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2021全國甲卷高考優秀作文(精選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全國甲卷高考優秀作文(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全國甲卷高考優秀作文1

紅旗漫卷百年,這個時代的信念與行動

一百年前,一羣心懷民族復興夢想的年輕人,在中華民族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風雨飄搖中尋覓救亡圖存的火光。因堅信着平等、正義,天下共和的理想,中國共產黨在黑暗如鐵幕的罅隙中悄然誕生。

一百年血與火的洗禮,一百年光榮與夢想的跨越,一百年使命的召喚,奮進的腳步,今天的中華民族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偉大復興的夢想。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重新崛起,是無數勤勞,正直,勇敢的人們在堅定信念之下的卓越行動:這樣的行動,對於衆多的普羅大衆來說,可能只是爲了求生存,求溫飽,他們創新求變,發揮才智。比如說,改革開放的前夜,安徽小崗村的農民,他們不顧風險,點燃了中國實現市場經濟的火光;而之於那些懷揣偉大夢想的民族棟樑來說,他們的行動是嘔心瀝血,孜孜以求,是爲國爭光,爲民請命的雄偉抱負,這樣的行動,是錢學森不顧阻撓回到祖國的懷抱,是袁隆平不厭其煩年復一年在稻田裏尋覓機會,也是鍾南山院士的最美逆行,還是南仁東不計名利艱苦卓絕的天眼夢。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使命,也有屬於那個時代的文化所薰陶之下成長起來的人們。當物質極大地豐富,當互聯網的大潮滾滾而來,裹挾着各種聲音,各種價值觀,每一箇中國人在大潮中不至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的“定風丹”是什麼?我們應該堅定怎樣的信念和價值導向?

何爲可爲,何爲有爲?只有當一個人雙眼放出光芒,胸中藏有志氣,頭腦清晰睿智,纔是可爲之人。可爲是目標,是信念,是勇氣。一個人如果整天想着躺平,何來可爲?一個人如果沉迷於物質的世界,金錢至上,虛榮炫富,又何談可爲?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爲國之棟樑,做出高山仰止的卓越成就,但是,即使平庸如大衆,也應有可爲,有所爲。孔子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賦平庸者,第一件事依然是要修身,正確的人生目標,正確的生活方式。哪怕追求成爲一個善良的人,可以幫助他人;追求一個自律的人,從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追求一個正直的人,從不虛僞奉承開始,如此等等,亦是“可爲之道”。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君子之道。知即是明理,辨真假,知善惡,何爲可爲,何爲不可爲;而行,則必是“有爲”。有爲之人是強健的,堅毅的,堅持爲了追求自己的目標而決不放棄,紮紮實實一步步逼近心中的每一個夢想。

在“篤行”的道路上,會有很多的失敗,也會有很多的懷疑,打擊和阻撓,但“行”是果的前因,伏櫪半生纔有可能是最後名動天下,要成爲有爲之人,誰都需要經歷無數遍風霜洗禮,一番寒徹骨的考驗。

大道之行,吾將上下而求索!歷練,積澱,知可爲,知不可爲,至少要成爲一個正確的人,被善與美環抱的人。人生猶如白駒過隙,異常短暫,明志篤行,不負未來亦不負當下,無論牡丹還是苔花,都可以美麗動人。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成就自己,做回自己,成就可爲與有爲之人,誠如那句話所說,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我們的中國,我們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我們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全國甲卷高考優秀作文2

可爲與有爲

人生在世,有可爲,亦有不可爲。明知可爲而爲之者,是謂知者;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是謂勇者。知者有爲,如水到渠成,是順時代之變;而勇者有爲,如滴水石穿,系破逆勢之障。可爲與不可爲的反覆間,總有有爲者輩出,心懷天下,功在千秋。

“可爲”是對使命的自覺認識。1921年上海烈日炎炎似火燒,燒的是人們的身,也燒着了革命烈士們的心。在一隻不起眼的小船上,中國共產黨——一支爲解放國家、復興中華的隊伍誕生了。她深知那歷史的使命,從始至終爲國爲民,這便是“可爲”。“兩彈元勳”之一的鄧稼先先生,面對美國開出的優越條件,毅然決然回國,迅速投身於國家的軍事研製中。即使身處艱苦的條件中,缺乏技術經驗,也從未後悔。他們這代人有說不完的苦,但身上的擔子絕不允許他們有絲毫放鬆,也從未忘記心中的.使命,這亦是“可爲”。“可爲”是“有爲”的前提,青年如吾輩應當志存高遠,心繫祖國,於是乎“人若有志,萬事可爲”。

“有爲”是對使命的自覺承擔。“革命者只有站着死,決不下跪”“讓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於1927年和1928年,陳延年與陳喬年兩兄弟相繼犧牲。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多少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才換來如今的和平美滿?他們本應平安度過一生,卻甘願爲國家安定而拋頭顱,灑熱血,革命年代的“有爲”是無數鮮血換來的。青年如吾輩,雖身處和平年代,卻忘不了那個戰火硝煙中的人們,我們應當繼承他們的“有爲”,建設新時代的有爲天地。

王陽明講“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使行,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強調“行”和“知”的統一亦是“可爲”與“有爲”的統一。五十年代的中國,新生伴隨着風雨飄搖。面對朝鮮戰爭的危急,毛主席“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出兵支援朝鮮。國內急需和平建設,這個決策是艱難的,可爲卻又不可爲,但戰爭必須打下來,一定要做到“有爲”才能創造和平建設的環境。回望如今,新冠侵襲,美國打壓,新的困難一擁而來,中華民族再次面臨着危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如吾輩雖不用面臨戰火紛飛,硝煙紛擾,新的困難人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站出來,續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然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古今歷來能言者多亦,知行合一者幾何?青年如吾輩定當自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承前人之所爲,創後人之所爲,利在當下,功在千秋。

全國甲卷高考優秀作文3

知可爲,更有爲

百年征程,夢圓復興,這是可爲的時代;披荊斬棘,砥礪前行,這是有爲的楷模。泱泱華夏五千年,有爲的精神亙古不斷,有爲的志士不勝枚舉。知可爲,更有爲,我輩應博古通今,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知其可爲,必爲之。那些敢於獻身的志士,是一定會瞅準機會就往上衝的,絲毫沒有退縮的念頭。知道有機會就一定去嘗試,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李大釗先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先聲,一個世紀之前中華危亡,國人愚昧,他知道,馬克思主義一定能救中國,也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明確了這一點,他高舉紅旗,無畏衝鋒,帶來了革命嶄新的未來。還有袁隆平院士,看盡了國外的冷嘲熱諷,信念依舊堅定:雜交水稻能讓中國人端緊飯碗,科研,必須的。六百,一千,甚至一千二,曾經想都不敢想的數字,現在已經成爲現實。有可爲,必有爲,這是必勝的信念,更是自信的表現。

知其可爲,勇爲之。探索是驅動發展的原動力,每次的探索都是對未知世界的勇敢挑戰,這種對未知的毅然嘗試,正是中華民族發展繁榮的原生動力。陶成道,也就是爲人們所熟知的萬戶,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嚮往飛鳥,嚮往天空,雖獻身科學,但也正是他的如此遐想,讓飛天不再遙不可及。蘇軾,高吟“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人雖老,心不老,探索不止,被朝廷所排擠,卻仍想爲官一方,造福一方,他的骨子裏是有股傲氣與倔勁兒的,仰天長嘯“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終成中華詞壇上一顆閃耀不滅的明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是前路茫然,但中華民族從未退縮。

知其可爲,毅爲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點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不滅信仰。子路在魯國都城的外門過夜。早晨開城門的人問:"從哪裏來?"子路說:"從孔氏那裏來。"早晨開城門的人說:"就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是要做的人嗎?"一個普普通通的看門人用“知其不可而爲之”來評價孔子,孔子的執着與堅韌可見一斑,雖是不可爲,但也憑此流芳千古。人人都說不可爲,但幾千年來,我們的有爲有目共睹,中華民族不會輕言放棄。

縱觀古今會發現,無論是否可爲,中華民族都有爲,且大有爲。最近的一篇新聞很令人痛心,敬愛的袁隆平院士離我們而去了,但是我相信他的事業一定會後繼有人。據報道,美國有近三百八十位諾貝爾獎得主,中國卻只有八位,但是我相信中國不缺人才,中國不缺創新。

未來,大有可爲,新時代的中華民族,必將大有爲!

全國甲卷高考優秀作文4

行可爲之事,做有爲青年

孟子有言: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也。現實社會紛繁複雜,年輕人功利主義盛行,職場競爭壓力大,每個人都在“負債前行”。因此,網絡流行語就有了佛系青年、二次元青年等,我們不說詞語好壞,但可發現年輕人仰望星空的眼神愈發空洞無聊,“舉手投足”之間都是些“蠅營狗苟”之事,專注點不在學習、不在於追求正能量的事物了。這些“不可爲”之觀念確實不該是我們生活在盛世年代裏的有爲青年一代所應有所該有。因此,行有爲之事,實現人生價值;做有爲青年,綻放華麗篇章。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現實中“精緻的功利主義”、浮躁的心態矇蔽了無數年輕人的雙眼,“佛系”“喪系文化”“躺平族”讓我們變得消極頹廢,這些都是不相信“可爲”帶來的自我麻痹。但是,在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學子如不有所作爲,難不成都要“混吃等死、啃老”嗎?曾記否,國家危亡之際,青年探尋技藝以求救國;曾記否,日寇鐵蹄肆虐華北,青年走上街頭吶喊奔走;曾記否,改革春潮涌動,無數人奮筆疾書,以求與世界接軌。因此,只有摒棄內心“無所作爲”的願望。心中有夢想,腳下才有力量,肩頭更能磨礪,人生才能緊隨奮鬥的脈搏熠熠生輝。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做有爲青年,當砥礪前行。奮鬥,這一詞不僅應在心頭冉冉升起,更應在行動上落到實處。新時代的中國,有很多讓我們學習的榜樣,更是促使我們砥礪前行的動力。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摒棄“不可爲”的想法,抵制“不作爲”的思想,做新時代的疾行者,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必須要有所作爲。試想,我們僅靠夙興夜歎絕對不能“封狼居胥”,僅靠朝思暮想肯定不能“王師北定”,僅靠“不可爲”,也敵不過在荒漠風沙中,建設西北塞林壩的護林者手上的厚繭;僅靠“不可爲”,也敵不過奮鬥在科研一線的科學家們,那佈滿血絲的雙眼中所透出來的對於報效祖國的赤誠。因此,行可爲之事,做有爲青年,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使命。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我們要做這粒好種子,去澆築,去奮鬥,去作爲,蹚出屬於自己的華麗人生的新路。

有爲纔有位。中國青年都應該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之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期待我們青年學子乘風破浪,星辰大海,勇往直前。

全國甲卷高考優秀作文5

於可爲時代,做有爲青年

“可爲”是什麼?是時代的命題,是對於客觀現實的判斷;“有爲”是什麼?是對社會需求的迴應,是實踐,是奮鬥,是“可爲”的體現,總而言之,是將一切夢想藍圖化作現實的行動。

“可爲”是心中的陽光,指引着無數青年奮鬥的方向;“有爲”是腳下的力量,承載着青年前行的步伐。時代如同永不幹涸的.大海,爲每個青年源源不斷注入“可爲”的無窮動力;每個青年奮戰在各行各業的“有爲”,如百川積匯成海,挽起中國航母行穩致遠,駛向未來的力量!

回望過去,革命先烈秉承“可爲之心”,終行“有爲之事”。“審度時宜,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爲之事。”他們於戰火硝煙中帶領中華民族在貧弱中奮起,實現由苦難到輝煌的命運轉折;於百廢待興中帶領華夏兒女在艱難中奮發,實現由衰頹到復興的全面發展。李大釗、夏明翰、方誌敏、楊靖宇……這些響亮的名字,閃耀的是一代代人的壯志“有爲”。目光所至,南湖紅船上的明燈,巍巍井岡山的紅旗;耳畔傳來,開國大典的禮炮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心聲……正是無數革命先烈浴血奮戰,夯實了後人“前進有爲”的時代地基。

沒有“有爲”的行動,“可爲”只能是空想;沒有“可爲”的指引,“有爲”只能是沒有方向的莽撞。

放眼當下,仁人志士生逢“可爲之境”,書寫“有爲之章”。面對空前激烈的科技競爭,天問一號成功着陸,科學家們用好奇創新衝破銀河的想象;面對驚險難測的百年變局,“援非項目”蜚聲國際,中國用合作共濟展現協和萬邦的氣度。正是無數前輩的功成“有爲”,打造了“大國可爲”的堅實底氣。

正是“可爲”與“有爲”結合,才讓我們從一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從一段征程開啓下一段征程。

展望未來,我輩青年定以“可爲之志”,力成“有爲之才”。“蛟龍”深潛萬米,“嫦娥”攬月九天,“悟空”探測太空,“九章”橫空出世,“神舟”奮楫星河,“祝融”驚豔寰宇……這些大國重器蘊含着泱泱華夏善作善爲的精神密碼。鄧稼先、程開甲、南仁東、孫家棟、謝軍……這些閃光名字指引着我輩青年敢做能爲的前進方向。

在每個時代,都有人舉頭仰望,望穿幽暗陰霾,看向星辰大海,看見美好未來。從明人萬戶渴望飛天,齎志而歿,到而今航天團隊篤志鑽研,一飛沖天;從樂音初響的“東方紅一號”,到而今凱歌高唱的“嫦娥五號”;從剛毅卓絕的科研前輩敢爲人先,到而今人才濟濟的後輩已爲中堅,我們將向着更深更遠的太空不斷出發。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正是這大有可爲的時代,賦予了青年敢爲有爲的力量;正是這代代有爲青年,繪就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拓展了時代可爲的無限空間。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有爲,則國家可爲。呼喚新章,領袖新時代的囑託在耳畔久久迴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代代青年定會在披荊斬棘中開闢天地,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攻堅克難中創造奇蹟。我們的未來將融匯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爲下一個百年積蓄“可爲”力量!

100年前,一艘小小紅船領航中國,開闢廣袤天地,造就可爲時代。

100年後,青年將駕駛時代巨輪,擘畫有爲宏圖,奏響時代華章!

全國甲卷高考優秀作文6

處可爲之世,做有爲之人

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發展而出。我們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應該爲這個時代做出自己的貢獻。但是,身處可爲之世就一定能成爲有爲之人嗎?在可爲與有爲之間,我們還需要怎樣的努力?

從可爲到有爲,我們需要理想和信念。

理想是我們前進的目標,爲我們指明方向;信念堅定我們的內心,幫助我們始終保持航向,不因沿途的紛擾而迷路。李大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的革命運動中,他是黨的重要領導者。他開創的偉大事業和留下的思想遺產永遠不可磨滅,他播撒的革命種子已經在中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李大釗同志光輝的一生,正是因爲其具有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在苦難與死亡來臨時,才能毫不畏懼,坦然面對。可見,理想信念之於偉人的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復興偉大的中華民族爲己任,奮勇精進,處可爲之世,做有爲之人。

從可爲到有爲,我們需要奉獻精神。

要建設偉大的祖國,復興中華民族,我們青年人應該學習老一輩革命家,踏實苦幹,奉獻自我,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時代楷模南仁東,在23年時間裏,從壯年走到暮年,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成就了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雖然南老師沒有能等到它產出科學成果的那一天、沒有能等到他應得的榮譽、獎勵,但我想他離去的時候心裏一定非常清楚,他畢生的事業已經成功了。”如果南仁東沒有獻身祖國科學的奉獻精神,沒有爲祖國科學研究奉獻一切的偉大情操,我們怎麼會擁有洞徹宇宙的天眼?擁有奉獻精神,才能處可爲之世,做有爲之人。

從可爲到有爲,我們需要創新實踐。

前人爲我們踩出了小路,我們要開拓進取,把小路拓寬爲陽光大路;我們更要創新實踐,走出前人沒有走過的新路。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2020年11月24日,中國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着陸。我們之所以能一次次從無到有,從落後到趕超,正是因爲不斷實踐,不斷創新。只有不斷的創新實踐,才能讓我們處可爲之世,做有爲之人。

全國甲卷高考優秀作文7

不墜可爲鴻鵠志,且做有爲青年人

1919年的覺醒年代裏,我看見一個個在遊行隊伍中振臂高呼的青年;1921年的那艘紅船上,我捧起一本寶貴的《共產黨宣言》;1949年的訇然巨幕下,我聽到留學人才歸國時飛機的轟鳴;1978年的改革征程裏,我踏上南方那條用雙手與頭腦開拓出的嶄新的路……走過百年泥濘坎坷,方有今日晴空萬里。舊時隆隆鐘聲於今日迴響,耳畔傳來厚重而清晰的祈願:不墜可爲鴻鵠志,且做有爲青年人!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君不見,北大女生宋璽參軍遠赴亞丁灣護航,懷揣萬里赴戎機的壯心;君不見,外賣小哥雷海爲在《中國詩詞大會》奪魁,平凡生活難掩詩心澎湃;君不見,平均年齡三十歲的航天團隊嶄露頭角,芳林新葉吐翠綠……

也許你說他們如旭日東昇太耀眼,可也有螢燭微光在身邊:海島上默默堅守的人,田埂間腳步踉蹌的人,三尺講臺上一身桃李芬芳的人……這些人,秉持着“可爲”的夢想與信念,成就了“有爲”的嶄新世界;懷揣着“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堅定意志,拓開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光明坦途!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誕生,謂之開天闢地。七十二年前新中國誕生,謂之改天換地。四十三年前改革開放開啓,謂之驚天動地。今天,新時代裏一路追夢的中國,因爲你我的奮發有爲,終於與過去遙相呼應,頂天立地!

《人民日報》在寫給青年的八封信中道:“青年、國家、時代,是形影相隨的鐵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濤。”誠哉斯言!有爲之人鑄就了可爲時代,可爲時代又何嘗不正孕育着有爲之人?雖然“內卷”“躺平”等戲謔之言時有出現,但不可忽略的依舊是青年生命中奮鬥的底色!我們咬緊牙關負重前行,恰恰因爲我們正是這被歷史選中的一代。親愛的朋友,互道一句:前景可待,未來可期!行進中的中國,給了你我最大的底氣。

做一顆火種,縱一燈如豆,也可累計成陽;乘一葉扁舟,縱一波三折,也可斷絕江河。惟願我輩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爲己任,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繼先輩烽火,露我輩鋒芒。不墜可爲鴻鵠志,爭做有爲青年人!

標籤:高考 精選 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