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地震讀後感作文三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地震讀後感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地震讀後感作文三篇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1

有一種心情叫感動,有一種感情叫震撼。昨天,和寶兒在上海電影國際影城觀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果不其然,出了電影院,淚水還在流,有種想把淚使勁流乾的感覺。那種心情語言已經乏力,那種情感也只有淚水才能演繹。

平靜的市井生活,忙碌穿梭的街道馬路,一家四口有條不紊地美滿生活,熱情奔放的一對中年夫婦,一雙活潑可愛的雙胞胎姐弟,因勤勞而殷實的平民日子···多麼熟悉多麼安詳啊!誰能想到,成羣的黃色蜻蜓像蝗蟲一樣,黃壓壓的穿過街道,沿着鐵道線追隨着火車蜂擁趕來,撞在路燈上,撞在鐵軌信號箱上,撞在道口等待火車經過的人們的臉上、身上,撞在一輛已經卸好貨物快樂歸航,身旁坐着一對龍鳳胎兒女的大強的貨車窗上。女兒登,瞪着大眼睛,驚訝地叫:爸,蜻蜓,許多蜻蜓!兒子達,一臉漠然:多得我都不想捉了。而爸爸大強若有所思:大概大雨就要來臨了吧!地震前的唐山,安靜,平和,日常微小的生活,令人舒服,愜意。

23秒,黑暗中的23秒,傾城覆地的23秒,驚駭撕裂的23秒,生離死別的23秒···房子瞬間沒了,親人瞬間沒了,唐山瞬間沒了。滿地流淌的是親人的熱血,滿目流淌的是活着的人的眼淚。廢墟間停放的是一具具家人的遺體—— 一家幾口同排躺着,就這樣沒了,已經無人在親人旁邊哭泣了。李元妮,大強的妻子,方登方達的媽媽,撕心裂肺地嘶喊,抱着大強嘶喊:你爲什麼要把我拽回來,你自己卻跑進去呀!沒有了吧!抱着女兒嘶喊——這已經是她又一次的撕心裂肺了。在選擇救女兒還是救兒子的剜心疼痛後,她不得不放棄了女兒。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抱着已被壓斷一隻胳膊的奄奄一息的兒子嘶喊···

沒了,才知道啥叫沒了。李元妮一輩子都在絮叨着。

簡單、直白、震撼、鋒利,這便是《唐山大地震》的全部。23秒的災難是開始,是基礎,是原點。32年的時間是平復,是救贖,是重生。每一位走出電影的觀衆,身心受之感動,情感爲之震撼。而這部影片感人的程度不僅僅是要給女人,這部影片男人比女人的眼淚流得多。因爲不一定女人都會做母親,但是,每一個男人都永遠是兒子。看完這部電影,我們也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媽媽了。

唐山感動世界。而馮小剛,一個熟悉的名字,陪伴中國老百姓走過十幾年的風風雨雨。《不見不散》《一聲嘆息》《手機》《集結號》《非誠勿擾》···以往,他總是在數九寒冬咯吱我們一下,讓我們暖和暖和。今兒,改在三伏天,給我們防暑降溫。不管是笑,還是哭,小剛就是小剛,留給我們心中的就是他溫暖和力量。

親人,永遠是親人。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2

今天,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從這篇文章裏我真正地感受到父愛的偉大、無私。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一場大地震中,一偉父親不顧自已的生死,堅持挖掘,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救出了自已和同伴的傳奇故事,讚揚了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許多地方寫得生動,感人.每當我讀到這段時,我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心總不能平靜下來。“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面灰塵,雙眼佈滿了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聽見了在一堆瓦礫中傳出了兒子的聲音。多感人的場面!這位年輕的父親幾天幾夜沒吃飯,沒喝水,都要把兒子救出來,因爲他曾經跟兒子說過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要跟你在一起。”

他不停地挖掘,都要把兒子救出來,從這說明了這位父親是非常關心自已的兒子,他對兒子的疼愛,無論用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從這段話中我體會到了這位父親那種堅定信念的精神,不顧自已的生死,都要把兒子從廢墟里救出來,他不放棄地挖掘,終於找到了自已的兒子,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受教育,這位父親不顧生死,堅定地挖掘。父愛是那麼的偉大、無私。那當然,我也有一個關心我,體貼我的'爸爸。每當我不舒服的時候,爸爸就非常緊張地送我到醫院檢查。每逢我以做作業遇到不會的,他一看我就知道什麼回事,並走過來詳細地跟我講解。

我的爸爸是一個的非常關心我,疼愛我的人。我長大以後也要孝敬我的爸爸,報答爸爸對我的養育之恩!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3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以爲父親安頓好妻子,去救兒子,《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300字。38小時過去了,父親救出孩子和14個小孩。他們無比幸福的擁抱在一起。

文中最催人淚下的是這句:“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它讓我想象出那位父親挖了36小時,而且不停歇,肯定非常疲勞,我們通常學習4小時就叫苦連天,而他爲了完成諾言卻堅持了下來了,那是多麼動人的場面,讀後感《《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300字》。堅持創造出乎意料的奇蹟,如果他當時放棄了,就不會再見到自己的兒子。

父親救出兒子,當然離不開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在廢墟下心中一定充滿信心:爸爸肯定在找我,他會遵守自己說過的諾言!只要他活着,一定會救我和同學出去的!他說過不論發生什麼總會跟我在一起!接着他組織大家:“大家不要慌!總會有人救我們!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會救我們出去!在這裏,不亂動,總會出去的!再堅持一會兒!堅持就是勝利,我們不能放棄!”

堅持,創造奇蹟。如果父親不堅持救出兒子,兒子不堅持等待父親,他們就不會在39小時候相見和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