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三字經

三字經詳解: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1.15W

幼年志在求學,長大以後,步入社會就要學以致用,將自己的學問反饋給社會,上報效國家,下爲蒼生造福。

三字經詳解: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

上面用了男女老幼作爲具體的例證,爲我們樹立起做人的榜樣,下面再以動物爲例子,激勵我們後人立志向學。

狗 會在夜晚看門守夜,防止盜賊入侵。公雞會在黎明時報曉,提醒人們天亮了。這個世間最卑賤的不過是雞犬,他們尚且有功於人類,我們生當爲人,如果不求進取只 是苟且度日,就連動物也不如,哪裏還有資格做人呢?諺語說:“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這樣的人就與馬、牛同綴連襟了。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蠶與蜂是動物裏面最小的,但做出的貢獻又是最大的。蠶能吐絲,供給人類作衣服的原料,蜜蜂能採花釀蜜,供人食用。如果不肯努力學習,不爲這個世界做一點貢獻,豈不是連小昆蟲都不如了嗎?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幼 年志在求學,長大以後,步入社會就要學以致用,將自己的學問反饋給社會,上報效國家,下爲蒼生造福。孔子在《論語》中也反覆強調,“學而時習之”的重要, 學了知識,要能夠隨時思考、隨時見習,隨時要有體驗,要能夠反省,就是學問。如此,你纔有能力上報國家,下安百姓,爲人類造福。

一般人認爲讀書就 是作學問,其實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上來,在作人做事上去體會的。知識淵博、文章寫得好,只是一個人的文學素養高,不認識字的'人, 倒不一定沒有學問。學問是要將聖賢的教誨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隨時將所“學”,“問”於自己的行動,也就是用實踐來驗證聖賢的教誨。“學”即是文,問就 是化,要把所學到的聖賢之“文”,用來變化自己的氣質,使自己昇華,纔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曾國藩也說過:“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講求乎誠正修齊之道,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操習乎記誦詞章之術,以自衛其身。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古稱金丹換骨,餘謂立志即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