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品】民俗作文六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俗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民俗作文六篇

民俗作文 篇1

元宵節,就是一個人知戶曉的節日,每個人不管有多忙都會抽出一些時間去陪家人:元宵節,就是親戚朋友從五湖四海趕來歡樂地聚在一塊兒,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欣賞那夜空中的光彩奪目的火樹銀花。

大街上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綵。市中心周圍四條寬闊的馬路上燈火通明,使整個城市籠罩在燈的海洋裏,到處洋溢着節日的氣氛,我們一家在花園裏漫步,真舒服啊!

最值得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非花卻比花甚之”的煙花了。一顆顆五彩的煙花騰空而起,一粒粒“金砂”噴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綻放。煙花炸開以後,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飄落下來,真好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煙花炸開以後是雙層的,接着變成美麗的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後就好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幾聲脆響,夜空又綻放出幾朵美麗的花朵。它們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有五顏六色的滿天星,金黃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牽牛花,火紅的玫瑰花,粉紅的月季、銀色的百合……,絢麗多彩。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好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赤橙黃綠青藍紫,樣樣俱全,奼紫嫣紅,把夜空裝點得美麗、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晝。“通!”山上又升起個通體發紅的大火球。它飛到半空,“啪”的一聲,化作千萬顆小火星飛濺開來,拖着長長的、閃光的尾巴緩緩落下,好似翩飛的蝴蝶,從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風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個調皮鬼,給它們塗上七彩的顏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顆顆發亮,五顏六色的火焰拖着長長的尾巴,爭先恐後,前仆後繼地躥上夜空;瞧!那邊升出了“天女散花”,這裏出現了“孔雀開屏”!哇!再瞧瞧那裏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頓時成了“花”園,“花”的海洋,璀燦奪目,火樹銀花,多美呀!整個鎮區都沸騰了……

隨着一聲聲的炮響,人們在驚呼,在讚歎,夜色中,人們微微揚起的臉上也變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們不也好像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嗎!

民俗作文 篇2

1. 文章有條理地記敘了採石磯一日遊的經歷,表現了小作者心中的留戀和難忘。

2. 按照遊覽順序,作者依次描寫了汽渡太白樓三元洞廣濟寺等景觀,突出了不同景觀的特點,字裏行間流露出對一路風景見聞的新奇感受。

3. 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能運用多句詩詞來表達心中的感受,真的實屬難得。希望你能繼續加油!

4. 能過合理的想象反映出意味深長的哲理…行文流暢簡潔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是一篇不錯的…文章清逸婉麗流暢連貫尤其人物語言幽默風趣再加上一些精妙詞語的使用無形中爲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5. 全文可圈可點的佳句不少給文章增添了些文學情趣

6. 本文在故事情節上或許並無特別之吸引人之處但仍不失爲一篇成功之作其一較好地刻畫了角色的形象其二語言生動豐富生活氣息濃起到了良好的表情達意之效果

7. 文章以…爲結尾言簡意賅其味無窮

8. 全文敘事集中不枝不蔓語言樸實流暢感情真摯感人

9. 透過豐富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襯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文章想象合情合理敘述自然生動結構緊湊銜接自然連貫中心突出

10. 語言樸素中心明確構思合理行文層次清楚

民俗作文 篇3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還是客家的風俗習慣。

客家人有個很特別的風俗叫"打吊聚?,“打吊聚”的意思是農村人閒暇時間或晚上,三、五個好友相聚在一起,搞點什麼東西吃。客家農村有句俗話:“打吊聚都要有個牽頭人。”意思是說,在閒暇時間要聚在一起,弄點東西吃時,也要有一個人出來組織、計劃安排。具體來說,牽頭人首先要確定好友有幾個,打吊聚的時間(在什麼時候)、地點(在誰的家裏搞)、吃什麼東西。到了約定的時間,三、五個好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客家農村人的生活是較艱苦的。因此在那個時期,“打吊聚”時吃的東西都是比較簡單的:在靠近小溪邊的鄉村,白天,約好了晚上在誰家中“打吊聚”的三、五個好友,拿着捕魚蝦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魚、捉蝦。到了晚上,三、五個好友相聚在一起,在約好了的農戶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捉來的魚蝦,隨便炒了以後放些大米,煲粥吃。雖然用料簡單,但大夥吃起來還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東西的時間裏,好友們個個談笑風生,好一派歡樂和諧的氣氛。好友們無所不談,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都談,當然,談得最多的話題就是農活和家事。“打吊聚”時吃的東西有時候也會豐富一些:還會加上一點豬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時候最簡單的就是:在收穫番薯的季節裏,拿幾條番薯洗乾淨後放在鐵鍋裏,放些水進去“燜番薯”吃。

客家還有一個顯示中華民族大團結的風俗。舊社會老百姓家中遇有大事,需要較多的錢開支時,國家銀行一般是不貸款的。老百姓遇到娶媳婦、繳孩子讀大學、建房屋、買田地、治喪等大事,只有靠民間的借貸來解決。其中有一種形式就是“湊谷會”。“湊谷會”首先由會首發起,一般湊十至十二人(戶)左右參加。會首起會時,先得設盛宴招待會友。宴席請完後,每人擔一石谷到會首家,這樣會首就能一次得到十多石谷,要辦一件大事就不成問題了。第二年夏收後,會首又設宴請會友。宴席後,除會首外,其他會友要得第二輪的,則用“標”的方法進行,以“標”得最高額的得第二輪谷會。如得“標”的爲利三鬥谷,除會首應交一石谷外,其他會友只交七鬥谷給得會者,以後每年如此。但得過會的,每年都要交一石谷給得會者,十多年還清。得尾會的就可在最後一年得足十多石谷。

參加“湊谷會”的一般都是親戚、朋友,以支援的角度來湊會,大家都是守信譽的。又因時間長,緩解了還谷的壓力。就是有人湊幾份谷入會的,每年出三五石谷也不成問題。加上每年都是以實物來往,不怕什麼貶值。但個別遇特殊情況的也有爛會現象出現。

怎麼樣,你對客家的風俗是不是也很感興趣呀,那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我們的民族,瞭解我們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吧!

民俗作文 篇4

襄樊是一個風景優美秀麗的'古城,也是我的家鄉。說起咱家鄉襄樊那特有的民風民俗可還真不少呢!現在,就根據我瞭解到的民俗給大家講講吧!

襄樊人歷來好客。在待客方面,只要有客人來,必定不停喊着“稀客”,忙着端茶倒水,陪客人閒談。而當客人走時,拱手相別,囑“慢走”、“再來”。留客吃飯,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說,叫做“有酒無菜,客人不怪;有菜無酒,站起就走”,強調酒的重要。一般先酒後飯,不可先飯酒。飯酒必強勸,往往客人碗中未盡,主人又端來一碗,趁其不備,叩進客人碗中,直到吃不完有剩餘,主人方纔稱心,這叫“叩飯”(襄樊人土音念“KANG”飯)。

而壽誕,慶祝生辰,俗稱“過生”或“做生”。兒童生日吃長壽麪,穿新衣,長輩贈送玩具、文具或吃食。老人50歲、60歲、70歲生日較爲隆重,多由晚輩操持,親友祝賀,送壽聯、壽匾或其他禮物,主人置酒款待。

喪葬,舊時土葬,對棺木很講究,我用杉、柏、楸等上等優質木材製作,內裝裱,外雕鏤,反覆油漆。人死後,洗身、穿壽衣,放進棺內,名曰“入殮”。靈柩放入靈堂“停靈”三天。然後送至墓地掩埋。然而建國後,封建迷信的活動漸漸廢除,火葬漸漸興起。

而穿天節爲襄樊古代特有節令。宋代的左季裕《雞肋編》稱“襄陽正月二十一日謂穿天節,去交南解佩之日。郡中移合漢水之濱,傾城自萬山泛綠舟而下。婦女在灘中找有孔穿的不白石,以色絲貫之,懸插於首,以爲得子之祥。”

襄樊的風俗之豐富,遠不止如此,每一個風俗都是一個優美的故事或傳說。如今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處處充滿了幸福、寧靜、祥和。生活在這裏的我,也越來越愛上了她!

民俗作文 篇5

不好意思哦,大家。我昨天有事情去了,沒有時間寫博客了!感謝朋友們的支援!

今日是農曆三月初三。是我們家鄉集會的高峯期。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一都是我們村裏集會的開始。從三月初一到初四的集會!從初二開始唱戲,一共有三天唱戲的時間。當然不光光是唱戲那麼簡單,還有集會,馬路兩邊都是擺地攤的。有賣衣服的,鞋子的。還有一些是專門賺小孩子錢的,像一些油炸的東西啦,玩具啦。五花八門的東西全出來了。爲了這幾天的集會,一些做生意的人是起早貪黑的去站個好地方。這些做生意的想破了腦袋都是爲了這幾天的集會。

今年的集會我感覺和往年很不一樣,往年的時候,聽到說家裏面有集會就高興的不得了了,最近幾年似乎沒有了那種激情。對像這樣的集會也不怎麼感興趣了。但是今年我感覺還是蠻不一樣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感覺到了往年沒有過的興奮,也許是今年的朋友多了吧。今年我那些往年不回來參加集會的朋友都回來了。以前我們都在外地上學,沒時間回家玩。但是今年我們大部分都畢業了,工作了。向老闆請個假就可以回家痛痛快快的玩玩了。還是像這種家裏的集會最好了,逢年過節嘛?大家都有着自己的事情,像這樣的機會還是很少的,人多才好玩嘛!人生中能有幾次這樣的機會聚集這麼多的好朋友在一起玩啊?以後大家可能都要忙於自己的事業了,那麼像這樣的機會就更少了。

這是我的快樂,也是我的幸福!

民俗作文 篇6

端午節快到了,龍舟鼓咚咚地響了,大人小孩的心怦怦地跳了。

我們的龍舟,是指我孃家浙江樂清柳市一帶的龍舟:雕刻得非常精緻的龍頭龍尾,彩繪得五彩斑斕的龍身龍鱗;36個座位36把短槳,頭尾各配長艄一把,還有司鑼、司鼓、司旗各1人,共41人。

長艄是特別長的槳,並不劃,只是架在船後當舵用,保證龍舟穩穩地前進。持長艄的人,兼做“躥龍頭”的工作。躥龍頭是高難度動作,得有極好的彈跳水平和平衡能力。他每一躥都得躥得高高的,這時龍舟已前進幾米,他得計算好這個距離再穩穩地落下。躥起,落下,再躥起,再落下,那是給龍舟發力,讓龍舟如虎添翼,飛快地向前射去。司旗之人也絕非尋常。那旗很大,旗杆很長,還吃着風,照理說扛着它站立在船頭都困難,可司旗卻還能把旗幟打出花樣,打得獵獵作響。他左邊一劃,右邊一兜,那面旗比一支槳還管用,撥着龍舟向前躥去。

龍舟出行,有作獨龍表演的,有雙龍爭強三龍鬥勝的,也有四龍五龍戰得難捨難分的。最排場時,十條龍舟齊頭並進,龍頭高高昂起,龍尾瀟灑飛揚。健兒們奮力地舉槳落槳,動作整齊劃一,掀起了驚濤駭浪,水起霧繚得連人影也看不清了。兩岸則人山人海,搖旗吶喊的,歡呼雀躍的,那種盛況可以和世界上最爲激烈的競技運動相媲美。記得一年端午節回孃家,車子經過一座公路橋時忽然走不動了,前面是一溜長蛇般的車隊。原來,橋下的龍舟鏖戰正酣,司機們停了車爭先恐後地撲向橋欄歡呼着,慶幸自己遇上了這樣壯觀的場面。

我們的龍舟,的確比別處的要彪悍矯健得多。我在南京秦淮河看到的龍舟,像一口碗,才12把槳,好像一個還未斷奶的孩子;三亞的龍舟是14把槳,雖然披紅掛綠,卻像是一個小兒出來玩玩而已;韶關的龍舟有20把槳,龍身倒也不短,但總嫌瘦弱纖巧,不堪委以重任;香港的龍舟人數不少,但龍頭龍尾被簡化了,看上去不太像龍。在其他地方也看到過24把、28把槳的,有的造型簡單,色彩灰暗,而且沒有司旗司鑼,顯得有些冷清,更沒有躥龍頭的弄潮兒——請原諒我對自己家鄉的偏愛!

每年過了春節,我們的龍舟就會從“龍舟屋”裏給請出來,進行一番仔細的檢修。等到農曆四月,龍舟訓練就開始了。下水的那天,鑼鼓喧天,炮仗動地,人們點香燃燭,祭拜天地以及河神和龍王。有結婚、添丁或考上大學等喜事的人家,還要扯上兩丈紅綢,給龍頭龍尾披紅掛綵,把龍舟打扮得喜氣洋洋的,祈求快樂和吉祥。

划起龍舟來,司鼓是總指揮。來不及出門觀戰的人,在家裏只要聽着鼓點就知道龍舟們在幹什麼:咚,咚,咚咚,鼓聲平淡,龍舟只是在趕路;密密的一串長音,是龍舟轉槳了——龍舟從不調頭,只是轉槳,健兒們齊刷刷地擡身、轉身、落座,龍尾朝前,逆向前進;鼓聲越來越激,如馬蹄,如急雨,我們就知道是鬥得如火如荼了;鼓聲如狂飆,如雷霆,那就是我們的龍舟大獲全勝了。我們的龍舟劃到哪裏,那裏的村民就放起炮仗來迎接,還用幾個大盤子把酒、菜、糉子、香菸等送到河埠頭來,慰勞健兒們。

我們村裏有個豆腐佬阿三,每天總是戴着一頂破草帽,挑着他的豆腐擔子,走村串巷地叫賣。在龍舟比賽的日子,他不走大路專走河岸小路,我們村的龍舟划向哪裏,他就跟到哪裏。聽到有人喊買豆腐,阿三就放下擔子,一邊劃拉豆腐,一邊吹噓我們的龍舟如何如何雄壯。可我們的龍舟也並非百戰百勝,贏了,豆腐佬就把草帽推到背後,揚起一張意滿志得的臉;輸了,他連豆腐也沒心思賣了,把那頂破草帽扣得低低的,灰溜溜地回村來。所以,我們的龍舟這天在外勝敗如何,只要看豆腐阿三的破草帽就知道了。

划龍舟的時節,是村子裏最和諧最團結的日子,哪怕恨得幾年不說話的,哪怕剛剛打得頭破血流的,只要上了龍舟便拼盡全力,同仇敵愾。男人在外頭賽龍舟,女人自覺地做好後勤服務工作。大太陽烤着,熱吧?一天到晚拼命划槳,累吧?爭強鬥狠,上火吧?還有那坐久了皮開肉綻的臀部,發炎吧?女人就在家裏早早地熬好綠豆湯,加了冰糖,放涼了,等丈夫、兄弟或者是兒子們回家,狠灌一氣。

那一天,煥嫂正在臨河的窗下攪着一大鍋波浪滾滾的綠豆湯,我們村的龍舟和鄰村的龍舟拼上了,相持着不相上下,她的丈夫和兩位弟弟都在船上。煥嫂那個着急啊,她一邊揮舞着勺子,一邊吶喊:加油!加油!再再加油!龍舟是划過去了,可一大鍋綠豆湯也全被她潑到地上了……

如今,我們的龍舟划向了全國,劃出了國門,並在各種大賽中屢屢獲獎。這就是我們的龍舟,可愛的龍舟,驕人的龍舟!

標籤:六篇 精品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