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範文分享

三字經2.33W

學期因老師要和孩子們一起讀《三字經》這本聖賢書,智博老師說要着手把《三字經》好好研讀,理解其意後,更能對孩子一個正確、清晰的引導。這也是作爲一位老師應該具備的素質。

讀《三字經》有感範文分享

於是我翻開《三字經》這本啓蒙經典開始閱讀起來。剛開始看着有點費勁,裏面很多語句都是古文,還有一些歷史事蹟是我平日很少接觸的,閱讀起來興趣也就不是很大,但我始終沒有放棄,咬緊牙關閱讀起來。沒想到的是我越看越有感覺,最關鍵的我從中瞭解到了歷史朝代順序和各個朝代的皇帝。真是給我空缺的歷史文化好好上了一課,無限感恩學堂對老師的栽培,將受益一生。

《三字經》這本書從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君王開始講解,直到清朝末年愛新覺羅,宣統帝結束。這期間每個朝代興起至滅亡的全部過程歷歷可見。下面我把朝代順序簡單梳理了一下,對自己也加深印象,希望對大家也有幫助。

黃帝之後,有唐堯和虞舜兩位君王,他們兩位互相謙遜禮讓,把帝位傳給賢人,在他們的治理下,天下安定,人人頌揚他們統治的時代被稱爲太平盛世。

傳位給賢者爲禪。禹受禪爲帝,禹爲夏朝開國聖君,史稱夏禹。禹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不傳賢人,把國家作爲自己的私有財產,世代傳承,經過四百年,夏被湯滅掉,建立了商朝,湯就是商代的開國君主。

夏朝的開國帝王禹,商朝開國帝王湯,周朝的開國帝王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謙備的君主被後人稱作三王。

周武王,征伐商紂,商朝被滅,建立周朝,周朝歷史最爲悠久,前後傳延八百多年。但周朝東遷後,朝廷的綱紀就混亂不堪,對諸侯的掌控力越來越弱,濫用武力,經常發動戰爭。

接下來是春秋時代,是因孔子作《春秋》而得名。春秋時代開始到戰國時代終止,這中間先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五位君主,雄霸一時,勢力最爲強盛,到後來又有魏、韓、趙、楚、燕、齊、秦七強並起,爭雄天下。

戰國末年,秦國勢力日益強盛,滅掉其他諸侯國,建立了統一的秦王朝。秦始皇傳到第二個君主,秦始皇次子,名胡亥,天下又開始大亂,胡亥自殺。最後形成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相爭的.局面。劉邦戰勝了項羽,建立了漢朝這一偉業。劉邦是第一位平民皇帝,漢朝帝王延續到第十一代漢平帝時,被外親戚王莽篡取帝位,改國號爲新。

劉秀,漢高祖九世孫。劉秀以漢宗室起兵討伐,推翻王莽,建都洛陽,歷史稱爲東漢。(王莽以前的時代稱西漢)。兩漢共延續了四百多年,到漢獻帝時國家就滅亡了。東漢獻帝時,曹丕篡漢稱帝,國號爲“魏”。劉備以漢宗室在蜀稱帝,國號“蜀”。魏蜀相繼稱帝后,孫權亦佔據江東稱帝,國號“吳”。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爭奪天下,形成三國鼎立局面。

之後魏國滅了蜀國和吳國,然後被司馬炎篡取帝位,建立了晉朝。晉朝又分爲東晉和西晉兩個時代。晉王室南遷後,沒多久就衰落了。繼它而起的是南北朝時期。

南朝:劉裕篡晉稱帝,國號宋,是爲宋武帝。後被權臣蕭道成所篡,國號齊,是爲齊高帝,因君王無道,終爲雍州刺史蕭衍所篡,國號樑,是爲梁武帝。梁武帝勤政愛民,但因晚年篤信佛教,不務朝政,終被陳霸先所篡,國號陳,是爲陳武帝。宋齊樑陳四個朝代都以金陵位都城。

北朝:拓跋氏據有匈奴舊地,重視禮樂及教育,自立爲代王,國號魏。史稱北魏和後魏,後分裂爲東魏和西魏。沒過多久,宇文周篡西魏自立,國號周,史稱北周。高洋篡奪東魏政權建立北齊。

北周時楊堅受封於隋,後起而篡周,滅陳、樑有天下,中國才重新統一。

唐高祖李淵發兵反隋,建立了唐王朝的二百八十九年的國基。傳承了二十位皇帝。之後被朱全忠所篡,國號改爲樑。

李存勖建唐朝和晉朝,國號唐,史稱後唐。石敬瑭叛後唐,勾契丹,滅唐自立,國號晉,史稱後晉。

契丹滅後晉後,在北還過程中被河東節使劉知遠在晉陽起兵,隨即在開封稱帝,國號爲漢,史稱後漢。後漢隱帝被殺,又值契丹來侵,奉太后命出兵的郭威發動兵變,自立爲帝,國號爲周,史稱後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的變更,歷史上稱五代

後周恭帝把帝位禪讓給趙匡胤,建立了宋朝,北宋和南宋共傳承十八位帝王后,天下被元朝所統一。

與宋朝同時存在的還有北方的遼國和金國。金國滅了遼國時,宋朝仍然存在。元朝興起時,金國和宋朝同時被元朝消滅了。

蒙古人入主中國,兼併了少數民族地區,傳國九十年後,元朝國運也消失了。

明太祖朱元璋親自督帥軍隊血戰,消滅元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第四子登上皇位,又傳到朱由檢時,李自成攻入北京,朱由檢自殺,明朝滅亡。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平定女真全部部落,完成開國重任。

至到愛新覺羅.福臨,清順治帝時,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政權,建都北京,繼而統一中國,清代共十二位帝,直到宣統結束。

三字經讀後感:終於捋順了,真是被改朝換代的歷史事件搞得暈頭轉向,同時感恩朝代的更迭書寫了歷史,爲後世子孫奠定了幾千年文化,對幾千年文化的傳承與匯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爲我們國家的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不但要萬般的珍惜,更要好好學習傳統文化,多看聖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