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品】寫讀後感作文七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寫讀後感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寫讀後感作文七篇

寫讀後感作文 篇1

今天,你感動了嗎?——讀《草房子》有感

當我再一次捧起《草房子》時,我的眼前又浮現了一幅江南水墨畫: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這就是油麻地。我的心再一次被這樣一羣孩子感動着:頑皮、聰明、有愛心,被病痛折磨卻堅強面對、不斷成長的桑桑,執着、倔強而又自尊的陸鶴,文靜、善良而又內秀的紙月,勇於承擔、堅韌自強的杜小康,看似蠻力卻懂得感恩的細馬……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人性美的光輝,一直感動着我,滌盪着我的靈魂。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杜小康。杜小康原本是村子裏家境最富有的小孩,一直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因他父親生意投資的失敗,一夜間負債累累,一下子從原來童真快樂的孩子變成了憂心忡忡的“思想者”。他的肩膀上,承載了太多太多。他害怕過,無助過,憂傷過,但他從未停下步伐,而是勇敢的向前邁進。他用稚嫩的雙肩毅然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用柔嫩的心靈去承受種種磨難。挫折、困難使他迅速地成長,使他過早地成熟,使他漸漸的領悟了人生,也讓他變得更加勇敢了。他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他受挫以後的美麗。

這就是人性美散發出來的獨特力量,《草房子》就是用這些最純真的情告訴我們、感動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充滿了酸甜苦辣,苦難和幸福猶如白晝和黑夜一樣,永遠與我們相伴,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希望,微笑着去面對。當我們跨過了道道溝坎,衝破了黑暗,便會迎來平坦的大道,黎明的曙光。

讓我們時常被感動吧!這世上確有許多許多讓我們感動的人或事。讓我們的靈魂沐浴在這人性美的光輝中,讓我們的心靈不再冷漠麻木!

今天,你感動了嗎?今天,你會感動的!

寫讀後感作文 篇2

春風從湖面上走過,留下淺淺漣漪;陽光從雲層中穿過,留下絲絲溫暖;歲月從樹林間飄過,留下圈圈年輪......而我從《讀花》中踏過,又留下些什麼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讀花》教我們如何走人生大道;教我們怎樣辨別是非黑白;教我們怎麼去感恩別人;教我們學會熱愛祖國;教我們......它猶如一塊瑰寶,一塊閃閃發光的瑰寶,一塊瀰漫書香的珍貴瑰寶,勝於發光的寶石。進入它的世界,彷彿在絢麗多彩的天堂中遨遊,在五彩繽紛的仙境裏旅行,令你薰陶其中,流連忘返,進入忘我的意境...... 碌碌無爲的我,浪費光陰,抱怨人生,唉聲嘆氣......我爲此感到深深的慚疚。因爲《讀花》告訴我,提醒我,也指導我: 人的一生應該踏踏實實,在平庸之中現實生命的價值,吸取生命的力量,拿出勇氣好好主宰自己的命運,做自己心中的英雄。 “天將降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劫心忍姓,增益其所必能......”正如孟子所說,我們應該不斷挑戰自我,戰勝驕傲的自我,自卑的自我,懶惰的自我,胸無大志的自我,成爲生活的強者。因爲在成功的道路上遇到的最大的敵人和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因此,我們要不怕苦,不怕累地勞作,默默無聞地耕耘, 笑着面對人生。要確信“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麼,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誰”永遠是個這真理。 快樂是一天,不快樂是一天,何不快樂過每一天!提高對快樂的理解,它到來時不讓它溜走,橫掃一切苦悶之惱,做個滿載着生活的溫情與人生的快樂的人。人生路上,風雨兼程,何不笑對人生,給自己一片湛藍的天空? 抓住一分一秒,笑迎人生,自強不息,讓自己的生命綻放無限光芒吧! 人生的感悟如海邊的貝殼,閃閃爍爍,卻時常被沙礫埋沒,但只要被發現,終會發光!----這就是《讀花》給予我的靈感。

春風從湖面上走過,留下淺淺漣漪;陽光從雲層中穿過,留下絲絲溫暖;歲月從樹林間飄過,留下圈圈年輪......而我從《讀花》中踏過,又留下些什麼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讀花》教我們如何走人生大道;教我們怎樣辨別是非黑白;教我們怎麼去感恩別人;教我們學會熱愛祖國;教我們......它猶如一塊瑰寶,一塊閃閃發光的瑰寶,一塊瀰漫書香的珍貴瑰寶,勝於發光的寶石。進入它的世界,彷彿在絢麗多彩的天堂中遨遊,在五彩繽紛的仙境裏旅行,令你薰陶其中,流連忘返,進入忘我的意境...... 碌碌無爲的我,浪費光陰,抱怨人生,唉聲嘆氣......我爲此感到深深的慚疚。因爲《讀花》告訴我,提醒我,也指導我: 人的一生應該踏踏實實,在平庸之中現實生命的價值,吸取生命的力量,拿出勇氣好好主宰自己的命運,做自己心中的英雄。 “天將降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劫心忍姓,增益其所必能......”正如孟子所說,我們應該不斷挑戰自我,戰勝驕傲的自我,自卑的自我,懶惰的自我,胸無大志的自我,成爲生活的強者。因爲在成功的道路上遇到的最大的敵人和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因此,我們要不怕苦,不怕累地勞作,默默無聞地耕耘, 笑着面對人生。要確信“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麼,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誰”永遠是個這真理。 快樂是一天,不快樂是一天,何不快樂過每一天!提高對快樂的理解,它到來時不讓它溜走,橫掃一切苦悶之惱,做個滿載着生活的溫情與人生的快樂的人。人生路上,風雨兼程,何不笑對人生,給自己一片湛藍的天空? 抓住一分一秒,笑迎人生,自強不息,讓自己的生命綻放無限光芒吧! 人生的感悟如海邊的貝殼,閃閃爍爍,卻時常被沙礫埋沒,但只要被發現,終會發光!----這就是《讀花》給予我的靈感。

寫讀後感作文 篇3

在生活中,在網絡上,喜歡讀書、“煮書”的朋友真不少,他們對書的理解和感悟,會因爲“不吐不快”而樂於與人交流,而這樣的交流大多數會以讀後感的形式表達出來——如此,瀰漫在一個人心中的一縷書香便會飄散到很多引起共鳴的朋友心中,激發起他們讀書的熱情和衝動,讓書香飄散地更遠更遠……

尤其是在校訊通博客中,在書香班級的激勵下,喜歡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讀後感越寫越好,讓我們更多的人從這飄散的書香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受益匪淺!言言老師就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並且會讀書的人。她的這個“會讀”就表現在她不僅自己讀了,收穫了,而且還以“讀書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感知這本書的內容。“

古人說:“好書不厭百回讀。”真是讀書人的心聲,因爲生活經歷和學識的增加,這一次不但沒有感覺前半部分艱澀難懂,所而覺得魯濱孫父親的那番話真是閱盡滄桑的老人的生活財富。不是嗎?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於是,言言老師不僅和我們分享了自己對書中精彩的語句理解,還細心認真的整理了魯賓遜航海的次數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向魯賓遜學樂觀,這樣的讀書方法受益的難道僅僅是她一個人嗎?不,是所有看過她文章的人!

我知道,至今仍有一部分孩子和家長不太喜歡寫讀後感,究其原因,或是因爲感想太多,無處下筆;或是因爲覺得再回頭整理讀書的過程,感覺太累;其實,那是他沒有把書“煮透”的原因。當你讀書讀到精彩處,你會情不自禁地與人交流想法,你會不由自主地爲書中的主人公叫好,你會和書本對話,你會融入其中,不吐不快。那又怎會寫不出優秀的讀後感呢?!記得前段時間小年在讀《說岳全傳》的時候,讀到精彩的篇章,他會連比劃帶說地講給我聽,我在廚房做飯時,他講過;我在洗衣服時,他講過;我在吃飯時,他也講過;最後他覺得這些交流也無法表達他內心的感覺的時候,於是他自覺地寫了一篇讀後感《人心勝於一切》的博文。

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把厚厚的一本書讀薄。那麼這個“薄”字表現在哪兒呢?就表現在你能把一本厚厚的書讀成一篇讀後感那麼薄,而且還能內化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這纔是讀書!而當你把從書中“內化”來的智慧集中在讀後感中時,你不僅僅是在愉悅自己,你還把智慧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書香飄散地更遠更遠——或許因爲你讀後感悟的深刻,讓別人也捧起這本書用心地讀起來;或許因爲你對書中精彩語句的摘錄和理解激起更多人的共鳴,以此也用來勉勵自己。傳遞書香,其實你就是在傳遞智慧,你就是在傳遞精神食糧,你就是做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這個假期,我捧讀了四本書,但對自己感觸最深的還是《故事裏有你的夢想》這本書,給了我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的動力。於是,我把自己的感悟敲打成文字發表在博客中。於是,我便在下面的“評論”中找到了知己:子非魚老師看了我的讀後感《做個完美的女人——品讀吳正憲》之後,這樣寫到:“讀你的文章促使我想抓緊時間讀讀這本書。說來慚愧,這本書在書櫃中已放了很久了。我不敢奢想完美,我只想努力向完美靠近一點。你同樣是我學習的榜樣!”看到這樣的評論,我是快樂的,因爲我以我的感悟影響了我的朋友;“曾經有夢”博友看了我的讀書感《名師這樣告訴我》之後,這樣評論道:“先謝謝朋友的精彩分享!這些名師的金玉良言太富有哲理了!作爲老師,太需要這些話語來激勵和指導了!”我想,這就是寫讀後感才具有的獨特魅力吧:讓更多的人真正愛上讀書!

如果你喜歡讀書,如果你真正在用心讀書,那麼,就把自己讀書的收穫和大家共享吧,你會發現,你能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你的心靈世界會變得更加開闊!

寫讀後感作文 篇4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讀後感可以簡述的內容有很多,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等等,都可以簡述。引述這部分內容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不過,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直接相關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自己的觀

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地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爲“觀點句”,也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觀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靈活多變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讀後感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中心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這部分是對觀點的闡述,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觀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中心,爲中心服務。

4圍繞觀點聯繫實際

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富有時代氣息。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進行闡述。這個“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另外,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觀點,而不能盲目寫作,致使前後脫節。

範文

愛的.圓舞曲

——讀《愛的教育》有感

李馨雨

愛,一個神聖又熟悉的字眼,讓我感悟到了很多,而《愛的教育》這本書,更是讓我感悟到了愛的境界。(從愛自然過渡到《愛的教育》一書,用語簡潔。)

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書的主人公是一個讀四年級的小男孩——安利柯。全書以安利柯的名義,透過日記的形式,寫出了友愛、師生間的愛、父愛、母愛……《愛的教育》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回響着愛的旋律。其中最使我難以忘懷的就是“掃煙囪的小男孩”。( 一個“最”字,突出了這個故事對“我”的影響之深。)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學校對面,有一個小男孩在哭泣,幾個女生跑過去問他怎麼了。他說,他今天給人掃煙囪,掙了三十個小錢,可是口袋破了,錢全都丟了。他說,他不敢回家,主人會罵他的。女孩們聽了,紛紛把自己身上的錢全給了小男孩。最小的女生沒有錢,就把花給了小男孩。小男孩看着滿滿一袋錢和花,破涕爲笑。(簡單介紹故事,便於下文進行闡發。)

這些小女孩都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心。當別人需要幫助時,她們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愛心奉獻出來。

其實,世界上處處都盛開着愛的花朵。就拿四川發生的大地震來說,從人們知道這個噩耗的那一刻起,援助之手就源源不斷地伸向災區,甚至俄羅斯、日本等國也向四川派去了救援隊、醫療隊。人們紛紛向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希望他們能夠早日重建家園。學生們也把買玩具、吃零食的錢省下來,捐給災區的小朋友們,希望他們能夠早日住上樓房,早日重返教室。這就是愛,毫不吝嗇金錢,毫無保留地奉獻的愛。(汶川地震的事例,十分典型。)

讀了《愛的教育》後,我知道了愛是無私的,是毫不吝嗇的,這使我對我以前的行爲感到慚愧和內疚——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媽媽去散步時,看到一個女人抱着一個孩子向我討錢。當時我認爲這種人是不值得我幫助的,擺擺手就走開了。讀完《愛的教育》後,我深深地自責。如果我當時幫助了她,哪怕只有一枚硬幣,她也許會因此感受到愛的溫暖。(聯繫現實生活,進一步突出這本書對“我”的影響。)

愛是無私的,是實在的,是博大的。朋友們,獻出你的愛,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結尾點題,併發出呼籲,強化了文章的主旨。)

點評

1. 開門見山。小作者開篇就點出《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感悟到了愛的境界。這不但緊扣題目,使全文行文緊湊,而且突出主旨,使讀者一目瞭然,讓讀者禁不住往下讀。

2. 聯繫生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所以聯繫實際思考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文章把《愛的教育》中掃煙囪的小男孩的故事與現實生活的大事件——汶川大地震中世人表現出的大愛無國界之舉相類比,以及與自己對他人的請求不屑一顧的無情的行爲進行對比,從而反思總結出自己的錯誤,並且對愛的偉大有更深認識,體現出了小作者的感悟之深,並不是泛泛而談。

寫讀後感作文 篇5

我有個晚上看了一篇孩子寫的讀後感,發覺他寫得很籠統,根本沒有寫出真情實感,我就關於寫讀後感給他講了幾點看法。 一是不要急於寫讀後感,也不要爲了寫讀後感而急於找書讀,如果沒有特別要求對某篇文章寫讀後感,就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來閱讀,只有喜歡其中的內容或故事情節,纔可能有興趣比較認真地讀完,而不是應付過去。 二是不要急於動筆寫,而是要先把內容讀懂,總結出內容梗概,回想一下總體的感受,然後再把自己的直觀感受從主到次依次羅列出來,把提綱寫出來。 三是按照自己列的提綱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四是在申明自己觀點的同時列舉幾個文章中的片段來說明自己的感想是有根據的。 五是對照自己原來的思想觀念,將讀文章之後發生的轉變或變化寫出來,最好能寫出透過閱讀受到的啓發和感悟。 讀後感切忌空洞、應付,要寫出真情實感,尤其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將閱讀文章前後的思想變化寫出來,能夠透過閱讀有所啓發,有所感悟,這應該就是比較完美的讀後感了。

寫讀後感作文 篇6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

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

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我們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爲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纔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六、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爲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七、記住兩點寫讀後感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爲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讀後感範文:讀《去年的樹》

《去年的樹》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隻小鳥和一顆大樹是好朋友,冬天到了,小鳥離開大樹,飛往南方。在飛往南方前,小鳥和大樹做了一個約定,下一年的春天再回來給它唱歌。到了下年春天小鳥回來的時候。小鳥只看見樹根立在那裏。小鳥經過幾十次對話終於找到了大樹,可是已經被做成了火柴,小鳥對着用火柴點燃的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這就是《去年的樹》,是日本的作家美南吉寫的。

(點評:這段話概括了課文《去年的樹》的基本內容,也把作者介紹給大家。亮點在於比較完整地敘述了整個故事的發展,並把文章內容和作者放在最後介紹顯得比較有特點。)

這個故事內容很豐富,讓我難以忘記。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人們要保護大自然和樹,也要少點砍伐樹木,而且還要遵守承諾。講完了上面的內容,現在我來說一說我以前的一件事。記得那一天,體育老師讓我們去自由活動,那時我和一個很好的同學約好在一個地方集合,我等了很久那個同學都沒有來,我就去找他。我終於在一羣人裏面找到了他,誰知道他在和一些人在玩着什麼遊戲。我看到了就把他拉到我和他約好的地方,我就問他,他馬上回答我,因爲我已經忘記了,所以我才和他們一起玩的,對不起了,我下次一定會好好記住的。我聽到這句話就跟他說,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下次一定要記住,我們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點評:這段話既說明了這個故事給作者帶來的感受,也結合實際中自己的真實經歷來敘述,顯得真實和有感情。)

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遵守諾言,一定要做一個遵守諾言的人,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

(點評:最後一段比較簡潔,但是結合上文的案例,總結出了一個文章中心。)

寫讀後感作文 篇7

老師推薦我們去買高爾基的《童年》來看,我被主人公阿廖沙悽慘的童年生活深深刺痛了:高爾基筆下的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到專橫的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幸虧善良、慈祥的外祖母處處護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舅舅。樸實、深愛阿廖沙的“小茨岡”每次都會用自己胳膊爲阿廖沙擋鞭子,儘管每一次會被抽得紅腫,他也不後悔。最後這個善良的,強壯的人,卻被活活的壓死了,看到這裏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我覺得阿廖沙的童年是令人窒息的,那時候的人沒有親情可言,他們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如果不是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的支援與愛護,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就更加黑暗了。

比起阿廖沙的童年,我真是太幸福了,享受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還有老師慈母般的溫暖,歡樂的音符每時每刻都在我身邊跳動。我問過許多同學,“捱打”是是什麼滋味?他們都說不知道,因爲我們的父母從來不會真正的毒打孩子,我們自然無法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但是我從書上的描述中可以知道那一定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入骨髓的痛苦。

我們生活在一個與諧溫馨的大家庭裏,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暴力,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與醜事。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我們似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在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的過程中茁壯成長,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幸福與快樂的。

天哪,不比不知道,這樣一比較,終於明白了“天壤之別”這個成語的意思了。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花花綠綠的錢堆,被愛包圍……但是我們總是不知足,總是想奢求更多。

從現在開始吧,我決定不再奢侈,不再浪費;開始爲長輩想,爲他人想,體諒他們,愛護它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爲自己的童年生活留下一點值得驕傲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