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心經

《心經》予我1000字

心經3.14W

心經》予我1000字

有時,一份緣總來的無理無由,悄然卻巧妙,我與《心經》的相遇便可用此番話概括。

四回葉黃葉綠已化爲記憶的標本,唯獨書桌旁那個袖珍的小冊子安然如故。還是四年前,一位至親長者將這個小冊子遞予我,並囑託:“這是個智慧的小東西,或許對你緊張的學習生活有減壓作用。”我故作明白的點了點頭,從此小冊子與我沉默相隨。

可惜,智慧的東西總是在不諳智慧的人手裏擱淺,而我便充當了這個愚者,將“智慧”一擱便是四年之久。雖然直覺告訴我它很神聖,單那個長6釐米、寬3釐米的紅綢黃絲外套,就有一種招人探索的莊嚴,更不必說其內容,而我卻一直不懂,直到今天……

《心經》是整個佛學的高度濃縮,是佛家學問的精闢概論,是羣經之典和萬法之首,理解了它,可拿到走入佛學殿堂的`金鑰匙,同時,更加逼近真理。不由中記起孫中山先生說的:“佛學是哲學之源,是科學之母”。

我也只是初識佛學,未曾有多大的見解,只是隱隱中覺得:它既可伴隨人類文明馳騁2500多年,必有其獨立的思想緣由和了解價值,況且事實證明,它同樣可以與其他思想碰撞,以尋求真理中的交鋒。

《心經》全名爲《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僅268字,成文於公元前2500多年的印度,出於釋迦牟尼佛(即悉達多王子)之手。《心經》全文表達的東西用一個字概括或許是“空”,但又何嘗不能是“心”呢?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從佛教信仰者的角度看,是勸說大家放下慾望,因追其綜往往色空不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心靈的澄澈和坦然。然而,我更相信一種哲學的佛教,到今天爲止,我未曾在任何寺廟裏、菩薩前磕過頭,卻一直將《心經》小冊子放在案頭,白玉佛像俯在胸口,因爲我認爲,佛學裏的所謂“空”,特殊到紅塵中的普通個體,可以演化爲一種“禪心”。

在物慾所累的今天,我們的不安和不幸並非全部來自外部世界,而是來自我們自己那顆不安的心,不安於現狀、不甘於苦厄、不平於爭奪、不服於過錯。生存之道不可無,而面對途中的衆多無奈和災難,我們缺乏一顆平常心,那顆近似於“禪心”的空靜。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不運用智巧去獲得什麼,那是因爲沒有什麼可以得到的緣故,這讓我想起了生命存在的問題。我們苦於生活中的無數次得與失,疲憊的大腦忙於煩悶和糾結,而你可曾知道,就連生命本身也不是一個永恆!

自然科學界一直未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如果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是真的;如果2008年美國科學家預測到2027年,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是50%成爲可能事件。那麼此時,你不妨退一步想,生命的存在本來就是個偶然,何時來何時去或許並不由你來主宰,天意若爲真,你有何力?你是不是突然間發現,得與失的計較變得那般渺小無力,追尋短暫生命中的本我、實現現世的存在價值纔是最有意義的事。

我漸漸覺得,寥寥268字裏有大文采、大智慧,我何嘗可以真正懂得哪怕冰山一角,可以做的,恐怕只有向着它,透過宗教的現實意義,以一種謙卑、尊敬的姿態瞭解它,雖然我還不能確定自己的腳步是否踏實?

《心經》的源流是一條無頭無尾的大江,我投足試其冰涼,已略感清爽。從未想過自己與佛學在生命裏起落同隨,只願與它的“緣”近於《心經》予我的指點,簡單而空靈。

身邊常攜帶着一曲王菲演唱的《心經》,時而開啟靜聽一二遍,不可再多。當熟悉的旋律響起: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我深諳,我依然是紅塵中人,它予我的唯有必要的淡泊!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