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地域作文 > 揚州作文

【實用】揚州作文四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揚州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揚州作文四篇

揚州作文 篇1

說到揚州,能夠聯想到的美好東西太多啦!風景秀麗的瘦西湖,香氣四溢的揚州炒飯,肥而不膩的獅子頭……如果你們參觀過揚州博物館,是否留意過那裏收藏的一項精美傳統工藝——揚州漆器呢?如果沒有,這就和我去欣賞一番吧。

揚州漆器起源於戰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揚州是中國木胎漆器的發源地,也是全國漆器的重點產區。揚州漆器主要選擇木、玉、石、骨、金、銀、貝等千餘種優質材料爲原料,製成屏風、地屏、桌椅、文房用品、漆藝裝飾壁畫等三千多個花式品種。

同學們如果讀過《紅樓夢》,不知有沒有留意過這些描寫:“擡頭迎面先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北邊立着一個粉油大影壁”“只見小小一張填漆牀上”……這些說的都是漆器。

戰國時期的漆器在歷經千載之後,不但絲毫未腐,而且依然光亮如新。古人究竟憑藉怎樣的工藝,才使漆器能長久儲存呢?原來,在漆器發展鼎盛的戰國、兩漢時期,人們大多用當時就極爲名貴的金絲楠木製作漆器。衆所周知,金絲楠木具有不怕水的特點。此外,在用漆上,戰國、兩漢的漆器也很講究,選擇了在漆樹汁液中提煉的天然漆。

這下大家明白了吧。以防水的金絲楠木爲材,塗以天然漆料的漆器,不但色澤明亮,光彩奪目,而且由於屬性相近,木材與漆料結合得十分緊密,因此具有非同尋常的防腐、耐酸、耐鹼能力,所以能夠長久保持光亮如新的外貌。

說到漆器,雖然很多人見過,但就製作工藝來說還是很陌生。所以,我特地邀請了揚州髹(xiū)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來喜老師,請他爲我們介紹揚州漆器的工藝。

張老師:揚州漆器主要運用塗、髹、磨、繪、勾、填、雕、刻、鑲、嵌等工藝手法進行製作,既保留了傳統工藝的特色,又富有時代氣息。

而製作技藝主要有九大工藝門類:點螺工藝、雕漆工藝、雕漆嵌玉工藝、刻漆工藝、平磨螺鈿工藝、彩繪(雕填)工藝、骨石鑲嵌工藝、楠木雕漆砂硯工藝、磨漆畫製作工藝。

與中國漆器的其他流派相比,揚州漆器在製作手法和工藝上具有着南派漆器的雋秀精緻,但在造型和氣勢上又有着北派漆器的雄渾和博大。

聽了這麼多專業的名詞,真有點頭暈。還是請張老師給我們詳細說說其中一類吧。

張老師:那麼我就來說說點螺工藝吧。點螺漆器衍化於唐代螺鈿漆器。“點”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選用各種自然色彩的珍珠貝、夜光螺等原材料製成薄如蟬翼、細若髮絲的螺片。用特製的工具,一片片、一絲絲地將螺片點嵌在烏黑明亮的漆坯之上,故名“點螺”。

明朝萬曆年間,揚州著名漆藝大師江千里,以製作點螺漆器著稱於世。江千里畢生辛勞,留下數千件漆器作品(包括平磨螺鈿和點螺),現如今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等地博物館均仍有珍藏。其中有一件“嵌螺鈿金銀片長方盒”,盒蓋、盒底立牆,上下通景,四面各飾一龍,兩橫面的龍騰空而起,兩縱面的龍正興風作浪,波濤中還有幾尾鯉魚,若隱若現。

其實,漆器作爲工藝品,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遠。回家看看爺爺的筆筒、筆架或者屏風,說不定就有漆器製品。再問問這些漆製品的來歷,說不定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張來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揚州作文 篇2

中午家裏人都出去了,可我的“午餐鈴”已經響起了,走到廚房,裏面只有早上留下了的半鍋米飯,幾十粒青豆、蘿蔔丁和半盤包菜,其他可以吃的東西一點都沒有,可怎麼辦?當我泄氣的時候突然想起,可以做揚州炒飯。

說幹就幹,我就動手做起揚州炒飯來。

經過一番辛苦的炒作,一盤香噴噴的揚州炒飯就上桌了。

這碗揚州炒飯裏有淺綠色的青豆,金黃色的米飯,橘紅色的蘿蔔丁、白黃色的雞蛋和白綠色的包菜。靠近一聞,一股蔥香味撲鼻而來,讓你忍不住想馬上嘗一口。一顆顆綠色的蔥花點綴在炒飯的各部各位,一塊塊白黃色的雞蛋擁擠在一粒粒米飯中間,一塊塊綠色的青豆和紅色的方塊蘿蔔丁如同一位位將軍保護着“王宮”,還有那臘肉纏着那綠中帶白的包菜,用筷子夾起一口飯,那鹹裏帶甜的臘腸,裏有股一咬就變成粉狀的青豆,有股說不出的美味。那口炒飯會在你的'口腔中慢慢融化,美味極了!

三口兩口就把飯吃完了,自己燒製的飯還真是香,再想想剛剛的過程,想到一句話:

只要自己動手,什麼事都能成功。

揚州作文 篇3

揚州炒飯是我最喜愛持的一道菜。

揚州炒飯味兒好,看相也好。當一盤彩色斑斕,鮮香撲鼻訂單揚州炒飯呈現在面前,真會令人倍感欣喜,兩眼發亮。看看米飯,粒粒分明,雪白透亮。粉色的蝦仁寶寶熟睡在米飯媽媽的懷裏,紅色的蘿蔔,黃色的雞蛋,綠色的青豆撒落其間。蘿蔔似瑪瑙,雞蛋似寶石,青豆像翡翠,簡直就是珠寶的大燴炒。

美味的揚州炒飯始創與隋朝,它是我國四大名菜系列中的一道名菜,製作上很講究。米要優質大米,以保證品質。待米淘洗乾淨,便用開水燙透,使其易於鬆軟,然後上蒸籠蒸熟。蒸出的米飯,不起黏,不起團,顆粒光潔,軟硬適度。其次雞蛋一定要柔炒成桂花狀,幹這活得神態沉靜、手腳利落才行。另外所有配料除炒青豆、蝦仁外,均要加工成豆粒大小,與米飯般配,講究丁配丁,絲配絲。

炒時,先放入雞蛋,炒成雪花狀,倒入米飯,炒均勻,使粒粒米飯都要裹上蛋液,俗稱“金裹銀”。再把其他配料一一放入炒均勻。炒好後如碎金閃爍,光滑潤亮。鮮美爽口。

吃時,我喜歡把所有的配料都弄一點和米飯併成一勺吃,然後慢慢咀嚼,細細品嚐它的味道。真是美味呀!

揚州作文 篇4

古風習習,垂柳拂動,泛過湖面,河水生出層層漣漪。宛如剔透翡翠的運河水,流淌了千年,承載着,記錄着,續寫着多少的傳奇與回憶!

一滴滴河水穿越了時空,穿越了人們的心……

一代天驕,只爲尋見那夢中怒放的瓊花,下令開鑿南北運河,揚州的命運似乎只因這瓊花,而逆轉了……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熟悉的街道,熟悉的碼頭,古運河送給揚州的見面禮竟是巨大的發展,經濟的繁榮。一艘艘龍船,一葉葉小舟,行駛穿梭那如翡翠般的運河裏。搖曳盪漾着,人們陶醉的目光映在了河水裏。一直流淌至今的運河水,還會帶着這份自信一直流淌,一直流淌……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呵!竟如此醉人!文人豪傑紛紛來到此地,毫不吝嗇,瀟灑潑墨,一氣呵成。揚州呀,你竟蘊藏着如此動人的美麗,人們對你的依戀與愛慕,竟會如此深刻!就是那烙印在心底,永不褪色的記憶呀!月色皎潔,像一片輕紗鋪在河面上,卻又不知不覺被盪漾的河水給揉碎了,就讓這份感動隨着河水盪漾吧……

睜開雙眸,恍然如夢,不禁會意一笑,運河水依然流淌,盪漾,揚州依舊繁華富榮……

揚州現如今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嘈雜的汽笛聲,人們的早餐依舊是豆漿油條,人們呼吸的依舊是清新的空氣。踏着雙東街的青石板路,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愜意年代!揚州變了,揚州亦沒變,變了的是人民的素質,變了的是國際化,變了的是愈加的繁榮;沒變的是揚州古老的文化,沒變的是人民心中依舊保留的那份純樸,沒變的是古色古香的城牆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