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長壽麪散文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他人的生日逐漸被我們重視起來,現在,過生日儼然已是一種朋友間禮尚往來的重要手段了,凡過生日,必有蛋糕、禮物、鮮花與聚會,以此標準來看,在出來上學以前,我還沒過過一次真正的生日呢。在我們老家,尤其是前些年,只有上了年紀的纔有過壽的說法,一般人是不會在生日上大操大辦的,最多一家人在晚上吃碗湯麪,並美其名曰“長壽麪”。

長壽麪散文

長壽麪,其實就是水煮麪條配上幾樣時鮮蔬菜,再加個荷包蛋——現在到飯店過生日,飯店的小姑娘都會笑咪咪地送上一碗“長壽麪”,並向壽星道一聲“生日快樂”。麪條是中國北方最重要的傳統麪食。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幾滴油幾顆蔥花嗆個鍋,水開了扔上一把麪條幾葉香菜,連面帶湯就能灌飽一家子人。那時候,能在麪湯裏放個荷包蛋的,就已經算是家境不錯的了。湯麪條和長壽麪,就像燒鍋子和五糧液一樣,雖然從化學成分上看都是相差無幾的同種混合物,可是,一個代表着粗鄙低俗,一個代表着精緻高雅。然而,這世上既有把湯麪條當長壽麪吃的,也有把燒鍋子當成五糧液喝的。

在我的記憶裏,家人過生日的唯一印象就是湯麪條。比如:父親突然宣佈晚上吃麪條,我會一如既往地抱怨,天天吃天天吃,早都吃膩味了,怎麼還吃啊?活面的大姐偷偷提醒我:今天是媽生日,這是長壽麪!我這才醒悟,不情不願地就着清湯寡水和一家子的沉默,隨便挑了幾筷子。父親看在眼裏煩在心上,把桌子一拍:“不吃就滾出去,餓着!”於是我半害怕半賭氣似地跑出屋子……現在大家的生活都好了,爲吃什麼飯而生氣,這種小情緒大概再也難以體會到了。好笑的是,當時的我並沒有窮富的概念,直到後來上初中時接觸到今之所謂“富二代”,才幡然大悟:原來我是窮人的孩子呀!

窮人有窮人的活法。過了這些年,我也長大成人,能在城市裏養活自己了,家裏的境況也越來越好。在這一過程中,親情始終扮演着溫暖我心的角色,然而因爲中國人特有的含蓄,我和父母都不擅直抒自己於對方的愛和重要性,交流時竟隱約有一絲曖昧在裏面,而且隨着各自年齡的增長,這種曖昧越發朦朧起來。這些年,我與父母平均每月通一次電話,詢問關於對方生活或工作上的細節,你腰還疼嗎,你感冒好了嗎,還常加班嗎,出去吃飯少喝酒,等等,閒談間報喜不報憂,卻像水就低流一樣自然,不過,我知道一定有一股暗洶在波瀾不驚下翻騰着。

去年我生日那晚,剛好被同學請去飯店喝酒敘舊,席間看到幾個未接電話,趕緊找個相對僻靜處回撥過去,母親一上來便說,今天是你的生日,家裏吃的長壽麪,你吃的什麼呀?我想起月初父親就已經打電話提醒我了,便捂緊話筒說:過生日嘛,當然吃的長壽麪,現在正吃着,今天的面可真不賴,麪條又長又筋道……

我經常忘記自己的生日,不過父母的生日在幾月幾日我是一直記着的。然而可恨的是,等那天到來時,還是常常忘掉,一則父母的生日都是按農曆計,而在城市裏除了算傳統假日沒人用農曆計日子;二則每天同樣的生活和工作內容會讓時間過得快而乏味,甚至一度讓我失去了時間的概念。幸好有大姐次次的提醒:明天是媽生日,記得打個電話回去!明天是爸的生日,他睡得早,電話要早點打!

相對來說,今年是我工作壓力最大的一年,可能對大姐來說也是,所以她忘了提醒我。八月二十三日當天,很晚了,媽打電話給我,上來就問我晚上吃的'什麼。我第一反應是可能家裏有什麼事,平時如果沒事,爸媽一般只在月末或月初打電話給我——非常有規律,於是我如實答一句跟同事下的飯店,接着緊張地問她:家裏是不是有什麼事了?媽說沒事,在電話那頭沉默着。我主動問起家裏的近況,她認真答了,又問起我的近況。什麼身體啊,工作啊,孫女啊,女友啊……我們把之前交流過無數次的話題又按步就班地重新載入了一次。開始時母親的語氣有些低落,然而說着說着便高興起來了,聊了半個多小時才掛電話。打完電話之後,我躺在牀上,總感覺有些不對,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今天是媽的生日!一股說不出的懊悔涌上心頭。這天晚上,家裏肯定吃的“長壽麪”,媽肯定也想聽我親口說一句“祝媽生日快樂”,想知道我今晚吃的是“長壽麪”。再看時間,已經過了午夜12點了……

有時我會有意無意地估算父母還能吃幾次“長壽麪”,得出的結果往往會嚇自己一跳。次數越來越少了——人生就這樣長短,誰也逃不開。這幾天我一直在爲這些年對父母所做的一切而自責,雖說出門在外,其實我離家只有二百多公里,卻從沒在爸媽生日的時候當面送上祝福,還用諸多借口爲自己不願給家裏打電話而辯護,念及古人“父母在堂,兒不遠行”,真是羞愧萬分哪!看看日曆,離父親的生日還有一個多月。我想,到時不管工作有多麼忙、多麼緊要,也要趕回老家,跟父親一起吃上一碗“長壽麪”!

標籤:散文 長壽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