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去遠方的路高中作文

去往遠方的路充滿了坎坷,卻值得我們用一生去修築。

去遠方的路高中作文

去往遠方的路是美貌和親情。回首眺望長安依然是天與海的距離,而她——王昭君卻已失去了當年的容貌:鏡中的她,頭髮不再烏黑髮亮,瀑布般披在肩上,而是添了幾根灰白的髮絲,在燈光的映襯下格,外刺眼;眼角、額上,悄悄地爬上了歲月的年輪。

又是那曲《琵琶怨》,朦朧的月色中,她好像回到了幾十年前。那天她的臉上搽上了胭脂,抱着有些滄桑的琵琶,輕輕撥動琴絃,傳除了那哀怨的曲子。在琵琶聲中,長安越來越遠,久久不散的是親人的呼喚與痛哭。

她在長安割捨了親情,在西域留下美貌,換來的是漢邊境人民的世代歌頌。

去往遠方的路是地位和生命。幾千年前,一位身着白衣的老人站在汨羅江畔高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便是屈原。

他是楚國大臣,他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全部傾注給了楚王,他盡心盡力輔佐楚王,爲了讓昏庸的楚王警醒,他曾三番五次的上書,卻招來了楚王的反感。

他痛苦,他委屈,自己的苦心無人能夠理解。他爲後世留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離騷》後瀟灑地離開地投江,離開了世人。

他將生命交付於楚國,“生是楚人,死是楚魂。”儘管楚國仍被秦國消滅,但打不敗的是屈原強大楚國的雄心壯志!

去往遠方的路是時間和等待。公元前138年,駝鈴悠悠,在大沙漠上空迴盪、迴盪······由遠及近,由遠及近。駝背上的男子叫張騫,他神色凝重,手裏握着西漢使節。

他受命於漢武帝,以西漢使者的'莊嚴身份,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

然而,他還沒有到達大月氏,就被匈奴俘虜。他被匈奴扣留了整整十年。

這十年他一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他曾被迫娶妻生子。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但他始終秉持漢節。終於在度過了第九個春秋後,張騫乘匈奴不備,設計逃出了匈奴大營。

過了十餘年的張騫已衣衫襤褸,幾經碾轉,終於到達了十年前就該到的地方——大月氏。然而他的聯絡卻遭到了拒絕,,大月氏西遷已久,無意與匈奴交戰。

心灰意冷的張騫帶着漢使節,踏上了歸路。

歲月催人老,重新回到長安的張騫,臉上添了幾道深深的溝壑。

穿着草鞋的張騫緩緩走在長安的大街上:宮殿沒變,還是那麼高大;御道沒變,還是那麼平坦;長安沒變,還是那麼輝煌。只是物是人非……

張騫爲了兩族的友好交往,獻出了時間,等待着迴歸。即使未能聯絡大約值,但他卻開闢了一條重要商道——絲綢之路,他讓西漢國富兵強,使西漢加強了與外界的聯繫。

去往遠方的路,即使不能最後抵達,也要執着地、精心地修築。

夢想努力了,就算沒到達,也要有回憶珍藏。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