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公德作文 > 良心作文

不該丟棄的良知作文

良知本就不應被丟棄,在寧靜的夜裏,悄悄將他召回,小編收集了不該丟棄的良知,歡迎閱讀。
 

不該丟棄的良知作文

  第一篇:不該丟棄的良知

2004年印尼地震引發海嘯,有人滿面同情地對我說:“印尼地震了,引發了海嘯,那裏的人真可憐……”

2008年,我國四川汶川發生了強震,有人面帶悲傷的神色,用沉重的語氣對我說:“汶川地震了,祖國同胞正在受難,我們應該儘自己一份力……”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引發海嘯,接連而至的是一座座核電站的爆炸事故,有人興高采烈地對我說:“你看,日本地震了,活該!”

是什麼讓善良的人能如此冷血地面對震級最高,災難最多的一場災害?毫無疑問,是歷史,是一段黑暗醜惡的歷史。但是,過激的行爲和言語,與魯迅先生筆下的《藤野先生》中的“愛國青年”有何差別?

有的人,一定是將良知暫時拋棄,埋沒進了仇恨裏,才錯失了是與非的天平,假如這場地震發生在其他地方,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人文悲劇。

拿出我們的良知,掂量掂量,是與非,顯然十分明顯,那麼,就拿出一小份同情與愛心,至少不要再幸災樂禍,落井下石。

我們的民族是胸襟寬廣的民族,是愛憎分明的民族。如今我們面對的是另一個落難的民族,即便是曾經的敵人——甚至可以說是仇人,也應拿出一份同情,至少是同情!這纔是偉大的民族精神。

當然,給予同情,並不是意味着要忘記國恥!90後的我們,身爲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我們,一定努力拼搏,建設祖國!東方奮起的雄獅——中國,一定可以用威嚴的覺醒與吼叫,震懾歷史中所有的敵人!

拾回自己的良知吧!本就不應拋棄它,在良知的引導下你會發現,日本人民是無辜的,也是無奈的,災難中的人民,他們在缺糧、油荒、輻射等危急中煎熬……

面對最樸實的人民,我們怎能無情?

良知本就不應被丟棄,在寧靜的夜裏,悄悄將他召回,並將一份祝福,捎給遠方的那個島國……

  第二篇:不該丟棄的良知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裏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着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裏也總揣着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着粗硬冰涼的麪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麼活兒都幹,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幹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幹什麼,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裏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爲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爲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透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後,由於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着打官司。但是他爲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隻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爲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爲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於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爲您的行爲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爲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麼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標籤:丟棄 良知 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