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地域作文 > 山西作文

初中關於山西爲話題的寫事作文1200字

  山西,數不清的名山大川猶如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yjbys作文網小編分享幾篇關於山西的作文,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山西看看。

我的家鄉——山西作文1

山西是個美麗富饒的城市,這裏有高聳的山,有清澈見底的水,還有高樓大廈。

山,大家一提到山,馬上想到高聳的山,爬山,還有許多著名的山的名字。那麼在山西,又有哪些著名的山呢?蘆芽山、五臺山、恆山都在山西呢!蘆芽山,因形似“蘆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是高山峻嶺中挺拔的一座雄峯,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劍直插雲霄。這裏峯巒重疊,簇擁大小200多座山峯,山峯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每有云霧縈繞,雄峯兀突,如同青翠的蘆芽“破土而出,生機勃勃,鮮嫩欲滴,引人入勝。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峯聳立,峯頂平坦如臺,故稱五臺:東臺望海峯、西臺掛月峯、南臺錦繡峯、北臺葉鬥峯、中臺翠巖峯。五峯之外稱臺外,五峯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爲中心。五臺周長約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五臺之中以北臺最高,北臺頂海拔3,058公尺,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爲避暑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爲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恆山,人稱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爲五嶽,揚名國內外恆山山脈祖於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里,是海河支流桑乾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恆山,號稱108峯,東西綿延150公里,橫跨山西、河北兩省。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亙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天峯嶺與翠屏峯,是恆山主峯的東西兩峯。兩峯對望,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美如畫卷。懸根鬆、紫芝峪、苦甜井是自然景觀中的奇蹟。苦甜井在恆山半腰,兩井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涼,被稱爲甜並;另一井水卻苦澀難飲。甜水井井深數尺,卻取之不間,可供萬人飲用、唐代時,唐玄宗李隆基曾賜匾甜井爲“龍泉觀”。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爲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峯天峯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爲“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有山的地方必然有水。那麼這裏有哪些河呢?汾河、黃河、滹沱河。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長710公里,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在太原境內縱貫北南,全長一百公里,佔到整個汾河的七分之一。汾河四周九山匯聚,林海茫茫,溪流淙淙,亭臺樓榭,風光旖旎,自古以來,就被列入名山大川之列。《山海經》載:“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黃河)。”《水經注》載:“汾水出太原汾陽之北管涔山。”有史以來,汾源和汾水爲三晉悠久燦爛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汾源鹼晉文明的搖籃和發祥地,是三晉人民飲水思源,尋根感恩之處,其水之純淨甘醇、景之優美別緻,自古享有三晉第一勝境之美譽。現汾源旅遊景點有汾源靈沼、雷鳴寺、樓子山等,爲省級旅遊風景名勝區,是三晉兒女依戀、崇敬、嚮往之地,是全省人民民心凝聚、衆志成城的象徵。

黃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中國的母親河。若把祖國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雞,黃河便是雄雞的動脈。黃河流程達5464千米,流域面積達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條支流與溪川相連,猶如無數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爲祖國大地輸送着活力與生機。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曲是黃河的源頭,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在山東省,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點:山西河口;中、下游分界點:河南舊孟津。黃河的入海口河寬1500米,一般爲500米,較窄處只有300米,水深一般爲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滹沱河,發源于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孤山村一帶,向西南流經恆山與五臺山之間,至界河折向東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陽河相會入海。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狀排列,主要集中在黃壁莊以上,以下無支流匯入。流域內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傾斜,西部地處山西高原東緣山地和盆地,地勢高,黃土分佈較厚;中部爲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礦;東部爲平原。流域內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重。流經山區、山地和丘陵的面積約佔全流域面積的86%,河流總落差達1800餘米。瑤池以上爲上游,沿五臺山向西南流淌於帶狀盆地中,河槽寬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緩慢。瑤池至崗南爲中游,流經太行山區,河谷深切,呈“V”形谷,寬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黃壁莊以下爲下游,流經平原,河道寬廣,最寬可達6000米,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漸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兩岸築有堤防。

山西的名人也很多,石勒、石虎。

石勒,公元274——333。十六國時期後趙建立者。公元319—333年在位,從奴隸到皇帝整個世界歷史上的唯一一人。字世龍,原名匐勒,一作。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319年稱趙王。西晉羯族的來源,一說是附屬於匈奴隨之入塞的羌渠部後裔;一說來自中亞的石國(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羯人高鼻深目多,信奉祆教(即拜火教,看來他們和阿拉伯有些淵源)。石勒父祖都是羯人部落的小帥。沒於333年。諡號:明帝;廟號:太祖;安葬地:高平陵;曾用年號:太和(328年二月—330年八月);建平(330年九月—333年)。唐朝詩人司空圖有詩“石勒童年有戰機,洛陽長嘯倚門時。晉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預知。”

石虎,字季龍,生於晉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卒於晉穆帝永和五年(349年)。上黨武鄉縣(山西榆社縣北)人,石勒的侄兒,十六國時後趙皇帝。石虎作戰英勇,弓馬嫺熟,深得石勒讚賞,被封爲徵虜將軍。石虎也因此全力以赴爲石勒建立後趙政權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同時他對漢族採取民族滅絕政策“至於降城陷壘,不復斷別善惡,坑斬士女,鮮有遺類。”,嚴重激化了胡漢矛盾。用石虎後來的話說可謂“端拱指授”、“躬當矢石”。

山西的特產也很多:代縣剪紙。

代縣民間剪紙,主產於鹿蹄澗村,已有300年曆史。現在代縣農村婦女大都會剪紙。剪紙也是代縣農居室內的主要裝飾品,特別是春節和一些喜慶吉日期間,這裏的家家戶戶都剪貼各色窗花剪紙。代縣剪紙質樸天真,拙中藏巧,以“小”取勝。剪紙內容包括人物、禽獸和鬼神形象,傳統的“八仙”和“二十四孝”圖案是代縣剪紙的典型。

我的家鄉美嗎?歡迎你來到我的家鄉!

點評:這篇文章爲我們介紹了“我的家鄉——山西”的概貌。本文對山西從各個方面進行說明,說明順序符合人的認知規律。語言流暢,如“每有云霧縈繞,雄峯兀突,如同青翠的蘆芽“破土而出,生機勃勃,鮮嫩欲滴,引人入勝”而又不失嚴謹。

清明遊山西皇城相府作文2

今天是清明節三天小長假中的第一天,爸爸媽媽爲了讓一直處於緊張學習中的我放鬆一下,就決定帶我去山西的皇城相府遊玩。

“一個相府能佔多大的地方?有什麼好玩的?”帶着這樣的兩個大大的疑問,我們開車奔馳在了通往山西的高速路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奔波,我們終於來到了皇城相府。

看着停車場上那停放着的一輛輛車輛,售票處前那排起的一列列長隊,你就能想象的到來這裏遊玩的人有多少。

由於去得早,所以我們也趕上了皇城相府早上的開園儀式。

在一陣充滿激情的音樂聲中,首先從相府莊園大門走出了一羣舉旗的人,他們都身着那種古代人的衣裝。接着又從正門裏走出一些人,其中有一些人的服裝一看就是宮中的大臣,而站在他們身邊的貴婦們想必就是他們的福晉了。突然,一個小太監高聲喊道:“皇上駕到!”此時,從右邊的過道上威武的走出一隊人馬。最前面的是四個帶刀侍衛,接着是一些舉牌子的人,牌子上寫着“肅靜”兩字。然後是一個頭戴無數珍寶、身穿富貴衣衫的女人和一個身穿黃色龍袍的男人,這就是康熙皇帝和皇后娘娘了。

這開園儀式主要介紹的就是由於當朝大臣陳廷敬主持編纂《康熙字典》有功,康熙皇帝特賜予其御書“午亭山村”匾額。擡頭往相府的大門上看就能看到這塊匾額。最後,開園儀式在遊客們熱烈的掌聲中落幕,而遊客們也在康熙皇帝和相府主人陳廷敬的相邀下步入相府內部進行遊覽。

進入相府的'頭道門,我們首先登山了大門的城樓。站在這裏就可以近距離的接觸到當時康熙皇帝賜予的“午亭山村”那塊匾額了。

接下來進入的第二道門纔是相府大門,由這裏開始我們才真正的開始踏入皇城相府。

在長達近三個小時的參觀中,我們好幾次都是要走的暈頭轉向了,因爲這裏的院子都是院院相通,院院相連,走進了一個院子你可以不用原路走出來,再經過一個小門或者一個通道就可以穿到其他的院子中。在這近三個小時的時間內,我們也參觀了許多的景點:南書院、止園、世德院……要說是庭園美景,那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當屬小姐院了。雖然那裏是偏院,房子的面積也不大,可是那裏後花園的景象十分美。那裏有一座假山,有一個據導遊介紹說是像河蚌樣的水塘,在水塘裏還有在水中追逐嬉戲的魚羣……看見此番美景,你是否也能想象到昔日真正的陳家小姐在此居住生活時的情景了?

要說是戶外美景,那當屬止園了。這裏的美也不是小姐院裏後花園裏的美景可以相比擬的。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還登山了相府的城牆。它雖然不及萬里長城那麼的雄偉,但也是巍然聳立於高山之間。

皇城相府的美景果然是美不勝收,怪不得被冠稱於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怪不得能吸引那麼多人來這裏遊覽參觀。朋友們,有機會你們也一定要到皇城相府去遊覽一番,也去感受一下它那獨特的魅力。

山西_1200字作文3

這幾天讀柴靜的《看見》,其中一章“山西,山西”說道山西煤礦開採帶來的種種鉅變。

柴靜家就在山西,那是汾河邊上一做清朝古宅。家鄉有清澈的河水,水邊蘆葦叢從,明黃的水鳳仙、累累紅珠子的火棘,還有藍的發紫的小蝴蝶穿梭其中,屋檐下是燕雀在嬉戲,歡笑美好得不真實——確實,對現在山西的孩子來說,你很難叫他對着焦黃色的天,焦黑的滿是煤渣的地,充斥着焦油味兒能見度不到十米的空氣,一塊一塊稠黑泥結成的板狀的“河水”,來想象當年的鳥語花香。

環保提倡了一遍又一遍,領導班子換了一任又一任……有用嗎?工廠照舊悠然地吞雲吐霧——你管的了嗎?生靈的悲怮在鋪天蓋地的GDP和金錢的誘惑前顯得多麼渺小。做生意的挖十年礦,賺得金玉滿鉢,凱旋而歸。但留下來的人呢?這些祖祖輩輩守着這塊地的人呢?他們能怎麼辦?——幾乎無人不患鼻炎、支氣管炎,滿耳的咳嗽聲:一個個氟中毒的孩子咧着滿口的黃牙;肺癌、肝癌、胃癌……你真的忍心嗎?

——“你不怕住這兒的後果?”

——“習慣了就行,人的進化能力很強的。”

——“你的孩子將來怎麼辦?”

——“管不了那麼多。”

《慶餘年》中寫道:不能怪這些百姓,他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知道自己能知道的,放棄自己無法知道的,享受自己能享受的,憤怒與被允許憤怒的。村中煤礦的事村長一人做主,村委主任競選,選票當分紅,一戶能領兩千五百塊,大家夥兒都眉開眼笑。維權?環保?吃飽了撐着吧你!只有個老人,家住煤礦正上方,已經沒有水用了。他對着記者哭叫着幾乎瘋癲,村裏人看着都笑了。愛看熱鬧的國人只有在大難臨頭時纔開始驚慌失措。

破壞輕而易舉,而重建需要漫長的努力卻不一定能復原。這才幾年,對,才幾年,原先繽紛的大地像得了色盲症,色彩在退去。老頭兒看了柴靜一眼,搖頭道:“你們這代不行了……”再也看不到汾河水了。地下都被挖空了,指不定哪天一腳踩下地獄。一輛輛運煤車駛過,誰顧得上不遠處雲岡石窟中大佛微笑的臉上沾滿厚厚的烏黑的煤灰?塑佛的砂岩逐漸腐蝕剝落,昔日的蛙聲蹤跡全無,塌落在塵埃中的青磚上依稀可見當年繁複美麗的磚雕——“十萬年前,古人類在這裏生存,汾河兩岸是連綿不斷的山崗”“四千五百年前,晉南興起的陶寺文化,是先秦史籍中出現的最早的‘中國’,是華夏的根基”。而今,高度文明的我們,卻要親手將她毀掉——整片土地都被黑霧籠罩着,寸草不生。黑風在城市上空呼嘯着,那是文明發出的沉重嘆息。

“我不想再回山西了”柴靜說。

家鄉是遊子的根。那裏有童年的痕跡,有祖祖輩輩生活的烙印。她是記憶的依附,心靈的歸宿——鄉愁是融入血脈的深情。但是,當面對一個面目全非的故鄉,當記憶中的一景一物都不復存在時,這份深情又該何去何從?而一個城市,如果沒有記憶,我們今天引以爲傲的文明與繁榮會有任何意義嗎?

標籤:山西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