怎麼樣了。她說好了,她和爸爸不斷地誇我:我的孩子長大以後,回照料媽媽了,簡直個有孝心的小孩。想聽了內心比吃完蜜還甜。

孝要我真實的感受到真情的溫暖,無私奉獻的傑出。另外,因爲我掌握孝的真實含意實際上便是發自內心的關愛!

讓孝連接起來我們的日常生活,讓這個世界始終填滿真心!

孝道作文 篇6

一、作文素材

記得以前央視中秋、國慶走基層的時候,到處逮人問:你幸福嗎?引發了當代中國人對幸福的深入思考。20xx年春節期間,央視又深入羣衆,問孝順怎麼做,讓我們來看看市民的深情回答。

2月11日,中央電視臺播出"新春走基層,孝順怎麼做"節目,採訪了部分市民。當問到一位老人"您覺得孝順該怎麼做時",老人回答說:要說孝順,先孝順國家,國家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然後再孝順父母。而另一位北京市民說:少給父母出難題,對國家多做貢獻,這就是孝順。還有一位醫務工作者,對於孝順(父親),他覺得首先是先孝順國家,先是孝順社會,先對得起你所從事的這份職業和這份工作……有國纔有家嘛,肯定是大孝爲先。

播音員說:"古人說,孝爲德之本。孝有大孝和小孝之分。奉養父母,這是孝的開始;忠於職守,報效國家是孝的提升,是更大的孝道"。

那麼,親愛的同學們,當問到你孝順怎麼做的時候,你會怎麼回答呢?

二、構思點撥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步入老齡化的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順,而且這種孝敬主要應該表現在親情上,而絕非全都可以用金錢或僱傭個保姆來替代的。隨着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逐漸減少,商機錯過還會再來,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會時不再來,會遺憾終身。

"百善孝爲先",中華民族是一個講"孝道"的民族,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常常要看他是不是孝順。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說:現在所謂孝,就是說能養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但是這真的就是孝嗎?你看狗馬這些動物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你只是做到讓父母衣食無憂了,但你對他們沒有發自內心的尊敬,那麼這跟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孝敬孝敬,孝爲行,敬爲心,如果要孝,內心對父母要有深深的敬意。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

意思是說:做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你看看今天的所謂孝,就是有什麼活兒,孩子們搶着去幹;在一個物質不很豐富的情況下,儘量做到讓長輩有吃有喝。這樣做就算是"孝"嗎?孝順孝順,其實好臉色纔是最難做到的孝道。

孔子有這樣的建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作爲兒女,侍奉父母的時候,如果有意見相左的地方,甚至你覺得父母有什麼錯的地方,可以委婉地去勸止。這叫做"幾諫",就是你一定要很剋制地,很輕微地,能夠用一種柔和的方式去勸說。道理本身是什麼樣也許不重要,但是表達方式很重要。用一種最好的表達方式把一個很好的道理講得通,這很重要。

什麼樣的兒女纔是孝順的,關於這個話題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上面這些《論語》中孔子關於孝道的論述,放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是,時代也在變化,對於一些傳統的孝道觀念,我們還要加入一些新的註解。

就我們所知,極少中國人認爲自己是不孝的,有的人覺得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了就叫孝順,有的人努力保持自己的生活質量與父母的平齊,有的人覺得贍養父母就是孝順,另一些人則實現了父母的夢想……可以說,無論一個人對父母如何,他們都號稱自己孝順。

孝及順,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附屬概念,它們從屬於忠,再也沒有比忠更深刻的中國概念了。中國人的忠從理論上說,是雙向的,而實際行動則差不多是單向的,向哪一個方向相信不必說。

大致上,忠與平等是對立的,這就是中國與世界上多數國家不一樣的原因,中國在文化基因上就是與衆不同的,忠君,愛國,恨敵人,與敵勢不兩立,形成了一條既簡單又易記憶、還好執行的邏輯鏈條。這鏈條其實禁不住質疑,但它就在中國文化的基因中存在着,任何試圖拆卸這鏈條的嘗試都無法成功。

孝道作文 篇7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禮記·大學》)——題記

著名的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這樣概括家風家訓: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葉茂,他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下的所見所聞,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

家風,是指家庭或者家族流傳下來的生活作風和處世風尚。它是經前人倡導、後人遵循,代代沿襲、凝古納新的一種文化和道德氛圍。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生活調味品。古語常講“傳家忠和孝,興家文和德,持家勤和儉”,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記得從讀幼兒園小小班開始,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背誦《弟子規》、《遊子吟》等知孝、行孝的古詩詞,經常用平凡樸實的做人準則教導我:要常懷感恩之心,要懂得孝順長輩!

從我會記事的日子起,爸爸媽媽每天早上總是靜悄悄起牀,爲我和爺爺奶奶準備清爽可口的早餐;每天中午,只要單位不忙,也會趕回家陪老人吃吃飯、嘮嘮嗑;晚上,爸爸媽媽總會爲全家人準備好牙刷、牙膏、茶缸、面盆、毛巾、香皂等洗浴工具,媽媽還會搶着幫爺爺奶奶搓洗剛換下來的衣服。爸爸媽媽總是在大愛中不知不覺向我闡釋:百善孝爲先。

就在前不久,我的外公太因爲急傳染病需要住院治療,爺爺奶奶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照顧外公太的責任。住院期間,爺爺奶奶每天都去醫院照顧外公太,幫外公太擦臉,捶背,翻身。爸爸媽媽也承擔起了應有的孝心,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精心地爲外公太準備各種有營養的飯菜,定時按時送到醫院給外公太就餐,就這樣一直持續到外公太病癒出院。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外公太的這份孝心也悄聲無息地感染着我,每天我自覺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儘量不讓大人爲我的事操心。這也是我對長輩唯一能盡的孝心。

我們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地無憂無慮地成長,也習慣的、貪婪地享受着他們給予我們的愛。我常常開心地告訴他(她)們: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給你們買很多東西。可是爸爸卻教育我說:“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可以是長輩下班到家後,你能送上一杯熱茶;可以是累的時候,你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可以是休息的時候,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的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步步高,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是你的孝順。”媽媽也常常教導我,孝敬無底線。暨對長輩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善孝爲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兩句話,把它作爲傳家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長輩,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同學們,讓他們和我一樣,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青年。讓核心價值觀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點燃,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成爲人們一種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

孝道作文 篇8

當我們享受陽光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當我們品味佳餚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當我們默默索取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朋友,感恩,我們不該忽略.

感恩自然,我們不該忽略.春天,我感謝鳥兒爲我高歌,感謝花兒爲我綻放;夏天,我感謝烈日給我以磨練,感謝暴雨給我以洗禮;秋天,我感謝颯颯的秋風,感謝無邊的金色的稻田,感謝勤勞的農民伯伯;冬天,我感謝雪花爲我飛舞,感謝狂風爲我呼嘯.然而,總有一些貪得無厭的人不懂感恩.他們亂砍濫伐,污染藍天,污染河流,向大自然肆意掠奪.一時的橫財助長了貪念,於是,天空不再蔚藍,溪水不再清澈,沙漠取代了森林

感恩父母,我們不該忽略.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父母的含辛茹苦,就沒有我們的茁壯成長.感恩父母吧!因爲,在我們傷病時,是父母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在我們回家後,是父母給我們遞上美味的菜餚,在我們失意和徘徊時,是父母始終堅定的支援着我們,給我們點上一盞前進的明燈.感恩父母,我會給工作後的父母遞上一杯熱茶,幫勞累的父母做家務,我還會好好學習,讓父母的臉上永遠是微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恩父母,我們怎麼能忽略?

感恩老師,我們不該忽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們敬愛的老師,又怎麼不是無私奉獻的春蠶和蠟炬呢?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耕耘,老師用汗水將我們澆灌.是的,老師也有嚴厲的時候,老師也有不盡人意的時候.但是,老師給我們更多的又何嘗不是愛和關懷呢?我也曾是一個淘氣搗蛋的學生,也沒少讓老師生氣.可現在想起,我又是多麼的後悔呀!想想老師吧,熬夜工作的是他們,聲嘶力竭的是他們,受氣最多的也是他們;想想我們自己吧,老師所期待的回報僅僅是我們要好好學習呀!我敬愛的老師.

我們不該忽略.朋友是箭頭,是岔路口中指引方向的箭頭;朋友是扶持,是困難面前硬挺我們的扶持;朋友是朵花,是隻會付出而不求回報的鮮花;朋友是太陽,給我們以溫暖,以光明

享受陽光時,我會感恩;品味佳餚時,我會感恩;默默索取時,我會感恩.朋友,你呢?

孝道作文 篇9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有多少孝子被我們所深知,就像孟子所說的“惟孝敬父母可以解憂”。爸爸在我看來就是個大孝子,雖然他的孝道只是表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以前奶奶還在的時候,我們每次做好吃的,爸爸總會讓我們把爺爺媽媽都叫來,讓他們都嚐嚐。爸爸說:“爺爺奶奶爲了這個家受了很多苦。”而我和妹妹則去給爺爺和奶奶捶背、倒茶。這時,爸爸笑了,笑得那麼滿足。

有一次,奶奶和別人去打工,晚上九點多了還沒有回來。天氣說變就變,不一會兒,就下起了雨,並且還伴隨着狂風。這時我們一家人都焦急萬分,奶奶可是騎着自行車去的,萬一……爸爸看到這兒,就開車去接奶奶。爸爸也不知有多擔心,在路上爸爸的朋友開車,爸爸的頭探出窗子,聲音嘶啞卻有力地喊着:“娘——娘——”路上有很多打工的,他們聽到爸爸的喊聲後告訴爸爸奶奶並不在這兒。於是爸爸又繼續向前找。終於,爸爸的叫聲有了迴應,奶奶就在那兒!爸爸的眼睛溼潤了,他告訴奶奶再也不要去打工了,他能養活奶奶。奶奶聽後哭了,她被爸爸的孝心所感動了。

過了幾天,村裏有人說:“你看人家青他爸多麼孝順啊!我那裏困在路上還沒有去接我的呢!”爸爸聽後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每次爺爺奶奶的地裏有活兒,爸爸總是會搶着去幹,根本不會等到爺爺奶奶去叫。如今奶奶去世了,爸爸的這份孝心更多的給了爺爺。他這幾天出動打工要很晚纔回來,可他總忘不了給我們打個電話,要我和爺爺不要擔心。

爹孃面前能盡孝的纔算是好兒女。我敬佩爸爸,同時我也會讓爸爸得到我最好的孝敬。

孝道作文 篇10

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時;我今不敬老,老了誰敬我?“百善孝爲先”,起初時對這抱有不滿:認爲人到了人老珠黃的年紀時,自身的價值也就被磨光掉了,就已成爲了過去式,等待的無非是死亡。而如今社會上不僅大力提倡“孝”道,關注老人,而且有良好的政策待遇,內心便對生命又多了幾分期許。

那日,湛藍無垠的天邊,被抹了層雨露,心兒也盡在這雨露中了。站在街角處,展放雙手,感受着時間與自己擦肩而過,這感覺很奇妙。遠處的星星點點的光亮灑在臉一側,才發現,現在已是黃昏時分了。邁開步子走往回家的小路,路邊排排雜碩的房屋已緊閉了大門,整個世界都沉寂了下來,保持着那每日黃昏的緘默。內心盎然着古韻詩意,眼球卻被一位坐在木椅上的老人吸引了,停了下來,站穩了腳跟,看着她雙眼空洞,應着暈光,臉上滿布滄桑。她望着我,與她對視的那剎那。她嘴裏正嚼動着什麼,飽經風霜的皮隨着咀嚼拉扯着。原以爲是在品嚐什麼可口的東西,而後,他的一聲咳嗽,咳出來的僅僅是幾根乾巴無味的野菜。我明白,懂了,其實什麼良好優待,並非是每個人在行將就木時還能享受到的。可算是得到了,那他們內心的寂寞,有誰來填補呢?沒有,因爲人老了,話多了,會被子女嫌棄;人老了,走不動了,子女不在身旁;人老了,只有老伴在身旁,可如若那些沒有老伴的人呢?

依稀記得村口有戶人家的一個奶奶,她今年九十過旬了,早年就沒有了老伴,子女也在外工作。這些年來她一人日子雖過來了,可光景並不是很好,有過好幾次都是看見她一個人坐在門口就這樣看着天空,什麼也不幹,那時她見我就問:“這麼高的壽哪好了?”當時的我除了想不通還是想不通,可現在仔細回想,的確,在這行將就木之際,生命給予了她們渴望已久的平靜的同時,卻更多的是長久的寂寞。

原來,連可怕的死亡,她們都已不在乎了,而僅僅只是需要一份陪伴。生命就在彈指揮間,他們的青春不再有,他們僅僅剩下的只是現今的每分每秒。

千帆過盡,風隨心動,請每一個人對這羣人兒多一份關愛與善待吧!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