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熱門】名著讀後感作文集錦九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著讀後感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名著讀後感作文集錦九篇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1

今年寒假,我又讀了一遍《三國演義》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是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文中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有樂不思蜀的劉禪﹑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和重義的關羽。而三國的三位君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首先說說劉備,他爲人厚道,識大體,顧大局。比如三顧茅廬,爲了統一亂世,他犧牲很多時間,三次才請到諸葛亮。他還十分重視兄弟情誼,對關羽、張飛關愛有加。雖然劉備優點很多,但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受到巨大打擊後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關羽和張飛被殺害後,劉備就變得性情急躁,不聽諸葛亮說的話,執意伐吳,最後死在白帝城中。如果那時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他肯定能完成建立蜀國的大業。

接着來談談曹操,曹操對於人才求賢若渴,他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他擁有強大的兵力﹑勇猛的將士和高超的軍事策略,統治魏國時百戰百勝。可心胸狹窄,甚至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楊修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爲他剖顱治病,結果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赤壁之戰,因爲周瑜使出了一點小計策,他竟然殺掉了能爲自己立大功的忠臣蔡瑁、張允,導致魏軍沒有好的水軍將領,沒能識破龐統爲他提供的連環舟戰術,結果被孫權劉備聯盟打敗,幾乎是全軍覆沒。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

最後來講講孫權,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孫權能合理運用將士的才能、敵人的弱點來贏得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君主。

從魏﹑蜀﹑吳三國裏的三位君主身上,我懂得了很多,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不能急躁,要三思而後行;在學習中,不要爲取得一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止步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能心胸狹隘,爲一點點小事而斤斤計較,要團結互助。我相信,只要從現在一點一滴地做起,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我一定能實現我的夢想,成爲一位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2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爲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起初我對他的影響也不是很好,覺得他是個小角色,野心卻不小。但從後來的讀書學習中我漸漸讀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他的有勇有謀。曹操是一個人才,非常聰明,且善於打仗,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而且沒有殺劉備,雖當時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讓我漸漸改變了對曹操的看法,覺得他是一個正人君子。但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

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赤壁之戰,孫劉兩軍聯合將曹操的百萬大軍全部殲滅,考靠的還不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能機智的草船借箭令周瑜啞口無言。曹操兵敗赤壁無奈敗走華容道,但又遭到重重埋伏,最好不得不得請關羽看在當初的面子饒了自己一命。周瑜一心想要殺掉諸葛亮,對諸葛亮耿耿於懷,最後卻死在諸葛亮的三氣之下。蜀漢王劉備了,作爲漢室的後代,有着皇族的血統,自然免不了是氣宇軒昂的,“身當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真是一表人才。雖然他出身高貴,但處事謙恭、冷靜,爲能求得賢才,他三顧茅廬,可謂“伯樂”。

撫今追昔,當今很多領導者在這一點上不及劉備,如果,這些領導者都能學習劉備禮賢下士,真做人民的公僕,而不是高高在上,爲人才提供更好的“平臺”,那麼,我想這些人才必能發揮他們的作用。袁紹自恃有十萬多大軍,並不把曹操那幾萬精兵放在眼裏,結果反被曹操反撲,痛失愛將。後來曹操軍隊缺糧,謀士許攸勸他偷襲許都,他不肯。最終許攸投靠曹操,袁紹的一萬車糧食被曹操一下子燒光。不出三天,袁紹不戰自敗。《三國演義》講解的不僅是一系列戰火硝煙,它更教會的我們一系列道理。

古人云“滿招損,謙得益”,在學習中也如此。有些同學,在考試中獲得了一次成功後沾沾自喜,自以爲了不起,便開始驕傲起來。便變得不懂裝懂,不可一世,最終在最後的考驗中露了馬腳,不僅受到了老師、家長的批評,自己也得不到好處,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有什麼好的呢?還不如腳踏實地得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3

魯迅之手的《吶喊》,是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作,是五四運動時期社會人民的`真實寫照。描寫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解除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併爲新文化運動吶喊。魯迅是這樣介紹這本書的。它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儘管,那個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很遙遠,但看完這本書,我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書中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描寫了一個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這個可憐的人兒啊,深受封建禮教和制度的迫害,對社會甚至是自己身邊的人都有一種恐懼感。它總認爲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認爲封建社會是個吃人的社會。儘管,那個社會是不會真的吃人的,但那句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這篇文章是作者對吃人社會發出的勇敢挑戰,是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槍。

而《孔乙己》則又是一篇抨擊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己,是封建社會中的一個落魄的讀書人。在封建統治的毒害下,他只會滿口之乎者也,一無所能,不得不做了樑上君子,並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的死去。可憐的他,因窮困成了人們的笑料,因偷竊被打斷了腿,儘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誰會去同情他呢?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這麼走下去。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是啊,他的債誰幫他來還呢?封建社會欠下的債,又有誰幫它去還呢?辛酸的故事,鞭撻了封建教育對知識分子心靈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說說《阿Q正傳》,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它是魯迅的代表作。它塑造了一個以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的貧苦農民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樣可憐,一無所有,受欺凌與剝削,只能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曾經的他,渾渾噩噩,苟且偷生,在聽到辛亥革命的消息後,他卻嚮往革命。可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槍斃時結束,他的死,又是一場悲劇。阿Q,這個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卻正是那個年代廣大農民的縮影。阿Q的命運揭示了農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性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憤慨。

《吶喊》所包含的,還有很多很多諸如此類的小說,他們都引人深思。魯迅就是懷著哀其不幸,怒氣不爭的心情寫下了這些文章,描寫出一段段社會風貌,塑造出一個個人物,展現出一種性格。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4

《水滸傳》裏,這麼多的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愛的就是李逵了,他粗中有細、直爽率真、脾氣火爆、忠義兩全、勇猛無比。說他粗中有細,是正因他做縣令時的一次審案。

有一次,農民張老告當地的土財主,說他強行奪走了自己的兩畝地。當土財主送給李逵幾張銀票後,李逵就知道肯定是這個財主霸佔了張老的地。於是就詐他說:“張老告你說你偷了他四畝地契,你可知罪?”財主中計,急忙說:“哪來四畝?只有兩畝。”這時他才發現自己說漏了嘴。李逵立即叫小吏把財主拖出去打一百大板,並歸還兩畝田地。

讀這本書,我懂得了對朋友我們不能有福同享、有難不當,就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真正的朋友就應是能夠患難與共的。曹雪芹有句名言:“萬兩黃金容易得,之心一個也難求。”同學之間應真心相待,建立永久性的友誼,而不是易破碎的!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5

綠野仙蹤讀後感今天,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讀了一本關於一個人的傳奇經歷的好書,那就是《綠野仙蹤》。這本書主要講了美麗善良的小姑娘多蘿茜與亨利叔叔、艾姆嬸嬸居住在堪薩斯大草原上。一天,一場龍捲風把她刮到了一個陌生而神奇的國度——奧赤國。在那裏,她陸續結識了稻草人、鐵樵夫和膽小獅,他們爲了實現各自的心願互相幫助、攜手合作,歷盡艱險,也遇到了許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後他們憑藉着自己非凡的智慧和頑強的毅力都如願以償。

這本書節曲折,十分扣人心絃。《綠野仙蹤》的故事表面看起來荒誕離奇、如夢如幻,可實質上都合情合理、無懈可擊。書中所表現的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幸福、智慧、愛心和勇氣的追求,則歷是許多文學作品創作的主題。《綠野仙蹤》還體現了善惡分明的價值觀,它謳歌了真、善、美,譴責了假、醜、惡,對比強烈,愛憎鮮明。 作者憑着自己熟能生巧的文筆,假話中呆板的人物、動物都描繪的栩栩如生。有美麗善良,卻有可憐味道的多蘿茜;調皮、而又淘氣的託託;聰明,卻有點幼稚的稻草人,膽小怕事,卻有勇氣可嘉的膽小獅,爲正義而戰、容易被事物所打動的鐵樵夫 ,給人留些深刻的映像。

書中的人物值得我們學習,多蘿茜爲救即將要被獅子吃掉的託託而奮不顧身地朝張開血鵬大口的大雄師的鼻子狠打一拳;稻草人面對深不見底的懸崖無所畏懼;鐵樵夫面對40只兇惡的大野狼猛劈猛砍;膽小獅爲救夥伴的性命而毅然與虎頭熊抗爭。這是多麼感人的故事,她們的精神永存我的心靈!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6

同學們,你看過《西遊記》嗎?《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故事裏唐僧師徒四人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故事向大家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盡艱辛,降妖除魔,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精彩神話故事。作者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勇敢,本領高超;豬八戒----好吃懶做,貪財好色;但最通人性;沙和尚----心地善良,任勞任怨。

最討人喜歡的要數孫悟空,這隻神通廣大的猴子,能上天入地,獨來獨往,無拘無束。在取經的路上,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我們碰到困難時,應該學習孫悟空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

同學們,你也來談談自己的高見吧。讓我們相互交流,共同學習。這樣,讀書節就會變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意義了。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7

落花卸了春紅,葬了暗紅,葬了暗香,殘雪消,樓兒慌,琴兒歇揚,待她碾作塵泥夢斷腸。惹人怨,叫人憐,怎不教人闇然生惘!

愛憎抹不掉,心愁不該消?膽怯,迷惘,不敢坦然的小女子,活一輩子,怎能老結愁腸。別如雨巷姑娘一樣彷徨,別如沾着淚珠的玫瑰羞答答的開放。

生活中,總有一個瞬間扣人心魂,總有一靨微笑撓

人心怦,總有一本書攬人癡顛。

與《紅樓夢》邂逅的感受,猶如被遺失的羔羊覓見母親般,帶着脣嚅的呢喃,帶着欲滴的淚眼,帶着相依相偎的幸福。

初見《紅樓夢》,嫌她篇幅冗長,認爲她應該俗不可耐。乍翻,就叫人有一種置身於秋末沙場的疲憊感。有點畏懼,有點暈旋,有點心煩。

可再這麼不經意的一翻,就那麼隨意地瞥了幾眼,縱有千隻琵琶也傾不完我心中的纏綿情思。

一首《葬花吟》,埋了落紅,也解開了我心中那個系憂的鈴。

與《紅樓夢》的邂逅,雖伴着花隨流水空憫嘆的殷憂,帶着虛度時錦的惆悵,但也巧得知已紅顏,爾與她同銷愁憐。

與《紅樓夢》的邂逅,也許惱了葬花人,惹了落紅怨。引人暗生恨憐,亦領悟一番欣然。

她的美,傾城難言,沉魚落雁。欲叫抽刀斷水複流返。叫人抿嘴咽嘆,叫人心慌意亂,叫人相思相眷。怪不得引人斟酌、爭相堪看。而不是留她闌珊。問孰憨,願與絕代經典擦肩?

雖與她相識不甚久,但心中惘然已隨她的落花流水東逝,心底只剩下浮動的暗香。

曾幾何時,與她共枕眠?頁扉,已翻了過半。

讀《紅樓夢》,偶爾生了埋怨,又散。畢竟人生須盡歡。葬花人的悲慘,惹人憐,叫人怨,是否亦應該警醒,司一番?

我捫心兒嘆:人生奈何許?不教人以樂相生,愁苦不應相隨,太苦人生不是滋味。

哎,一本《紅樓夢》,惹得人鼻涕淚眼,叫人心繫魂牽。人活一輩子,難得有本鍾情的書被終夜枕着眠,我幸福得只能埋怨:與她相見恨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約她夢中亦相隨相伴。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的確,關羽自始至終都不失一個英雄的本色。

關雲長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傷。都將關羽的忠義之舉,智勇之能,一展無遺,其虎牢關的英勇,白門樓上的恩義,令赤兔馬都爲之殉命,何況人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麥城之戰失利,關羽面臨着心與血的生死抉擇,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貴權力會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不可毀其節”他揹負着忠君的滄桑與巍峨,透着不盡的壯烈與蒼涼,留給世人一個從容赴死的背影,赤誠,雋永。

其實在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降哪國的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鬆。或許在當時會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澱到今日,他們也就暗淡無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長安樂,但關羽寧死不降,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這時,體面的義無反顧是唯一的。因爲,中國人不僅活在生命的百年裏,還注重活在千年的歷史中。

餘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關羽的悲劇,又蘊含着多少滄桑的感傷和無盡的蒼涼!都說勝者爲王,我卻一直在心裏稱他爲“失敗了的英雄”,不管定語爲何,他依然盈滿炎黃脈搏的英雄本色。

關羽,演繹了千年不變的精魂,演繹了蕩氣迴腸的凝重。

忠義永存,英雄無愧!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9

你們聽說過《水滸傳》這本書嗎?我想你們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吧!因爲《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的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小說。它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形象,不僅爲(我國曆史讀者所喜愛,而且流傳到世界許多國家,成爲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水滸傳》所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爲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到失敗的過程。宋江起義在歷史的記載裏確有其事,它發生在宋徽宗宣時期。

“忠義”二字既是水滸英雄們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團結奮戰的思想基礎,也是他們從成功走向失敗的思想根源。“忠”字既有忠於梁山事業的的一面,又有終於大宋皇朝的一面。“義”字,既有被壓迫者互相幫助、團結御悔、齊心協力反抗封建壓迫的一面,又有不分是非曲直、爲朋友兩肋插刀的一面。顯然,這裏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宋江等人和李逵等人對這兩個字的理解也並不完全一致。“忠”與“義”一旦發生了矛盾,“義”要服從於“忠”,忠於梁山事業的人就要要服從於大宋皇帝。

在整一本書裏,我覺得武松醉打蔣門神這一章最爲精彩,武松爲了個人的友誼而去幫助施恩奪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這兩點,就知道他有着放任自己的意象。而他在打蔣門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裏找茬,然後把蔣門神惹急,再狠狠的打他,這能證明武松是個粗中有細的人。 他在挑逗時還可分成幾個細節,三次換酒,之後說讓蔣門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飽不讓,就和他們打了起來。他在擒了蔣門神之後,又怕他告官,在說要求蔣門神的第三件事時,卻怕他告官和以後再把快活林奪回來,所以讓他離開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開出武松多麼的細心。

在藝術上,《水滸傳》的故事十分富於傳奇性;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語言生動、準確、洗練,富於生活氣息。但是書中的不少描寫富有迷信色彩;有些場面寫得過於血腥,有的就傾向自然主義。此外,全書的藝術風格也不大統一,前半部分多爲精雕細刻,後半部分就顯得草草成文。

在國外,《水滸傳》已被譯爲英、法、德、俄、朝、越、泰、日等十多種文字,在東西方廣爲流傳,也成爲了我國與世界各地人民共同享有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