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你自己作文9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你自己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你自己作文9篇

你自己作文 篇1

按一些幽默程序員的說法,“別人的生活在你看來是.jpg,但在他自己看來則是.gif”。大致意思是:你看到的是別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實演繹。

一位穿着簡陋的婦女,身後跟着一個孩子,似乎很是畏懼她的母親,這一路都沒敢和她母親對視。想必,那是個嚴厲的母親。走到地鐵站臺,一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拉着二胡,身旁放着一隻鐵盤,裏面只有零星幾枚硬幣。婦女經過老人身旁時,一臉嫌棄地轉過腦袋,對孩子說:“看吧,多可憐。你要是不聽話,以後也會活成那般模樣。”孩子膽怯地點點頭,跟着母親走了。

那般模樣?

那名婦女能出此言,必然是發自內心的。不過,分明是發自內心的自卑。很明顯,她也不過是個農村婦女,只是來到大城市,這才顯得神氣活現。

由此,不禁想到:評價他人生活的同時,你的評價可能恰好就是你內心的真實寫照。當一個人自卑看到別人光鮮的生活時,更多的是羨慕,嫉妒。我也許不得不去猜測那位婦女的生活,也許也是十分辛酸,十分貧苦,不那麼如意吧。

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許每天都會發生,以至於被人們漸漸淡化了。

再說唐朝的大詩人劉禹錫,曾被“送”給一間“陋室”,簡陋到比當今的“蝸居房”還要簡陋。人們紛紛議論着劉禹錫的生活將是如何悲慘,同時也慶幸自己沒有違背官府,生活還沒有落得這般下場。但實際上劉禹錫那種安貧樂道的心態早就將他置於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該寫詩寫詩,該喝茶喝茶,日子過得閒適愜意。

別人的生活需要你來議論嗎?一個表面光鮮的公司總裁背地裏可能是個境界一般的俗人,而一個落魄的流浪歌手也許會因爲自己時常追逐着夢想的生活而變得無比光鮮。生活,是活給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別人的生活你擅長議論嗎?我認爲,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可能就是自己生活狀況和生活態度的真實寫照。一個生活樸素閒適的文人若是路過劉禹錫的舊宅,也許會感嘆:雖然住宿條件惡劣,但是這裏清新的空氣,幽雅的環境……多麼令人神往!而一個虛榮心強,實際上內心自卑的官吏,也許會感嘆:這樣破舊簡陋的屋子,恐怕在無數個日夜裏他都睡不着覺吧……看看這臺階,到處是青苔……自卑的人評論他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但這始終是自卑的表現。

不過,想要公平地議論他人的生活,始終是很難的。每個人的心態多有不同,真正公平的議論只能是來自“別人”自己的。

每個人都是“別人”。

所以活好自己就夠了。

你自己作文 篇2

親愛的自己,你還好嗎?

在這個時光裏給你寫信,你會開心嗎?收到這樣的一份禮物,你臉上會有怎樣的表情?

我是多麼想看到啊!

1997年的9月,你在一片歡迎和期待的目光中,來到這個世界。你是開心還是惶恐?抑或是有些不知所措?以這樣早產的方式出場,你是否急着想了解這個世界,感受人間事物的冷暖呢?就這樣,你出生在了秋天,就這樣,你擁有了多愁善感的性格,就這樣,你成爲一個普通但又獨一無二的你!

20xx年的9月,你背起書包,戴起了紅領巾,掛起了校牌,開始了你的小學生活。還記得那天,你生病卻又堅持上課,頭痛得犯困卻又不敢睡覺,就是這麼一個怕犯錯的你,養成了我現在做事小心謹慎的習慣。我忘了在那時候,對你說一聲,謝謝你。

20xx年的一個開學日,你跑向教室卻被鞋帶絆倒在地,膝蓋破了,手也在流血。你擡頭看到遠遠站在校門口的爸爸投來的鼓勵的目光,倔強地擡起頭,不讓眼淚往下流,勇敢地站起來奔向爸爸的懷抱。我清清楚楚地看見你的一切,你爲我而堅強,我卻無法給予你一個鼓勵的擁抱。

20xx年的夏天,你毅然剪去留了五年的長髮,變回最簡單的自己。那時,你和哥哥騎着車子,大聲唱着五月天的《倔強》:我和我驕傲的倔強/我在風中大聲地唱/這一次/爲自己瘋狂/就這一次/我和我的倔強……那時的情懷純淨透明,讓我懷念至今。

20xx年你步入初中,開始另一段旅程,所有的事物都讓你感到新奇。你慶幸自己遇到了一個好的班主任。總是保護你,愛你。而你,也在以你的方式努力去進步。你擦亮眼睛,開始全新明朗的生活,身邊也加入了好多好朋友,溫暖你關心你,讓你對這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倍感珍惜。

20xx年你寫的作文被老師在課堂上大力稱讚。語文老師給了你很多的信心,你開始嘗試寫作,把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情感都化作筆下的文字。你身邊的人都很看好你,所以你對自己說一定要做得更好,加油!這種或許微不足道的鼓勵使你一直堅持到今天。

真好!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你從來沒有放棄,自始至終都沒有後悔當初選擇的路。那麼接下來,就請你,一直這樣堅定地走下去。

今天,你爲這麼多年來辛苦堅持下來的自己寫信,那些甜蜜的,苦澀的,懷念的,不捨的往事一一浮現,心中感慨萬千……想要給一路走來的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還有那長長的時光。回顧身後長長的身影:愛哭的你,倔強的你,膽小的你,都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不論歲月怎麼變遷,你都還是你。像一塊布,可能會有陳年的風華,但是它的經緯都是當初你一針一線的結果。不管怎麼樣,今天你的臉龐是如此的清晰。

親愛的自己,謝謝你的這16年,謝謝你在這條路上證明着自己的努力。我也會不斷加油,爲了那個未來的自己。希望我再次回頭的時候,看到的,依舊是你的笑靨如花。

你自己作文 篇3

但凡瞭解攝影的人一定知道:不管是拍照還是攝像,有一件事情很重要,那便是——調好焦距。只有根據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主角”調整好焦距,纔能有令人賞心悅目的攝影作品。

相信你也一定聽說過把我們的雙眼比作照相機的說法,其實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驗:當你專注地看一樣東西時,周圍其他的事物都會越來越模糊,而且看不同的東西感受也各不相同。從科學上來講,這裏確實涉及到眼球“焦距”的問題。

再放眼我們的人生,就會聯想到:調節“焦距”在人生中又是多麼重要!或許這“焦距”就是我們內心的目標吧?一個適合自身的目標,正如常說的“跳一跳,夠摘桃”,如此調節焦距,你會在看清你所關注的東西同時有不迷失其他東西;然而,無論這個目標太遠還是過於滿足當下,都有可能讓你“走火入魔”,感到疲憊不堪——你看東西看到全神貫注過頭的時候,是很容易成“鬥雞眼”的吧?

不過對於一個目標來說,一旦確定後就應堅定不移地去做,胡亂改變“焦距”的後果是不言而喻的。無論是古時項羽“不肯竟學”因而最終付出“爲劉所敗”的慘痛代價,還是當今比爾蓋茨力排衆議堅持不懈纔開創微軟帝國的成功例子,無不提醒我們確定“焦距”後就不要隨便移動,否則不僅影響攝影質量,更會影響生活質量!

當然,這並不是說“焦距”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它可能會隨着客觀條件、年齡、閱歷、心裏狀態等諸多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在這裏筆者要提醒大家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既得照顧內心真實的想法,也不能忽略所處環境、自身能力等其他多方面的條件。正如前文所說,好高騖遠和自認不如都不好,拍照攝像可都得選定合適的主角,不是嗎?

所以,請記得時不時問問自己:你調好自己的焦距了嗎?

你自己作文 篇4

按一些幽默程序員的說法,“別人的生活在你看來是.jpg,但在他自己看來則是.gif”。大致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是別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實一面。

一位穿着簡陋的婦女,身後跟着一個孩子,似乎很是畏懼她的母親,一路都沒敢和她的母親對視。想必,那是個嚴厲的母親。走到地鐵站臺,一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拉着二胡,身旁放着一隻鐵盤,裏面只有零星幾枚硬幣。婦女經過老人身旁時,一臉嫌棄地轉過腦袋,對孩子說:“看吧,多可憐。你要是不聽話,以後也會活成那般模樣。”我在一旁靜靜地看着。孩子膽怯地點點頭,跟着母親走了。

那般模樣?

那名婦女能出此言,必然是發自內心的。不過,分明是發自內心的自卑。很明顯,在這個城市中,她也屬於底層的那種。

由此,不禁想到:評價他人生活的同時,你的評價可能恰好就是你內心的真實寫照。當一個人自卑的時候,看到別人光鮮的生活,更多的是羨慕、嫉妒,甚至上前恭維。我也許不得不去猜測那位婦女的生活,也許也是十分辛酸和貧苦,不那麼如意吧。

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許每天都會發生,以致被人們漸漸淡忘了。

再說唐朝的大詩人劉禹錫,曾被“送”給一間“陋室”,簡陋到比當今的“蝸居房”還要簡陋。人們紛紛議論着劉禹錫的生活將是何等悲慘,何等不悅,同時也慶幸自己沒有違背官府,生活還沒有落得這般下場。但實際上劉禹錫那種安貧樂道的心態早就將他置於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該寫詩寫詩,該喝茶喝茶,日子過得閒適愜意。

別人的生活需要你來議論嗎?一個表面光鮮的公司總裁背地裏可能是個境界一般的俗人;而一個落魄的流浪歌手也許會因爲自己追逐着夢想的生活而思想變得無比光鮮。生活,是活給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別人的生活你擅長議論嗎?我認爲,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可能就是自己生活狀況和生活態度的真實寫照。一個樸素閒適的文人若是路過劉禹錫的舊宅,也許會感嘆:雖然住宿條件惡劣,但是這裏清新的空氣、幽雅的環境……多麼令人神往!

而一個虛榮心強、實際上內心自卑的官吏,也許也會感嘆:這樣破舊簡陋的屋子,恐怕在無數個日夜裏他都睡不着覺吧……看看這臺階,到處是青苔……自卑的人評論他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但這始終是自卑的表現。

不過,想要公平地議論他人的生活,始終是很難的。每個人的心態多有不同,真正公平的議論只能是來自“別人”自己的。

每個人都是“別人”。

所以活好自己就夠了。

你自己作文 篇5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終會因自己的努力變得或豐富或蒼白。當我們爲前途感到迷茫時,手足無措時,我們都是孤獨的,沒有人會一直在我們身邊幫助我們,所以,我們只能成爲自己的太陽,來照亮、溫暖自己的心,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敞亮起來。

我特別喜歡“願你成爲自己的太陽”這句話,因爲它好像在告訴人們,不要把夢想寄託在別人身上,也不要太在乎身旁的耳語,因爲未來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才能給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在暑假時,我看了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叫《我的前半生》,故事講的就是女主角羅子君的前半生,羅子君在和她的丈夫陳俊生結婚之後就沒有再工作了,而是成爲全職太太,她很年輕,也很漂亮,就像是“花瓶”一樣,但她的丈夫還是出軌了,因爲那個壞女人雖然不美,但是很有心機,最後讓陳俊生和羅子君不得不離婚。剛開始羅子君死活不願意放手,因爲她的全世界就是陳俊生,而陳俊生就是照亮她世界的太陽,所以她不能沒了他。羅子君在鬧了十幾天後終於妥協了,可是她沒有工作,沒有辦法養活自己,在她閨密的勸說下,她終於鼓起勇氣開始尋找工作。

她就像一個小丑一樣,到處碰壁,受盡白眼。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在一家進階品牌鞋店上班時,遇見了曾經的同學,那個同學不斷的諷刺她,嘲笑她,可是她沒有退縮,並且成功的將一雙奇貴的鞋賣給了她的同學。從這以後,她就開始改變了,變得強大了,不用再依靠別人而活,自己一個人也過得很好,就像自己的太陽一樣,照亮前進的路。

這部電視劇的內容雖然離我們還遠,但它的初衷我們是可以理解與學習的。作爲一個高中生,我們不能放棄,在“夢想”這條路上,只能堅持,變得更加強大才行。

我們更不能因爲安於現狀而不努力,否則只會被別人放棄,別忘了答應自己要做的事情,別忘了自己想去的地方。不管那有多難,有多遠,有多“不靠譜”。

如果要說“太陽”是什麼,那是我們自己的力量,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

你自己作文 篇6

天陰沉沉的,下着冰涼的細雨,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這裏是學校的食堂,這裏面喧鬧不已,但這已經是很自然的事了。食堂裏吃完飯的人陸續離開了,有些人把自己吃過後剩下的碗筷靜靜地擺在飯桌上,又若無其事地走了。但更多的人,選擇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好,才安安心心地離開。

我坐在一張餐桌前,品嚐着今天的美食。突然,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衝擊我的耳膜,刺穿我的大腦,吸引了多少驚詫的目光,也包括我。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就在剛纔,一個食堂阿姨正在辛勤地收拾着遺漏的碗筷。當她推着餐車挪到門口時,忽然,閃過一個人影,把堆積好碗筷的小盒子撩倒了——裏面的盤子、筷子、碗一個不漏地掉了出來,裏面殘留的飯菜、油、湯全部都酒在了地上,我隱約看見,還有幾個盤子碎了……

面對如此之大的動靜,食堂阿姨的臉上顯得有些慌亂,周圍的人紛紛圍了過來,拾起了那些碗筷,我也有些摁抐不住了:“我們也去幫忙吧。”但我剛想起身,卻發現爛場子已經被清理得差不多了。當零落散亂的殘局被清理乾淨時,食堂阿姨的臉上便是滿滿的感動。

讓我們再把視角轉移到“惹事者”身上,面對自己的“驚天之作”他不屑一顧,竟然“畏罪潛逃”了,我從心底裏替他遺憾:“唉,你的責任心被你拋棄了!”

學生們自己收拾碗筷,這是一種責任;食堂阿姨爲我們服務,這也是一種責任;我們主動去幫助別人,這仍是一種責任。生活中,我們處處都得承擔自己的責任。因此,我想對那個人說:“當你摔碎碗的那一瞬間,你的責任心碎了;可是,待你“畏罪潛逃”的那一刻,你的責任心便已蕩然無存了……"

你自己作文 篇7

你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你不清楚你是否選錯了道路。在家人失望的眼神下,在損友的花言巧語下,在衆多的非議下,你選擇了一條錯的道路。你迷茫地走着你選擇的路,打遊戲,玩耍彷彿成了你自己的最好藥劑。你就這樣迷茫地走着,走着……

我相信在黑夜裏,在無人的角落裏,你肯定時不時回頭看了看你留下的足跡,它沒有多麼的耀眼,只是無法用悔恨淚水洗淨的斑跡。此時此刻,你的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惆悵,或許你也爲此留下了後悔的淚水,可是也無濟於事。於是乎,你放棄了自己,你繼續向前走,玩世不恭的笑容,無理取鬧的話語成了你的保護色。

那一天,我回到了故土,你的眼神裏充斥着無辜,在家人的不認可下,我看到了你的笑容是多麼的痛苦與無奈……

我已無心寫下去了,只希望未走遠的你能回頭,你的人生還是花樣年華,你的路還未完全被灰塵覆蓋完,你有能力力挽狂瀾。你需要勇氣,需要意志,而它們取決於你自己。相信你自己!

你自己作文 篇8

從年初起,把中斷了一年多的羽毛球愛好重新拾起,自我感覺水平提高很多。總覺得目前羽毛球俱樂部裏面那個能打贏我的老傢伙(大我6歲),其實也能打得過他——如果我水平發揮得好的話。當初被打得找不到北,沒幾分鐘就輸了,我這個拉吊型的選手碰到老傢伙的平抽快打型,感覺身體還沒活動開,就莫名其妙輸掉了,很是不忿。

然後開始努力追趕,到最近,好的一次還贏過。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類似15:21這種比分輸掉。直到最近上週一次俱樂部之間的友誼交流賽,男單比賽遇到另外一個哥們,兩局以21:10,21:15幹掉對方的時候,突然體會到那個老傢伙的感覺。我和老傢伙之間確實有差距,就像我和單打的這個哥們的差距那麼明顯,只是我一直不願承認。

坊間流傳着這麼一段故事:柳傳志曾經在寫給楊元慶後的一封信裏面說:只有把自己鍛鍊成火雞那麼大,小雞才肯承認你比它大。當你真像鴕鳥那麼大時,小雞纔會心服。只有贏得這種“心服”,才具備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條件。

火雞那麼大,小雞才肯承認你比它大。真像鴕鳥那麼大時,小雞纔會心服。

爲什麼會這樣?很多時候,我們會高估自己(實力、能力、勢力、智力、魅力等等)。這是“虛幻的優勢”,屬於一個認識上的偏差,使人們高估了積極的素質和能力,低估其負面的素質。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克魯格效應”.鄧寧和克魯格在1999年提出這個效應。當時他們做了一系列研究,研究受試者的自我評估的邏輯推理能力,語法技能和幽默。研究結果發現:實際測試得分在末尾的參與者嚴重高估他們的測試能力:雖然成績排名在末尾,但他們估計自己是在中部。

研究揭示了人們自我判斷偏差的一個潛在原因:人們對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具有根深蒂固的看法,這些看法對自我評價的影響甚至可能超過真實表現本身,使人們對自己作出不切實際的判斷。同時,研究還指出:高質量的反饋是糾正自我評價偏差的有效方法。

與此對應的,今天有一則新聞:《94.6%受訪者承認批評他人曾遇牴觸》: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透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對1155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57.3%的人表示身邊很少有能虛心接受批評的人,其中20.0%的人表示 “非常少”.僅12.9%的人認爲這樣的人還比較多。

你自己作文 篇9

星期四晚上是家長會,老媽到了九點鐘纔回來。從她的臉上可以看出,我最近表現不怎麼樂觀。我本以爲媽媽會和我說上一堆大道理。可是她沒有,她只說了那麼一句:“看看你自己的抽屜就知道怎麼做了。”

第二天,我來到學校,開啟抽屜,我第一次覺得亂。之前我總以爲是一些沒有用的廢紙,不必在乎,一股腦的往桌子底下塞。可沒想到:才一個月,竟積累了這麼多東西!我開始奧會自己:爲什麼之前不花些時間去整理一番?我從裏面拾出一些有用的東西,其餘統統扔進紙簍,可我怎麼也沒想到——那些垃圾整整裝了紙簍的二分之一。

也正是哪一天,我讀到這樣一篇文章《隨時清掃自己》。當中有這樣一句話:心靈的清掃原本就是掙扎與奮鬥的過程!

是啊,清理東西就像改正缺點。你不可能一次改正所有缺點,但你可以一點一點的改正它,當然,這是需要時間的考驗的。

我是一個缺點很多的人,有人說:我的缺點和優點是成正比的。這些缺點是經過歲月的篩選留下的,要改掉他們當真不容易,不過一個心理學家說過:24天養成一個習慣。我想:只要我在24天內克服困難,那我就一定能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