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世界遺產作文彙編7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世界遺產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世界遺產作文彙編7篇

世界遺產作文 篇1

陝西西安,有一個著名的5A級風景名勝區——秦始皇兵馬俑。我有幸一睹它那宏偉的樣子。

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的規模宏大,現在已經有五個坑了,在這五個坑中,4號坑和5號坑爲了保留兵馬俑原有的色彩,還未挖掘,1號坑最大,也最爲宏偉。

我們隨着導遊慢慢走進1號坑,我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處租管網:坑裏的那些兵俑排列的十分整齊,就像一隻訓練有素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向我走來,他們的表情莊重而又嚴肅;那些馬俑栩栩如生,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爲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觀察,它們神態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爲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

我久久凝視着這些兵馬俑,彷彿聽見了他們健壯而有力的心跳聲,彷彿看到了他們浴血搏殺的樣子,彷彿聽見了戰鬥勝利後的歡呼聲;我不禁感嘆道:啊!這兵馬俑可真是氣勢宏偉呀!

世界上有七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世界上便有了八大奇蹟,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到中國!

世界遺產作文 篇2

暑假,我們全家去北京玩。那天早晨,我們出發很早,在北京吃過早飯後,我們就去了故宮。

故宮就是我們常說的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築。遊覽故宮,可以從天安門進,也可以由後門神武門進。我們是從天安門進的,穿過一片廣場,便到達了紫禁城的正門,也就是午門,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皇帝下令將大臣推出午門斬首,這就是那個午門了。過午門之後,便是金水橋了,過橋經太與門,就是三大殿。

三大殿分別是:太與殿、中與殿、保與殿。太與殿是皇帝登基、大婚等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中與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與接受朝拜的地方;保與殿則是皇帝賜宴與殿試的場所。

接下來就是皇帝生活的地方,比如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乾清宮是皇帝居住與處理事務的地方,交泰殿是冊封皇后、以及皇后的生日都在此舉行,坤寧宮是皇后住所。除去這三宮,還有東西兩側的東六宮與西六宮,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三宮六院”。

令外還聽導遊講,乾清宮的乾代表天,坤寧宮的.坤代表地,合起來就是天清地寧的意思。故宮房屋有9999間,每個門上的銅門釘也是橫豎9顆。9的諧音是“久”,意思是“永久”的意思,所以又意味着江山天長地久。

最後,我們由後門神武門出來,“故宮博物院”幾個大字刻在門口。這就是古代勞動人民用十五年的時間才修建的雄偉、壯麗的宮殿。

世界遺產作文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參觀我國的世界遺產——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秦始皇爲了造這個陵,徵集了70萬個工匠,大約建造了38年。

秦始皇陵及兵馬坑是1974年發現的,當時的村民打井時意外發現了一號坑。1976年透過鑽探,又發現了兩號坑和三號坑。1980年發現了秦陵銅馬車,銅馬車主體爲青銅所做的,一些零件爲金銀飾品,銅車馬有三個零件所組成;至今,銅馬車上的門、窗都能開閉自如,體現出當時的工匠真是“強”啊!

那麼我來介紹一號坑,請大家注意聽一聽,一號爲東西向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東西兩端有長廊。這個坑以車兵爲主體,車步兵炬形聯合編隊。兵馬俑們有的穿着戰袍,有的戴着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後有車士兩名。

二號坑面積聚約6000平方米,由車兵、步兵和騎兵組成的曲尺形軍形,中間是射兵,周圍都是戰車,陣形不同,跟兵也不同。

好了,就先介紹到這裏吧,有機會再來介紹三號坑吧!但是,請你們不管到那個地方的古蹟,都請你們不要破壞,古蹟是獨一無二的,要是你破壞了它,以後就沒得再觀賞了。最後,祝大家旅程愉快。

世界遺產作文 篇4

今天我們來到了天壇。

天壇又叫祈年殿,是祈求豐收的大殿。走上高高的臺階,每層臺階立有柱子,下面的柱子叫雲柱,中間的柱子叫鳳柱,上面的柱子叫龍柱。上面出水叫龍出水,中間出水叫鳳出水,下面出水叫雲出水。相對應的臺階正面都雕刻着龍,鳳,雲的圖案。天壇像一頂藍色的大帽子,從下往上數有三層“帽”檐。在第三層帽檐下有一塊金匾,上書“祈年殿”三個大字。再往上,閃閃發光的金頂聳立在帽子正中,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天壇真是威嚴壯觀。我走到大殿門口,探頭往裏瞧:只見大殿兩旁供奉着牛,羊等牲畜。就是在這裏,皇帝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來到迴音壁,我在這一邊喊:媽媽。媽媽在遠遠的另一邊聽到了。嘻嘻真好玩!

出了天壇大門,我想:天壇真是個有意思的地方!

世界遺產作文 篇5

去年,我和爸爸媽媽去著名的福建土樓。一聽到土樓,大家可能會問:這土樓是不是那種風一吹就倒的樓?回答必然是否定的。實際上,土樓的堅固是無與倫比的。

據記載,在1981年,當地發生強烈的地震,白天曆時20分鐘,夜裏繼續震動,但土樓卻安然無恙,始終挺立着。

土樓是以夯土爲牆的集體建築。它最早的樣子是方形,後來,才相繼出現圓形、半圓形等等。各種造型的土樓,不但各具特色,而且帶有幾分神祕。在所有的土樓中,承啓樓被稱爲土樓王,是所有土樓中居住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圓形土樓。

我們一家在土樓腳下轉了一圈又一圈,因爲它15米的高度着實讓人目瞪口呆,還因爲它厚約1·5米的牆着實令人歎爲觀止。土樓是福建特有的一種建築,你們可不要一看見“土樓”二字,就以爲土樓是種用泥巴糊起來,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樓。

其實,土樓可堅固了,有一座土樓還在一場7級大地震中只是牆面裂開了一道20多釐米長的空子,還會自動合攏呢!土樓完全成熟於明末清初。因爲可以就地取材,依山傍水,因此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而且,土樓內的空間很大,可以容納下很多人,這在當時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此,土樓便被人們大量建造,現存的土樓約有5000多座,年齡最大的有700多歲,最小的也有31歲。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樓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小社會。如,永定承啓土樓擁有384間房間,最多時曾有800多人居住。

“土樓對建設和諧社會最有用!”中國土樓建造技藝大師徐鬆生說,“住在土樓裏,有事情大家會互相幫忙,鄰里和睦。孩子孝不孝會有口碑。好的學習,壞的批評,起到教育約束的作用。

這便是奇特、宏偉、溫馨的福建土樓。這塊中華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世界遺產作文 篇6

蘇州園林以山水秀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那裏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淼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詩韻。

現在我們來到了拙政園。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古典名園之一。它位於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你們看,拙政園建築佈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它的佈局主題以水爲中心,池水面積約佔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臺軒榭多臨水而築。主要建築有遠香堂、雪香雲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下面大家拍拍照吧,小心點,不要掉到水裏或亂扔垃圾了!

參觀了拙政園,現在大家跟我來到了滄浪亭。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滄浪亭園內以山石爲主景。瞧,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造園藝術與衆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於園外。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多美麗啊!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獅子林。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因園內石峯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佈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

最後,讓我們參觀留園。留園爲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明代。留園佔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爲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築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世界遺產作文 篇7

暑假,我參加了由中國少年報組織的北京奧運採風夏令營。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遊故宮。

那天,我們三點鐘就起了牀。看完升國旗,採訪完國旗班後,我們一行人就進了故宮。

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裏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闢爲故宮博物院。故宮的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爲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裏姆林宮),並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一進太與門,一個大大的金殿映入眼中。那就是皇上上朝的太與殿。據說,太與殿內所有磚都是金磚,輝煌極了。我們手上的相機正準備按下快門時,導遊告訴我們照不同的建築物有不同意義,而照太與殿有不好的意義。看來,故宮還有許多神祕之處。

完太與殿,就來到中與殿。中與殿有一特色:就是它四個角上各有十二隻脊獸。這十二隻獸由小到大排列着,十分有趣。我們一看裏面,哇!好漂亮。一把龍椅放在正中間,左右各一個大花瓶,真是莊嚴而輝煌。

與殿後,我們還去了保與殿、乾清宮、坤寧宮等多個景點,但是我最感興趣的是御花園。御花園裏的花五顏六色,那裏的葉綠如碧水。那裏的假山十分逼真,走進去裏面,無論是山的形狀,還是山上的裝飾,都足以讓人覺得自己處身於大山之中。

御花園,便從神武門出來了。游完故宮,我感覺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他們在科技這麼落後的情況下把故宮修建得那麼漂亮,我們一定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