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地域作文 > 歐洲作文

描寫威尼斯的作文1200字

威尼斯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商市。小編收集了描寫威尼斯的作文,歡迎閱讀。

描寫威尼斯的作文1200字

第一篇:威尼斯

2014年12月20日,我們在奧地利一個小鎮的酒店吃過早餐後,驅車150公里前往意大利威尼斯水城,進行參觀。趕到威尼斯已經中午了,就得找餐館吃飯。車子左轉右拐,就是找不着地方,導遊說餐館搬家了,不好找。轉了好一陣子,在當地導遊的指引下,終於找着了,一看招牌還很大,叫“地中海國際大酒店”。浙江人開的,飯菜質量還可以,分量比較足,我們桌只有7個人吃,還有剩餘。

吃了中飯,就進威尼斯城參觀。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與帕多瓦組成大帕多瓦-威尼斯地區(人口約一百六十萬人)。其別名有“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水之都”、“面具之城”、“橋之城”、“漂浮之都”、“運河之城”、及“光之城”。《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最美麗的人造都市”,時代線上也稱讚威尼斯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畫派的發源地,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被譽爲“水上城市”。

威尼斯及其瀉湖,由118個島嶼組成。這座世上獨一無二的水上城市景色旖旎、風光獨好,城內歷史古蹟比比皆是,是一座風景如畫而又古韻十足的歷史名城,這裏的所有景色都離不開水。威尼斯全市河道,運河共計177條,靠401座各式橋樑把它們連接起來。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信號燈,船是市內唯一的交通工具,其它所有交通工具都是明令禁止的。

威尼斯的起源沒有歷史文獻記載。數名歷史學家引用可靠證據指出:早期人口爲羅馬城市的難民,他們爲了逃避日耳曼人攻擊,便從帕多瓦、阿奎萊亞等地來到這裏。

威尼斯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那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麼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爲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

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佈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樑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找不到路。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着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裏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緻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連結着總督府和旁邊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嘆息橋,嘆息橋是威尼斯的必訪景點之一。嘆息橋造型屬早期巴洛克式風格,橋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運河一側有兩個小窗。嘆息橋是一座拱廊橋,架設在總督宮和監獄之間的小河上,享有盛譽。它建於1600年(另一資料:1603年)。因死囚被押赴刑場時經過這裏,常常會發出嘆息聲而得名。

威尼斯不僅風光奇特,而且還是文化名城,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就獨樹一幟。喬爾喬涅、提香、丁託列託、委羅內塞等都是畫壇著名大師。在意大利歌劇藝術發展史中,威尼斯也佔有重要地位。城內古蹟繁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教堂,120座鐘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和衆多的海濱浴場。

威尼斯到目前爲止有401座橋,這些橋的造型千姿百態,風格各異。有的如游龍,有的似飛虹,有的莊重,有的小巧。其中最著名的`是利亞德橋,造型爲單孔拱橋,用大理石砌成,建於1592年前後。橋長48米,寬22米。它曾出現在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文學鉅著《威尼斯商人》記述的就是發生在這裏的 故事,幾個世紀以來,《威尼斯商人》不斷被後人搬上電影、電視,以話劇、歌劇等形式流傳於世。

聖馬可廣場和聖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聖馬可廣場東西長170多米,東邊寬80米,西邊寬55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們造型的優美、和諧,石雕的生動、逼真,可以說是古羅馬建築中少有的傑作。廣場南、北、西三面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環繞。這些建築和諧優美,建築物上的石雕生動逼真。東面聳立着高98.6米的聖馬可鐘樓和融東西方建築藝術爲一體的聖馬可教堂。西面是總督宮和聖馬可圖書館。嚴整、華麗的總督宮,用粉紅色和 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總督宮是威尼斯國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議會和政府的所在地。

害怕迷路,又時間有限,按導遊的要求,我們就在聖馬可教堂和聖馬可廣場這一帶參觀遊玩。我們參加了自費項目:坐“貢多拉”遊船游水城,6人坐一條船,在大運河裏遊覽了將近半小時。划船的男子40歲上下,還會唱一些中國歌曲,引得大家鬨堂大笑,更增添了遊覽的樂趣。威尼斯的玻璃製品很精緻,很有名,我們參觀了一個藝人現場製作玻璃工藝品,很有意思。

威尼斯水城美極了,真是人間奇蹟,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百看不厭,值得反覆遊覽的地方。

參觀完了,又在“地中海國際大酒店”吃晚飯,然後繼續驅車150多公里,趕到博洛尼亞入住酒店。

第二篇:威尼斯

自從馬可·波羅來到中國,中國人便慢慢知道了威尼斯(Venice )。

威尼斯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商市。中世紀的威尼斯,曾經是地中海最繁榮的商業中心。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讓更多的人瞭解了當年這座水城的商市風貌。威尼斯的富足,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商人的崇商重利,都深深留在人們的記憶裏。

我對威尼斯的印象,最初源於朱自清散文《威尼斯》:“這裏沒有汽車,要到哪兒,不是搭小火輪,便是僱‘剛朵拉’(Gondola)。大運河穿過威尼斯像反寫的S,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條,這些就是小衚衕。輪船像公共汽車,在大街上走;‘剛朵拉’是一種搖櫓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兒都去。威尼斯並非沒有橋,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轉彎抹角,哪兒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說老實話,在我去威尼斯之前,所有這些描寫都沒有喚起我多少美感,只是朦朦朧朧覺得好奇。直到去年四月,當我踏上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水上城市,穿梭在118個小島之間,這一條條水巷,一座座小橋,很快讓我迷失在這座“水城”裏,彷彿自己始終漂浮在綠海清波之上,盪漾在浪漫情迷之中。這種美妙,與其說是一道風景,不如說是一種風情。

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難以想象的是,每逢漲潮,潮水一股兒漫進著名的聖馬可廣場,整個廣場猶如一面巨大的鏡子,把所有建築鑲嵌在水晶之中。蔚藍的天空映在水鏡裏讓人產生幻想,人們光着腳在水裏跑來跑去,母親帶着孩子戲水嬉笑,一大羣一大羣鴿子飛滿廣場上空......

聖馬可廣場的美麗,伴隨着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透過建築的完美儲存一直延續到今天。一萬平方米的聖馬可廣場,南、北、西三面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環繞。廣場東西長度170米,我不知道聖馬可教堂和聖馬可鐘樓爲什麼一定要放在廣場的東面,但不管怎樣,這些建築的優美造型和生動雕塑,卻是古羅馬建築中少有的傑作。這種獨特的氛圍和風格,令我如受魔法,流連往返,讀着她如同在閱讀歷史。難怪拿破崙佔領威尼斯後,連連讚歎聖馬可廣場是“世界上最美的廣場”。

威尼斯的美麗,在於她的“水城”風情,這種風情又是如此純粹、如此有趣。

我尋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跡穿越在一條條小巷、一條條水道之間,無數的水巷、無數的橋樑,密密麻麻、縱的橫的,互相交織在一起,構成城市的經脈。水道兩旁都是古老的房屋,直挺挺地佇立在水裏,一棟緊挨着另一棟,沒有一點間隙。連商店都是如此簇擁在一起,似乎有意要讓你看個盡興。

在水巷裏轉悠還真的辨不清方向,只能尋着,遊着。有意思的是,剛剛與一撥遊客在巷子裏分手,走着走着,又迎面碰上,幾次三番都是如此,雖然難爲情,卻還是覺得好笑。

威尼斯沒有汽車,“貢多拉”(Gondola)是這座城市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貢多拉”非常別緻,狹長的船身漆成黑色,首尾翹得很高,象拿破崙頭上的帽子。船身長11米,可以坐6名遊客。艄公大多身着黑白相間的民族服裝,頭戴紅色帽箍草帽,用單槳划着船。“坐上“貢多拉”出遊,在寬寬窄窄的水巷裏,在高高低低的小橋下飄來游去,是一種少有的樂趣。

隨着手風琴的古老音樂,“貢多拉”劃入一條又寬又長的運河,這便是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大運河沿岸共有200棟風格各異的宮殿、教堂和豪宅,多半建於公元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的,也有威尼斯風格的。這些建築地基全都浸沒在水中,一字排開,遠遠望去,就像水中升起一排藝術長廊。

在威尼斯的橋上行走,猶如回到童年的夢境裏。這些橋一座連着一座,高高低低,形態各異,一會木頭的,一會石板的,一會直落庭院,一會徑入深巷。走着走着,始終覺得自己漂浮在水上,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在遊戲裏還是在現實中。

威尼斯的橋太多,四百多座,我實在無法記住它們的名字,只知道“嘆息橋”和利亞德橋。因爲“嘆息橋”象徵着一種無奈,而利亞德橋折射了威尼斯昔日的光芒。

威尼斯生長在海上,從亞得里亞遠海眺望,威尼斯象一座“海市蜃樓”,美麗而迷茫。

據說威尼斯每天都在悄悄下沉,海水每年都至少要把聖馬克廣場淹上100次。

威尼斯畢竟太古老、太脆弱,“小巷只能讓它這麼小着;老樓只能讓它在水邊浸着;那麼多人來來往往,也只能讓一艘艘小船解纜繫纜地麻煩着;白天臨海氣勢不凡,黑夜只能讓狂惡的海潮一次次威脅着”(餘秋雨《尋常威尼斯》)。

威尼斯終究會慢慢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然而,她的故事,她的風情,卻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裏。

標籤:威尼斯 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