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寫給未來的你讀後感作文

讀後感是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以後的感想(多指書面的)。亦指讀完作品後寫下的心得體會或評論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寫給未來的你讀後感作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寫給未來的你讀後感作文

寫給未來的你讀後感一

今天看了李開復在2011級大學新生學習規劃講座上的一個演講—《給未來的你》,看後覺得感觸還是挺深的。雖然這個演講是給大一的新生講的,但是我覺得對於我來說有些部分還是受用的。

李開復從“尋找興趣和天賦,避免成爲迷茫、困惑的人”,“學會學習和思考,避免成爲應試機器”,“培養情商,避免成爲孤獨、被動的人”,“腳踏實地,避免成爲浮躁、貪婪的人”四個方面談了他對於大學新生的學習規劃的建議。看了這個演講之後,我一直在想經過大學三年的學習生活,未來的我可能成爲什麼樣子?未來的我會做着什麼事情?又會找到什麼工作?

看完這個演講有一些話讓我印象深刻:“大學四年,必須要認清你自己,弄清楚自己想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特別要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裏,天賦在哪裏: 自己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這件事跟別人認爲你是誰,或別人想要你成爲誰,絲毫沒有關係。他們都不能決定你想成爲什麼樣的人;或者,他們想要你成爲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成爲的人。”我突然發現我或許有了該做的事,我該思考一下我的興趣、我的天賦在哪裏?回想之前已經經歷過的那兩年大學生活,我突然發現之前有許多時間都在不知所措,有許多時間都在宿舍的牀上度過,有許多時間都在電視劇裏神遊……我不敢相信,我已度過一學期、一年、甚至兩年。突然發現自己沒仔細讀過幾本書,雖然圖書館裏有許多免費資源:突然發現自己沒有學到什麼東西,雖然大學裏有數不盡的東西可以學:突然發現到現在爲止沒有幾本證書,雖然有很多時間很多機會可以拿到……我不知道我到底要做什麼,在不知不覺中,我失去了該有的目標……

我記得李開復曾經說過“一個人失去一次機會並不算什麼,可是就是在這一次一次的失去中,有許多人就失去了成功的人生”。大學的生活只剩下短短的一年了,但我想現在發現或許還不太晚,我想只要努力想盡辦法抓住機會,花一些時間去努力嘗試、體驗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我不想錯過我心中真正喜愛的事,不想當我大學畢業以後要權力沒權力,要關係沒關係,要鈔票沒鈔票,除了只拿到張大學文憑,卻什麼都沒有。

希望現在尋找興趣和天賦,嘗試自己可能有興趣的東西,培養自己的情商還不太晚。我想在以後在未來,找到自己心裏最喜歡的,做自己心裏最喜歡的,學自己心中最感興趣的!

寫給未來的你讀後感二

在世界上所有的花朵中,有一種花最爲珍貴,當它盛開時,所有的花兒爲之鼓舞,當它凋謝時,所有的花兒爲之動容。這朵花就是——生命之花。

當讀到《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中第三封信《最最珍視的生命》這一段文字時感動不已:生命不可能有兩次,很多人,或許連一次都無法好好度過,但凡美好的事物,都是有限的,是終將逝去的。生命看似堅韌,實則脆弱。浩,一個熱愛生命的孩子,在他十七歲時命運卻爲他劃上了一個句號。他對未來的渴望,對生命的眷戀,讓我深深爲之心痛。我想起曾救助過患先天肝母細胞瘤的小女孩琪琪,在她兩年多的生命裏,一直在和病魔做鬥爭,雖然她最終離開了我們,但她幼小身體裏迸發出生命的堅韌與不拔,讓所有人爲之動容。

沈若雯,一個13歲的女孩,無法承受生活的壓力,以一種所有人都無法接受的方式結束了她可貴的生命。她曾是家長老師眼裏的開心果,總是面帶微笑,充滿陽光,經常與父母、同學分享生活中的點滴。而就是她認爲“犯下的錯誤必須用生命來挽回”,就輕易而輕率地選擇了和這個世界永別。她就像一片羽毛,靜靜地從窗戶裏飄出,越過了碧桃,黃楊,紫薇,香椿,最終靜靜地仰臥在樹下。這樣結束生命,使她的父母,所有愛她的人都瞬間跌入無邊的黑暗。脆弱的生命之花凋零了,這是一件多麼讓人惋惜和痛心的事情!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之前朋友送我的一棵頑強的小草,它被我遺忘在了角落裏,經歷了寒冷、乾渴,但它卻頑強地與命運作鬥爭,最終成活了下來。哦,這一棵小小的植物竟包含着一種多麼頑強的生命力!它對生命的執着難道不比放棄生命的人更可貴嗎?每個人都經歷過成長,成長的辛苦和無奈無可迴避,也不能迴避。但在成長中無論遭遇多大的苦難,都不值得用生命的代價去償還!陽光會覆蓋所有的陰影。

怒放與凋謝的`生命之花讓我們思索着人生的價值,生命之花的璀璨在於怒放。如果不盡情向世界燦爛地開放,生命意義又何在?既然擁有生命,就應當珍惜,讓我們好好愛自己吧!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生命,愛生活中所有的喜悅與悲傷!

寫給未來的你讀後感三

這是一本寫給成長中的女孩的書,殷健靈作家採用寫信的方式來讓孩子們看清“未來”的模樣,從她的文字中能找到自我,她擅長於精微之筆探悉少年人隱祕曲折的心理世界,以獨特視角揭示成長的奧祕。所以她也被益爲孩子們的“心靈知己”和“青春擺渡人”。就如她的簡介中介紹的一樣,她的作品隱藏着一個內核:成長中的心靈。確實,讀過她的文筆,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心細如髮。那細膩的文字,那真摯的情感,總會讓人心生澎湃,感動連連。

寫在扉頁上面的一首歌《whatever、willbe,will、be》非常美,我還特地下載下來和嫣然聽了好幾遍,不過因爲我的英語太憋足,想學會有點難度,不過我們會盡力去學,因爲歌真的能觸動心靈深處的那根弦。“未來”現在對於我們來說是個未知數,無法看得真切,更無法掌握,但是我們會帶着無限美好的想象與堅定的信心,加上十二萬分的耐心,靜靜等待長大的自己。

對於豆蔻年華,我印象中有的是青澀的記憶,父母爲了我能走出大山,走向城裏,他們拼命地勞作,而我除了放假不停地勞作後,就是一直堅定着一個信心,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用自己的勤奮與努力去展望更好的未來,所以無暇顧忌身邊的風景,拼命地努力學習,一直在班級前幾名徘徊。現在再看看女兒的成長,我希望我能傾注更多的愛,更能進入她的內心世界,不管是少年還是青年,我都希望我能跟她做更好的朋友。

透過書本,我也瞭解其實每個少年長大的過程都如作家所寫的十五封信裏面的,哪怕有歡笑作點綴,內心的最深處都會有孤獨的旋律。因爲懵懂、因爲怯懼,她們也會渴望一個能讀懂她內心的靈魂夥伴。我希望到時能真正讀懂她的那個人是我。所以我纔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長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