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高三語文高考作文(通用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高考作文(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語文高考作文(通用8篇)

高三語文高考作文1

參天大樹雖沒有翅膀,沒有腿,但靠着自己的智慧與努力,結出果實,讓飛禽鳥獸將自己帶到了世界各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人生亦是如此,要想成就輝煌的事業,擁抱幸福的明天,就必須先放飛美麗的夢想,再靠自己進行艱苦努力的奮鬥。

幸福的未來之路上,始終伴隨着夢想華麗的舞步。

夢想是催生動力的搖籃,沒有夢想就沒有巨大的推動力。空寂大漠,駝鈴陣陣,因爲跋涉的心渴望遠方的綠洲;遼闊長天,雄鷹點點,因爲飛翔的心渴望高端的的雲層;蒼茫大海,帆影憧憧,因爲遠航的心渴望彼岸的港口;三更燈火,書聲琅琅,因爲求知的心渴望未來的光環。正如大樹,聽了鳥獸們旅行的見聞,一顆環遊世界的夢想的種子便根植於心。正是懷揣着那對夢想的渴望,才讓人有了實現它的信心和決心。因爲夢想會發光所以無論身處多麼漆黑的角落,總有一束光,引領着我們前往,風雨兼程,在所不惜。

幸福的未來之路上,必然浸透着個人奮鬥的汗水。

奮鬥是獲取成功,實現夢想的必要途徑。沒有人能一勞永逸,也不能依靠別人實現夢想,唯有用自己的汗水,透過自己努力獲取的未來才能熠熠生輝。中國有句古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味一個人要想走得遠,走得好,需得立足當下一步步去走,才能身行千里大有作爲。君不見,書家聖人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遊若蛟龍,翩若驚鴻,是因爲他臨池學書,廢寢忘食,常年洗筆將一池清泉染成濃黑;乒乓皇后鄧亞萍的球技之所以爐火純青,所向披靡,因爲她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多塊球板被握出溝槽而渾然不覺;無臂琴師劉偉的腳下功夫神奇,風景無限,是因爲他夜以繼日練琴不止,腳趾被磨出鮮紅的血泡也從未想過放棄。他們爲着未來而不懈奮鬥者,使他們今日被鮮花和掌聲裝點得璀璨無比,晶瑩的汗水折射出他們勇於追夢的心,他們值得擁有這一切。

可有的人,沒有夢想,更不曾想過要爲自己的未來努力奮鬥。他們也像大樹一樣,沒有翅膀,沒有腿,卻將自己的未來寄希望於別人,好惡逸勞,醉生夢死。試想飛禽走獸若答應大樹的請求,他們終有一天也會因大樹的龐大而感到飛行的疲憊體力不支,大樹也不能前往那麼多的地方欣賞風景。依附他人而鑄就的未來,哪有自己雙手拼搏而出的那樣動人閃光?自己奮鬥,不苛求別人,那樣獲取的未來纔是春光滿滿,幸福無比。

願你我都擁有大樹的智慧與勇氣,靠着自己的奮鬥,擁抱幸福的未來,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高三語文高考作文2

羅蘭說:“你踩碎了紫羅蘭,它卻將芬芳留在你的腳上。”寬闊豁達的心靈總能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因爲那是教養所滋潤的花朵。

炎炎夏日,熱浪襲來,卻依然擋不住我對花果山的嚮往,一大早就睜開雙眼催着父母收拾東西準備上路。一路上的顛簸後,我終於來到了這個神奇的地方,抑制不住自己的興奮,張開雙臂就往裏衝,似乎裏面有某種芬芳在吸引着我。

我們一路說笑,一路留影,不知不覺就到了半山腰。半山腰處有家茶水鋪,是供往來遊人休息的地方,我揮了揮汗,瞅個空處坐了下來。本想坐下來靜心欣賞一下週邊的風景,突然耳邊響起了一些議論聲和驚呼聲,我轉過身去,想探個究竟。

那是一個怎樣的人啊,身體畸形,有些羅鍋,乾瘦,矮小,約莫四十歲的樣子,我不禁泛起一片同情之心,可誇張的是她的頭髮,有些乾枯,卻綁着兩條麻花辮子,貼着脖子安靜地掛在胸前,但每條辮子上的那一撮野花竟是那麼的顯眼,也許是就地採的吧,還很鮮嫩,我突然之間就被感動了。也許生活有艱辛,磨難,太多的不公平,可都不影響她對生活的熱愛。

她微笑着招呼大家,權然不顧大家的議論紛紛,絲毫不在意別人的異樣的目光,也許是習慣了吧。我明白了,她是這個茶水鋪的主人。不斷的人來人往,她越發忙碌了,越發笑得燦爛了。

她熱情地應對着每一個客人的要求,看得出生意很好,但這些都不影響她和別人的交談。一個孩子走過,她會輕聲說:“多可愛的孩子,慢些走!”一位老人路過,她也會關切地說:“大爺你身體可好喲,小心些,前邊的路有些陡!”這些溫暖的話語就像她那麻花辮上的野花一樣,散發出淡淡的芬芳,看似平淡,卻又真真切切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

也許小孩子初次見了她會驚恐不已,也許貴婦人見了會嫌惡地遠遠離開,可她都豁達地通通忘掉,寬容地原諒着人們淺薄的無知,原諒着上天的不公,我想,這纔是真正的教養,像野花一樣紮根於大地,默默的演繹着自己的精彩,等待着真正懂她的人,領略她的芬芳。

離開的時侯,我特地走到她跟前,真誠了說了聲“謝謝”,看着她如花的笑奤,我被深深的感動了。我不知道她的生活境遇是否會永遠如此,但只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對美的執著與熱愛,對人的寬容與豁達,她的生活就會永遠充滿芬芳。

這不是教養又是什麼?她的教養滋潤着她的生活,我相信,在以後的以後,它也會滋潤更多人的生活,真的希望這種芬芳能夠永遠傳遞下去,惠及你,我,他。

高三語文高考作文3

貝爾納是法國著名作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去搶救哪一幅?結果,在收到的上萬份答卷中,貝爾納的答案獲得金獎。他的回答是:我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獲獎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一個,而是最可能實現的那一個。

在當今社會裏,甘於渾渾噩噩的人是少數,多數人均渴望有所作爲。然而,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真正成功的人實在是太少了。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複雜的和多方面的,但有一條卻是肯定的,即不少人不善於正確分析主客觀條件和把握獲取成功的機遇,眼睛只瞄準頗具誘惑力的“最有價值的”目標,而放棄了“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目標,結果棄易趨難,在遭遇挫折之後又往往心灰意冷,不思進取,這自然與成功無緣。

選擇是一種智慧。智慧的選擇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時候,我們在選擇之初就已經失敗了。譬如,你在野地裏徒手追趕兔子,那隻肥大的兔子既刁且快,那隻瘸腿的兔子卻是瘦小得多,你執意追趕大的,結果一無所獲。再譬如,你在探險途中遭遇口渴,又沒有飲用水的時候,僥倖發現路旁有一棵桃樹,可遺憾的是,樹上結的偏是些不大起眼的半生半熟的小桃子,你心存僥倖地想,前面的桃樹一定結滿了又大又水靈的鮮果。於是,你忍着難耐的口渴又上路了,可是在旅途中,你再也沒有發現桃樹了。

《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個故事:鶯正在大樹上唱歌,一隻鷂鷹飛來抓住了它。就在鶯將要被吃掉的時候,它請求鷂鷹放了它,說它根本不能填飽鷂鷹的肚子,如果想吃飽,應該去捉更大點的鳥。鷂鷹回答說,假如我放掉手裏現成的食物,再尋找還沒有看到的東西,那我不成了傻瓜嗎?多聰明的鷂鷹,它的選擇與貝爾納的選擇一樣充滿了智慧。它懂得與其追求虛無的東西,還不如把握現實。

捨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標吧,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人的能力卻是有限的。超出自己實際能力的宏圖大志,給人帶來的不僅是力不從心的重負和壯志未酬的遺憾,更重要的是耗盡了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的能力。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應該向貝爾納學習,把握“可能”,珍惜“擁有”,在現實的`平地上搭建自己的理想平臺,而不要在虛妄的幻想裏營造海市蜃樓!

高三語文高考作文4

我看到這樣一則引人深思的漫畫:第一幅圖中一個滿臉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張100分的卷子,頰上是他父母鼓勵的脣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個拿着一張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臉上巴掌印觸目驚心;而第二幅圖中,那個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臉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個孩子卻因爲這次考了61分而獲得了父母的吻。

這則漫畫反映瞭如今家長對孩子成績過於關注的現狀“一個孩子無論成績好壞,退步了就打,進步了就誇,彷彿那白卷子上鮮紅的數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標準,彷彿那冷冰冰的成績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但我認爲,他們這種過度關注孩子成績的“唯成績”主義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私以爲,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樂,而越來越大的學業壓力是一個極重要的原因。家長們將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們嚴苛的要求成了殘酷的枷鎖,將孩子牢牢捆綁在童年那絢麗的夢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們一考不好就擔驚受怕,生怕回到家裏會經受父母“狂風暴雨”的洗禮。他們一想到考試就不寒而慄。他們的快樂童年已支離破碎,從來就只存在於記憶中遙不可及的一隅。的確,他們都是漫畫中的孩子,無論55分還是98分,只要未到標準,便被家長呵斥。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你折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漫畫中的家長用他們對“分”的嚴厲要求折斷了孩子的翅膀,當“分”真正成爲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實證明,分數的確不是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善良、勇敢、責任心等等,也許是比智力更聰明更爲寶貴的品質。同樣,分數的高低並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後的成就大小。中學時成績平平的馬雲,卻成爲了今日的互聯網大亨;科舉屢屢不中的柳永,卻在“淺斟低唱”中爲後人留下了悽婉動人的詞句。

所以,筆者懇請家長們,別讓自己的孩子成爲漫畫中的孩子,別讓他們在分數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成績,也要關注他們的其他方面,讓他們均衡、全面、快樂地成長。

要知道,一個孩子無論考了55分、61分、98分、還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臉上留下愛的一吻。但願漫畫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們身邊的孩子身上覆制!

高三語文高考作文5

樹求禽獸以攜,遭拒;結實以靜候,則鹹相食,其籽得傳。

勸學》有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然他物何以願爲我所用?蓋因其腹中有物,非空也。

人,只有自我修行,價值昭彰,纔可求他人賞識,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是此理。修心如蓮,不蔓不枝,香遠益清。田田的荷葉間一段綠波,愈令風荷芳行萬里。

漢有昭君,不賂畫工,寂寂深宮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蓮,終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親匈奴。識大體的智慧,濟蒼生的胸懷,沉着大氣的風範,令她成爲一首絕唱。直至百千年後,人們仍可從杜甫的吟誦中瞥見那一抹驚鴻的倩影,驚豔了歲月。是什麼讓一位紅顏以扶柳之態名留青史?是其內在的德。修心如蓮,憑自我價值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蜀有孔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躬耕於南陽,不爭虛名於諸侯。然而一代名主劉玄德恭敬相邀,三請兩拒,傳爲美談。如果他不是臥龍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個帝王會甘心低頭細語呢?羽扇綸巾間的豪情膽識是其吸引劉備的法寶。修心如蓮,孔明靜候。以兼濟天下之大才贏得生前身後名。

姜子牙垂釣言:“願者上鉤。”八十高齡遇文王。可見,世人渴求的與年齡無關,與相貌無緣。內在價值的昇華纔是一個人得到讚賞的根源。

甜美的果實讓飛禽走獸們心甘情願地爲之奔波;幾句空話卻沒有激起一絲漣漪,人性說到底總還是帶着那麼一點點的自私與冷漠。爲利相謀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誰也沒有必要因此去指責他人。如何讓他人盡心盡力地伸出援手?我們應當磨礪出自我價值,給別人一個襄助自己的理由。人,如果一味只求索取,最終沒有誰會願意施予。

修心如蓮,讓馨德之香愈遠愈清。礪己如實,令品質之花不凋不敗。

於天地山川中探求,亦得此理。紫雲英鋪滿山野而無人理睬,菟絲子則更令人厭惡。然而,蘭花之較弱易萎,仍有人大費精力悉心養護。蚌深臥水底,恆有漁人冒死打撈。爲何?因其有內在價值值得人爲之一搏。唯有自身璀璨如星空,如鑽石,如珍珠,纔可讓人於萬千沙礫中發現自己。不入法眼,焉得相助?

嘗怨世之漠然,冷眼不助。心境達然後方知是己身之妄求。人之助我,謝之;人之袖手,解之,後以明德召之。修心如蓮,己之昭彰如朗月清輝。

何妨互利?世界吻我以歌,我送以清香,修心如蓮。

高三語文高考作文6

一顆光溜溜的石頭,靜靜的躺在小溪裏,溪水緩緩的流過,魚兒自由自在的遊過;靜靜的躺在小溪裏,透過清澈的溪水看着藍天白雲,看着風兒追趕着四季,它哭了,哭得很傷心。一年,兩年,年復一年,愛過樹梢的知了,喜歡過走過的女孩,恨過對面岸上罵人的大嫂,討厭過踩在我身上的那雙小腳丫,也爲那對情侶的分手,傷心的哭過,爲他們祈禱過。我,除了擁有這顆多愁善感的心,沒有華麗的外表,沒有魚兒自由自在遊走的尾巴,沒有白雲的愜意舒展,也沒有風兒的調皮,除了能靜靜的躺在這裏,經歷着四季,磨礪着歲月,我還能擁有什麼?!我只有這顆多愁善感的心!

知了走了,女孩長大嫁人了,大嫂搬走了,那雙小腳丫再也沒有見過了,那對情侶也早已各奔西東。我的心碎了,這是我唯一擁有的東西,我嘩啦啦哭了,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又哭了整整一個冬天!

今年開春,我決定再也不哭了,雖然自己很殘缺,沒有風的自由,沒有魚的走動,沒有人類的智慧,但是我發現自己除了有一顆多愁善感的心,還擁有一副好嗓子!這,就足夠了!我要用美妙的歌聲,讓知了愛上我,讓那路過的女孩停下來爲我鼓掌,讓來這裏的情侶充滿歡笑!夏天來了,知了就站在我對面的柳樹上,我們盡情的對唱,溪水爲我伴奏,魚兒爲我打鼓,路人爲我鼓掌,情侶們都來了給我們和聲。

我的心頭感覺到幸福,一種莫名的幸福,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我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愛!知了決定嫁給我了!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石頭!我不再一無所有,不再寂寞孤單,不再一個人哭,可是,我還是忍不住哭了,嘩啦啦的哭了。

秋天來了,我最心愛的知了,死了,短暫的幸福愛情,就這麼快又面對生離死別!又一次,我爲她哭了,哭得昏天暗地,痛徹心扉!可是我知道,她永遠活在我心中,我擁有她的一生。溪水過來撫摸我,魚兒鼓勵我,路人同情我,情侶們都來安慰我。我突然發現,我原來擁有那麼多的好朋友!原來幸福,從來沒有離開過我!

冬天來了,溪水結冰了,我依然靜靜的躺在這裏,雖然我看不到藍天白雲,看不到路人了,但是我能聽見路人歡快的腳步聲,能聽見情侶的嬉戲歡笑聲,能感受到風兒的調皮,我情不自禁,情不自禁放開我的歌喉,盡情的歌唱,我要用我最動聽,最美妙的歌聲,融化這蓋在上面的冰雪!

從此以後,每當有人路過這裏,總能聽到它動情的歌聲,它要用歌聲,點亮人們心頭的希望,點燃人們生活的熱情,給每個人送去祝福,送去溫暖。

高三語文高考作文7

讀村上的作品是友人薦的,他借了我本《且聽風吟》,說是讓我感受村上文風。我是一個感性多一點的欠理性的生物,故往往對文字優美的作品情有獨鍾,少些大家級別的思想深度無關緊要。一觀此書名,心生一股欣賞的衝動。在一陣虎咽般的吞嚥下,沒尋到由書名而聯想到的文筆和情節,倒是腦中徒增一絲不解與陰鬱。但儘管如此,書中簡單文字風格着實磁鐵般的深深地吸引了我。

莫名的感動之餘,借本村上的《挪威的森林》。閱前的我曾是一個不擇不扣的樂天派,認爲世界是美好的,活着是幸福的。可自掀開《挪威的森林》的扉頁起,內心愈發迷惑,愈發壓抑得無法呼吸。合書後的心情自是可見:除對村上淡淡的筆調的認可外,剩下的便是因主人公不算可歌可泣卻絕對悲烈的經歷產生的一絲悲傷和彷徨。而此感在與自身青春歲月的缺陷而系後便被無限的放大了。

這令人窒息的憂傷直至讀完《活着》而痊癒。或許《活着》是《挪威的森林》的一劑解毒藥,或許這關係本末倒置也應無可厚非吧,又有誰能知哪個是毒藥呢?又或許本不應稱解毒藥,誰又能保證不會因《挪威的森林》一般的人或事而再次中毒呢?

若我們在悲觀與樂觀中來回搖擺而渡過一生的時候,最大的悲哀也就降臨了。這也就是常說的缺乏堅定的信念。樂觀是一種信念,悲觀亦是。不同時期從兩者不斷切換時,信念便被舉棋不定的猶豫而代替了,風格亦隨之消失了。如此,我們就可被代替,存於世的價值便會被這可代替性分解得煙消雲散了。正如士兵在教官的口哨聲中左轉右轉一樣,還是原地未動,卻惹了一身疲憊,真正糟糕之處便在於此。聯想到人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本是沿着一個方向堅定走下去,卻總是左轉和右轉,中毒、解毒、再中毒,喘息之餘忽得發現,自己離起點只有一步而已。其實在十字路口的迷失不是因選錯方向,而是不斷地變換方向。

說到底,這悲哀源於讀者只讀不思或讀後略思造成的。未經沉重思考而贊同並吸收作者思想,其內心應未真的感動,只是暫時的感染而已。過段時日,其所中之“毒”便被其他書籍給解了。如此反覆,其顆粒無收,書讀越多,越是迷惑,空付(負)了時間。

讀書之正道,依愚之見,當是精貴於多。此精有兩層的涵義:一,書本的可讀性高;二,讀者對書中所闡釋的內容完全理解(關於贊同與否,那就見仁見智了)。

如若餘之言,然善讀書者鮮已。

高三語文高考作文8

人與天地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整體是一份和諧,是一份優美。這份和諧、優美來自於人是小宇宙,天地是大宇宙。就爲這份天地與人完全不可分割的理念,自古有多少修道人追求的一種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是一種無你無我的境界,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一種相融相合的境界。這種境界是超越生命的,是純精神的。每一個修道人如果能達到這種純粹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能力。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有一種非凡的能力,有超越時空,掌握萬物的能力。爲此,佛說,性空緣起,相由心生。

一個能改變自我的人,就是一個改變天地宇宙磁場的人。能改變天地宇宙磁場的人,就是一個能力殊勝的人。這個人需要一份柔和,慈悲的情縈來面對衆生。而衆生不單單是有情,還有無情之事物。無情之事物,以表面論,世人以爲是沒有情感的。這種認知實則是錯誤的。天地宇宙萬物都是心性的羽化,有情生命與無情生命都是有靈性的。

一個心性柔和的人,萬物是歡喜的。萬物歡喜的緣,只爲心性相同。而心性相同的緣,緣起只爲一份歡喜,歡喜的心能羽化萬物,而萬物就是我們所生存的環境中的一切。

一個心性良好的人,和藹的人,善良的人,智慧的人,真實能改變環境。而改變環境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自己。自己是一個有形體,是一個存活於世間的實實在在可見體。就是這個可見體主宰着有形事物與無形事物的能量轉化。如果說今日之世界,是一個資本運轉的世界,那這個掌控資本運轉的中心點就是人。

人是萬物之靈,人是天地尊者,人是創造世界,改變世界的一個偉大的能源點。這個能源點,只要是善用萬物,萬物就能爲人類社會服務。能爲人類社會服務的社會環境,纔是人類的吉祥。所以說,人與天地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整體是一脈相承的。是你好,他、她就好的一種健康。而健康人生,健康社會,是我們生存必須的。爲此,偉大的思想總是超越人類社會而引領社會。

一個社會能有一種非凡的智慧來呵護衆生,呵護我們所生存的環境,這真的是我們的福分。能惜福,能珍惜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就是我們大家的福。今日世界,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來愛護,珍惜我們所生存的環境,讓碧水藍天爲我們歌唱,留一份清新,留一份綠草地,留一份陽光明媚於人間,我們就是有福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