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實用的四年級觀察日記範文集錦8篇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這一天裏,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那麼什麼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觀察日記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四年級觀察日記範文集錦8篇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1

3月23日 星期五 晴

我非常喜歡吃豆芽菜,可我不知道豆芽是怎麼長出來的,今天我決定試一試;我將杯子裏裝滿水,撒了一把綠豆,小綠豆在水裏撒着歡,跳着美妙的圓舞曲,在杯子裏暢遊;我把棉花浸泡在水中,然後將綠豆放入棉花中,看到綠豆躺在膨脹的棉花中,我開心極了。我望着杯中的綠豆心中無比的激動,真恨不得他們馬上發芽。

3月24日 星期六 晴

第二天,我驚奇的發現,綠豆發芽了。發芽的綠豆猶如一個小逗號,真可愛!他們大口大口貪婪地吮吸着水份,如同一個貪吃的胖娃娃,昨天的衣服顯然不合身了。瞧!它們都露出了白嫩的肚皮!我小心的拿了一顆綠豆捧在手中,芽兒軟軟的,滑滑的,讓人十分舒服,明天,綠豆又會給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3月25日 星期天 晴

第三天,我發現綠豆的莖長了很長了。我尖叫了起來,太驚人了;最長的有10餘釐米長了,頂端也變成了眩目的紫紅色,我突然覺得平常看到的綠豆和經常吃到的豆芽菜瞬間變得陌生了,普通的綠豆竟然有這般的變化,着實讓我驚呆了。我久久的凝視着杯中的綠豆,長在莖兒的葉子綠得可愛,就想攤開的手掌,短的就像燕子的尾巴;長的 ……我想綠豆還能長大嗎?我期待着。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2

我有一個弟弟,8歲上小學一年級,他長得煞是可愛哩。他的頭髮烏黑髮亮,留了一個小平頭,水玲玲的眼睛,小鼻子小嘴巴,面板白嫩,估計可以從臉上抽出幾斤水來。但是,他是天使的臉惡魔的心腸!

弟弟是三姐弟裏唯一的一個男生,所以,從小外婆就對他特別好,當然這也是讓他性格轉變的“元兇”了。

那一天,我在電腦房裏和姐姐一起下載流行歌,弟弟說他腳疼,外婆聽了就從抽屜裏拿出跌打酒給弟弟塗說:“這藥塗過就不會很疼了。”說完便要上前去幫他塗,那知他說不塗不塗,打死他也不塗!那外婆卻硬要幫他塗說是不塗以後會更疼!但弟弟可不聽,只見他怒氣衝衝,大喊大叫還上樓亂丟東西,剛好我和姐姐正玩在興頭上,他卻拿起枕頭往我們這邊仍,也不聽大媽媽的勸告,這下我們可火了,把他教訓的服服帖帖的。當然,他心有不甘,一直用眼睛瞪着我我們好像在說;我要用我的目光滅了你們!

好一個“惡霸”弟弟,真是壞啊!真是頑皮!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3

國慶節長假,老師佈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泡豆芽,並讓我們準備寫觀察日記。

首先,我準備了一個透明的玻璃杯,接滿了自來水在裏面放了大約6顆的紅豆。仔細地觀察着。

一天後,我發現豆子褪去了原來的深紅色變成了深粉的了,可自來水卻被染上了花黃色。慢慢的紅豆變大了,長出了一個脆弱的豆芽,尖尖的可愛極了!

幾天後,我發現豆芽越來越來長,越來越大了,還長出了兩片嫩綠的細葉小小的,如果不注意看就根本看不見它。我好奇的拿出一粒,用手一搓,外面的豆皮便很輕易的就掉下來。

又到了新的.一天,我便觀察起我泡的紅豆來,發現豆子的頂部長出了一點嫩綠的東西;再仔細看,這纔是豆子的芽啊!那麼以前像芽似的東西又能是什麼呢?爲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還專門在百度上調查了一下,原來那是豆子的莖;豆子的莖已經開叉了,也就是說,豆子的芽彎成兩條了。

經過我的精心照顧。豆寶寶越來越大。呵呵!我終於學會泡豆子了,透過細心的觀察和動手,我體驗了泡豆子的過程。看着自己泡的豆子,心裏開心極了!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4

秋天到了,我又想吃螃蟹了,這不,今天外婆又給我買來幾隻大螃蟹。

經過我仔細觀察,我發現:這些螃蟹都是活的,它們的殼是青色的,並且它們都是橫着走路的呀!我又增長了一個知識哦!它們共有八條腿和一對大鉗子,樣子很威武。

外婆用牙刷洗乾淨後,很嫺熟地把它們五花大綁了起來,放進鍋裏隔水蒸,等燒熟了後,一鍋螃蟹全都變成了大紅色,頓時蟹香撲鼻而來,把我肚子裏的饞蟲全都勾了出來。我想:蘸上點醋,味道一定特別棒。

我迫不及待地開吃了起來,我先把螃蟹腿從後往前扳下來,放在一邊,又把螃蟹的硬殼掀掉,我一眼就看見了裏面黃黃油油的東西。哦,這就是蟹黃啊!我咬上一口,那個美味簡直無法形容。我吃完蟹黃,我把螃蟹對半扳開,開始吃螃蟹肉。我先將長着腿的那邊啃掉,然後扳開用筷子一桶肉就出來了。蘸上點醋嘗一嘗,真是鮮美無比。最後吃的就是螃蟹腿了,我先把兩端咬開,然後用力一吸,肉很容易就吸出來了。

螃蟹好吃極了。媽媽說我是個名副其實的大饞蟲,我一口氣吃了兩隻大螃蟹還很不過癮,但我知道多吃會拉肚子的。所以,我下次還要吃哦!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5

今天,媽媽回家時,給我帶回來了幾隻小金魚。它們黑黑的,圓圓的,非常可愛。媽媽告訴我,它們是黑瑪麗魚。

我迫不及待的把它們放入我精心準備的魚缸裏。小魚們進去之後得活蹦亂跳的。媽媽告訴我,它們也要吃飯。於是,媽媽從包裏拿出了魚食。我把魚食放進去,小魚們都你爭我搶的吃着魚食。

我真喜歡這小魚,因爲它們是屬於我一個人的。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6

10月1日

蝸牛是動物界微不足道的小傢伙,說它小,也確實夠小了!但它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

今天,我好好地觀察了它一番。

它有一個又軟又硬的殼,爲什麼說它又軟又硬呢?有人會問。讓我這個“小博土”來告訴你吧!因爲我將它用剪刀輕輕剪了下,就破了;而我用手摸了摸,可硬了。

“咦,它的身上還揹着像旋一樣的殼呢,它的殼上是左旋還是右旋呢?”我自言自語地說。我仔細地看了看,高興地叫起來:“是右旋,是右旋!不是左撇子!”我象是得了冠軍似的爲蝸牛感到興奮!高興之餘,我想起蝸牛的旋有幾圈呢?我細心地數起來:“一圈,二圈……”“哇,有七圈啊!”我被嚇得目瞪口呆!

殼觀察完了,我得觀察身體了。

“爲什麼蝸牛身體是黃的?”我心中一直停留着這個問題。原來,黃色的是蝸牛的面板,面板的顏色跟周圍環境有關,現在是秋天,所以蝸牛是黃色的。

10月2日

有一次我將一片青菜的葉子和白菜的葉子扔進它們的房子裏,看看它們喜歡吃什麼,等了好久它們什麼都不吃,難道它們不吃東西的嗎?我邊想邊回到房間,想啊想睡着了,第二天起來發現白菜的葉子一動也不動,青菜的葉子卻少了一半,我終於知道蝸牛喜歡吃青菜葉子,還知道要是看着它吃,它們是不會吃菜葉的。

10月3日

我在觀察蝸牛爬行的時候,看見它的身體常常拉得很長,那時候,我總以爲它的殼要掉下來似的,可是一會兒它的身體又縮短了,我懸着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蝸牛的身子縮回房子裏後往往要過很長時間纔再探出頭來,這時候你只能慢慢地等,有時候蝸牛直接就不出來了,要知道,它的脾氣可不是好惹的。終於又出來了!我高興得喊出聲來,誰知被我的叫聲一嚇,它又縮進去了,縮的速度比伸的速度可快多了。唉,真是一個膽小鬼!

10月4日

你能在刀刃上行走自如嗎?你能在走完刀刃後什麼事都沒有嗎?肯定不能。但是,你知道嗎?一隻小小的蝸牛做得到。

中午,媽媽將青菜放在幾片刀片前。一隻蝸牛,看見了青菜就奮力朝青菜爬去。要想吃到青菜,需要從刀刃上翻過去。可沒想到,它在經過刀刃時,居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安然無恙地抵達了目的地。我真是感到奇怪,懷疑蝸牛的下身是不是有一層“保護膜”,準備拿放大鏡對蝸牛進行研究。

10月5日

今天,用放大鏡觀察發現蝸牛的身體下面有一塊十分有彈性的肌肉,它很發達,與別的肌肉有很大不同。這塊肌肉是由許多小塊的肌肉組成的。這塊肌肉就是蝸牛的腹足。蝸牛爬行時,它的足緊貼在別的物體上,由腹部肌肉做出波狀蠕動,就能緩慢地向前爬行了。同時,我還發現它能分泌一中粘液,在蝸牛爬行的時候,這種粘液,遍佈足面,就能夠保護足面不受損傷。

原來當蝸牛從刀刃上爬過的時候,是這種粘掖給它護了駕,不然的話,它恐怕早就骨折了,大自然可真神奇啊!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7

20xx年9月20日 星期天 晴

準備泡黃豆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想泡幾顆黃豆,觀察一下它們發芽的過程。於是,說幹就幹。我便向媽媽要了幾顆黃豆泡在一個裝有水的碗裏,開始了我的長期觀察。

20xx年9月21日 星期一 陰

泡黃豆的第一天

一大早起牀,我便迫不及待的跑到那個裝有黃豆的碗裏。硬硬的小黃豆逐漸變大,不但變大還變的軟軟的,彷彿輕輕一捏就會粉碎。

中午,一放學我便往泡黃豆的地方跑去,我發現軟軟的黃豆已經把自己的衣裳給撐壞了,它可真頑皮。

晚上,我模模糊糊地走向泡黃豆的地方,我一不小心,差點把碗給碰掉。我非常驚訝發現黃豆已經長出了個白色的“小尾巴”。

20xx年9月22日 星期二 晴

長尾巴

早晨,我伸了個懶腰,就往泡黃豆的地方一看。呀,“小尾巴”又變長啦!我拿出最長的帶着長“尾巴”的黃豆,放在尺上子一量足足有4釐米啦!太奇蹟啦。一顆小小的黃豆,讓我感悟到生命的神奇。真是太好了。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8

星期天,媽媽讓我幫她做飯,媽媽讓我刨馬鈴薯,我拿了一個出來連都沒看就刨了起來,媽媽看了一眼後對我說:“不能刨,這馬鈴薯發芽了,不能吃。”我問媽媽“爲什麼發了芽的馬鈴薯不能吃呢?”媽媽說“發了芽的馬鈴薯有毒的!”想知道原因,自己到裏面去找吧!”

翻開,我看到了很多知識。不一會,就找到了相關資料:馬鈴薯內含有一種叫龍葵素的毒素。每100克中含有龍葵素高達10毫克左右,人們吃後不會引起中毒。但當馬鈴薯發芽或者表皮變色,龍葵素的含量則明顯增多,每100克中含有龍葵素500毫克以上,是正常的50倍,龍葵素是一種弱減性糖苷物質,食入後易引起中毒,龍葵素對人體粘膜具有腐蝕性及刺激性,對中樞系統有麻痹作用,能破壞血液中的紅細胞,甚至引起腦組織充血,水腫。

所以人們在吃馬鈴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吃發了芽的。。。從這件事中,我知道了科學中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研究,一定會有許多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