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地域作文 > 山西作文

遊山西平遙古鎮作文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裏曾有過她的繁華,也曾多次受到戰火的破壞。小編收集了遊山西平遙古鎮作文,歡迎閱讀。
 

遊山西平遙古鎮作文

第一篇:遊山西平遙古鎮

走進平遙我不禁驚訝,周長不過六千餘米的古城承載了那麼豐厚的內容。古城西門彷彿時間隧道的洞口,從跨入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完全置身在古代漢民族城市的建築、經濟文化氛圍中,恍惚時光倒流。。。

低估了平遙。原以爲頭一天已登古城牆,留下大半天走一圈內城時間夠了,不想最後我們不得不狂奔着趕赴下一個景點。此行最大的遺憾就是遊覽古城的時間太短了!最終通票上20個景點只到了12處。雖然剩餘的幾處與看過的某些景點內容小異大同,但我們仍覺遺憾!平遙的城牆、街市、票號、鏢局、當鋪、道觀、廟宇、縣衙署。。。每一處都想好好看。

然而,平遙值得細品的地方遠不止那些遊人摩肩接踵的開放景點。走在平遙的尋常巷陌間,不經意步入一家尋常庭院,都有可能令你感慨,讓你收穫意外。

兩千七百年曆史的平遙厚重、內斂,誰知它積澱了多少歷史碎片?!

(一)平遙城牆

平遙古城民間又叫它“龜城”。據說是因其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六座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門爲龜首,北門地勢最低爲龜尾,東西四座城門是龜的四肢。城內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衚衕構成龜甲上的八卦圖案!

六座城門南曰迎薰門,北曰拱極門,上東太和門,下東親翰門,上西永定門,下西鳳儀門。出於軍事防禦需要均建有甕城。

四座甕城外城門均朝南開,唯下東門和北門的甕城外城門朝東開。民間傳說,這是怕龜爬走而將其左腿拉直並捆在麓臺塔上。

城牆三面筆直唯南城牆蜿蜒,這是因爲南城牆是順着柳根河的流向而修建。於是又有“龜前戲水”之說。

平遙城牆始建年代尚無定論。現在看到的城牆修築於明朝洪武三年,平遙縣衙對原有夯土城牆進行了擴建並加高、加厚、包磚,此後幾百年間又有過20多次修整。現古城城牆高10米,寬6米,長約6公里。

(二)平遙票號

平遙著名以商賈票號爲最。

明末隨着資本主義萌芽與經濟的發展,各商號迫切需要一種比現銀解運更方便、高效、廉價的解款方式,當時海內最富的晉商以其能力、魄力奠定了中國金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與存放款業務的票號 ----“日?N昌”在平遙誕生。

“日?N昌”名稱取自“如日初升,繁榮昌盛”之意。過去商家的幌子豎掛,“日?N昌”三字便排列成“日日升日日”,討個好口彩。雷履泰成爲中國銀行業的創始人,日?N昌則成爲中國民族銀行的開山鼻祖。

從此以後票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看介紹,後來全國共有票號51家,其中南幫票號8家,晉商票號43家。43家晉商票號中22家出自平遙!他們掌控了全國80%的資金流向,坐擁當年金融業的半壁江山!餘秋雨在《抱愧山西》裏有這樣的話:“直到本世紀初,山西,仍是中國堂而皇之的金融貿易中心。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裏那些比較像樣的金融機構,最高總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遙縣和太谷縣幾條尋常的街道間,這些大城市只不過是腰纏萬貫的山西商人小試身手的碼頭而已。”

遊覽通票上有五家票號:日?N昌、蔚泰厚、蔚盛長、協同慶和百川通。我們到了“日?N昌”和“蔚泰厚”。

當年的票號今天看,不過是些臨街普通小院,即使赫赫有名的“日?N昌”也與其他院落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但可別輕看哦,就是這小院裏面的人物,當年掌控了國家的經濟命脈!

在票號舊址看到一些老票號的內部管理規章。原來,山西票號成功的背後有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依我看,有些內容即使今天看來也不過時,現代企業管理所運用的某些手段與它竟有相通之感。

日?N昌的後院懸掛着光緒皇帝所賜的匾額“匯通天下”。據說也正是從那個時期開始,興盛了五百年的晉商開始走向衰落,山西票號業在時局變化面前墨守成規缺乏應變,昔日雄風漸漸消散。

當我們在一座座老房子間追尋平遙票號遠逝的風采,禁不住唏噓感慨世間滄桑:人去矣,物還在!往事如煙,彈指已過數百年。光陰似流水,人生何其短暫。。。

第二篇:遊山西平遙古鎮

我國曆史文化名城平遙就要到了,現在大家可以觀賞一下古城的遠景和比較完整的外觀。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裏曾有過她的繁華,也曾多次受到戰火的破壞。現在平遙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牆參觀。

這裏就是平遙方城的“下東門”。大家看這高達12米的城牆多雄偉、多壯觀。在城外,本來還有護城河,城門處架有吊橋,在古代戰亂的日子裏,這的確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

我們進來的這個地方是下東門甕城,它是爲保衛城門而設立的。城門是城牆上的薄弱環節,有了甕城.就大大增強了城池的防衛手段。這裏地方很小,四周有高牆圍護,即便敵人攻入甕城也只能進來少數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圍之中,成爲甕中之鱉。

我們看城牆上兩邊各有一道短牆,叫女兒牆,爲什麼叫女兒牆呢?民間流傳着這樣的故事:早先城上並沒有女兒牆,有一次一個老人被拉來做工,和他相依爲命的小孫女也天天隨他來到城上.坐在旁邊觀看。一天,一位累極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競走到城牆邊上,小女孩怕他掉下城去,用力向裏推他,不料用力過大,民工雖得救了,小女孩卻摔死了。爲了紀念她,工匠們在城上修起了矮牆,並把它叫做女兒牆。這實在是個感人的故事,但確實說明了女兒牆的保護性功能。我們看:

兩邊的女兒牆並不一樣,向外的女兒牆上還修築了垛口,垛口還留着供?望和射擊

使用的小孔.這當然是爲了實戰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牆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叫做墩臺.墩臺是幹什麼的呢?它是保衛城牆的。我們知道.古代攻守城池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彎機,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來,因此守城的士兵輕易不敢探出身去。這樣,城牆腳下反而成了防禦的死角。有了墩臺.就可以彌補這個不足、從三面組成一個強大的立體射擊網,城防力量大大加強。在每個塌臺上,還修有一座敵樓,上面有孔,也是爲觀察和射擊用的。平遙城內文物衆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蓋琉璃的建築,就是城因廟、財神廟建築羣,近處觀看,可以見到它館角高挑、羣昂飛動、油漆彩繪的壯麗景色。

標籤:山西 平遙 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