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地域作文 > 河南作文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500字(精選26篇)

河南農村的端午習俗豐富多彩。有民謠這樣說:“五月五,麥子熟,包好糉子過端午。”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河南的端午節作文5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500字(精選26篇)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1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我的家鄉地處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區,按說是過北方形式的端午節,但由於我們這裏是山水相間,有北國小江南之稱,也就有了獨特的端午習俗,既吃糉子、戴香包、插艾葉、喝雄黃酒,又有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的龍舟賽。

家鄉民俗認爲,五月爲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清晨去採帶露水“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雞蛋或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喝雄黃酒。

“孩子,端午節了!起牀咯!去洗洗臉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黴的是,一來到廚房就給媽媽拉着幫忙裹糉子了。吃完飯後,我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龍舟。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羣衆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說也是爲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2

沿着漫漫的歷史長河,穿越到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官員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但他懷才不遇,被貶官流放。後來屈原的國家滅亡了。屈原心如刀絞。他在農曆五月初五寫下了最後一首詩《懷沙》,然後抱着石頭投入了汨羅江自盡了。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後,爭先恐後地划着船來救屈原。可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沒有看見屈原的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屍體,於是用那棕葉包着糯米紮好扔進水裏,給魚蝦去吃,端午節就由此而來。

隨着兩千年了歷史過去,人們逐漸淡忘了一些端午節的習俗,但河南那一帶還儲存着一些的民俗。

河南農村的端午習俗豐富多彩。有民謠這樣說:“五月五,麥子熟,包好糉子過端午。”說明包糉子、吃糉子,是河南端午節裏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早上,人們吃糉子以此紀念屈原。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一個普普通通的糉子,寄託了長輩對晚輩的祝福與希望。

河南當地不僅有端午食糉的習俗,還有系五彩繩的習慣。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爲吉祥色。因而,各家大人大事之一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這天佩戴香囊的,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河南的端午節還有很多民俗,比如:喝雄黃酒、插艾葉、回孃家、賽龍舟、吃雞蛋等。河南的節日習俗猶如天上星星,數也數不完,而且又是那麼的有趣!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3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在這一天,人們有吃糉子、賽龍舟等民間習俗。

今天,我們全家人來到江邊看龍舟比賽。江邊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纔擠進這擁擠的人羣中,站在這人羣中,我真有一種唐僧師徒步入火焰山的那種炎熱的感覺。當主持人宣佈去年冠軍隊——紅隊出場時,江邊頓時沸騰起來。不一會兒,所有的隊伍都出場了,他們做好了最後的準備,都蓄勢待發。

當裁判員一聲令下,所有的隊伍一起出發。這次比賽共有七支隊伍參加,他們的龍舟按彩虹的顏色順序排列。有的隊伍依照船頭指揮員擂鼓的節奏前進着,拼命地前進着,一下子領先排在了前頭;而有的卻弄得手忙腳亂,落在了最後,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江上的選手們使勁地划着,在江邊觀賽的人們也沒閒着。他們不斷喊着加油助威的口號,助威聲一陣比一陣強大。選手們在觀衆的助威聲中顯得更加賣力,更有衝勁。指揮員擂鼓的聲音震耳欲聾,選手們配合默契,富有節奏,各個隊伍都士氣高漲。

比賽漸漸接近尾聲,對於選手們來說,可以算是已經到了衝刺的階段。觀衆們都屏住氣,全場幾乎沒有呼吸聲,只有船上指揮員的擂鼓聲。紅隊依舊領先着,排在最後一名的紫隊開始奮起直追。這時,有的觀衆忍不住了,高聲地喊着,爲紫隊打氣,這也讓紫隊更加充滿信心。紫隊連續超過了五個隊,一口氣將自己的排名提升到了第二位。這時裁判員鳴哨了,比賽也隨着哨聲結束了。最終,紅隊衛冕冠軍成功,紫隊獲得了第二名,重新載入了隊伍的最好成績。觀衆們再次沸騰起來,對紫隊這種奮勇爭先的精神給予鼓勵。

比賽結束了,時間也在飛快地流逝着。今天,我看了一場精彩的比賽,也過了一個歡樂的端午節。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4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大鼓,你包糉子,我跳舞。”唱着兒歌,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是一場全國人民的“宴會”了。

這一天,我一起牀,剛走到客廳,就聞到了濃郁的糉香味,原來奶奶正在煮糉子。廚房裏還不時地傳出了“叮叮噹噹”的炒菜聲,桌上已擺了不少的菜,有魚,有肉,還有糉子。豐盛的樣子可不比除夕夜差呀!門上,窗戶上都插着艾草。我驚訝地問奶奶:“爲什麼要掛這麼多的艾草呢?”奶奶笑着說:“這是端午的傳統習俗,祭祖、插艾驅邪、洗草藥澡,你一會兒就知道了。”

我們聊着天,一下就到了中午,洗完草藥澡,用完午餐,準備去看划龍舟比賽。以往冷清無比的江邊現在變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選手們摩拳擦掌,一反常態卯足勁。此時,比賽開始了,只聽船頭的鼓聲一響,選手們跟着鼓聲節奏,用盡全力划着手中的槳,一艘艘船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我們看到一艘紫色的龍舟劃在最前面。啊!一艘黃色的龍舟緊跟其後,馬上就要超過它了,場面非常激烈,未到終點都難分勝負。最後,在鑼鼓的響聲中,觀衆的吶喊聲中,紫色龍舟取得了本次大賽的冠軍。

聽爸爸媽媽說,其實賽龍舟和包糉子都是爲了紀念愛國人士屈原。相傳,當時秦國軍隊進入楚國,屈原不忍看到破碎的家園,就在寫完《懷沙》之後投江自盡了,後人爲了紀念他,就把這一天定爲了端午節。

啊!端午節真是意義非凡的節日啊!在這樣祥和的節日裏,能與家人團聚一起過節,真是太幸福了!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5

快到端午節了,看到大街上老太婆精心縫製的香囊,我憶起了小時候,每到端午節的時候,總會到外婆家去送節,當時鎮上的大街上也有很多這樣的香囊買,而外婆總會給我們每個外孫買上一個,那濃濃的雄黃的香味,傳說是辟邪的,也許正是這個原因,香囊在端午節總是很好賣。我最喜歡的那種猴子香囊,都說猴子很聰明,希望自己也能像猴子那樣聰明。

而我呢!並沒有因爲猴子香囊而變得聰明,反倒經常感覺自己很愚笨,不過,有時候愚笨也會很快樂!

久違了, 端午時節的龍舟比賽。

翻開兒時的記憶,每逢端午節,母親總會帶上我和弟弟走乾媽家去,那時,乾媽家在城裏,我們總會拿上一些土特產送去,而乾媽、乾爹是覺得的熱情好客,他們對我們姐弟倆的也是關懷倍至。冬天,他會給我們添上一些新衣服、新皮鞋,每次去他們總會準備一桌豐富的飯菜。所以,在我兒時的記憶裏,他們是我的親人!

在乾媽家吃過飯,我們總會到沱江邊上去看龍舟比賽,江邊人山人海,大人、小孩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江上那裝飾美觀的龍舟,龍舟上的人們個個努力地划着手中的漿,嘴裏喊着號子,岸上的人不時也接上幾句,歡呼聲、吶喊聲在江上飄揚!場面是那樣壯觀、那樣熱鬧!

同樣是端午節,只可惜現在早已沒有以前的那種熱鬧氣氛,龍舟比賽也成爲歷史,兒時的快樂也成爲過去 !回憶卻依舊美好!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6

端午節到了!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下面,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等。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那天,我們學校舉行了“樂在端午”的活動,時間安排在午睡後。

活動開始了,我們拿出麥花皮,用剪刀在中間筆直地剪了五六刀。接着,按住其中一邊的頭,一翻,漂亮的麥花就成了。很快,麥花被食堂師傅炸好了,裝在一個大盆裏。大家爭先恐後地上去搶麥花。只見每個人手裏都拿着一隻托盤,手飛快地在盆裏挑選着,不一會兒,盆裏便裝滿了麥花。

酥脆的麥花彷彿成了我們的最愛,班裏只聽見一片咀嚼的聲音“咔吧,咔吧”。吃完了麥花,我拿出一個肉糉(其實,不瞞你說,糉子我也很愛吃),香氣誘人,一粒粒糯米都變成深咖啡色的了,最抵擋不住的還是糉子那誘人的香氣,咬一口,又糯又甜,味道好極了。

端午節活動很快結束了,這個端午節可謂是“舌尖上的美味”,好想再過一個端午節啊!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7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聽長輩們說,這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的節日。

小時候,奶奶告訴我,端午節要縫香包。那時的我每聽奶奶這麼說,總是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就跑出去玩了。

時光飛逝,彷彿只是一眨眼,我已經十二歲了,不再是當時那個懵懂無知的小孩了,也明白了奶奶所說“縫香包”的含義。那天恰是我過的第十二個端午節,媽媽沒帶我去看賽龍舟,也沒給我買糉子,而是買了很多包材料,邀請我和她一起縫香包。

看着媽媽拿起一塊布,反面朝外,手中握着極細的針線,一針一線的縫着。別看她平時手因做家務,而變得很粗糙,但她對針法的掌握甚可以和專業的縫紉姑娘媲美。

我開始縫了,由於第一次縫,我眼睛死死得盯住針頭。連眨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在我眨眼的一瞬間縫錯,如果這樣就前功盡棄了。我學着媽媽用回針縫合,且留了個口子。然後翻一下,再放入艾草,這一串動作都很順利,卻在縫流蘇的時候紮了手指,但終究還是縫完了,滿滿的成就感蓋過了疼痛感。我立即就把香包掛在了房間,頓時艾草的清香散佈房間,我的傷口似乎也不痛了。

以前,我端午節去超市時,總能看見許多箱包,雖然形狀多樣,香氣各異,我卻覺得都不如我自己做的方形艾草香包。

“端午節要做香包……”每當聽見這句話,我就會思念起奶奶,懷念起那個難忘的端午節!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8

我國有許多有意思的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愛端午節,因爲在端午節這天,許多有意思的活動也相繼而來了。

關於端午節有許多傳說,其中傳說範圍最廣的還是因楚國愛國詩人屈原而來。傳說有一年,秦國來攻打楚國,結果楚國慘敗,屈原不想背叛祖國,便投江自盡了。一些老百姓知道了這個消息,十分傷心,連忙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爲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屍體,就把一些食物投入江河,讓魚蝦吃食物,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從此,賽龍舟和吃糉子的活動沿襲下來,便成了現在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要賽龍舟,因此,河面便成了人們歡樂的海洋。河邊人山人海,河中央龍舟上的選手都奮力地划起來,希望取得最後的勝利,到達終點。當然,觀衆們都不忘給自個兒喜愛的龍舟加油助威呢!看,中央的人敲響了大鼓,場面別提多壯觀了。

端午節,小朋友們最愛的當然是吃糉子了。每當端午節去外婆家時,我都是衝着糉子去的。在外婆家,每當午後,外婆便會給我們包香噴噴的糉子,外婆包的糉子花樣可多啦!有肉糉、栗子棕、蛋黃糉……其中我最喜愛吃的就是肉糉了,每當拿起了一個肉糉,我都先細細咬一口,可還不見肉的影子,再咬一口,肉的香味撲鼻而來,見到了肉,那心情不亞於發現新的寶藏。

我愛過端午節!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9

我們河套地區過端午節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疥蛤蟆躲端午”這是我們這裏過端午節的一種習俗,就是出嫁的女兒端午節這天必須回孃家,這樣可以消災避難,一年平安。而未出嫁的女兒要佩戴五彩絲線編成的手鍊,還有用五彩線紮成的小刷子,這也是爲了平安。

我是家裏最小的女兒,媽媽早早地就從縣城買回來五彩線。從地裏忙完,一有空就給我編手鍊,絲線很細,可媽媽總是很耐心認真地編。端午節這天,媽媽把編好的手鍊戴在我的手腕上,高興地說:“我的女兒平安了!”看到媽媽高興的樣子,我也高興地到鄰居家,給回孃家的大姐姐炫耀,大姐姐也拿出她的五彩刷子送給我,我們互祝平安。

我們這裏過端午節還要吃涼糕,雖然沒有棕葉包裹,但也很講究。提前三天把糯米和黃米用酸湯漿上,然後再用慢火煮粥,再放上許多果脯,做出來的味道很鮮美爽口,上面加上冰糖,酸甜酸甜,吃上一口回味無窮。中午,每家都吃燉雞肉,有句俗語叫“端午雞雞,黃老虎,叫你姐姐過端午”所以吃雞肉也是有說法的,雞可以啄猛獸老虎。人們不但吃雞,還用巧手剪一對大紅公雞帖在門窗上,雞成了消災解難的庇護神。

我們這裏過端午雖然沒有江南賽龍舟的熱鬧場面,可這裏的習俗輩輩相傳,而且過端午節,也越過越隆重,越過越讓人們感到安定團結,和諧有趣。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10

幾日前,一年一次的端佳節又到來了。一到這個節日,我就明白又有假期過和各種口味的糉子吃了。我坐在沙發上翻端午資料時,總會懷念起屈原這位生在錯誤的時代的愛國臣子。

屈原,公元前340一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始人。著名作品有《天問》、《離騷》、《九歌》等,留下了讚揚求索精神的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想到他,一股濃烈的愛國情懷涌入心頭,我恨自己不能早早長大,爲國家做出貢獻;我恨自己不能像他一樣,爲國捨命;我恨自己沒有遠大的志向,大顯身手。但論其改革變法之能,比孔孟、韓非;他的才幹真的是較願望、理想化罷了,但誰沒有幻想過一個“理想園”“烏托邦”呢?

糉子屬實是屈原死後帶給華人的一大禮品,不但口味衆多,並且充滿了濃濃的中國風。用植物葉子包着顯得質樸,簡潔。糯米細膩軟爛,入口即化。更不用說裏面的“核心部位”了。吃一隻糉子,看一看往年的龍舟比賽,睡前讀一讀詩歌,生活豈不快樂?

龍舟江上行,行人路邊觀。憶屈原,品糉子,飲雄黃,人生豈是曇花現。

念屈原之愛國,賽龍舟之熱烈。宛若在天上,願此日長久,終只是一廂情願。

樂也。悲也。

何爲愛國,需看屈原。

端午節離開了,但將來,又定會到來。

今朝胡寫一通,只爲萬古長流。如屈原樣,以自身譜寫一首悲壯的歌。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1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唱起這首歌,就彷彿聞到了滿街飄的糉子香。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呢!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兒吃飽了不再去傷害屈原。所以賽龍舟、吃糉子成了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有聯繫。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稱爲長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蒜頭、石榴花、龍船花。我們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並佩戴上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奶奶會包各種口味的糉子,而我最喜歡吃紅棗糉。奶奶從蘆葦蕩裏扒回新鮮的糉葉,把米和紅棗混合在一起包在糉葉裏,包成一個個三角形,再放到鍋裏煮上個幾小時。這時,滿屋子都會飄着一股濃濃的香味。我不斷地纏着奶奶問,可不可以吃了?奶奶總是笑着搖搖頭。終於在我問了無數遍之後,奶奶開啟鍋蓋,拿出一個糉子,剝開墨綠色的外皮,只見瑪瑙般的紅棗緊緊依偎着米粒,紅白相間,香味撲鼻。我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而不膩,黏而爽口。頓時感到幸福無比。

從20xx年開始,端午就成了我國的法定節假日,我真盼着這個有吃、有玩、有假放的端午節快來啊。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12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這糉味飄香的傳統佳節,我們在蘇東坡的這句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的意境中一起走進端午節。

端午清晨,人們紛紛踏出家門,到菜場或超市採購艾草和五紅,把艾草掛在家門口或中堂,把五紅擺上飯桌,已經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走進端午節,掛上艾草,擺上五紅,憧憬未來。

端午,賽龍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在東臺堤西地區,嗩吶聲、擊鼓聲、匯成一片,響徹長空。隨着一聲鑼響,兩條船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河水飛濺着,人們的心情也隨之跳躍,吶喊加油聲絡繹不絕,一浪賽過一浪。

走進端午節,龍舟越過,齊心協力,勇往直前。

四時花競巧,九子糉爭新。碧綠的糉葉將糯米包裹其中,帶着微微的清香。我也動起手來,開始學着包糉子,將對屈原這位愛國主義詩人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彷彿屈原當時那英俊瀟灑的面孔已浮現在我的眼前,隨之咕咚一聲,帶着無限的悲憤,投入江中,百姓們紛紛包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兒吃掉他的身體,從此每逢端午佳節,各家都會包糉子,空氣中瀰漫着糉香,不曾散去。

走進端午節,糉香怡人,祭奠屈原,銘記先烈。

走進端午節,領略傳統文化別樣的內涵,感受傳統節日迷人的魅力,縈繞心頭的是纏纏的暖意,揮之不去的是綿綿的情意。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13

端午節到嘍!一到端午,外婆家就熱鬧非凡:包糉子,掛香囊……我覺得包糉子最有趣。

一大早,外婆就準備好了糉葉、糯米、肉和草繩,就等我們來包了。首先,外婆把糉葉捲成一個小漏斗,上面留出一段糉葉;接着往小漏斗里加幾勺糯米;再放上一塊肉,因爲我喜歡吃肉糉,所以包的時候我特意挑了一塊大大的肉放進去;然後再往肉上鋪一層糯米,把肉給蓋住,用留出來的一部分糉葉蓋住小漏斗的口子;最後用草繩把糉子緊緊地捆綁起來,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我試着包了幾個,結果不是米漏出來,就是繩子鬆掉了。最後在外婆手把手地指導下,終於包好了一個不散架的糉子。媽媽也勉勉強強包成功了一個。看來,包糉子可是個技術活。

包完了所有的糉子,我催着外婆趕緊去煮,因爲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嚐嚐我自己包的糉子了。經過漫長的等待,糉子終於煮好了,開啟鍋蓋的一瞬間,一股濃濃的棕香撲鼻而來,饞得我口水直流。我趕緊拿出自己包得那個糉子,剝開糉葉咬上一口,糯米的香,肉的香全部涌到嘴裏,讓我的味蕾享受着最美妙的食物。

你們看,包糉子多有趣啊!不僅可以體驗親手製作美食的過程,還可以品嚐到美食,自己親手包的糉子一定更美味,因爲糉子裏包含着你的“辛勞”。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14

端午節快到了,家家都忙着買糉子買酒,準備過個歡歡喜喜的大節,我們家也不例外。

傍晚,我們回到了家中,我累得一下子攤坐在沙發上,說:“媽媽,快準備晚飯,我要吃糉子!”“好好好,我這就去做。”媽媽趕緊去廚房開始幹活。不一 會兒,開飯了,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糉子,笨手笨腳地弄掉包在外面的葉子,不一會,一個又香又糯的糉子就展現在我眼前了。我實在忍不住,就咬了一大口, 啊,原來是豬肉味的!嚼一嚼滿口都是細膩粘粘的口感,品一品香濃的味道爬滿了味蕾,真是妙不可言!我兩三口就把這個糉子幹掉了,這時,爸爸說:“兒子,你 知道爲什麼人們端午節要吃糉子嗎?”我一個勁兒地搖頭。爸爸笑了笑,說:“你知道嗎,原來我們住的地方叫楚國,那時的皇帝天天吃喝玩樂,根本不管國家大 事,百姓們強烈反抗,可都無濟於事。”

“啊?當時的皇帝這麼無知啊?難道他的手下沒一個來阻止他?”我問。

“當然有了,那就是楚懷王的三閭大夫——屈原,端午節就是用來紀念他的呢!”說完,爸爸舉杯喝了一口雄黃酒。

“那他成功了嗎?”我繼續問。

“沒有。後來屈原實在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國家滅亡,竟投江自盡了。人們知道屈原投江後,就紛紛往江裏投糉子,讓魚蝦吃下,不傷害屈原的身體。”

“這真讓人感動。”我說:“屈原真愛國呀!”

今天,我不但吃到了美味的糉子,還認識了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我們後人將會被他一心爲國的精神感動。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15

一年一度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就要來了,大家都忙開了:有的包糉子煮糉子;有的掛菖蒲、艾葉;有的煮茶葉蛋和大蒜。雖然我在迎接端午上沒有出力,但是我的司令部——大腦卻開始發問了:爲什麼有端午節?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賽龍舟?我一定要這的答案,也算迎接迎接端午。我終於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找到了答案: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因秦王邀楚王相會,屈原知道秦王想借機扣留楚王,要割地換人,就勸楚王不要前去,而楚王的兒子子蘭卻贊同,楚王最終聽了子蘭的話,去與秦王相見,卻死在了秦國。

屈原和楚國人十分痛恨子蘭,如果不是他,楚王就不會客死秦國。子蘭知道後十分生氣,讓上官大夫去現在的楚王頃襄王那兒說屈原的壞話,屈原被放逐了。楚國就沒人再敢直言相勸,楚國一天天弱小。公元前278年秦滅楚都。屈原見自己國家被佔領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抱石投入汨羅江。屈原死後,漁夫們划船打撈他的身體,一位漁夫把飯糰,雞蛋扔進江裏,讓魚吃飯糰,不去咬屈原的屍體。人們紛紛仿效。後來,人們爲紀念屈原把五月初五設爲端午節,還慢慢演變出了吃糉子、賽龍舟的風俗。

原來是這樣!屈原的愛國精神令我十分欽佩,也爲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奇特感到自豪。端午晚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品嚐滿桌佳餚。吃着糉子雞蛋,聽我娓娓地講述,節日氣氛更濃了。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16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吃糉子。糉子不僅滋味惹人喜愛,而且還能引起起對一對古人的懷念。傳說,糉子是爲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愛國詩篇,後來由於皇上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導致國土淪喪。當聽到楚國滅亡那一刻,他滿懷憂憤,抱着一塊石頭跳江自盡了。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人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人們又想出用葦葉把飯包起來投入江中。便有了在端午節包糉子,喝雄酒,賽龍舟等習俗。糉子不僅滋味惹人喜愛,工序簡單,還十分美觀。翠綠的葦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後,顏色變深了,剝開墨綠的葦葉,只見潔白的如玉的珍珠糯米糰裏鑲嵌着幾顆深紅的油亮寶石似的瑪瑙棗。三種顏色互相映襯着顯得十分豔麗動人。

那糉子的味道呢?那是甜而不膩,粘而爽口。葦葉散發的清香,珍珠似的糯米……吃一口,讓人回味無窮。老人們說,吃糉子要學習屈原的崇高品格,要繼承屈原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難怪人們吃糉子時總要說屈原的事蹟呢!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17

我國曆史悠久,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我最喜歡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相傳,端午節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大夫,他提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國王聽信了那些奸臣和小人的話,把屈原的`官職撤掉,並逐出宮中。屈原想:這樣下去,國家肯定得滅亡。得讓國王清醒,不要被奸臣和小人的花言巧語所騙,還要喚起楚國老百姓的愛國之心。他就自投汨羅江,以死抗爭。老百姓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知道屈原投江後,就馬上來到江邊,開始打撈,直到洞庭湖都不見其蹤跡。老百姓爲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就扔下雞蛋和糉子餵魚。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每年都吃糉子來紀念屈原。

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每年都過端午節。在端午節前一天,奶奶會買好糉葉、豬肉、糯米等材料,晚上,把糉葉和糯米分別浸起來。第二天早上,奶奶就開始包糉子。奶奶先把糉葉紮成漏斗形(當然下面是不漏的),放進一些米。再把肉或栗子放到米上,又蓋上一層米。然後把留下的糉葉折下來,用線一紮。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最後,把糉子五個一小串,兩小串結成一大串地整理好。傍晚,奶奶把糉子放進高壓鍋裏煮,一鍋燒一小時左右就熟了。我拿起一個糉子,撥開糉葉一嘗,啊,糉子可好吃了,軟軟的,香香的!

端午節是個有意義的節日,我愛過端午節!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18

端午節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在這天人們要賽龍舟、掛香袋、包糉子……這天我跟小夥伴們自己動手來包糉子,過一個跟往年不一樣的端午節。

我們準備好:用水泡好的糯米、糉葉、線、餡料、鍋。我們全副武裝來到了同學家。

我們要開始大顯身手了,我們先看媽媽們的示範:先把糉葉的粗頭包成一個漏斗狀,放一半的糯米,然後在中間放上自己喜歡的餡,再把餡用糯米蓋住,然後把上面的糉葉襄下來捏住,再把多餘的糉葉左一圈,右一圈……直包到沒有糉葉爲止,最後用線把糉子打個結,就完成了。咦,很簡單嘛。我們異口同聲的說,接着輪到我們了。我們爭先恐後的拿來糉葉,我用了一大堆糯米,我又看了周圍同學的糯米都比我少,我又倒掉了一些,我以迅雷不及掩耳勢將糉子包完了,我包得近看像糉子,遠看像雷,我又看同學們,有的變成了迷你糉,有的變成了長條糉……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唉,別看包糉子的步驟很少,但讓我們來包的確有難度。

我們將自己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蒸,耐心等待糉子的香味,終於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煎熬,糉子出爐了,糯米和糉葉結合的香氣迎面而來,我們一擁而上拿來香噴噴的糉子品嚐起來,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味道真是別有風味。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又要跟同學們說再見了。經過這次包糉子的經歷,我對怎樣包糉子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次的端午節真是開心又別樣。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19

又是一年令人激動和開心的端午節,每一家人都要團聚在一起,當然小紅家也一樣。小紅的爺爺奶奶一進門,小紅就開心的一蹦三尺高,然後小紅熱情的對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請坐,請坐!”小紅的爸爸溫柔的對自己的爸爸媽媽說:“爸媽,你們請坐!”,小紅的爺爺奶奶就慢悠悠的坐在沙發上和小紅的爸爸聊天。

小紅的媽媽在廚房裏煮糉子,過了一會兒,糉子的香味飄了出來,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好香啊!”小紅的媽媽溫柔地說:“開飯嘍!美味可口的糉子好了!”大家都迅速地走向餐桌,他們一看到香噴噴的糉子,口水就直流,然後趕緊吃糉子。

小紅感覺有點好奇,爲什麼要吃糉子?小紅奇怪地對爸爸說:“爸爸,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難道不吃糉子不行嗎?”爸爸神祕地說:“你問一下你奶奶,我小時候就是聽你奶奶講故事長大的。”小紅急忙問奶奶:“奶奶,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奶奶耐心地對小紅說:“小紅,你爺爺有文化,還是讓你爺爺告訴你吧。”爺爺緊接着說:“傳說屈原要投江自殺,人們爲了不讓屈原餓着,就往江裏投一些好吃的,可是投的食物總是被魚和蝦吃掉,聰明的農民拿糉葉把食物包起來,再做一艘裝飾成龍的船,最後再投食物,這樣魚和蝦就不敢吃龍王的東西了。我說完了,你聽懂了嗎”小紅慢慢的點了點頭,最後全家人都開始吃美味可口的糉子。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20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又稱端陽節。

端午節終於在我的翹首期盼中到來了,奶奶高興地買了一大桌子包糉子的材料,有糉葉、糯米、板栗、鮮肉、蛋黃。奶奶笑眯眯地說:“今天教你包糉子。”我高興地歡呼起來,因爲我愛吃鹹糉子。

開始包糉子啦!奶奶先拿起綠油油的糉葉折成三角形,接着放入香噴噴的糯米、板栗、鮮肉、蛋黃,再鋪上一層糯米,抖一抖讓它更緊實。用兩手的拇指壓回兩邊的糉葉,然後用剩下的糉葉把米充分包裹起來,最後用細細的繩子捆起來,這樣一個美味的糉子就完成了。

我學會了開始瘋狂地包,終於桌子上擺滿了翠綠的糉子,它們彷彿在笑着和我打招呼呢!我累得手都快斷了,哥哥也和我一樣,樂此不疲地包了一大盆甜糉子。

開始煮糉子了,我把一個個像娃娃般的糉子丟進鍋裏,不一會水沸騰起來,糉子在鍋裏漂來漂去,它們彷彿在聊天,攀比誰的個頭大。半個小時後,糉香撲鼻而來,糉子出鍋了,我把糉子盛到精美的盤裏,剝開糉葉咬了一口,糉子夾着糉葉的清香,加上板栗的香甜,真是美味至極!

在這個美好的節日裏,我們包了很多糉子,糉香與歡笑聲在屋裏久久不散,我愛端午節的糉子,更愛這飄香的端午節!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21

又到了糉子飄香的時刻,可此刻卻不同於往年了,飄來的還有濃濃的友情。

已經畢業十幾年了,已經沒有了剛畢業時的熱情了,已經被生活磨礪的沒有了浪漫的,整天忙於工作,忙於家庭,忙於親情,忙於兒子的學習,沒有太多的時間用於打理友情了。即使過星期,處在農村的我也懶於出門,好像真的隱居山林一樣,過着一種與外界隔絕的生活。因爲姓侯,同學戲稱我在山中當了大王,忘了昔日的朋友了。近些天老同學們心血來潮般的利用網絡建了一個羣,方便相互之間聯繫,節省很多資源,方便快捷。時不時也登陸上去欣賞一下他們的高談,調節一下生活情調。

端午節到了,本也想發個祝福,表下心意。可誰知還是晚了一步,沒做時就收到了同學的祝福短信,並希望上羣裏逛逛。登上去後,真是人才濟濟呀!你一言我一語的熱鬧紛繁。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個美圖:拿着一個大喇叭在大聲的呼喊:大家都出來過節了。還有各色的美味糉子跳舞似的換個不停,讓人饞涎欲滴。甚至有人提議:應該給中國很多的偉人設定紀念日,紀念的同時,也好多個聯絡的機會。看着,聽着,久違的友情溢滿心頭,灑遍全身,一種幸福瀰漫開來,把我帶回了學生時代,一張張青春的笑臉重新浮現眼前,一件件美好的往事被放大,刻在心間。

糉子飄香的端午,飄來的更多的是被牽掛的幸福,濃濃的,深深的友情,既遙遠又熟悉的友情包圍着我,感動着我。但願這種牽掛始終存在你我身邊,溫暖心間。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22

端午節,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傳說是爲了紀念投汨羅江的屈原。在這一天,人們要舉行賽龍舟等活動;不過在家鄉,須以其他代替。

五月初五的黎明,當第一縷光剛剛刺破雲層,如傳來捷報的信使一般飛進人們的窗,電燈便一盞接一盞地亮了起來。大家要去踏青了。

人們手上繫着紅繩,這種繩子有黃、青、赤、白、黑五色,象徵着五行,希望以此消災辟邪,長命百歲,多數人就戴一個,也有戴兩個的,更有甚者,尤其是小孩子,手上腳上都拴着,這些紅線要在之後的下雨天扔掉,代表消除禍患。

有些人家門前掛着艾草,這種草形狀似劍,要斬妖殺魔,爲民除害。其實,倒不如說是驅蟲用。

端午節,自然少不了很經典的糉子。用糉葉包裹糯米蒸煮,裏面放入紅棗,或豬肉,或紅豆,人們踏青前,會帶上許多,走累了,聞到糉子散發出來的香味,好不誘人。只是,不知是否有人留意過,本應是給江魚吃的,卻到了人的肚子裏。

說了半天,終於開始踏青了。人們很早就出發了,四點多到達山腳下時,那裏早已人山人海。有的人已頭戴花環,手拿艾葉從野外返回;他們是半夜三更便出發了。以往寂寞的野外,響徹了人們的歡聲笑語。大家三五成羣,邊走邊閒聊。還有很多騎者不時從人羣中飛掠而過,引起一片掌聲或驚呼。

踏青回來,難免顯出些疲態,不過,在這歡喜的日子裏,又算得了什麼!每一個人身上都沾上了野外蓬勃的生氣。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23

說起端午節最令人興奮的事情,那當然是划龍舟了,而我,一次都沒去看過,這反而增加了我的好奇心。

在一次端午節,我和幾個小夥伴拎着兩個大袋子,走進了一家露天游泳館,那兩個包裏可藏着我們智慧的結晶:一塊浮板,後面橫向安着一條長20釐米,寬3釐米,用浮板製成的橫槓——這就是我們的雙人龍舟!每條舟的前頭都有一面旗,三條龍舟旗幟顏色分別是:杏黃旗(黃)、招魂旗(灰)、八封旗(黑白混色)。

我們在比賽前還留了十分鐘練習時間,畢竟這比賽很講究配合;兩個人間隔了7——10釐米,雙手握杆動用自由泳方式推進,最先到達對岸者獲勝,如果翻了,從起點開始重新出發。

我對我們組是很有信心的:作爲項目開創者,我的技術是不可質疑的,而我的隊友雖然沒我強,但也很優秀,當停下來觀看其他兩組的訓練時,我深感自己決定的正確:小旗乘風破浪,在池中上下起伏,後方水花翻騰,場面那叫一個狀壯觀!

比賽結果毫無爭議,我們暫獲第一,而我對龍舟也有了更深的瞭解,爲了紀念屈原,並不讓龍蝦吃掉屈原,老百姓每年端午都要把糉子扔進江中,久而久之,乘船扔糉就成了划龍舟,但不論怎樣,這都飽含了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

糉香飄飄,龍舟疾馳,這一點一滴都蘊藏着端午的歷史悠久文化和對屈原的懷念。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24

又到端午,我可以去看龍舟、包糉子,還可以嚐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今天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叫醒:“大寶,今天是端午節,今天要一家人包糉子!”我一聽,一蹦三尺高,我們忙碌了一會兒,把包糉子的材料找齊了,大夥們一起開始包糉子!

其實,包糉子很簡單,先是找到綠油油的糉葉,然後再找到你喜歡吃的東西,紅豆、綠豆、黃豆,但是最重要的是糯米和繩子,只要有了它們,就可以順利地包好一個完美的糉子。

材料準備好了,就可以包糉子了。經過媽媽的指導,我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包好了,但是並沒有我想象的這麼好,這一個糉子剛出鍋時就是散的,所以我很失望。

媽媽走過來說:“大寶,沒關係,再包一個糉子吧!”然後媽媽就手把手地教我包糉子,不一會兒,我的糉子包得越來越好了。我們一家七口一共包了20多個糉子,媽媽把最後一個糉子包完,再放進鍋裏煮。接下來,我們開始等待着香氣四溢的糉子出鍋。

煮糉子和煮餃子不一樣,煮糉子只要用冷水,然後再把糉子放下去,等到糉子準備好了的時候,就可以聞到糉子的清香,香噴噴的。當奶奶把煮熟的糉子拿出來時,媽媽讓我們三個人小心點,“別燙傷了!”奶奶笑呵呵地提醒着,又趁機告訴了我們端午紀念屈原的故事。我們開心地吃起糉子,臉上全是燦爛的笑容。

這就是我今年的端午,我過得非常開心。我期待下一次的端午,期待它快點到來。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25

又到了飄滿糉子清香的端午節,今天我們一同到江邊看龍舟。

還沒到江邊,便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岸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

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觀衆們傳來了加油聲、鑼鼓聲、喝彩聲……可這些聲音卻阻擋不了龍舟隊那陣陣熱血沸騰的口號聲。

這是天空下起了綿綿大雨,但是人們並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它們聚精會神看着,不想錯過任何精彩的瞬間。

過了許久,在人們歡呼聲中,一號龍舟隊和五號龍舟隊在激烈的“戰鬥”中突出重圍,在前方顯得格外明顯。可它們並沒有罷休,爭先恐後,兩個都想拿第一,兩個都不分上下。離終點越來越近了,在最後一刻,五號龍舟隊發盡全身力氣,超過一號龍舟隊。瞬間全場沸騰起來,歡呼聲響遍全場。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糉子,我好奇地問:“爸爸,他們在什麼,爲什麼把好端端的糉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屈原投江而去,許多人划船拯救。後來划龍舟就成了習俗。丟糉子是爲了魚不吃屈原,而演變來的的習俗。”我恍然大悟。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河南的端午節作文 篇26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龍舟節,端陽節,也是爲紀念我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最受人們歡迎的是糉子。糉子有甜的、鹹的;有鮮肉餡兒的,牛肉餡兒的糉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糯米配上花生,綠豆,紅豆,蜜棗等一些食材,用葦葉包裹着就成了糉子。

端午節最激動人心的事是賽龍舟。比賽的隊伍在熱烈的掌聲中,划着多彩的龍舟前進。隊員們齊心協力,岸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歡呼聲,吶喊聲,接連不斷!熱鬧非凡。傳說,賽龍舟主要是去尋找屈原的屍體的。久而久之,形成這樣一個活動。雖然我沒有親眼看到這熱鬧的場面,但是透過電視等媒體也能感受到那種炎熱的氛圍。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插艾草。艾草據說可以避邪防病。戴香包也是小孩子最喜歡的事。香包裏裝着各種中藥和艾草,看看誰的香包做的最好看。香包不但美觀,還可以驅除蚊蟲。雖然我們家不做香包,但是媽媽端午來臨當天,一定必做一件事:在端午節這天早上,趁太陽還沒升起,媽媽都會給我和弟弟的手腕上,腳腕兒上,脖子上戴上五色線,傳說是可以辟邪用的。傳說五色線,等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把它摘下來,扔進小水坑裏,可以變成五彩色的小花蛇,人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呀!

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戴香包,佩戴五色線,端午節可真熱鬧呀!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象徵,是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