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公德作文 > 誠信作文

關於誠信的長篇作文

誠信這一範疇是由"誠"和"信"兩個概念組成的,關於選擇800字作文。誠,指真誠、誠實;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誠"與"信"合起來作爲一個科學的道德範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政治的***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現代化,無不凸顯着誠信的價值並要求踐行誠信。我們可以把誠信定義爲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同現代經濟契約關係和***政治密切相關並繼承了傳統誠信美德的真誠無欺、信守然諾的心理意識、原則規範和行爲活動的總和。誠信的本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關於誠信的長篇作文

首先,誠信是一種人們在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實踐中必須而且應當具有的真誠無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信守然諾的行爲品質,其基本要求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誠信之誠是誠心誠意,忠誠不二;誠信之信是說話算數和信守然諾,它們都是現代人必須而且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品格。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只有樹立起真誠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其次,誠信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它要求人們以求真務實的原則指導自己的行動,以知行合一的態度對待各項工作。在現代社會,誠信不僅指公民和法人之間的商業誠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會公正基礎上的社會公共誠信,如制度誠信、國家誠信、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和組織誠信等。這就是說,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誠信的原則來組織和建構,亦需按照誠信的原則行使其職權。一旦背離了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政府就會失信於民,制度就會成爲不合理的.包袱。

再次,誠信是個人與社會、心理和行爲的辯證統一。誠信本質上是德性倫理與規範倫理或者說信念倫理與責任倫理的合一,是道義論與功利論、目的論與手段論的合一。如果說"誠"強調的是個人內心信念的真誠,是一種品行和美德,那麼"信"則是誠這種內在品德的外在化顯現,是一種責任和規範。在中國歷史上,就有"誠於中而信於外"的說法。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目的,是人們應當具有的一種信念,而且也是一種道德手段,是人們應當承擔的一種社會責任和謀取利益實現利益的方式。誠信,既可以是價值論和功利論的,又可以是道義論和義務論的。價值論和功利論的誠信觀把誠信作爲一種價值和實現目的的手段,認爲人們如果不講誠信就無法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完善,也很難取得長久而真正的利益。道義論和義務論的誠信觀則把誠信視爲一種應盡的義務和內在的要求,認爲人們講求誠信是提升自身素質和實現全面發展的需要,講求誠信哪怕不能帶來物質上的利益,仍然是彌足珍貴的。我們主張在誠信問題上把道義論和功利論結合起來,既把誠信的講求視爲一種謀利和促進發展的手段,又把誠信的講求視爲一種神聖的使命和內在的義務,使誠信的講求既崇高又實用,既偉大又平凡,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價值特質。

總之,誠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美德和品質,而且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不僅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和價值,而且是一種外在的聲譽和資源。誠信是道義的化身,同時也是功利的保證或源泉。

選擇誠信,因爲它比美貌更可靠;選擇誠信,因爲它比機敏更憨實;選擇誠信,因爲它比金錢更具內蘊;選擇誠信,因爲它比榮譽更實在。

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 誠信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靈魂貶值,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 誠信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的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可以讓人的胸懷寬廣,高瞻遠矚; 誠信沒有色彩,卻可以讓人的心情灰暗,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悅! ——這,只在於,你是否擁有它!

喪失誠信的世界是不堪設想的,在這裏,沒有了相互理解與信任,更多的是相互猜忌,到處是爾虞我詐.整個世界蒼白而無力,人際的冷漠只能讓人望而卻步。

2O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中國發生的那一場浩劫中,這個苦難的民族喪失的恐怕不僅是人才發展的杌遇,在"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口號下,真誠的關係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只有猜忌。

一一因爲,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聯想到這20年來社會道德失衡現象的泛濫,恐怕這便是一個"淵源"了。

喪失了誠信的人是可恨的,喪失誠信的社會是可悲的,然而更可悲的是,國人似乎不願更不敢提及它。

一位老作家寫道:"……以天地爲心,以真誠爲骨……"他將真誠無欺作爲他作文的準則,往事如屐齒印蒼苔,斑斑點點深深淺淺地留下生命的印痕,他採擷其中的幾點,無愧於讀者,更無愧於自己的良心.做人又何嘗不像作文一樣,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冰心老人說良心就像雨洗過的青山,做到誠信,做到真實,你是否感到過這種滋味。

標籤:長篇 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