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公德作文 > 美德作文

有關美德作文彙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德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美德作文彙編6篇

美德作文 篇1

美德,這是一個在現在一個冷漠的社會裏存在卻又罕見的詞語。它的字面意思是:美好高尚的品德,但要更深層次的去了解;體會的話,那麼只有我們親身經歷了。

美德,沒有仍何的限制。一聲關懷的話語;一次無償的獻血;一次善意的謊言,一次救助災區的孩子……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都是我們心靈中最善良;最純真的;最本能的舉動。這些,就是美德……

美德事件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但這些卻只是那些善良的,內心美麗的人爲我們做出來的。

一次,我在路邊看到了以爲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姑娘摔倒了,我立馬跑上前去,拉住她的手,把她扶了起來。我關心的問:“你摔痛了沒?有沒有受傷?”她起來笑笑對我說:“好像沒有,謝謝你的幫助!”我也對她輕輕一笑:“沒有受傷就好……”

還有一次,我乘坐在公交車上,一位老爺爺上了公交車,可是沒座位了。他看起來7、80歲左右,左右手各自拿着菜,很不方便。這時,有一個小男孩讓了座位,說:“爺爺您坐吧!”爺爺和藹地笑了一笑,說:“呵呵!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說着就坐了下來。美德,就是點點滴滴的小事,就那麼簡單。

我和美德有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人人學會懂美德,在乎美德,不讓不良行爲再次發生,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美德作文 篇2

我國曾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隨着時間的飛逝,時代的變換,我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但這一切並沒有打倒我們,反到使我們認識到了根本不足,涌現出的一批領導人物帶領我們走上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既說特色,就是在這之中又蘊含着美德。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起,我們雖已自由地建立國家,但數年的戰爭也使我們耗費了人力、財力,我國的科技水平仍有些落後,教育也有些短缺,在大山裏的孩子可能都上不了學。這一時期,就涌現出了去打山裏代課支教的老師、大學生們。甚至是初中畢業的人們,我要說的這一位老師,叫李小棚,他從年輕時就去了山裏做代課老師,自己的住處簡陋不堪,代課老師的工資有很微薄,每到了年下,他就要去車站搬水泥,搬一個月才掙不到一千塊錢來貼補家用,就在如此簡樸的情況下,他還攻讀了西安電大專科,之後又攻讀了本科,可是又有事讓他犯愁了,山裏的孩子以後會到鄉里讀寄宿學校,這裏再也不需要代課老師了,可李老師捨不得這間教室,捨不得這羣孩子們,由於孩子們一時還走不出大山,所以李老師的代課還要繼續下去,我相信,李老師的思想還會繼續影響下去。

李老師的這種教書育人、爲孩子們奉獻是一種美德,而孝順也是一種美德。

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有一位叫做黃風正在上初三的女孩,她家只有三口人,她爸、她奶奶和她。她爸爸很早以前就得了病,成了高位癱瘓,奶奶又年邁。從6歲開始,她便開始照顧爸爸和奶奶,小小的她做飯夠不着竈臺,只能踩着板凳。大家想一想,一個6歲的小女孩站到板凳上做飯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啊!萬一她被火燒傷了怎麼辦,可她熬過來了。她都上初三了,她在十二歲時推着爸爸,一天一夜纔到了縣城,然後坐車再去各大城市看病,就這樣,她仍不放棄。

孝順,乃孝和順,我們有的做到了順,可大多數的孩子連順都做不到,又何談孝?、

所以我們要秉承中華良好的民族傳統,有美德,不僅要孝順自己的父母,更要長大後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美德作文 篇3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悅的季節裏,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

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記載着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經典誦讀是讓我們瞭解歷史文化的重要環節。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後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十分珍貴的作品。誦讀是指對經典作品的閱讀、朗誦,並對一些人民耳熟能詳的作品有一定地瞭解。當我瞭解了這些以後,便可以開始誦讀了。

透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年紀一大把”,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唐詩三百首》到《論語》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爲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書本準備做作業。可是又想:不是還有明天嗎?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電視。當我開啟電視看得津津有味時,腦子裏忽然想起了《中華經典誦讀》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爲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於是,我關掉電視,回房間做作業去了,從讀詩中我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從讀詩中,我體會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選自《農夫》);(選自《稻田》);

“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把,其實火力旺盛得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和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盛開。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進校門,便聽見朗朗的讀書聲,讀書聲那麼清脆,那麼洪亮,迴盪在整個校園裏……這,便是我們每天二十分鐘的誦讀時間。我們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每天的二十分鐘,讓我們誦讀中華經典,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血脈中流淌,讓民族文化智慧支撐我們學生人格的脊樑。

對於這寶貴的二十分鐘誦讀時間,同學們十分喜歡。有的時候同學們也會感到經典文章難懂,但是老師會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爲我們講解,還會加入生動的事例。學校還組織了讀背小組、幫扶小組,形式多種多樣,在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競爭;在快樂中誦讀,在誦讀中體味快樂。

走過歲月的長河,往事悠悠,彷彿就在昨天。我們品唐詩宋詞,我們誦優美的詩歌,中華經典的鏗鏘音韻還在我們耳邊迴響,中華經典的千古風韻還在我們心頭盪漾。知識要靠積累,沒有記憶就沒有積累,記憶力訓練是智能開發的重要手段。只有讓同學們透過讀、誦、背,去拓寬視野、積累知識、才能提高語文能力,養成讀書習慣。我們學校根據大家的年齡特點,給每個年級提出了誦讀篇目建議,讓我們在朗朗書聲中成長!

在我們學校,在每一節課前誦讀經典已經成爲一種習慣,而老師們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增添了孩子們的書墨之香。經典的誦讀,還推動了我們才藝的全面發展。經典誦讀,也爲弘揚名族文化發揮了巨大作用,也成爲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學校將沿着“親近中華經典,誦讀中華經典”的道路繼續品味中華經典的千年音韻,感受中華經典的萬世情懷。吟誦經典,讓民族的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吟誦經典,讓華夏文化撐起我們人格的脊樑。讓中華詩文藝術之花在學生的生命中永遠芬芳,讓五千年文化的血脈在九百六十萬的神州永久傳承!

美德作文 篇4

自古有“仁德”一說,“勤孝恆敬志禮賢信”不過是美德的基本標準。美德,正如她的名字,必定是美麗而溫柔的。人人都有各自將赴的約,今天,我與美德有約。

輕輕地我踏進圖書館的大門,來到二樓的借閱室。樓底的嘈雜,電線杆上鳥雀的嘰嘰喳喳,電瓶車嗚嗚地閃過,而且似乎聽到汽車的喇叭叫聲。這些形形色色的噪音像陣陣的亂風,吹皺了心中的一汪清潭。我不禁皺起了眉頭。

但是,閱讀的人們絲毫不曾察覺,他們用書築起了心靈的高牆。霎時間,屋裏靜悄悄的,只聽得見翻書的沙沙聲。我的內心激動極了,在這步伐節奏如此之快的都市,竟還有這麼一片得以陶冶性情的“世外桃源”。

我深吸一口氣,大步流星地走了進去。“咚!”——我的腳步聲驚得他們紛紛擡頭,我趕緊輕步躲進書架裏,這才發現裏面並沒有什麼“肅靜”之類的標語。我忽然想起老家的書店,那是一個喧囂的地方。經常地,兩個人如果隔得遠一些,就只能隱隱約約地聽到對方說的大概,那是多麼沒有秩序啊,與菜市場何異?

我胡亂地翻看着一本《籌辦夷務始末》,忽然一聲稚嫩的啼笑劃破屋子裏的沉寂。出書架望去,原來是一個小姑娘在笑。我以爲大家要發火,責備她,可是更多的人只是笑笑;笑容裏包含着寬容,包含着對小姑娘童稚天真的讚美。我也笑了,不過更多是笑我的尖酸與刻薄。忽然,我翻到了一本練習簿,裏面不知是誰的手稿。我一行行讀去——大體是珍惜光陰的箴言。看着看着便不由自主地坐在了一位大叔的面前。我眼睛一瞄,看見了他平板前幾張凌亂的診斷書,上面用打印體寫着“肺葉纖維癌”五個刺眼的大字。我的心不由得爲之一緊。大叔紅光滿面,一雙眸子像玉一樣,夾雜着絲絲哀愁。高高的額頭,小小的塌鼻,四五十歲的樣子,正值不惑之年,怎麼會得這種病呢?興許是家裏人吧。書桌上全是防癌治癌的書籍,我不禁由衷地敬佩起這位大叔了,爲生病的家人努力求學,怎不是盡一個孝字呢!他看得多麼認真啊,即使我默默地一直注視着他,他也不爲所動,認認真真地低頭做着筆記。

這只是一件小事,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求學者的勤懇,小姑娘的天真,大叔的.孝順,叫我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在這茫茫的大千世界裏,美德仍在。也許,她就不曾離開過,只是世人太忙太忙,有時候會將她遺忘;只有靜下心來……靜下來罷,你會發現她就在眼前。

美德,並不是必須要捨身赴死,救死扶傷,有時候一句話,一個有意無意的舉動,就是美德。真正的美德是要爲他人着想的,以禮待人,求學報國……這也正是因爲他人常說“內在美才是真的美”的原因吧!

美德作文 篇5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的。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孝道,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比自己幼小的人。建立淳厚的優良民風,是我們新一代小學生的責任。

黃香雖僅九歲,他的孝行,令皇帝常常感動而資助他受教育。後來,他終於功成名就。

在炎熱的夏天,黃香想,天氣又熱又溼,爸爸怎能睡好覺呢?他要想辦法,讓爸爸睡得更舒服一點。那麼熱的天氣,沒人願意在棉被上睡的。於是,他找到了過去媽媽在夏天用的草蓆,他將草蓆弄乾淨又曬了一陣,然後鋪在爸爸牀上。可這樣還是熱,怎麼辦呢?他從櫥櫃裏找出幾把扇子,將一把放在枕頭邊,爸爸熱時,便可以給扇扇子。然後他放下蚊帳,拿了把扇子,對着熱席扇了又扇,直到席子轉涼爲止。

鄰居們知道黃香這樣孝順父親,大家都很讚賞他,心疼他。他們總說:“我們從沒見過九歲的孩子能這樣孝順父親!”

黃香的好品行,不久,就傳的遠近皆知。他們都驚訝地說:“是真的嗎?九歲的孩字就能這樣。可真是難得!

我還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從此,繼母象變了一個人,對王祥非常好,王祥又去捉了幾隻黃雀讓繼母吃,繼母病也好了。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爲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我們要學習黃香和王祥的孝行,可回首看看現在的社會,又有幾個人能做到這樣?想想身邊的父母晚輩們。有的爲了工作竟然不去探望一下父母親,有的甚至連一個電話都不打去問候一下父母,有的只顧着自己吃喝玩樂而不去照顧一下年邁的父母親……這些行爲是不行的,我們應該多關心一下自己的父母親。

雖然我是學生,做不了什麼,但我決心用我的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親。

尊老敬老,孝順父母。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作爲新一代的學生,我們更應該把這一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美德作文 篇6

狼,理應是圖騰

狼,一種兇狠的動物

狼對什麼都兇狠。對獵物兇狠,對敵人兇狠,對自己更兇狠。小狼就是因爲太“狠”纔會“自殺”,纔會死去。不僅是小狼,所有的狼若是被鐵夾夾住,如果還能保全性命的話,獵人是很難得到什麼的,所以獵人埋鐵夾一般都是把兩隻夾埋在一起,於是狼便無法逃脫了。狼的兇狠遠不及有些人的兇殘。但大多數人,甚至和“兇”字都搭不上邊,而且低等而愚昧。狼吃羊,竟會有不少羊傻乎乎地圍觀,就像魯迅筆下,日本人殺中國人一樣,不少愚昧的人竟去圍觀,伸長了脖子,醜態畢露,似乎事不關己,甚至是幸災樂禍。這就是魯迅所說的“畜性”。人畜性太多,狼性太少,真該跟狼學學狼性,學學真正的“兇狠”了。.真正對人類有用的,是“狠”,而不是“殘”。

狼的“狠”來源於智慧。狼是世界上最好的軍師。但最好的軍師裏只有更好的纔有生存的資格。於是狼成了世界上最最好的軍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真正遵守這句話的是動物,這是自然的原則。自然是頂級軍師的訓練營。狼是自然中最有智慧的。可這“智慧”,似乎並不是指智商,不然主宰地球的絕對是狼。所以,“智慧”指的是經驗。與生俱來的經驗,世代相傳的經驗。所以未受到教育的小狼也如此富有智慧。狼教子,是傳授經驗。遊牧民族學狼,也是學習那神奇的經驗,那珍貴的生存之道。但是,在自然界,生存就是打仗,兵法就是生存之道。可大多數的漢人,從古至今一直攻讀着自己摸索了幾百年的經驗的結晶,卻對自然,對狼摸索了至少上萬年的經驗“兵書”卻熟視無睹,甚至排斥它,仇視它。經驗多了就能頂替高智商,一小羣狼略施小計,這點經驗少說也頂得上十個諸葛亮。可以說,天才諸葛亮懂得的,狼不可能不懂;天才諸葛亮不懂的,狼起碼懂一部分。就因爲這樣,一羣遊牧的“狼”略施小計,就足以使中原百萬大軍全軍覆沒。在中原人眼中,“狼”,比“狠”還要多狠那麼“一點”。不止一點。中原最恐怖的情景,是“狼煙”直上,烽火連天;最有威力的一句話,是‘狼來了“。

狼,一種智慧的動物。

狼的智慧使它們神祕。享受盛宴之前,爲什麼一定要給長生天騰格里發一封“感謝信”?爲什麼一定要舉行神祕的祭祀儀式?爲什麼發給天神的信號會是個詭異而絕對標準的圓?爲什麼狼總喜歡講尖吻直指蒼穹,望月長嚎?……這神祕的現象竟也是與生俱來。受狼的影響,牧民打獵時的信號,也是在空中畫一個圓。圓?是不是狼也熱愛圓滿?可事實上,不僅是狼,所有動物,都過不慣、過不了圓滿的生活。也許是因爲月亮是圓的?古人尚且不明白,狼怎麼在數萬年前就知道了?……

狼,一種來自上天的動物。

狼的世界像極了武俠的世界,因爲它們有太多的神祕。只是在這個世界裏,少的是人性的弔詭,多的是情與義;殺戮、爭奪則是共通。母狼爲了小狼,竟裝出了一場“護崽大戰”。狼可以爲了孩子去做一切……

狼,理應是全人類的圖騰、精神支柱。狼的優秀品質實在太多。而告訴我這些的,是小狼

標籤:彙編 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