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公德作文 > 誠信作文

心懷誠信優秀作文

誠信作爲一種道德規範,要求人們以誠待人、信守承諾,從而彰顯人性的尊嚴;作爲一種法律規範,誠信要求人們公平交易、童叟無欺,從而維護人格的尊嚴。江西誠信老人陳德柱堅持25年撿破爛還債,面對責任和苦難,陳德柱老人沒有逃避,也沒有放棄。或許,這25年來,陳德柱老人的錢還的有些遲了,但這這份遲到的“債務清單”更是一張社會誠信的考卷。

心懷誠信優秀作文

陳德柱老人不食舊言,用汗水撐起誠信的脊樑,恰恰“誠信”是英雄們惺惺相惜,成就大業的根本,無論儒法,還是老莊,儒法主張“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而道家則“清心釋累,正心誠信”,陳德柱老人的言行正是對流世箴言最好的體現。

誠信是一塊試金石,它驗證着一個人的品德,考驗着一個人的良知。誠信意味着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說實話,做實事,不誇大其辭,不文過飾非。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爲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誠信,使晏殊在羣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在真宗心底添加了信任。誠信,不做違背良心、有損自尊、對不起自己的事。誠信無小事,誠信決定着一個人的前途命運和發展方向,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即使有再多的學識、再高的學歷,也難以被社會所接納。

人以誠立身,國以誠立心。一個國家的誠信,正是內誠於心、外信於人的千古絕唱,爲自身贏得了永恆的尊嚴與榮光。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爲了樹立威信,商鞅上演了一場“南門立木”。立木而取信,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在秦國迅速推廣開。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同樣在商鞅“立木爲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荀子認爲,“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把善言善行之人看作是國家的瑰寶,把嘴上冠冕堂皇實則壞事幹盡之人稱作禍國害民的妖孽。國無信則不立,無誠則民不信、衆不隨,此言得之。

然而,“毒奶粉”、“瘦肉精”、“假疫苗”,以及“地溝油”、“染色饅頭”等相繼發生的惡性食品事件,觸目驚心;學術剽竊,簡歷造假,造謠生事,脫離誠信的行爲屢見不鮮。一些廠家商人誠信缺失、道德失範,成爲社會肌體的毒瘤,給人民羣衆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危害。人們不禁拷問:誠信,真的變輕了嗎?

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到“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從“曾子殺豬示信”到“季布一諾千金”,我們走每一步,做每一項決策,開展每一次市場交易,如果不建立互信,不拿出誠意,爾虞我詐,自行其是,將一事無成,一敗塗地。不欺騙,不隱瞞,纔是正確的人生態度。遠離爾虞我詐,圓滑世故,多一份真誠的感情。

歸根結底,誠實守信,胸襟坦蕩,如登頂臨風,可高瞻遠矚;背信棄義,喪失道德,如作繭自縛,終自毀前程。有了誠信,纔有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承諾,纔有了五關之前“赤兔胭脂獸”的一騎絕塵,纔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能坐上聚義廳的頭把交椅,將替天行道的大旗扯得迎風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