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華】古詩的作文合集6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古詩的作文合集6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轉眼間,聖潔而美麗的冬天就來臨了。捧起詩集,迎着漫天飛雪,去尋找冬的足跡,品味她那樣獨特的美。

冬,是寒冷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谷中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冬天的到來來爲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衣,鳥兒們都躲進了暖和的巢穴裏。人們坐在家中靜靜地觀賞漫天的大雪,平時熱鬧的大街冷冷清清,不時只有小孩子滾着雪球跑過。世界一下子寂靜了很多。只有樹兒們披着雪白的披肩,靜靜地佇立在雪中……

冬,是寂寞的。放眼望去,雪地上一片銀白,只有幾顆被雪壓彎的樹,在風中呻吟着,搖擺着。“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在一堵斷牆邊,一樹梅花樹上綴滿了無數粉嫩的花兒,微風拂過,揚起星星點點的花苞,一股幽香悄然而至,這股幽香,是空曠雪地上唯一的精靈呀!

冬,是多姿多態的,看!“昨夜風起花如雪,飛入宮牆不見人”雪,在天空中,在雲彩裏,在田野中,在花園裏奮起勃飛,乘着風,駕着雨在天空中旋轉着,騰飛着,像一位純潔的少女,在天地間跳躍着,舞蹈着。盡情展現自己肆意飛揚的青春,雪地上披着白衣的歪脖子樹,花園中悄然盛開的的白臘梅,都和雪一同舞蹈着,原來寂寥的冬天,此時已成爲婀娜多姿的少女,引人深深沉醉其中。

雪是活潑可愛的,“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冰梅花。滿身香霧粗找下。”花園中,一顆顆梅花樹盛開着,迎接漫天的飛雪,在風中扭動着自己軒柔的身軀,和雪花一同跳舞。“梅花歡喜漫天雪。”雪地中,潔白的雪兔蹦蹦跳跳,一會兒扒扒雪地中的胡蘿蔔,白球似的,可愛極了。

冬,是充滿希望的,“去年之雪今安在?”在啊!看那雪,用自己的身軀滋潤幼小的麥苗,哺育着花草樹木來年的生機,她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啊!有了雪的無私奉獻,纔有今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啊!

冬,一個純潔的少女,一個蕩滿希望的季節,她用銀裝素裹裝點大地;她用來梅朵朵迎接來年;她用潔白的身軀哺育萬物,我愛這充滿詩意的冬!

古詩的作文 篇2

我雖然同樣也建屋居住在塵世之間,耳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囂之聲。請問人怎樣才能達到如此的境界呢?內心遠離世俗居所自然就偏僻。在東邊的籬笆牆下面採來一把菊花,悠閒自得地擡頭就能望見南山。

南山之上黃昏時分的風景最爲美好,歸巢的鳥兒結着伴飛回了山林。在此情此景中蘊涵着人生的真諦,要悟懂時卻已忘記了如何表達。

古詩的作文 篇3

“誦古詩,學作文”是將誦讀古詩與小學生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古詩作爲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運用古詩的寫作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可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麼和怎麼寫的難題。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大多內容豐富,語言凝練,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許多“空白”之處,爲學生留下了想像的餘地。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空白之處,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很好的練筆。

1.拓展外延,練寫全文。

有些古詩,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可以作爲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練筆時,爲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等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或擴寫,或改寫,或寫讀後感,或寫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趣味盎然,人詩境,悟詩情,寫出精美的文章來。如:我在教唐代詩人賈島的詩作《題李凝幽居》時,學生了解了詩的由來後,仿照當時正在上演的電視劇《戲說乾隆》,寫出了《戲說賈島》一文。

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讓學生以《瞧這一家子》爲題進行擴寫練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爲題,敘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盧給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爲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七步詩》、《贈汪倫》等。只要悉心鑽研,許多古詩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練寫片斷。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這裏所說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翩翩、草歌燕舞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寫景進行片斷訓練。再如:《小兒垂釣》要求學生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個頭發蓬亂,手持釣竿,掩映在河邊草叢中,行人問路,急忙擺手,但卻不應聲的天真兒童自由自在、憨態可掬的可愛情態。古詩中可以作爲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合適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彙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吟誦理解,促進感悟

作文字質上的主觀性、形象性、人文性決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爲在作文中有許多東西,學生已經領悟了其中的意思,卻說不出來,然而從學生的作文中卻可體現出來。正因爲這個原因,我們注重透過吟誦,促進學生對詩作意境的理解和寫作方法的感悟,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作文。

人教版小語六年制教材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作文,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敘文,誇誇自己的爸爸或媽媽,選擇一兩件能表現爸爸或媽媽關心愛護自己、讓自己深受感動的事來寫。這類題材可以說是一個寫了千百遍的老題材了。遇到這類題目,學生的選材不外乎是媽媽送自己上醫院,爸爸幫自己補功課之類老生常談的材料,既無新意,也沒有真情實感。其實,最能體現父母之愛的往往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說是一幕場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怎樣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新穎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關鍵。這些,教師心裏是明白的,但教師如果只一味地強調要選小事,找細節,在學生沒有感悟,只知其表,不知其裏,對究竟選什麼樣的小事,找什麼樣的細節不理解的情況下,恐怕是難以在選材上有所突破的。爲促進學生感悟,我在這兒引入了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一詩。透過引導吟誦理解,使學生明白這是一首讚頌母愛的千古佳作,語句樸實自然,親切感人。這裏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但一片母愛的純情卻從普通的場景中衝溢出來,撥人心絃,催人淚下。透過誦讀,學生一臉肅穆,很容易地領悟了本次作文選材應做到“小處落筆,大處着眼”,也選出了精彩鮮活的材料:父母爲了接送自己上學在風雪中成了一個雪人的情景;因自己暈船,不能進船艙睡覺,母親不顧帶病的身體抱着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夜;父親因自己考試不好,失手打了自己,後悔得淚流滿面;由於自己的頑皮,不安生,將腳伸入了自行車輻條處被絞傷,而父親卻一個勁地自責,說是他的不小心等等。在後來彙報材料時,許多學生因爲激動,在敘述時流下了幸福激動的淚水,學生之所以有這些表現,與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無關係的。情動而辭發,作文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誦古詩,學作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體系,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只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寶藏,踏實地進行訓練,相信學生作文水平與語文素養一定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古詩的作文 篇4

中國古典詩歌,按時間順序,粗略的可分爲古代、先秦兩漢、唐宋、元明清這幾個時期。古代爲詩經時代,先秦兩漢是古典詩歌發展的重要階段。尤其是兩漢詩歌,繼兩漢之後的唐宋詩歌,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巔峯時代。

如今,幼兒園的小朋友也開始接觸古詩了,回顧我從小學到中學的課本、業餘所學的古詩沒有二百首也有一百多首了。

然而,我最喜歡的是唐詩中的《靜夜思》。《靜夜思》的大意是,作者李白在當官時,望着圓月,想起了親人與故鄉,方寫下的這首膾炙人口、鄉愁濃濃的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依戀與思念之情。

宋詞中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朝女詩人李清照的詩作。作者早晨睡醒卻感到酒意仍在,試問侍女天氣如何,侍女說像往常一樣,只是昨夜的一場雨讓綠葉更茂,花兒凋謝。作者由景及情,想到了丈夫,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中國古詩詞,其內涵博大精深,從古至今,古人留下許多不朽的詩篇。

到了近代,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創作的詩詞,更是以恢弘大氣,領先於時代巔峯。他的《清平樂·六盤山》寫了冬季紅軍不畏艱難困苦,登上了六盤山,突出了紅軍戰士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決心;表達了詩人的博大胸懷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概。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漫長的歲月中,一代代聖賢用經典且不朽的佳作,描繪山川河流,名勝古蹟。我們新一代青少年理應沿着先輩的步伐,傳承民族精神,弘揚大國文化。

古詩的作文 篇5

從小我就朗誦着各種詩詞,雖然不知其意,但聽着朗朗上口的詩文,我幼小的心靈中,似乎有什麼東西在萌芽。

長大一些後,我識了幾個字,有些較簡單的詩句,我也能夠經過反覆摸索和推敲,猜測出詩句的意思,此時往往是樂不可支了。幼兒園老師都驚奇我竟然能夠逐字逐句地分析出整首詩的大意,更不用說同學了。於是,不知何時起,“小博士”這個殊榮就戴在了我的頭上,幸而當時沒有飄飄然,而是產生了對詩的興趣。

漸漸地,我開始不滿足於“鋤禾日當午”之類的詩句中了,也擁有正是從此我擁有了第一本古詩書,更多的詩開始爲我所知。一首詩就像一個故事,最多的是悲劇,因爲古人比較多愁善感。而在那樣的詩中,出現最多的景物就是雨,因爲雨總讓人聯想到眼淚,抑或是讓人產生一種朦朧不清的感覺,從中透出幾分淒涼與辛酸。

上小學之後,我又開始從詩中體會詩人的感情了。體會“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體會毛澤東詩中“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的霸氣,體會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慨萬千,惆悵萬分。也開始驚異於詩竟然能夠將一段繁瑣的文字編織得如此短小精煉,可見古人文學水平之高。

我從心底感謝詩,因爲是它幫我叩開了文學藝術的大門。

古詩的作文 篇6

由華語網會員上傳,作者是邱大林,經審覈爲原創首發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請勿收錄。

詩和散文、小說、戲劇並稱四大文學樣式,它不同於其他三種文學形式,它以自己獨特的精彩存於世間。

古詩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樂趣,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感,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意境,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神奇。更有那豪邁的情懷。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何等豪情,何等胸懷?這纔是看透了戰場,看透了人生。才能一醉,一笑而過。“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的牽黃,擎蒼,即使稍老了些,卻也不肯服輸,仍然親射虎,看孫郞。這又是何等的豪邁啊?

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他彷彿馳騁在戰場上。“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豪放的情懷中透着悲壯,透着辛酸,透着無奈,然而卻不失那濃濃的愛國豪情。

那些傳世佳作,無不看透了世間的繁華,戰場的廝殺,最終只能“可憐白髮生!”“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而無數婉約詞人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纔有了愁緒。可辛棄疾、蘇軾、王翰……這些詩人卻將一腔的情懷看淡,世間浮沉,官場爭奪,戰場廝殺,甚至愛恨情愁,只留下豪邁的胸懷,所以纔有這樣豪情無數的作品。也讓人走出沉淪,走向新的廣闊天地。

詩中有豪放,我喜歡豪放。

標籤:古詩 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