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書屋走進生活書香溫馨你我徵文

朋友,愛書、讀書吧,讓知識在讀書中增長,讓生活在書香中芬芳,讓社會在文明中和諧,讓人生在事業中輝煌!小編收集了書屋走進生活書香溫馨你我徵文,歡迎閱讀。

書屋走進生活書香溫馨你我徵文

書屋走進生活書香溫馨你我徵文

孩提時代的許多事情還歷歷在目,不覺自己已近古稀之年。有人說,懷舊是衰老的表現。對此我不敢苟同,我喜歡“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這句名言。我雖常常懷舊,卻並不覺得自己衰老。我喜歡追懷過去,更喜歡追夢未來。

前不久,我們家被縣市省推薦並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最終審覈公示,榮獲首屆全國“書香之家”。這裏,就來說說我們家和書的故事――

我1946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記事的時候起,我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識字不多卻酷愛讀書的老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了我許多有關讀書的諺語或詩句――

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

教子學前賢,休令恃少年;吾家無厚產,經史是良田。

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雖然幼小的我對這些話語的意思半懂不懂,可她們卻在我幼稚的心田牢牢地紮下了根。

1952年金秋,6週歲的我穿着新衣服,第一次背起媽媽親手縫製的花布書包,神氣十足地跨進了設在本村東頭的前和睦山小學大門。說是學校,其實頂多算是個教室,因爲整個學校就只有一間茅屋土牆的房子,一個老師帶着十幾個學生在裏面上課。

雖然時光已經過去六十多年,可至今我仍記得小學第一冊語文書中的好多篇課文的內容:

第一課 “開學了” 。

第二課 “我們上學”。

第三課 “學校里老師和同學很多”。

……

其中記得清清楚楚的還有這麼一篇:

“公園裏的花開了。

弟弟要摘花。

姐姐說:‘花是大家的,要給大家看!’”

這篇言簡意賅的文章,這句樸實無華的“花是大家的,要給大家看”,從此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我用它提醒過自己,我用它教育過子孫,我用它警示過弟子,我用它勸告過在公園等公共場所攀折或踐踏花草的遊人……

1954年發大水,我們的茅屋土牆校舍被洪水沖垮,擔任村長的老爸把自己家的房子騰出部分作爲教室,把老師接到自己家中吃住,使得我在大災之年照樣讀書,沒有輟學。

我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因爲家裏窮,他們都沒有上過學。比我大十多歲的哥哥後來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寫封家信還得請戰友幫忙。後來聽活着回來的哥哥戰友說,哥哥在部隊,不但在政治和軍事上積極要求進步,訓練刻苦,作戰勇敢,成爲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而且還抓緊時間學習文化。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就摘掉了文盲帽子,當上了連部通訊員,從不識字到自己能寫信了。他在給我的信中寫道:“小弟,你知道沒有文化是多麼的不方便呀,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咱哥倆來個學文化比賽,好嗎?”

這封信被送到我家不久,就傳來哥哥在朝鮮戰場犧牲的噩耗,剛剛收到的信竟然成了哥哥的遺物。這封信和隨信寄來的一張照片是哥哥留給我的珍貴紀念。我一直珍藏着她們,已經珍藏了六十多年。每當想念哥哥的時候,我就拿出來看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我還特意帶着烈屬證和哥哥的照片、信件到朝鮮館,去寄託自己不盡的哀思,永恆的思念。我以此素材寫成的世博會徵文被上海《文匯報》發表。

我讀高小時,要到離家兩三裏地的棲雲小學了。爲了節約時間看書,中午不回家,早上帶點乾糧充飢。我曾經用從家中帶的一茶缸焦面(炒熟的小麥磨成的麪粉)換來忘帶飯菜的同學一本連環畫《李自成》餓着肚子看,徜徉在書香之中而忘記了飢餓。

到縣城讀初中時,週末回家我常常捨不得化兩毛錢坐小火輪,而一次次步行幾十華里路,積攢下一次次的兩毛錢買書看。

讀高中階段,我的母親不幸罹患癌症,作爲獨子,我一邊陪護在母親身邊,一邊看書複習功課,就這樣,高一高二兩年幾乎沒怎麼到校上課的我,竟然奇蹟般地在當年以優秀成績考取安徽大學中文系,遺憾的是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來之前的十天,我慈祥而可憐的母親含恨永遠地離開了人世,而沒有等到她愛子考取大學的喜訊。

大學畢業不久,我的老爸在完成了母親把我撫養成人的囑託之後,也罹患癌症離我而去。整理遺物時,我發現有一本定價一角錢的歷書,老爸竟然連續用了三年。上面塗塗改改,密密麻麻,記載的大多是政府發給我家的錢、物,他給我寄錢寄信的紀錄和思念我時寫的詩文……儘管他老人家只讀過兩年私塾,可文筆和書法確實令我們這些後輩汗顏。記得有一首他老人家寫於我大學畢業前夕的詩――

臘月臘梅心內開,花心眼看苦出來。爲人出世先要苦,先苦後甜有花開!

我明白,他在這首七絕中,把他的愛子我這個窮人家的孩子,比作經受風雪嚴寒的臘月裏的梅花,既是殷殷的期待,又是諄諄的告誡……這首詩被南京市選爲百姓優秀家訓向全社會推介。

雙親大人爲我吃苦,爲我受累;我想報答,卻沒有機會。於是懷抱着“人民送我上大學,我上大學爲人民”的心願,走上了教師崗位,把學到的知識和滿腔的熱忱服務社會,回報人民。

我深知“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水”的道理,本着“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信念,養成了“一天不看書和報,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的習慣,勤學苦讀,筆耕不輟。閱讀的積澱使我的工作駕輕就熟,使我的`創作如虎添翼。多年來,培養出包括省高考狀元在內的成百上千的優秀弟子,任教班級曾連續四屆有弟子考入北京大學;創作了近千篇文章,發表在海內外兩百多家報刊。

好書的教誨也使自己在子女教育方面得心應手。半個世紀前,我從當塗中學去蕪湖皖南大學參加高考時天下大雨,因爲捨不得穿帶去的唯一一雙布鞋而是打着赤腳進考場的,我考取了安徽大學。20多年後,我的女兒、兒子參加高考時也下大雨,我是騎着舊自行車送他們到當塗二中參加考試的,他們分別考取了安徽師範大學和南京大學。今年,我的外孫女參加高考時又下大雨,她爸爸媽媽是開着小汽車送她到當塗職教中心參加考試的,她以優異成績考取同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英才班”,此前還被評爲“全國十佳文學少年”。

這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小家可以說是我們祖國大家的一個縮影。我們祖孫三代讀書學習參加高考的經歷,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折射了我們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知識改變命運,書香溫馨人生,鄰居和同事們都羨慕我們這個“書香之家”。

然而,幸福的家庭不等於永遠就沒有了挫折,沒有了磨難。

2011年,和我相識相知相依相伴半個多世紀的老伴不幸罹患癌症,在其住院手術和化療期間,我一邊形影不離地陪護,一邊還寫下了十多萬字的《與苦難抗爭――我的陪護日記》,鼓勵妻子、家人和病友及其家屬一道和和磨難抗爭,戰勝病魔,頑強而樂觀地生活。江蘇省《現代快報》對此進行了報道。

如今,妻子在老年大學唱歌跳舞打腰鼓,讀書彈琴拉二胡,生活得有滋有味。她還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寫出了文章《我上大學鬥病魔》發表在《開心老年》雜誌上呢。

我雖已年近古稀,可生命不息,讀書不止,工作不停,筆耕不輟。除積極參加馬鞍山市詩詞學會、太白詩社和牛渚詩社詩詞創作和交流活動外,還是南京市龍虎網、馬鞍山市政府網、皖江在線等多家網站論壇的VIP用戶會員,不斷在網絡論壇上發表文章。

因在中學和大學期間學習的是俄語,我對英語一竅不通。可在年逾花甲之時,硬是買書自學,廣泛拜師,勤學苦練,不僅學會了操作電腦打字作文、上網閱讀電子書報、發信投稿,玩微博、寫QQ空間日記,甚至還辦起了個人網站“常青苑”,將自己數以百計的文章公開發表在上面,無償供海內外網友學習參考,因此自己也經常收到許多陌生朋友的求助――我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深受網友們的歡迎。

我還憑着“母語清濁興衰,人人責無旁貸”的熱忱和多年當中學語文教師的功底,不辭辛勞、不揣冒昧地經常給教材、報刊、廣告、宣傳標語、風景名勝甚至現代漢語詞典和央視新聞聯播指錯,爲關愛和維護母語的權威和純潔做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撫今憶昔,感慨萬千。祖國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翻天覆地。如今的年青人再不用像我當年那樣用焦面換書了。我羨慕他們,也慶幸自己,趕上了這樣幸福美好的時代。我雖老,而不朽;雖退,而不休,不用揚鞭自奮蹄。爲同心共築中國夢,滿腔熱忱報黨恩,我正在用實際行動詮釋着自己的座右銘:人生苦短,時不我待,抓緊活。但願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我要與書香相伴終生,讓晚霞像朝霞一樣燦爛!

“假如您有兩元錢,一元買飯,一元買書”,這是我在第十八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主題語徵集中的獲獎作品,願以此和大家共勉。我們美麗可愛的家鄉馬鞍山,擁有“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多項美譽。我由衷地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她還是一座聞名遐邇的“全國書香之城”!

朋友,愛書、讀書吧,讓知識在讀書中增長,讓生活在書香中芬芳,讓社會在文明中和諧,讓人生在事業中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