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公德作文 > 良心作文

托爾斯泰的鏡子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托爾斯泰的鏡子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托爾斯泰的鏡子作文

良心是我們做人的重要基礎,我們唯有良心伴隨,才能永遠與善良爲伴。

——托爾斯泰的鏡子

我們對着鏡子,看到了自己;風對着鏡子,看到了風;雲對着鏡子,看到了雲;只有雨說:有時也有例外,我對着鏡子,看到了雪。

當我們面對情人時,就很高尚;當我們面對金錢時,有時是非常卑鄙的,所以,我們常常要照鏡子,尋找自己的真實模樣,於是我們發現,自己的影子至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所以,我們活得很辛苦。

1857年7月7日,在琉森一家頭等闊人下榻的瑞士旅館門前,有一個流浪乞食的歌手,曾唱歌彈琴大半個小時之久,約有一百位人士聽他演唱,歌手曾三次求大家給他一點東西,卻沒有一個人伸出同情的手,甚至有許多人還嘲笑他,歌手只好走了。托爾斯泰爲此而感到揪心地痛苦。他追上那個歌手,和他談話,瞭解他的身世,跟他一起喝葡萄酒。就在托爾斯泰和不幸的流浪歌手喝酒談話時,那些闊紳士、太太們並沒有忘記對窮人表示輕蔑和嘲笑,這種輕蔑和嘲笑甚至移到托爾斯泰身上,因爲托爾斯泰在和那麼一個流浪歌手打交道,居然同情他,和他一起喝葡萄酒。托爾斯泰在那些人身上找到了一面鏡子,他用它映照了自己,也從那些人中間拯救了自己。

“我常常不知不覺地陷入絕望,感到這個世界是不會給這樣的一個醜陋的人以幸福的;鼻子這麼寬,嘴脣這麼厚,眼睛小小的,還是灰顏色。還有什麼比一個人的外貌更能影響他的前程呢?”胸襟裝一顆博大愛心的列夫·托爾斯泰曾經這樣感嘆。很明顯,他是以別人的目光和社會習俗爲鏡子來關照自己而得出悲觀的結論的。他後來把自己當作鏡子,才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傾向。

托爾斯泰的書桌對面有一面很大的鏡子,在創作的過程中,他常常會凝神注視鏡子中的自己,看着看着,就會有淚水浸滿雙眼。他看到了自己悲愴的臉,看到了漸漸枯萎的年華,看到了鋪滿芳香的夜,看到了漸漸浮出水面的他的靈魂。

關於這面鏡子,托爾斯泰說,那是爲了映照良心。

鏡子,看似透明,其實它比任何事物更能守緊祕密。那些修過形整過容或者戴着面具生活的人只能騙自己,鏡子洞悉一切。但它閉緊嘴巴,它會把讚美和嘲諷都裝在心裏。

爲了專心寫作,免受干擾,他將自己鎖在房間裏,並對傭人說“從今天起我死了,就在這房間裏。”

托爾斯泰的鏡子始終在他的對面,滲出冷冷的光。

托爾斯泰對鏡子的理解或許就是從少年時打碎一面鏡子開始的,鏡子碎了,不流一滴血,卻生出更多的自己,每一塊鏡子的'碎片裏都有一雙眼睛深深地注視他,讓他不敢把良心偷偷地販賣一錢。

鏡子,它的品質與生俱來。像玲瓏剔透的骨頭,看不見的高貴的骨髓在它身上流淌。

托爾斯泰,他緊緊盯住鏡子中的自己,他從不迷失。他還善於在鏡子中捕捉到美與醜,發現善與惡,鏡子很忠實,不會說謊,目睹世間萬物偏偏守口如瓶。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鏡子疾惡如仇,當惡毒的王后最後一次對着鏡子歇斯底里地問道:“誰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時,鏡子發怒了,“是白雪公主,永遠是白雪公主”。它燃着了那個惡毒女人的頭髮,燃着了她的腳,讓她在火焰裏不停地掙扎。

一張面孔就是一個世界,它常常露出臉頰裏埋沒的消息,並迸出真相令你震驚並折服。一個人對着鏡子,說幾句真實的話,便是給鏡子裝上了靈魂。

晚年的托爾斯泰,思想上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憎惡社會上的紛擾,討厭親友間應酬,對自己優裕的物質生活感到良心不安。他一再希望離開故鄉,實現平民生活的理想。到他晚年時,開始幹農民的活。人們經常能看到白髮蒼蒼的托爾斯泰趕着牛犁田,或者砍柴、運水,幹各種農活。他穿一件寬大的白襯衫,腰上繫着皮帶,下身是土布褲,樹皮鞋,頭上戴着草帽,完全像一個農民。他不再出席貴族們舉辦的社交晚會,甚至也不在自己家裏接待那些高貴的客人了。

托爾斯泰把整個生命裏的泥土篩遍,只爲尋找一粒真理的金子。誰也不會想到,那個悽清的小火車站竟然成了他去見上帝的最後一個臺階,一棵高大的樹成了他自己的玫瑰墓地。他擁有了一切,但他把這一切都拋掉了。甚至,他不讓後人爲他舉行告別儀式,他“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托爾斯泰死的時候,依然在用生當鏡子。

托爾斯泰的鏡子裏,始終是一張悲愴的臉,一段似水年華,一個對生命的深刻的探尋:靈魂的復活之路。

標籤:鏡子 托爾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