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2017年高一年味淡了作文

雖然說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可是我依然認爲年味是越來越淡了。小編收集了年味淡了作文,歡迎閱讀。
 

2017年高一年味淡了作文

  第一篇:年味淡了

我一直在思索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在中國,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節日呢?後來,想了很久,我終於想明白了,人們看重的是春節的這種氛圍,團圓的氛圍,熱鬧的氛圍,好玩的氛圍。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個團圓飯,看看春節聯歡晚會,談談工作,談談學習,談談家庭,小孩子穿上嶄新的衣服,去放鞭炮,點菸花,給長輩們拜年賺壓歲錢。傳說除夕夜有叫“年”的怪獸,許多人還會整夜不睡,這種習俗叫做守歲。過年的時候,人們總有一種溫馨幸福的感覺。

過年固然好,可是,春節又將至,大街小巷張燈結綵,我卻發現,近年來年味兒越來越淡了。似乎過年能讓我們高興高興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賺點壓歲錢了。春節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節日,成了給幼年的小孩子們樂一樂,玩一玩的日子。

過年領着5歲的表弟去玩,走在街上,他東瞅瞅,西看看,好像什麼都是很新鮮的樣子,一會兒要去買氫氣球,一會兒又要去遊樂場玩,還有廣場許多小吃也令小傢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買這買那。玩一次旋轉木馬能讓他高興很長時間,買一盒炮來放,能把他嚇得躲在我身後不敢露面。看到廣場有漂亮的花燈,拉着我的手就往廣場跑,要去看花燈。叔叔給了他二十元錢零花,他激動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給我錢了,我有錢了。我們去買好吃的!”可是,相比之下,我這個姐姐就顯然成了個陪玩人士。對我來說,氫氣球已經不再是我可以玩的東西,去遊樂場也只是高興一小會兒而已,廣場的小吃都吃的膩了。陪着表弟去玩旋轉木馬,看到都是一羣小孩子,似乎旋轉木馬也只是童年時代美好的夢了,去看花燈,花燈也只能圖個漂亮,去放炮,放炮不過是噼裏啪啦響幾聲罷了。至於表弟對二十元零花錢的熱情,我就更是沒有了,表弟才5歲,沒人一次性給過比這二十塊更多的零花錢了,可是對我來說,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表弟喜歡的東西,對我都沒有了吸引力,而對於過年來說,我也沒有了從前的那股熱乎勁兒。

眼下也正是過年時,與以前的過年相比,雖然現在過年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但精神文化卻總是像缺少了些什麼,似乎那些年的過年更熱鬧,更開心一些,我們似乎更懷念以前的年味兒。以前過年時,總是盼着年關時候能和爸爸媽媽一起貼對子貼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掃屋子,能架起年貨來準備點年貨,總是盼望着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覺守歲,能放包餃子吃餃子,總是盼望着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媽媽領壓歲錢花,能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煙花。那些年,身爲小孩子的我們聽到鞭炮聲會亂蹦亂跳,穿着新衣服在鏡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爺爺奶奶給的壓歲錢捨不得花,最後還是都給了老爸老媽,等到別人家放完炮就跑過去,看看有沒有剩餘的'小炮再撿回來自己放,午飯時看着桌上許多好吃的,流着口水卻又捨不得吃,因爲一年也難得改善這麼幾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這些好吃的了,過年的時候爸媽總會領着我們一家到攝影館照許多相片,我總是擺出各種姿勢來顯擺,媽媽總說我愛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質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媽也會給買很多漂亮的衣服,親友也會給足夠的零花錢,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娛節目天天有,好吃的隨處可見,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數碼照相機,想什麼時候拍照就什麼時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就把精神文化給忽略了,過年的程序刪減了一道又一道,過年的氛圍也少了一層又一層。

過年也是一種文化,在如今這種精神文化短缺的時候,或許,追求民俗,一家人圍在一個大火爐前講講各自的故事,參加參加各地的風俗活動,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覺……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何時能重新出現在年關呢,那份我懷念的年味兒,那種特殊的精神文化……

  第二篇:年味淡了

本來,在記憶中春節是這樣的。

老屋裏很是熱鬧,儘管沒有各種霓虹燈點綴,但足夠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氣洋洋。門前的竹竿掛滿了鞭炮,孩子們在井口旁邊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親便從外地,從城裏趕回來參加祭祖,沒有禮炮,沒有奏樂,只爲了團聚。在我記憶中除夕或者過年的八九點鐘,便會有各種雜技表演,但也許這只是我記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將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們神色匆匆,點燃香燭,長者引領晚輩三鞠躬,少了些紙錢,放了鞭炮,於是便走了,不復以往之香火裊繞,人聲鼎沸。

除夕夜,人是團圓了,但吃完了團圓飯,人們便各自活動,大人們打撲克,孩子們奔向網絡,以往家人圍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復存在。大年初一,傳統上是要一起牀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該如此的我還是像機械般起牀,過我的學習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還是我長大了?

或許年味根本沒有淡,因爲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簡化、焰火的漸少,還有我看到的各種新奇的過年方式。人們開始習慣了過年旅遊、過年學習、過年運動,牌桌上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電視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從此來看,年味真的沒有淡。我當初下結論說年味淡了,也許是我一時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結論。

的確,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兒時天真,當時的我可以拿着鞭炮於各家各戶間串門,在想點燃的時候點燃。現在的我如果這麼做卻一定被說幼稚。的確,我必須爲這長大作出犧牲。但是如果僅從年齡上看我是長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壓力令我身不由己,我無力去管得了傳統這些東西。相對於長期漂泊在外的遊子,我也難體會其萬里歸家只爲一聚的艱辛,我沒有像他們一樣的'閱歷,從心底認識到家的溫暖,那麼我其實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團圓之時感受到過年的溫暖,卻沒有爲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於各種傳統的變遷,但也不像老人般懷古傷今似的,過年對於我來說,我認識到的是傳承的力量,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維繫團結的力量,這是我無法否定的。僅僅從我的微薄閱歷來看,年味沒有淡,是我沒有真正長大。

  第三篇:年味淡了

雖然說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可是我依然認爲年味是越來越淡了。或許是以前的物質缺乏,春節才顯得那麼重要,過春節,過新年,吃好多平時吃不到的美味,穿美麗的新衣服。快快樂樂的吃着年夜飯,放鞭炮,和家團圓在一起有着說不完的話。不管年味如何,春節還是一年一年都過,就我所經過的春節,我也覺得年味是漸漸減少了的。

以前,春節是這樣的。春節前,買着大堆的年貨,買新衣服,新鞋子。孩子們高興的不得了。每年都去外婆家過春節,以及其他的親人朋友們,在一起也很熱鬧,一桌子的快樂大餐,說着笑着。然後大人們在家裏玩着他們自己的遊戲,我們也出去玩。看看街上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然後買一大堆,因爲是節日啊,大人們也願意讓我們買平日裏不讓我們買的東西,我們沉浸在小小的快樂中。每當夜晚來臨,我們放着煙花,看着天空中綻放的花兒。心中盪漾着快樂的漣漪。春節過得快樂無比,以至於都不想回家了…… 去年,二姨以及姐姐都不回外婆家了,一個人在外婆家無聊。盼望着回家,爸爸帶我出去玩,我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不想放煙花。煙花有什麼好看呢?不明白了。度日如年,然後終於回家了。就這樣,沒有意思的春節。因爲沒有人和我玩啊!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學送我的新年禮物,兩盤磁帶,一盤是她唱的歌曲,以及彈奏的音樂,還有一盤是關於我們的故事,很有趣的故事吧。每次聽起都覺得溫暖無比。

今年,我希望過的很好玩吧,不知道會是什麼樣。但是很期待啊!我希望春節的時候能夠下雪,大家都回來過春節,我們在一起玩一起鬧,一起堆雪人,打雪帳。我希望我們可以在春節的晚上放煙花,快樂的`欣賞着煙花的美麗,然後的然後…… 關於祝福 需要我感謝的人太多。而我從來都沒有好好的感謝他們,在新年之際,或許是一個絕妙的時機。共同走過了1年多的時光,,我想我要好好的感謝老師,我知道老師不喜歡賀年卡,不喜歡其他的祝福。成績纔是對老師的最好的回報。我想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學習,表達對老師最好的祝福。同學,一起說,一起笑,一起學,一起玩,不知不覺中,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和同學在一起的時光,無比美妙。最後,我希望春節的時候能夠下雪。雪花飄零。

快樂?什麼是快樂呢?她來無影,去無蹤。我拼命想要抓住她,想讓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充滿快樂,可是我做不到,她總是從我手中溜走,不知何時又再次出現。和她擦肩而過的機會多了,我也漸漸悟出了快樂的真諦。你抓不住她,那爲什麼不自己創造快樂呢?

快樂在我看來很簡單,只要生活過得充實,就會快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時,也是人們的好朋友。讀書不僅會使生活過得充實,而且從書中我們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學會了學習的方法……例:《兩根沉木條》,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少女帶一位迷路的遊客下山,走到獨木橋時,少女讓遊客負重前進,並告訴遊客,只有意識到危險,纔會更安全。從中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危險並不一定製造災難,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災難的深淵。

我相信,在讀書時,只要用心去讀,總會有收穫。例如:在做數學題時,解決了一道難題,那時,你的心中會充滿了成就感。而且,“腹有詩書氣自華 ”,爲什麼不多讀點好書充實自己呢?充實的生活會令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你不會因爲虛度光陰而傷心,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