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讀後感的作文合集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讀後感的作文合集10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手絹上的花田》是一本關於溫情,愛與孤獨的書。故事講的是一個郵遞員受老太太之託幫她保管一貫神奇的茶壺。一開始郵遞員謹守諾言,享受着神奇茶壺帶來的美好,與快樂。可隨着時間的推移,郵遞員還是忘了自己當初的諾言,讓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書中是一個安靜又美好的童話世界,充滿奇異的幻想,在美好的幻想中,又有着一絲淡淡的哀傷。在這本書裏,現實空間與夢幻空間天衣無縫,有着作者一貫淒涼,空靈的風格。

在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感慨萬分,良夫原來是一個正直,善良,信守承諾的人,爲什麼變成了一個違背諾言,貪得無厭的人。是什麼使他改變的?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一直想不太通的問題。後來我明白了,是因爲慾念,人的慾念。

有慾念並不全是一件壞事,適當的慾念會讓人取得更大的成功,但過多的慾念只會讓人不懂得知足,不懂得知足常樂。良夫因爲錢的誘惑而背棄了自己的誠信,因爲慾念而衝昏了頭腦,忘記了諾言。貪得無厭不斷地追求金錢並不是好事,追求永遠都沒有一個度,因爲如此,良夫和他的妻子才那麼的不幸,心驚膽戰的活着。

這並不是少數,社會上仍然存在這麼多像良夫和他妻子的人,那麼社會就會變成什麼樣子,什麼都只會斤斤計較,生存在慾念的社會有意義嗎?

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天使和一個魔鬼,聽信誰的主動權在自己手裏。人一定要會控制,這樣人生纔會美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別人看不到照不了的新田,我想這本書能給那裏帶來一點點光亮。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我用5天時間讀完了《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這本書是美國的勞拉·英格斯·懷德寫的,他1932年開始寫書,一共出版39卷系列圖書。都很有趣。

《草原上的小木屋》住要講勞拉一家爲了追求夢想的生活,買了以前的房子。坐在馬車,離開他們以前的家——威斯康星州大森林去西部定居。

一路上,他們跋山涉水,經歷了重重困難。渡水時,帕特和帕蒂差點被沖走,傑克也差點不見了。終於,他們來到了堪薩斯州大草原。爸爸在大草原上蓋了一間小木屋,重新過上了溫馨甜美的生活。期間他們遇到了狼羣的包圍;可怕的熱病和印地安人放的大火與怒吼等。在一次次努力下,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最後因爲政府的政策,他們離開了熱愛的大草原。但他們一家人在一起,未來的生活一定會和草原上的生活一樣幸福美好!

讀了這本書,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們的優秀美德很值得我學習。他們團結一致,頑強奮鬥,遇到危險時很沉着勇敢地面對。使我懂得了在生活和學習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學會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繁星》《春水》是冰心創作的兩部小詩,是將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集子裏。總的說來,它們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母愛、童真、大自然。剛剛翻開這部着作的我馬上給這本小小的冊子給吸引了,那婉轉的手法,深刻的含義,無不稱讚!等還沒把書翻熱就被一首小詩給觸動了:聰明人!

在這漠漠的世界上,只能提着自信的燈兒,進行在黑暗裏。

這首小詩別看它篇幅短小,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做到的。

現代的社會,茫茫人海,競爭激烈。許多機會與我們擦肩而過,卻又因爲沒有信心所以放棄了。如今,人們總是放棄做一件事的信心,最終則像漏氣的氣球,到處亂飛,然後墜落。可有時也想過要鼓起信心去做一件事,但,停手了,生怕旁人發現它的瑕疵。但是它真的有那麼完美嗎?不,它的瑕疵只是失敗,成功後的失敗,一次,兩次,甚至更多次,而它只是成功的前奏。

寫到這,我問自己:在生活中的我,不也一樣嗎?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便低下頭深思熟慮,終於我想到了,正當舉手時卻因爲沒信心而放下自己那本要高高舉起、充滿自信的手。有人會說:哦,那只是學習上罷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這天我和平常一樣坐車上學,因爲是第一班車所以車上特別擠,好不容易坐下來,便又上了幾個人,其中有一位是老人。而那個老人剛好在我的旁邊,此時我在想,我真的是不願意給老人家讓座嗎?不,我只是因爲沒有信心從椅子上站起來再把老人家扶到椅子上,這是短短五秒的事,五秒,我都做不到。直到現在,也忘不了那時的退縮。

同學們!在這美麗的世界上,我們更需要的是自信呀。它不僅是燈的照亮,更是照亮後的燃燒,燃燒後的寧靜,一步步,一步步,走向成功。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今天,我讀了《海倫 凱勒》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我被海倫 凱勒的命運和執着,堅持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知道文章主要講的是:海倫 凱勒現在是一個盲聾作家,教育家,1882年1月27日,年僅19個月的小海倫就遭受到了慘痛的命運,喪失了聽力和視力。但是他的父母和安妮 蘇利文老師並不放棄。最後海倫 凱勒學會了5種語言,在她24歲時畢業與哈佛大學,成了作家。

讀完這篇文章,我從心裏佩服和敬仰海倫 凱勒。她有着頑強的毅力,在有三種殘疾的惡劣情況下,海倫 凱勒對自己的命運從不放棄。雖聽不到聲音,她卻可以用手去感受老師聲帶的振動和說話的氣息頑強的學會了說話。付出了比常人多出一千倍,一萬倍的努力,終於學會了說話,並且不懈的努力學會了五種語言,變成了不平凡的人假如她當初面對自己的命運泄了氣,低了頭,沒了勇氣面對那她現在只能過一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只能靠她的爸媽養活她,一輩子也不會發掘到人生的寶藏。

看看海倫 凱勒,再看看我,我有些慚愧。我們擁有健全的身體,萬能的雙手,卻不能爲人類做點什麼。我們擁有明亮的眼睛,卻不能發現世界的奇妙,宇宙的奧妙;我們有聞味的鼻子,卻不曾聞世間的香味;我們有敏銳的耳朵,卻不去傾聽加油的掌聲;我們有健康的身體,卻不曾發現人間的“黃金”……平時我就做題,遇到不會的難題,就囫圇吞棗,一知半解,瞎填了幾個字;考試時,我只圖快,不檢查,而是粗心不認真,然後,就與一百分失之交臂;打掃衛生時,我也是馬馬虎虎,一會掃這一會掃那,掃完了,還是很髒;上課時,我也很浮躁,只要學會了,我就不聽老師講課……

我今後打算:知難而進,做生活的強者;珍惜擁有,讓生命更有價值;接受生命的挑戰,尋找人生的光明!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我最喜愛的書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編寫。這本書透過對樸素生活的描述,使我感受到人類是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忙!我認爲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忙,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中國的文聖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務必有一顆完美的愛心。

那本薄薄的小書,文字不多,但其內蘊卻無比深厚與沉重。它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鐵匠、老石匠、賣菜婦女、賣炭人、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員等等。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強烈的感情。對我來說,看了這本書甚至能夠影響我今後性格的構成。

書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小學生形象,有表現優秀的,有表現極差的,有成績好的,有成績極差的,但每一個人都在本質上有其閃光的東西。我認爲他們都具有可愛和善良的一面,這種善良的本性只要能得到父母、老師和周圍的人們挖掘、發現和培育,他們即使不能成爲國家的棟樑,也會成爲益於社會的公民。

這難道不是一本具有深遠影響的好書嗎?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遨遊在書之海洋中,一篇《無名鼠的嘆息》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次無名鼠升入天堂後的嘆息,羨慕,抱怨,嘆息自己因無才華而默默無聞,羨慕他人因才華而赫赫有名,抱怨上帝給了別人各種各樣的才華時,自己卻一無所獲……讓我不禁浮想聯翩。

“那你呢?你有努力過嗎?”“我沒有才華,所以從不努力。”上帝與那隻無名鼠的對話令我記憶猶新。

愛迪生曾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才華和努力雖然是成正比的,但才華在裏面可能只佔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讓默默無聞的人發光發亮的必要因素。他長大後,成爲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靠的是什麼?就是那不可缺失的努力。

人的一生好比一個種子,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同樣被埋進了泥土裏,可是爲什麼有的種子發芽,開花,結果。有的種子卻只能一生被埋沒在泥土中,等待他的只能是腐爛。前者,它不懼頭頂壓着的千斤巨石,不懼怕被烈日,風雨,蚊蟲,日復一日的折磨,不懼怕會被人踩在腳底……他努力地把根扎入更深的地方,努力地汲取土壤中寥寥無幾的水分,努力用葉子產生光合作用製造養分。春華秋實,最終回報的是那累累碩果以及人們百靈鳥叫聲般的嘖嘖讚歎,後者,他懼怕自己會被頭頂的千斤巨石壓垮,懼怕自己會被如猛獸般的暴風雨擊打,懼怕有天某人會踩在自己身上,從而使自己前面所花的心血在風馳電掣中毀於一旦使自己前功盡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困難,如潮水般勢不可擋地涌來,使自己忘了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種子,一顆獨一無二的種子。迎難而退,成天無所事事,蹉跎着光陰,最後的下場可想而知——腐爛。其實才華本質上就擔任着“種子本身”這一角色。同是一樣的種子,若是把才華看的太爲重要,便只能一輩子做一顆平凡的種子。正是不怕困難,迎難而上,持之以恆,才能結果,才能走向成功!

無名鼠啊!世界上有兩種動物會到達金字塔的頂端,一種是鷹。它那與生俱來的飛行能力,使它只要努力一點,就很容易能到達頂端;一種是蝸牛。它不如鷹那樣輕鬆自在就能飛

上頂端,但也沒有徒勞地望塵莫及,而是不顧一切地爬。這當中可能會掉下來,但只要永不言棄,知難而進,相信當他站上金字塔頂端時,一定會比鷹收穫更多的興高采烈,一定會看見自己夢寐以求的風景。

無名鼠啊!你的嘆息是徒勞的,你的羨慕是徒勞的,你的抱怨是徒勞的。一份耕耘,一分收穫。如果你有才華,但爲什麼不去努力呢?如果你沒有才華,那爲什麼不更努力一點呢?

無名鼠啊!請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你去努力,有一天你的名聲一定會如雷聲一般響亮,變得婦孺皆知的!你的理想實現也就不是夢了!

教師點評:

這是一位很愛看書的孩子。本次寫作採用議論的方式表達所得,文中選擇“種子不懼艱難破土而出,蝸牛堅持不懈達到頂峯”的事例,有力地說明只要持之以恆地努力付出,希望就大於失望。條理清晰,文筆流暢,頗有見地,充滿了上進。“功夫不負有心人”,至理名言時刻激勵着這位好學的孩子。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現如今,農民種地都要不斷學習,看怎樣才能提高產量,增加收益,更不用說我們這些教書育人的老師了。那更得不斷充電,完善自己。只有學習,我們才能適應現如今的社會,只有學習,我們才能把我們的工作做的漂漂亮亮,只有學習,我們纔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勤於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爲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

向書本學習就不失爲一種學習的好方法。一本好書像一艘船,能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教育名人薛瑞萍說:“教書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讀書,這可怎麼得了!”所以,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好好利用假期,學習一本書。

假期中,我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拿到此書,認真讀來,倍有久旱甘霖之感。

作爲一名教師,我當然更加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

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真是字字珠璣!朱教授對理想教師的概括可謂精闢而全面,每一句都是高度濃縮的精華之語。然而,在朱教授所描述的理想教師諸多因素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這一句: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着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

試問自己,我所教育的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能夠帶去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嗎?面對這個問題,我惶恐之至。

好在,朱教授的書及時提醒了我。於是,我開始思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如何努力,才能讓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老師。

作爲教師,我們應該首先加強自身素養,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爲學生負責,爲社會負責。勤於學習,充實自我,奠定作爲一名對社會負責任的優秀教師的基礎。有了這樣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得心應手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於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時可以有意識的和他們探討一些社會問題,人類發展問題,國家命運問題,等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刻意的安排一些相應的討論或者作業,比如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寫作。也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問題的調研。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們付出努力,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我們一定能夠像朱永新教授所說得那樣“使學生更好地生活,使今後的社會更加理想、更加完美”。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實在太不應該了,蒂姆爲什麼要把自己的笑給出賣掉呢?”關上書本後,我很憤怒,因爲我沒想到會有人把自己的笑給出賣掉,真的是太不應該了!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一個人們總是吃不飽,穿不暖的貧民窟裏,有一個很喜歡笑的男孩,他就是蒂姆。但蒂姆並沒有因爲擁有了笑而每天都過的開心,因爲他家很貧窮。所以蒂姆總希望自己能過上富裕的日子。有一次,蒂姆遇到了一位怪老頭,怪老頭說它能讓每賭必贏,過上富裕的日子,但他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用蒂姆的笑來交換。蒂姆爽快地答應了,他認爲笑並沒有什麼用。 從此,蒂姆每賭必贏,過上了富裕的日子。人們故意討好蒂姆,爲的就是蒂姆的錢。但有一天,人們懷疑蒂姆的錢來路不明,便都不願與他來往,蒂姆陷入了孤獨的困境,他開始後悔,認爲自己的笑比錢更重要,他去找怪老頭把自己的笑還回來,但怪老頭卻說要遵守合同,不能還給蒂姆笑。蒂姆很生氣,但沒有辦法。他決心要戒掉,去外面的世界增長些見識,他發誓:“無論經歷多少苦難,我也要把自己失去的笑找回來!”

讀到故事的最後,我才滿意的笑了笑,決心不會學習故事中的蒂姆,把自己的笑出賣掉。因爲我知道:無論多麼有錢,多麼富有,沒有笑,人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我們要知道,笑,是快樂的源泉,是最寶貴的財富呀!

……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沒規距,不成方圓

“民主法治”是唱響和諧的第一樂章。

這一章給我印象最是深的是《申不害請罪》,申不害是戰國時期一名執法家。有一天,國王對他說實行法制真是不容易。申不害卻說執行法制,要賞罰分明,不徇私枉法,不私自接受親戚寵臣的要求。過了一些日子,申不害到國王面前說情,想爲堂兄討個官銜。 國王說 先生不是不讓我徇私枉法嗎?怎麼自己卻違背約定呢?申不害聽了立即伏地請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別人遵守規矩,那自己就得是個榜樣,只有自己做個“領雁”,在羣衆面前說話纔會有威信。我們——21世紀的接班人,不僅要嚴格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準則》,認真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還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對自己的行爲負責,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讓自己成爲一名文明的公民。

共享陽光,共創文明

公平正義,是唱響和諧的第二樂章。

公平,永遠是相對的,它只對第個人付出努力負責。只有透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世界對於誰者是公平的,機會對於誰也都是公平的。然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樣看待世界,對待機遇。只有你珍惜好每一次機會,把握住人生的關鍵,纔會才向成功,如果發源地你不靠自己來打平,當然是沒有收穫。

牽手你我,與愛同行

誠信友愛,是唱響和諧的第三樂章。

孟子曾經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11月30日 ,孟祥斌於20xx年跳水救人犧牲,金華市民開始不斷涌向城南橋,悼念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像孟祥斌這樣了。的確,生活中的人都很現實,往往第一個想到的人總是自己。母親救自己的孩子,那是血緣的本能,孩子救自己的母親,那是養育的回報,這種並不能說是真正的大愛,真正的大愛只有像孟祥斌這樣在別人急需幫助下,拋開一切,犧牲自己,保護別人,成就自己的永恆。

點燃夢想,書寫精彩

“充滿活力”是唱響和諧的第四樂章。

我們是新世紀的青少年,世界對於我們來說是充滿活力的,所以我們也要以充滿活力的心態來對待世界,不管我們遇到了什麼挫折,都會讓活力衝在最前沿。活力讓我們對世界充滿了渴望,在我們失敗、無助而沮喪、悲傷時,活力讓我們重新點燃學習的激情,嚮往美好的明天。

秩序社會,有道通行

安定有序,是唱響和諧的第五樂章。

安定有序,是我們生活中的斑馬線。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安定有序,那也就意味着沒有安全、和諧的確保,更不可能有安定的民心。想要和諧,就該考慮到安定有序,中國的歷史沒有萬年,也有千年了吧!從古至今,有哪一代的帝王沒有用規章序度來管理天下?這麼多年來,人類爲了追求和平、安定,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同學們都應該明白現在的世界多麼的來之不易了吧;所以爲了尊重那些革命先烈,我們一定要用秩序、規則對待世界。

親親家園,親親世界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唱響和諧的第六樂章。

“我們違背大自然的結果是,我們破壞了自然景觀的美和天籟的美”卡曾斯曾這樣說過。千萬年來,人類無窮無盡地向大自然索取,她卻用博大的胸懷包容着我們,毫不吝嗇地奉獻自己。可人類太貪心了,從來都不滿足這一切,結果背後最大的受害者竟是大自然。同學們,爲了我們的美好生活,就讓我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珍惜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一切吧!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走進和諧的春天》,一定是受益匪淺吧!可千萬不要忘了把和諧帶入社會中哦!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一、“語文的特殊性在於學的是習慣。”

張中行認爲,語文可講的理不多,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也就是說要以學生的活動爲主,教師的教導爲輔,就是要讓學生自己走,教師在前後左右關照即可。

書中所說的“習慣”,本義是指語言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而結合實際教學來看,強調“習慣”就是啓示教師必須透過用心培養學生的一些學習習慣,來幫助學生主動地去體驗與實踐,在親身感受與操作中掌握語言的規律。張中行認爲有的老師雖然很有責任心與積極性,但實際上是以教師爲主,學生爲從,無論課上課下,學生都是隨着教師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團團轉。這種做法學生很累,卻收穫不多。而一個懂得教學規律的老師,就會懂得在教學中扮演一個導遊的角色,爲學生引路,就會懂得適當地因材施教,就會懂得既要嚴格要求,也要呵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聯繫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張中行在幾十年前所發現的問題依然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必須明白語文教學不應該僅僅就是枯燥的解釋生詞,研究語法結構、篇章結構、寫法特點等等,而應該着力於讓學生先動起來。這種“動”不是盲動,而是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逐漸養成的一種習慣。

比如,要透過精心安排早讀課的內容,從督促學生大聲讀書開始,養成學生認真朗讀的習慣;要透過廣泛的介紹與恰當的引導,養成學生閱讀課外書的習慣;要透過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在課堂上寫精彩語段,在課後寫隨筆雜感,來養成學生勤於練筆的習慣;要透過設定課堂5分鐘演講,引導學生閱讀報刊上時事評論的方法,來養成學生關心時事,敢於表達的習慣。當學生習慣了遇事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他們的語文素養與能力,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在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所要做的,不是處處指手畫腳,而是和學生一起設定一套規範,併成爲堅定的執行者與維護者。

有人可能會擔心,這樣依靠學生自己去讀去寫的方法,可能會產生很多錯誤的理解。張中行對這個問題有個實在又深刻的見解,他認爲,如果“多”和“確”不能兩全,那就寧可抓緊“多”,把“確”放鬆一些。的確,只有先有了“多”,纔能有豐富厚實的基礎,才能讓學生保有自由和興趣。有了堅實的大地,就有了生長一切的可能,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二、“語文教學中單是?明白了?用處不大,重要的是有了情意,?不費思索?就能夠恰當地表達出來。”

張中行所說的“明白了”其實應包含至少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學生對於字詞句等語文教學中的基礎知識的準確把握,第二個層次應指對於文章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態度有一種準確的理解。這種目標在我們目前的教學實踐中仍是特別重視的內容。但是教學中往往只停留在這個層次,很難真正觸動學生,很難讓學生有屬於自己的“情意”。

張中行在這個問題上,建議語文老師可以從課內和課外這兩個方面入手,去激發學生的情意。課內方面,張中行有幾個核心觀點:1、凡是靠學生自力能夠明白、能夠做的,教師應少插手。2、教師要透過親身示範來引路,讓學生學着自己邁步。3、要鼓勵學生勇於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對教師所講的持懷疑態度。課外方面,張中行認爲要着重培養學生讀寫的興趣,要兼顧因材施教的原則,要同學生多接觸多交談,爲學生多創造讀寫的機會。而在課內與課外的結合中,張中行特別看重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有興趣自己去課外看大量的書。

的確,“情意”不是透過教師的單純講授就能獲得的,“恰當的表達”的能力更應當依靠學生課內課外的大量實踐來培養。在這個問題上,如何能透過教師的努力,將課內的傳授與課外的指引有機結合起來,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可以試着做一做。

首先,應特別注重爲學生提供有效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不是隨便讀,不是無效地“囫圇吞棗”,還要講究閱讀的方法。對學生而言,“坐而論道”不是好的方法,一定要帶領學生實踐,給他們舉例子,做示範。 比如我們可以以艱深的名著的某些章節爲例,在大家讀完後,有意識地提兩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閱讀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讓他們學會把握文學作品閱讀的方法。比如讀詩歌在於品味精粹韻語的深層意蘊,讀小說在於感悟人物形象的審美內涵。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因爲是課外閱讀,所以不能搞得太細,不能當做課內文章來仔細推敲,不能倒了學生的胃口。在實際指導中應把握一個“粗中有細”的原則。 其次,應注重教學中的內外結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單純依靠死摳課本的方式,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是一種奢望。但任學生隨興趣讀書,對語文素養的提高,也不是一種高效的做法。如果將課內課外相結合,課堂激趣,課外引導,開展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課外閱讀活動,定向指導,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這個問題上應注意兩點:一是注意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內內容的溝通,將課內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閱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二是注意課外閱讀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只有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能打動學生的文章,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們不是要“拔”學生,去理解超出他們生活的抽象的感情,而是要讓他們理解生活,真正學會感受生活,這樣才能表達生活的真實。 再次,應注重讀寫結合,鞏固課外閱讀的效果。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屬於學生自己的情感,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的寫作起着正面作用。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把自己喜歡的名言,格言等摘抄下來,把自己在閱讀中深切的感悟寫成讀書心得體會。

透過課內與課外的結合,讓學生的從課本走到像

星空一樣廣闊的生活中去,就能調動起其自身的情感,並且讓其學會用最恰當的方法表達“情意”。

通讀《作文雜談》這本書以後,發覺書中既介紹了很多非常細緻實用的小方法,也闡釋了作爲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應有的理想與追求。細者實者如“習慣”,高者虛者如“情意”,只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實踐,都能成爲語文教學中的豐碩果實。在實踐中,語文教師就是應該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既懂得如何把知識化大爲小,化虛爲實,也懂得如何引領學生從瑣碎的現實走向理想的天空。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