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背詩的作文9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背詩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背詩的作文9篇

背詩的作文1

背詩,是我每天要做的事。我背過好多詩,也會默寫。在這些詩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山月》《月下獨酌》《長幹行》。這三首詩都比較長,其中《長幹行》最長,有150個字,相當於一篇小短文呢!

我背詩有一個好方法。背短詩,我會讓媽媽開啟百度,給我看《秒懂百科》。我先了解古詩的意思,再一邊讀一邊背,一下子就可以完成。背長詩,我是邊讀邊背,腦子裏還要想着古詩裏大致的情景,長詩比短詩難背,但只要用對了方法,那就不怕。

每天早讀老師都會抽背古詩。老師叫到我:“黃祉熠,你來背。”我就會不緊不慢地站起來背道:“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當我背完時,老師滿意地點點頭說:“很好,坐下。”這時,我那掛在懸崖上的小心臟才放了下來。老師看了看邊上的一位同學說道:“來,你來背。”只見那位同學緩緩地站起來,慢吞吞地背道:“明月出天山,蒼,蒼茫,呃呃……”老師不滿地看着他說:“你到門口去背,會背了再進來,真是的。”

有一次,我特別不想背詩。剛好爸爸媽媽不在家,我就想到了一個非常偷懶的方法:先把古詩抄到本子上,明天早上再去學校背。第二天,我提早來到教室瘋狂地開始背詩,但老師開始抽背時,我還不怎麼會背。還好那天老師沒有抽到我,幸運地逃過一劫。晚上回家後,媽媽說要抽背昨天的古詩,我支支吾吾地半天憋出幾個字。膽戰心驚的一天!那以後我就老老實實地背了。

堅持背詩,是我們從四年級放寒假開始的。至今,我們已經背了100多首古詩。我覺得老師讓我們背詩有兩點好處:一是讓我們增長知識,二是培養我們的毅力

我要繼續堅持背詩,讓它成爲我生活的一部分。

背詩的作文2

背詩,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會有些經歷的。從小就開始接觸一篇篇詩詞歌賦,雖然還不求甚解,但背的卻是滾瓜爛熟。漸漸長大後,對知識的理解和所求不再只停於表面,隨着知識的增長,對詩詞的理解也更深了,這纔能有些懵懂的發現其中的情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僅僅是死記硬背而已。

在極富書香氣息的我們班,怎能缺少詩歌的背誦呢?在陳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日積月累,滿滿地都達到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那曾經記憶中零零星星的詩詞,都會一不小心就從嘴邊溜了出來。

背詩是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這期間也許會有些枯燥無味讓你煩躁不堪。這時候就需要善於靈活運用、理解力強又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就會滿腹詩詞、出口成章;反之,就前功盡棄甚至更加厭倦了詩詞。堅持下來的同學,都會感覺到先苦後甜,今後,在詩詞方面的背誦和理解就輕車熟路一樣快捷輕鬆了。

其實,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對待這些詩詞,不一開始要急於背過它們,而是一首一首慢慢的品讀,設身處地的把自己融入詩中的情景,久而久之,自己的感情便也融入了詩歌,這時候想不記住詩歌都難了呢。

我們中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千言萬語都融在了寥寥幾句詩詞裏。看見一些景觀,忍不住就想起一些詩詞——西湖碧波上,風吹泛舟人,此情此景讓人不由得想到“暖風吹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窗外一場大雪,處處銀裝素裹,這不是“忽如一夜春暖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嗎?來到清照故居,她的詞便縈繞耳畔:“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這許許多多的詩詞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又能學知識,又能培養文化底蘊,這樣何樂而不爲呢?

現在,我真正的體會到了背詩的快樂。爸爸媽媽問起來時,我總能流利的背出來,那種自豪感和欣喜按耐不住的流露出來。我再也不覺得背詩苦了,而覺得這是一件很幸福極快樂的事情。

讓古詩走進我們的生活吧,讓古詩詞充盈我們的生活、快樂我們的生活吧!

背詩的作文3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這是我正在背的一首詩。我卻怎麼也背不下來。古人說的真好聽。夏夜,空調禁不住幾小時的折磨,悄然睡去;電燈也拖着疲倦的身姿,暗了下來。沉睡了很久的蠟燭的睡眼朦朧地醒來,燃起了點點火光。天空暗得可怕,原本約好的北斗七星都不見了蹤影。找不到一點閒情逸致,更不用說去把玩那因蟬鳴而微微發熱的棋子了。這種時候,還有什麼意思呢?

突然,腦中回想起一句歌詞“你快樂嗎?”這是一句極其突兀的話,在這夏夜中顯得不太相稱,但既然都想起來了,也就繼續想下去。也不知怎的,歌詞想着想着就變成了“你幸福嗎?”雖然“我很幸福”這句話常常掛在我的嘴邊,可心裏卻不把它當成事。從我的角度來說,其實我不是一個幸福的人。想着想着,空氣似乎變得漸漸燥熱起來,我的心也漸漸燥熱起來,不得不搖着大蒲扇以尋求一絲清涼。想着想着,我有些不快樂,也不感覺到不幸福了。燭火再怎麼明亮也失去了意義。無趣,無趣。但似乎還有一線轉機,?因爲這時,我的大腦又突然翻開了籠罩在灰色之下的一本書,叫“回憶”。在某一頁,我的眼睛驟然緊縮了一下,心臟似乎停止了跳動,燥熱的空氣也恬靜下來。書上這麼寫着: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中午,天,卻是黑的,只有白色的閃電是那麼刺眼,我,在家中,望着外面。父母還沒有回來,只有我,和一個空蕩蕩的家。

突然,我看見一個陌生人闖進樓道,衣衫襤褸,身上溼淋淋的,像是在避雨。我體驗過被雨淋溼的感覺,衣服無力的貼在身上,面板時刻在雨水和汗水中浸泡,不好受。但我沒有看見他有絲毫害怕與擔憂,而是鎮定自若,似乎要與天氣做一番鬥爭一樣。後來怎樣,我想,這實在是無法可想了。和他比起來,我有一個可以避風雨的家,我是幸運的。那我有什麼權利說自己是不幸的!?我想起了自己溫暖的家,想起了父母,想起了剛剛背的一首詩,想起眼前一點燭光。我感到,心中已是涼風習習,星羅棋佈。這時,我感覺我似乎已經擁有了幸福。“你幸福嗎?”“我很幸福”。不知不覺的,我就把這首詩背下來了。

背詩的作文4

“霧氣因山見,波痕到岸消。”

我又在背詩了。

這是每天早上出現在我家的一幕。

班主任吳老師給我們買了一本《給孩子的古詩詞》,從四年級寒假開始,讓我們一天背一首,今天應該背第147首詩了。

一開始,我非常不情願,心想:“本來作業就夠多了,現在又加個背默古詩的作業,這不是累死的節奏嘛!”日復一日地揹着、默着……慢慢的,我覺得背古詩成了我的一個習慣。

小時候我就記憶力超羣。二歲的時候,纔剛剛學會說話,媽媽重複不斷地讓我聽着《弟子規》兒歌,自然而然就會背前二三十句。四歲時,還大字不識幾個的我,去學小小主持人,拿着“天書”一樣的稿子,聽着旁邊一起上課的小哥哥小姐姐讀背稿子,一節課下來,我大概也會背了。

現在吳老師讓我們背古詩,並和我們強調,學習古詩詞是有多麼的重要,可以豐富我們的想象力,可以受到美的薰陶,可以傳承民族的文化。雖然這些好處我還沒有體會到,但是,我發現古詩出鏡率挺高,課文中有,作業中有,試卷上也有。

但是我並不喜歡背書、背詩,即枯燥又死板,還要和原文一字不差,要死我多少腦細胞啊!我適合理解記憶,或者聽多了,在無形中也就記住了。

沒有辦法,我不敢退縮,硬着頭皮上,一天一首……

記得有一次,已經晚上11點多,我還有一首古詩沒有背默。我只好頂住睡魔的攻擊,又坐回檯燈前讀起來,讀着讀着,我居然趴在書桌上睡着了,顯然當天晚上,我沒有完成古詩背默的作業。第二天早上,6點就起牀的我,馬上開始讀背古詩,纔讀了5遍,前後一共花了10分鐘,我居然會背了。原來每天清晨,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從這以後,我每天早上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讀背古詩。

雖然我不怎麼喜歡背詩,但我會堅持下去!因爲堅持就會有收穫!

背詩的作文5

隨着,《中國詩詞大會》“古典才女”美譽的落定,思想界對背誦古典詩詞是否有助於弘揚傳統文化展開爭辯。不在少數的人認爲機械地背詩只是比記憶力,與一個人的古詩鑑賞能力無關,更有甚者指出這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續……可真的是這樣嗎?詩詞本非死物,皆由情由感而生,讀之誦之豈會無感?

何爲詩詞?對於最早詩詞來源,古語有云:《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由此可見詩詞的本質就是人情感的傾訴表達,亦大有述往事,思來者之意。前人的思想情感匯成了有溫度的語句,又怎能不引起後人的共鳴?生而爲人,思想的傳承石永恆不變的,前人後代之間的交流,之所以有跨越千載一說,便是文化載體——詩詞的作用。

當然,思想的交流碰撞時常會擦出火花,交流不只是情感的傳遞,更是智慧與道德的補註。“《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讀詩詞帶來的收穫是無法估量的,卻有是潛移默化的,因此纔有“十年寒窗,一朝金榜”的事實。讀詩詞是古代才子必不可少的功課,哪個才子不是讀前人之詩,悟前人之慧開始的?日復一日的薰陶,換來的是深淵持久的影響,傳承的是歷史的風骨和智慧。

試問:如何弘揚傳統文化?答曰:何莫學乎詩?又有什麼能比詩詞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更深邃精益的呢?在這個外國人都能吟上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是故鄉。”的時代,詩詞已無疑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片。況且自古便有“胡兒能誦長恨歌,童子解吟琵琶曲”,可見詩詞的感染力極強,古今中外,無時無刻在展現出其旺盛生命力。是故誦讀古詩,內可修身養性,外可博學敏思,近可強基固本,遠可發揚國粹。何樂而不爲?

單論背誦古詩詞贏得比賽是一種形式,但卻並不是讓人照書死記,單拼記憶來贏得比賽的映射。從古至今,不背不讀而成人才者,未之有也。讀背的形式後,是背詩的內涵,更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之道。

背詩的作文6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一聲聲洪亮的詩詞在我們班飄蕩,一聲聲爽朗的笑聲在我們班怒放……

星期六,我們班舉行了一次背詩比賽,這次的背詩比賽不僅讓我知道了我們班的同學有多厲害,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明白、懂得、領悟到了許多書本上得不來的道理。在參賽的同學中,有三位同學讓我深有感觸。

第一個是——xxx1。在這次背詩比賽之前,xxx1這個名字在我的心中印象並不是很好,他是一個喜歡插話並且十分愛哭的男生。但透過這次背詩比賽我從他的身上發現了許多我原來沒發現的東西:在背前十首古詩時,他背得十分順利,一字不差,但當他背到古文時卻把“日中不至”背成了“過中不至”,按照比賽規則來說的話,他就應該下臺了,但不服氣因爲這一點點失誤就下臺的他死纏爛打,偏不下去。最後老師拗不過他便讓他背完了。雖然xxx1觸犯了比賽規則,但從他的身上,我卻發現了許多道理:第一是:永不放棄——雖然他已經沒有了比賽資格,但他卻在同學們的嘲笑中繼續背完了剩下部份;第二個是:一次的失敗並不是最終成功的絆腳石——雖然xxx1第一次失敗了,但他後面卻背得很好,一字不漏,可惜的是他後面的成績並沒有被記入最後的總成績中,但這並沒有改變xxx1背得很好的事實!

第二個人是——xxx2。他的夢想是當一名老師。從這次的背詩比賽中,我看出他絕對有當老師的潛質,他背詩,不像其他人,以背完全部詩爲主,他卻是飽含深情,像讀課文一樣慢慢地背完一首詩。在臺上,他的言行舉止,十足像一個語文老師。雖然他最後失敗了,但也讓我明白了:要在每一刻向着自己的夢想不斷前進!

第三個人是——xxx。他雖然一上臺就失敗了,但他身上卻有一個讓我敬佩的地方,那就是:勇氣!一個人沒有了勇氣就等於生活沒有了意義,所以這一點十分讓我佩服!

雖然這次背詩比賽讓我明白了許多,但也給我留下了一個疑問、問題:我爲什麼沒有被選上去參加比賽?這個問題值得我去好好思考一下……

背詩的作文7

《中國詩詞大會》熱播後,復旦大學的附屬中學學生武亦姝獲得了冠軍。忽然可喜可賀,然而有不少人甚至有學者認爲背詩詞不算什麼本事,本質是一場記憶力大比拼。然而我不這麼認爲,我反倒覺得能夠這麼會背詩的人,是個了不起的人。

如果說,背書憑藉的僅僅是個記憶力,那麼誰有能說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力不是一樣的呢?爲什麼我們卻沒有奪冠呢?是武亦姝的記憶力超乎常人?很顯然不是的。如果真是如此,我們大可以花比她多更多的時間去背,只是,這樣我們就能奪冠嗎?答案是否定的,種種實例足以證明,背書憑藉的不僅僅是記憶力,它與一個人的'古詩鑑賞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古詩中的句子,大多是有古人所使用的語言所編寫的。我們常人閱讀它時,不免要抓關鍵詞,找翻譯,去幫助我們理解文章。但如果不去欣賞品味它,我想,即使是一首很簡短的四言絕句我們都需花大量的時間去背,且效果不好,很快便又忘得一乾二淨。如若不是,爲什麼我們學生要用課堂的時間去學習,爲什麼靠師不直接將同學們需要背誦的篇目一系列出,讓同學們自己背,而要花費課堂時間去講解。說明背書憑藉的不只是記憶力,且背詩的意義在我們要傳承中國古代優秀文化,所以我們更應該去品味它了。

現如今,詩詞背誦旳節目盛行,其目的是想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的優秀文化,不要將它遺忘。中央衛視有位主持人令我印象深刻,應該也有許多的人和我的感受一樣吧。她雖說只是大賽主持人,但是她對詩詞的瞭解卻很深入很廣泛,可以說她能夠背誦出來的詩詞並不比許多選手少。她與人的舉止言談間時刻透露着她的優雅,氣質。這難道不是文化知識給她創造的嗎?如果她僅僅只是將其背誦下來,我想她不會如此文雅,充滿魅力。她就是—董卿。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不僅是要將它們背誦,我們的身上更是肩負着將它們傳承下去的重任。

背詩的作文8

吳老師讓我們每天堅持做兩件事:一件是跳繩鍛鍊身體,另外一件事就是背詩。

吳老師說:“現在是你們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要多背些文字。”於是在放假時,老師就買了一本古詩詞給我們全班同學,我們每天背一首詩,並默在“多功能”筆記本上。

有一次,我因爲貪玩一直到天黑都忘了背詩。到了晚上,才匆匆拿起古詩背了起來。

“兒子,背好了嗎?”爸爸走過來問。

“嗯,背好了。”我把古詩詞拿給爸爸。

“把《夜宿山寺》背一下。”

我開始背了起來,雖然勉強背完,但是磕磕碰碰非常不熟練。

“你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嗎?”

我懵了,我一直都在背詩,並不知道詩的意思。

“你這樣死記硬背很難記得住,你要把詩的意思理解了,詩自然就揹着簡單了。”

我沒辦法,只能拿起詩讀了起來。我讀得口乾舌燥,可還是不知道這首詩是什麼意思。我看讀沒有用,只好拿來查字典。我手指着詩,用字典一個字一個字的查。大約過了20分鐘,我終於把這首詩查完了。我又讓爸爸幫我抽背。

“你先把這首詩的意思講解一下。”

我很流暢的把這首詩表達的意思說了出來。

“嗯,現在你再把這首詩背一下。”

我又開始背詩了,奇怪的是這次背誦我覺得非常流暢簡單。

當天晚上,我用這個方法一連背了好幾首詩。

前不久,吳老師在早讀課舉行了一次抽背古詩挑戰賽。吳老師每次問的問題,我都第1個舉手。同學們都投來欽佩的目光。真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啊,因爲我平常把詩的意思都理解透了,也背熟了,對吳老師的提問自然胸有成竹。因爲我背古詩也非常流暢啊,吳老師給我加分表揚了我。

直到現在,我依然用這個方法去背古詩。雖然一開始有點繁瑣,速度也慢點,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背過的古詩都讓我印象深刻刻在了記憶深處。

背詩的作文9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肯定會想到的是我,不過你們這次猜錯了,這次的主角是我的弟弟。

“插秧,農民在插秧……”老媽先給她示範了一遍,結果老弟吃吃水果,喝喝水,摳摳這兒,摸摸那兒……就是不背。看他這個樣子,老媽有些惱了,不過還是忍了下來,用盡量平和的語氣讓他認真一點兒。這孩子也跟着讀了,但心依就不在背詩上,東瞅瞅,西瞅瞅,一會兒要去上廁所,一會兒要去喝奶,事兒多的很。但爲了好好地教育孩子,看得出老媽忍下了心中的怒火,繼續引領他背詩。不過老弟太不長眼色了,還是我行我素。

老媽徹底怒了:“你到底背不背?不背滾,別整天來浪費我的時間,我在認真教你,你在幹嘛?啊?一天天的事兒不少,別打卡了,明天讓老師吵你吧!”看到老媽這副樣子,許是被嚇到了,老弟“哇”的一聲哭了,我在旁邊慢慢觀戰。在我們家,這種事已經見怪不怪了!

老媽轉身要走,老弟趕緊抱住她的胳膊:“媽媽,我……我錯了,嗝,我……我再也不……不敢了!嗝!”聽到這話,老媽那緊皺的眉頭才舒展了一些,然後又開啓了“訓孩兒三連問”:“知道錯了沒?以後還敢不敢了?再犯怎麼辦?”

經過這麼一訓,老弟果然聽話多了。之前讀了四五遍,連題目叫什麼都不知道,現在讀了三四遍就背的差不多了,這差距!無敵了!這就是用心和不用心的區別啊!

經過這事兒,老弟好好聽聽你親姐我給你的忠告:1。長點兒眼色,畢竟,識時務者爲俊傑;2。被吵的時候用心點,咱媽的脾氣可不好惹;3。有錯沒錯,先認錯。

好啦,好啦!就這麼多!等你再過兩年就明白嘍!

標籤: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