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集合九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集合九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茨威格著名的中短篇小說之一,它以書信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一個陌生女人在生命彌留之際,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和堅貞不渝的愛情信仰,向一位著名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這是一種大愛,一種毫無保留而又不求索取的真愛,一種脫離了低級趣味而用一生去守候的摯愛。高爾基由衷地讚美這篇小說“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茨威格是“世界上最懂女人的人”。

透過這篇傑作,我們便可窺見茨威格在刻畫人物心理方面的獨具匠心、別具一格。茨威格“以罕見的溫存和同情”再現了女人痛苦的情感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這與茨威格對弗洛伊德心理學的深入研究是分不開的。讀他的作品,就猶如在審視我們自己,書中主人公走的心路歷程,我們活多活少都曾走過。任何一個茨威格迷,不能品出書中人物心理的曼妙來,多少是不及格的。

這篇小說,也可以說是一封冗長的絕筆信,採用回憶的手法,簡單勾勒出了女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時光定格在了女人14歲那年,那時她是個女孩,有着所有女孩都有的靦腆與羞澀,就是那匆匆一瞥便命中註定了女人一生的命運。初遇作家R,便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他,愛得那麼堅定,那麼執着,可以用一生去等待,即便是永遠沒有結果的等待!從此以後,他的樣子將她整顆心迷醉,生命之舞也只爲他一人而歌,以至發出“我只對你的生活,只對你的存在感興趣”這樣的感慨。這時女人的愛,是單純的,也是純心靈上的,沒有任何肉體的慾望與焦渴。當然,作者這樣安排也纔是中規中矩的,符合一個14歲女孩的生理與心智特徵。在那時的女人眼中,“對你的愛從來也沒有像在這種天真的激情中表現得更爲純潔和熱烈的了”。

時光也便在等待中向後退去,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某一個百無聊賴的下午,“他們把我拖到了因斯布魯克去了,我已經一絲反抗的力氣也沒有了”,女人如數家珍般唸叨。這一“拖”字用得妙極!它寫出了女人內心的無法割捨,也寫出了對作家R刻骨的愛。在沒有他的兩年裏,她的世界一片孤寂,只有無盡的思念,“世界上再也沒有比置身於人羣之中而又感到孤獨更可怕的事情了”。

在霧氣迷濛中,傍晚,女人又回到了維也納,回到了他的世界裏。這時的女人,已然成熟而美麗。鄰家有女出芙蓉,豈容男子不動心。生性風流的作家R,便假借美名與之銷魂了三個春宵,然後相忘於江湖,一如從前那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再後來,就有了他們的孩子,就有了她迫不得已的委身,就有了孩子的死,也便有了這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這封信,就是女人一生命運的寫照,儘管其中悲劇多於喜劇,悲歌多於歡歌!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我是在這裏長大的》讀後感一粒種子落在地上,它的命運就此開始。秋天的落葉覆蓋在種子上,溫暖它度過寒冷的冬天。春天到了,種子開始生長,儘管受到蟲鳥和動物的騷擾,它還是勇敢的長成一棵大樹,接着它也會生出許許多多的種子······ 這顆種子的生長過程猶如人生的道路。曾經有句流行語:“人生就像心電圖,一帆風順就說明你掛了。”這顆種子何嘗不是如此?它經過雷雨的打擊;它經過狂風的吹打;它經過雨水的淹沒;卻依舊一如既往的生長。人們哪裏有這股魄力?在尚未經過磨練的人的面前,一點小小的挫折足以將他們擊敗。而在經歷過困難的人的面前,他們沉得住氣,他們不怕失敗,如果你來抉擇,你會抉擇誰呢?自然是後者。 對於前者,書中這樣說:“不過,生活還在繼續。”。是的,生活還在繼續,即使你被擊垮,也要鼓起勇氣面對生活!例如打掃房間,你盡力去掃,可是沒什麼變化,你不免會傷心,會失望,但是!還是不要忘了那句話——不過,生活還在繼續。所以,你還要打掃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 這顆種子經過了衆多磨難,最終長成一棵真正的大樹。就是在那裏,它長大了,長成了一棵果樹。也許它會留下永久的傷疤,但他不氣餒,它依然茁壯的成長,長成現在這樣,這樣的大樹,就是人生的道路,不是嗎?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這個暑假,應學校要求,我讀起了《親愛的陌生人》一書。本想應付了事地草草掃過,卻沒想到一頭紮了進去,開始細細的品讀。

本書講了主人公葉今一的弟弟即將誕生,這件事對於葉今一來講是突然的,她的世界突然闖入了一個不速之客,令她措手不及,在加上奶奶的重男輕女思想使得葉今一覺得自己被冷落。所以當全家人都在期待着寶寶的到來時,葉今一卻抗拒着他,甚至有過傷害他的想法。葉今一覺得弟弟奪走了原本只屬於她的愛,只屬於她的房間,只屬於她的爸爸寬厚的背......於是有一天她爆發了,坐上公交車離家出走,卻餓暈在馬路邊。她醒來後一家人都很自責。在一個葉今一進房的晚上,一家人祕密開會,檢討自己。這一切被起來上廁所的葉今一聽到了,她也醒悟過來,也開始嘗試着接納這個不速之客...... 其實當我一口氣讀完時,心裏是很憋屈的,感覺心中有口氣順不上來,覺得葉今一實在是太不像話了,她太任性了,只想着別人能理解自己,卻從未想過理解別人,甚至還做出了離家出走的舉動,讓一家人的心都爲她懸着。

可是當我又重新翻看時,想法卻改變了——其實錯最多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錯在哪裏?錯在沒有與孩子溝通,不在意孩子的想法。 那麼生二胎前,到底要不要告訴孩子? 若是提前告訴孩子,能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就拿我來說,媽媽準備懷二胎,第一時間問我:“你想不想有個弟弟或妹妹?”並給我講了許多關於姐姐的故事。這讓我欣然接受了這個新成員,並且期待着他的到來,期待着擔任姐姐的職務。雖然說不可能每個人都能欣然接受,但是我相信只要家長好好與孩子們溝通,孩子一定會理解。 若是選擇隱瞞,等到懷上二胎再告訴孩子他將有個弟弟或妹妹,我相信這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個衝擊。若你好好與孩子們溝通,那可能會相安無事,若你只顧着二胎,那孩子們一定會討厭這個不速之客。

就拿葉今一來說,家長們在商量家庭計劃時認爲葉今一是個孩子,不懂事,就沒有徵求她的意見,再加上一家人對二胎的重視,於是釀成了嚴重的後果——讓葉今一一開始就抗拒這個突如其來的“弟弟”,還離家出走,家長們才醒悟過來,紛紛自責起來。所以綜上述所說,生二胎前,告訴孩子,積極與孩子溝通才是最好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今天,我讀了一篇叫《永遠的坐票》的文章。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經常出差的人一直沒買到對號入座的火車票,但他總能找到座位。因爲他有一個方法,就是每次上車都從前到後找座位,每次不用走完,就能找到座位。而其他人呢,往往不這麼想,所以只能站着。他的這種執着,我們很應該學。而那些不找座位的人,只能在上車的落腳之地一直站到下車。

自信、執着、富有遠見、勤於實踐,會讓你握有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讀完理查德。福提寫的《生命簡史》,我對人類、萬物及我們居住的地球,有了和以往完全不一樣的認識。

這本書描述了生命進化的40億年的歷程。在與自然的抗爭中,偉大的生命一步步從海洋走向陸地、從低級走向進階,在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上,繪製着絢麗多彩、光輝照人的歷史畫卷。

書中列舉的一些事實令我震撼。水蒸汽得以凝結成水滴,這些水滴透過不斷彙集凝結而形成了原始的淺海。這不禁讓我慨嘆自然之神奇,一定條件下,矛盾可以共生,孕育偉大生命的搖籃。還有更令我吃驚。“生命初期環境由於中世紀的人們描繪的地獄一般,那是一個熾熱的充滿強酸的世界,大氣層中幾乎沒有氧氣,硫磺從火山迸發出來,同時還伴有隕石慧星激烈的碰撞。”多麼恐怖的情景,現存的所有動植物在那樣的環境中絕對沒有辦法生存。然而,45—38億年前,我們最原始的細胞(這裏稱爲細菌也許更合適)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頑強地吸取養分,利用能量,掙扎着生存,一點點進化。這真是一首浩翰的生命史詩呵!還有一個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說法,做爲萬物之靈長的人類而爲我們所不屑的蛆蟲,在幾十億年前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都是一個個小小的平凡的細胞而已。我們所蘊含的元素是完全一樣的,這讓我對一切生命都充滿了敬畏,我們不應小覷任何生物,正如莊子所講:“天地與我共生,而萬物與爲我一。”“存在即合理”,自然的法則從不偏袒任何生物,只是時間馴服了整個世界上不斷進化、變異的生物。

穿梭於生命演化的歷程,感受着自然的神奇,有時,我的腦海會冒出泰戈爾的句子:“我的主,你的世紀,一個接着一個,來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這種對生命的熱愛,幾乎成了一咱信仰。合上厚厚的書,望着窗外鱗次櫛比的大樓,看着路上甲殼蟲似的小汽車,我不禁啞然失笑。如果說生命的演化史是個時鐘,那麼藍藻大約出現在凌晨兩點,無脊椎動物大約出現在上午十點左右,人類則像灰姑娘一樣,在整個戲劇即將終止的十二點的前一分鐘才登上舞臺,可是我們才幾秒的時間就以極大的加速度將地球造成一個以人類爲主的世界,這是應悲哀,還是應慶祝?

我不再對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而緊張,因爲我彷彿看到人類滅亡後,自然又以自己的行事發展,細胞、組織、軀體、動物……那些哭喊着:“救救我們的自然母親”的人員是不懂的,自然有什麼好拯救的呢,它沒有什麼感情,更不會因爲某種生物的滅亡而停止自己的發展。真正該被拯救的恐怕是冒昧的人類吧!

可是人類有情,誰也不願看到浩翰的人類文明、人類科技被自己的雙手毀滅。根據生物進化理論,在人類滅絕後,要上億年的時間才能再出現像人類一樣智慧的生物。

我想,每個人都應讀一讀《生命簡史》,想想吧,我們就是這億萬生命的集合:在身體裏面,流淌着他們的.汁液,凝聚着他們的活力,保護着他們的追求……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暑假的一段時間我看了一本書,《海邊的卡夫卡》。這本書的主人公叫田村卡夫卡。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自稱名叫中田。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自稱名叫田村卡夫卡——作者始終未交代其真名——的少年。他在十五歲生日前夜獨自離家出走,乘坐夜行長途巴士遠赴四國。出走的原因是爲了逃避父親所作的比俄底浦斯王還要可怕的預言:爾將弒父,將與爾母、爾姐交合。卡夫卡四歲時,母親突然失蹤,帶走了比卡夫卡年長四歲、其實是田村家養女的姐姐,不知何故卻將親生兒子拋棄。他從未見過母親的照片,甚至連名字也不知道。彷彿是運命在冥冥之中引導,他偶然來到某私立圖書館,遂棲身於此。館長佐伯女士是位四十多歲氣質高雅的美婦,有着波瀾曲折的神祕身世。卡夫卡疑心她是自己的生母,佐伯卻對此不置可否。卡夫卡戀上了佐伯,並與之發生肉體關係。小說還另設一條副線,副線的主角是老人中田,他在二戰期間讀小學時,經歷過一次神祕的昏迷事件,從此喪失了記憶,將學過的知識完全忘記,甚至不會認字計數,卻獲得了與貓對話的神祕能力。中田在神智失控的情況下殺死了一個自稱焦尼·沃卡(Johnny·Walker)、打扮得酷似那著名威士忌酒商標上所畫的英國紳士的狂人,一路搭車也來到此地。而殺父的預言似乎最終也未能避免,因爲狂人焦尼·沃卡居然是卡夫卡生父喬裝改扮的,真正的兇手也並非中田。

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要輕易的相信別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星期天,我在書架上翻書時,偶然看見了《昆蟲記》這本書,我想查找資料,又一次翻開了昆蟲學家法布爾是如何描寫昆蟲的。

但我開啟後,我被書中的一切吸引住,我滿懷興趣和好奇心地讀起來,從前言中我瞭解到《昆蟲記》又洋洋十卷之多,翻譯成中文有兩百多萬字,從理論和科普意義上說,《昆蟲記》算得上是一部生物學著作,然而從作者的生動敘述,語言細膩描寫和豐富獨特的想象力上來說,它又堪稱爲一部極佳的文學名著。書中的內容又很多,比如:黑肚皮的塔藍圖拉毒蜘蛛的故事,虎紋園蛛以及狼蛛的家庭生活,天生攀巖家蟹蛛所結帶黏性的網還有蜘蛛離鄉記等等。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內容還是”松毛蟲的故事”。故事中的松毛蟲都很有集體主義精神,在一隻松毛蟲結網時,別的松毛蟲不會只顧自己的窩,如果它看見前面有同類在織網,一定會拔刀相助,跟着前面的松毛蟲一同吐絲,領頭的松毛蟲此事任務都很重,它要一邊探路一面吐絲,比如一隊松毛蟲圍着花盆的缸沿結網,他們就會一隻跟着一隻,排着整齊的隊伍,可能偶爾會有幾隻走出來,但那是很少的……。

讀了這本《昆蟲記》後,我真是受益匪淺,啓發很大。我覺得法布爾能天天觀察,時時觀察,不怕辛苦,不懼怕困難,透過自己認真仔細觀察寫出了這部詳細的《昆蟲記》,他改變了許多人的錯誤看法,這種探索科學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我應該學習他好學鑽研,勇於探索實踐的精神,遇到問題一定要多問幾個“爲什麼”。因爲科學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得科學知識,長大後才能更好地爲國家建設服務。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繁星》《春水》是冰心創作的兩部小詩,是將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集子裏。總的說來,它們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母愛、童真、大自然。剛剛翻開這部着作的我馬上給這本小小的冊子給吸引了,那婉轉的手法,深刻的含義,無不稱讚!等還沒把書翻熱就被一首小詩給觸動了:聰明人!

在這漠漠的世界上,只能提着自信的燈兒,進行在黑暗裏。

這首小詩別看它篇幅短小,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做到的。

現代的社會,茫茫人海,競爭激烈。許多機會與我們擦肩而過,卻又因爲沒有信心所以放棄了。如今,人們總是放棄做一件事的信心,最終則像漏氣的氣球,到處亂飛,然後墜落。可有時也想過要鼓起信心去做一件事,但,停手了,生怕旁人發現它的瑕疵。但是它真的有那麼完美嗎?不,它的瑕疵只是失敗,成功後的失敗,一次,兩次,甚至更多次,而它只是成功的前奏。

寫到這,我問自己:在生活中的我,不也一樣嗎?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便低下頭深思熟慮,終於我想到了,正當舉手時卻因爲沒信心而放下自己那本要高高舉起、充滿自信的手。有人會說:哦,那只是學習上罷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這天我和平常一樣坐車上學,因爲是第一班車所以車上特別擠,好不容易坐下來,便又上了幾個人,其中有一位是老人。而那個老人剛好在我的旁邊,此時我在想,我真的是不願意給老人家讓座嗎?不,我只是因爲沒有信心從椅子上站起來再把老人家扶到椅子上,這是短短五秒的事,五秒,我都做不到。直到現在,也忘不了那時的退縮。

同學們!在這美麗的世界上,我們更需要的是自信呀。它不僅是燈的照亮,更是照亮後的燃燒,燃燒後的寧靜,一步步,一步步,走向成功。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這本書寫到牽扯三代人之間的恩怨、愛恨、親情,讀完以後,用兩個字來形容感受的話,那就是——悲慟。

哈桑,那個出生喊出的第一個名字是“阿米爾”的人,那個爲了阿米爾少爺“千千萬萬遍”的人,最終,因爲阿米爾少爺年少的輕狂自私最終離開了他的出生地,毫無怨言。

描寫哈桑離開時的情形,被我摘抄在了筆記本上,“喀布爾的夏天罕見下雨,天空一碧如洗……但爸爸送阿里和哈桑去車站的那天下午,天下雨了”,記得看到這裏,我有一種類似於“六月飛雪”的感覺,雖然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但這種誇張的天氣不免讓人結合自己的心境。不禁覺得,那時是天真的下雨了,還是阿米爾流淚了……他是不是想起了那句“爲你,千千萬萬遍”了呢……

成年後的阿米爾重新來到阿富汗,他說“重返喀布爾,猶如去拜訪一個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卻發現他潦倒悽戚”“也許他確實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地方”

我在想,阿米爾心中的沒有希望,說的是自己當前將要面對的重返家園的生活,還是哈桑這一輩子的悲劇人生……他愛他,可他傷過他,傷過那個對自己最好的人,長大後的他後悔,可是來不及了……

以上所講,只是簡單談談個人對於哈桑和阿米爾之間情感的見解,令人悲慟。

標籤:九篇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