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實用】春節感受作文合集六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感受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春節感受作文合集六篇

春節感受作文 篇1

過年了,早上天一亮我就趕緊起牀,穿上媽媽給我買的新衣服,看着爸爸給我買的各種鞭炮,心想快點到晚上,就可以放好看的鞭了。我幫爸爸貼上春聯,大人們忙着買年貨,做飯,我就一個勁地吃啊。

晚上,我們開始包餃子,我擀皮,大人們包,別看我小,擀的皮是又快又好,大人都表揚我,我說因爲過年了,我又長了一歲,就應該懂事聽話,多幹活,姥姥聽了我的話笑得嘴都合不上了。我們吃了餃子,到樓下放鞭,先放了一個三十萬響的大鞭,真是太響了,然後我又放了很多好看的煙花,有禮花、茶花香、小飛機、大扇子……我玩得真開心。放完了鞭,我還看了春節晚會。

過年真好,真熱鬧,我還盼着明年過年呢,小夥伴們你們過年也一定玩得開心吧!

春節感受作文 篇2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但我還是喜歡春節。因爲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而且風俗習慣也特別的多,比如:放煙花炮竹,舞龍,吃年糕,給壓歲錢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放煙花炮竹。

記得去年我們是在湖南老家過的年,一回到老家就見到了爺爺和奶奶,爺爺奶奶見到我們可高興了,就迫不及待地從口袋裏掏出了幾百元叫我和姐姐去隔壁的小賣鋪裏買菸花鞭炮玩,我和姐姐興高采烈的來小賣鋪買了許許多多的煙花鞭炮,有摔炮禮、炮、地紅、擦炮、電焊條、竄天猴等等,還買了一盒火柴點火。接着我和姐姐就來到了我家的院子裏放起了煙花鞭炮,姐姐說我們來玩摔炮大戰吧!我說可以呀!預備,開始!我們各自移動着身體,突然,姐姐從我背後扔了一個摔炮,我被嚇了一跳,我也抓起一把摔炮向姐姐扔去,姐姐卻靈活的躲開了,就這樣你扔我,我扔你,摔炮漸漸地被我們扔完了。接下來我們又拿起電焊條用火柴把它點燃,電焊條冒了一會煙,快看,電焊條散發出了五顏六色的光芒,漂亮極了,我們一手拿一個不停的圈圈,哇!這時我感覺我們好像走進了仙境一般,真是令人着迷啊!就這樣我們玩啊玩啊,不知過了多久,就被奶奶叫回家吃飯了。

啊!春節真的是非常的有趣啊!

春節感受作文 篇3

春節作爲中華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承載着每一個人的獨特情感。從小生長在北京的我,似乎也對春節有着難以言說的眷戀。每逢春節,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都會興致勃勃地述說一些過往的舊事,雖然年年如此,我卻津津有味地一遍遍聆聽,不厭其煩地沉醉在溫暖的回憶裏,任時光倒退、斗轉星移。

這年復一年的春節記憶,經過歲月的組接,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過年圖景,其中的一些風物也永久地定格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難以忘懷。

“送信兒的臘八粥,要了命的關東糖。”這是北京人過年的真實寫照。臘八粥像一位使者一樣,向人們報告着過年的訊息。各式各樣的豆兒、紅棗、栗子、花生、冰糖熬在一起,發生了美妙的碰撞,誕生出一鍋香噴噴的臘八粥。當然,泡臘八蒜也是這一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一顆顆大蒜跳入香醋中,經過數十天的沐浴,換上了綠外衣,等待着人們口腔的檢驗。

“立春”爲二十四節氣之首,開啓了四季更替的華美序幕。“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從這一天起,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切都踏着春天的節拍,走近欣欣向榮。根據歷史記載,“立春”節氣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到了東漢逐漸有了迎春的習俗,直至清代,皇帝都會選擇良辰吉時,率領衆臣舉行春耕儀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年的2月4日,我家都保留着“咬春”和吃春餅的民俗習慣,提前備好蘿蔔和其他食材,準時了卻春困,迎接春姑娘的到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鍋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朗朗上口的過年民謠像清脆的鈴聲,提醒着忙碌了一年的人們趕快行動起來,爲過年做好充分的準備。琳琅滿目的糖果、巧克力穿着五彩繽紛的衣裳呈現在眼前,人們盡情地挑選着喜愛的口味,挑選着自己嚮往的甜蜜生活。高高懸掛的紅燈籠,是春節的眼睛,注視着萬家團圓的美好北京。可愛的生肖卡通圖案、代表吉慶的年畫兒,五顏六色地張貼在大街小巷,張貼出人們對新生活的完美暢想。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全家人在一起包餃子、煮餃子。餃子形狀本身很像古時的元寶,因此吃餃子有“招財進寶”之意。當熱氣騰騰的餃子從鍋裏出來時,這一年的最後晚餐正式開始,大家其樂融融地品嚐着過年的滋味。爆竹辭舊歲,一聲聲具有穿透力的鞭炮聲和絢麗的焰火,爲節日的夜空增添了燦爛的風景,同時攪動了人們歡樂的心情。春晚的播出像一道視覺盛宴,豐富着人們的.娛樂生活。不管是幽默的小品相聲,還是炫目的唱歌舞蹈,每個人都透過它收穫了不同的心情,體味了不同的感受,懷揣了不同的夢想,都用自己的方式等待着新年的到來。隨着社會的發展,拜年的方式也趨向於多元化。從最早親自作揖,到後來的送賀卡,再到現在透過電話、短信、網絡進行“虛擬”祝福,傳遞友誼和表示感情的橋樑越架越高,我們依舊擁有祝福,但缺少了人與人面對面的溫暖和感動。

小時候,我總喜歡把所有的快樂像押寶似的押在除夕這一天。這一天,我可以吃到香噴噴的豬肉白菜餡餃子;這一天,我可以穿着新衣服在院子中嬉戲;更重要的是,這一天,父母可以放下繁重的工作,帶我出去逛廟會、串親戚。因此,除夕是一年中最快樂的一天。後來漸漸長大,發現除夕並不是那樣甜,似乎有些酸、有些澀。除夕中蘊藏着一個個回家的故事。每一個主人公便是遠在他鄉的遊子,他們講述着不同的遠行故事,卻有着相同的人生感悟——過年回家。那一年,姑姑插隊回家,爸爸和爺爺、奶奶的除夕夜充滿了淚水,晶瑩的淚光代替了所有的語言。那一年,我們拆遷,拆掉的是我們擁有童年、青春、回憶的“家”。除夕,我忘記了怎樣度過,只是依稀記得雪花紛飛,我們穿行在北京的各個街道,望着萬家燈火的北京城,看着別人過年。現在想想,那一年,的確很艱難。時光荏苒,爺爺、奶奶漸漸地老去。淚水的鹹味、堅忍的苦味圍繞了他們一輩子,除夕卻使他們的苦難、辛酸凝結成金黃的透明琥珀,在流光的照耀下,熠熠發光。堆成小山的禮品並不是他們最想要的,他們只求兒女平安,能夠常回家看看。他們願意在除夕那天,把自己的寶貝拿出來。一張張過期的糧票,一雙雙嶄新的鞋墊。每一樣東西都是那樣珍貴。他們願意活着,願意和兒女過除夕,願意享受愛的味道。

北京對於過年的食俗是十分講究的。年夜飯在每一個家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許是“糕”與“高”諧音,又有喜慶和吉祥的好彩頭,因此年糕是我家必備的。蒸一屜的時間總是那樣漫長,好像過了一個世紀。在揭蓋的一瞬間,一團雪白的蒸汽撲面而來,香味也瀰漫了整個廚房。“肉皮凍兒”做法簡單,價廉物美,深受大家的愛戴。黃豆(要泡過)、胡蘿蔔、花生、肉皮,和白肉湯同煮,加上少許醬油和鹽,煮熟後盛入容器中,涼了以後自然凝結成塊。食用時,再蘸一些臘八醋,味道真是美極了。“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習俗,初一不必說,初二吃麪是爲了挑壽,祈願可以長命百歲,初三則因爲合子是圓形的,可以“轉”,意思是往家裏多賺錢,取財源滾滾的意思。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捏緊餃子就代表着捏住了小人的嘴,不讓他們撥弄是非。

廟會的熱鬧是顯而易見的。人們帶着喜氣,各自逛的不亦樂乎,精細地挑選着適合的年貨,摩肩接踵的人流,滿載而歸的收穫,透出了過年的氣氛。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匯聚成一首首歡快的交響曲在人們耳邊迴盪,抱着玩具、提着燈籠,大人、小孩,老人、青年,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月圓人團圓,各家各戶圍坐在一起,吃着元宵,談論着關於歷史的傳說。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個“鬧”字就把元宵節那種喜悅表現的淋漓盡致。據說,舊時北京爲了慶祝元宵節,夜晚燈市口街道的兩旁會點燃彩燈,照耀得北京城如白晝一般明亮。人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地觀賞着造型奇特的燈籠,爭相猜燈謎,那種熱鬧感覺從不亞於過除夕。

二月二,龍擡頭。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卻與龍息息相關。所有普通的食物都加上“龍”的頭銜,水餃是“龍耳”、餛飩是“龍眼”、麪條是“龍鬚”。吃春餅即是“吃龍鱗”這樣的比喻是很形象的,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圓圓的龍鱗,在上面抹些甜麪醬,夾些豆芽、黃瓜、粉絲、菠菜,輕輕一卷,鮮香爽口,美味至極。中國人之所以對龍如此敬畏,是因爲龍作爲中國的圖騰,一直庇護着整個民族、庇護着每一個龍的傳人。

隨着時間的變遷面對春節,有人會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從前的那種渴望過年的感覺漸漸模糊了。其實,年並沒有變,改變的是社會。相比以前,我們現在的物質、精神生活都有了極大的提高,每天都像是在過年,豐盛的菜餚時時刻刻都停留在餐桌上,等待過年的心情也隨之消失的無影無蹤。

臘月裏,腳步變得匆匆忙忙。爲了採購年貨,要在超市一遍遍地轉,要把所有需要的東西都搬回家。臘月裏,心情變得歡欣雀躍。看着家人平安健康,看着窗明几淨的房間,才明白家永遠是我們心靈的港灣。臘月裏,電話變得忙忙碌碌。聽到遠方的囑咐,聽到親戚的問候,一種貼心的溫暖油然而生。臘月裏,思緒變得無比複雜。望着爸爸臉上增加的皺紋,望着長高的小外甥,忽然覺得自己身上要承擔起沉甸甸的責任。臘月裏,事情變得異常煩瑣。探親訪友、參加活動,時間總是很短,相聚總是很短。臘月裏,一路奔跑,一路幸福。

有時民俗固然很多、很煩瑣,但是它蘊涵的意義卻很深遠。年年歲歲,歲歲年年,聽的、看的、想的、說的、做的、吃的、喝的、玩的、樂的,無不充滿着過年的味道,有點神聖,卻充滿了喜悅和期盼。從我們睜開雙眼打量世界,就開始擁有春節。經歷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才明白順境不洋洋得意,逆境不垂頭喪氣。

春節感受作文 篇4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節日。

今年春節更令人留戀。除夕晚上吃年夜飯,飯菜真多啊!雞、鴨、魚、肉樣樣都有。還有許多好吃呢!真是香極了,飯菜很快吃完了,我們迫不及待將電視換到了CCTV-1。

春晚開始了,節目真多呀!有相聲、小品、魔術、雜技、歌舞表演,最好看是魔術變臉,節目一個比一個精彩,讓我們時而全神貫注時而捧腹大笑。

夜裏12點了,我們去放花炮了,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那聲音組成了一首歡快歌兒。你看,有像天女散花;有像點點碎金;還有像彩虹一樣發出五顏六色光……“嗖……”幾個鑽天猴像流星一樣劃過天際。漆黑夜空頓時“掛”上了“彩燈”,將一切照如同白晝。我也忍不住放了一個,“噝……”小花飛上了天空,像一朵盛開在天際七色彩蓮,黃、紅、紫、藍、綠、白七個顏色在空中迴旋,好美。我被美麗夜空吸引住了。

今年是最讓我難忘一年了,我真高興。

春節感受作文 篇5

春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每個時期都有她的感受和體會,不管什麼體會和感受,大都是溫馨和快樂的,是我們期待和盼望的日子。

小時候,過年就是穿新衣、放鞭炮,女孩子喜穿新衣服,找夥伴玩過家家、丟手捐等遊戲,男孩子則對於有沒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而對於出現在面前的爆竹卻是興奮得眼睛發亮。過年的味兒,就是從爆竹的火藥味兒彌散開來的。幾毛錢一掛的百頭小鞭捨不得一次放完,小心翼翼的拆開來,計算好了一次放多少,裝到口袋裏,拿半截點燃的香,來到院子裏,一個個點燃,享受那一聲脆響的快樂。開始的時候,將小鞭放到地上、牆縫裏,一隻手捂着耳朵一隻手去點燃引信,點燃的是急切的期待。後來膽子越來越大,竟然敢將小鞭捏在手上,記的當時父親怕我點二踢腳炸手,還用鐵絲給我做了一個炮架拿着放,最近距離的感受那聲炸響。

長大了,年就成了團年,就像《常回家看看》裏唱的那樣,帶着老婆、孩子回家和父母團聚,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和父親說說一年來的工作成績,和母親聊一聊生活瑣事,小孩子們拉父母的手,爺爺奶奶長、爺爺奶奶短的說在學校中和小夥伴們怎樣玩,而父母則領着小孩子到村邊看看農村清澈的小河溝,嗅一嗅哪泥土的清新和芳香,講一講我們小時候的故事,再給他們買一些焰花一類的放一放,看着玩的高興的小孩子和洋溢着笑容的爸爸媽媽,一家人享受着那天倫之樂。我也借這個機會,找到小時候的玩伴,回憶着當年的激情澎湃、豪言壯語,暢談着今天的百舸爭流、千帆競發,感受年給我們帶來的團聚。

如果我們老了,我想,就會像父母一樣,早早的準備好過年的一餐餐美味,然後等兒女回家團圓,一同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共同暢想美好的明天,爲我們未來的生活祝福,爲祖國未來的明天祝福。

春節感受作文 篇6

我懷着興奮的情緒準備度過這另人興奮的寒假。

起初,是八天的學習時間,這八天裏,每一天雖然過的差不多一樣,有些乏味,但之後的春節會讓這一切消失,所謂“黑暗過起初,是八天的學習時間,這八天裏,每一天雖然過的差不多一樣,有些乏味,但之後的春節會讓這一切消失,所謂“黑暗過後便是光明”,但學習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後便是光明”,但學習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八天過去了,大家都沉浸在準備過春節的氣氛中:超市裏,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貨架上的商品被無數的雙手拿進自己的購物車;人們的吵鬧聲,有的在爭吵唯一一件物品該屬於誰,有的在討論買些什麼好,還有的因爲太悶太擠在抱怨,我喜歡這種氣氛,它讓人覺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很激動。利用傳統習俗期望自己的親人在新的一年裏事業有成,身體健康等,以及鞭炮,大家個性是小朋友買好多來放,使春節裏更添喜慶的生機。日子一天天過去,大約除夕那天,路上冷清清的,回家的到家了,回老家的也到了,人們在一齊安詳吃着團圓飯,桌上的菜比平時多了很多,熱氣騰騰的。一些久別重逢的抱在一齊,訴說經歷,一些原本在一齊的,比平時也親熱了幾分。期盼着元宵節的到來。我喜歡過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