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品】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通用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精品】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通用5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

端午節的習俗大致有吃糉子、賽龍舟、桂香袋、飲雄黃酒、用雄黃蘸酒灑在額頭上畫王字、接女歸寧(這一天出嫁的女子都要回孃家),採百草、插艾蒲、系五彩線各地往往不一。

端陽節碌忙人,剝糉蘸糖當早茶。莧菜落油和片粉,面築搗蒜拌黃瓜。每當端午來臨人們便芬芬包糉子,賽龍舟喝米酒、插艾蒲、系五彩線,這便是我們鄖縣人民的風俗。

包糉子

包糉子嘍,包糉子嘍,我興奮的叫着,可老媽不讓我包,氣也,氣也。就憑着我這三寸不爛之舌不到兩分鐘就把老媽說的無言以對了。(不是吹的)老媽讓包了,我又不會包,又想放棄,莫不包上一兩個怎能體現端午日的氣氛呢?恆心突起堅持要包上一兩個,左手拿着一片竹葉,右手拿起大勺,怎麼包呢?要不偷偷窺探一下OK!悄悄瞄兩眼,真簡單,偶會了。再次拿到竹葉感到輕輕摺疊成一個三角形,拿起大勺,挖上一勺糯米,倒入竹葉中,再放上棗、花生、葡萄乾,包好用線紮好放入鍋裏渚一渚,經過一夜的沸騰,一個個香噴噴的大糉子便出現在眼前,一聞,哇,真香,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及糉子讓我吃。好詩,好詩,我在心中暗的想着,莫不嘗上一兩個大糉子怎麼對得起我的勞動成果。嗯,好吃。

賽龍舟

賽龍舟,嘿咻聽那不是龍頭在叫嗎(帶頭),看五條長七、八米的龍船在江面上飛奔、騰舞,一條比一條勇猛,船長可坐12至18個槳水,一個帶頭的,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漿,隨着鼓聲緩促爲節拍,拼命的向前劃去。(我爸是槳手;三爹是帶頭的)帶頭人員雙手左右揮動大聲呼喊到:劃龍船,槳員人也跟着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觀衆,可想而知吶喊助威聲音有多大。

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介紹我們鄖縣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們的端午日也告訴了吧,就這麼定了,OK!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

伴着糉香,又來到了我最喜歡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與外地一樣,端午節是一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插艾草,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滿心想精忠報國卻被奸臣所害,就投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糉子扔進江裏,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爲端午節,以示悼念。

這一天,天空灰濛濛的,而我們一家的心情恰好相反,輕如棉的風浮過我的臉頰,舒服極了!一大早,我與爸爸媽媽騎着車子去奶奶家過端午節,奶奶還炸了糖包與菜角,一定很好吃。可是在半路中,因前天下雨形成一條條泥路,坑坑窪窪的,使我們的車子很難再往前騎,無奈之下,只好把車子停在正好路過的同學家裏,單身前進!我們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艱難地向前走着,鞋上沾滿了泥巴。終於,在重重困難下到了奶奶家,實在把我們給累壞了,我一屁股癱在奶奶家的牀上,開啟了電視,畫面上正放映着端午節不可缺少的習俗——賽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我頓時倦意全散,拍手叫好,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場面真是如此壯觀!

這時,奶奶輕輕地走過來,手裏給我拿着糉子,糖包和菜角,讓我趁熱吃。我就一邊吃着美味的食物,一邊看着賽龍舟壯觀的畫面,真是兩全其美!家鄉的端午節和外地的習俗一樣,過得紅紅火火!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在我的家鄉這是一個最有節日氣氛的節日了,當然我家鄉的端午節也是不一般的惹毛繁華,不信你看。

人端午節一到,大人們都忙活起來了。爲了包糉子,有的摘蘆葦葉子,有的準備糯米,還有的去準備花生米、蜜餞和鹹肉等。

只有我一個人閒着沒啥事好幹,就跑去河邊玩,老家河邊長着一叢象茭白葉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幾株拿回去給爺爺瞧瞧。爺爺一看,說:"這是昌莆。你知道這種植物有什麼作用嗎?"我說:"這個我在網上查了,昌莆是一種可以驅蟲的植物,在端午節同艾葉放在一起可以驅邪。但我不懂這裏是不是有什麼傳說或故事?"

爺爺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作的老龍王,經常興風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寧。玉皇大帝聽說以後,龍顏大怒,就命魏徵在五月初五午時三分去斬了它。

龍王知道了,嚇壞了。立即趕到李世民宮裏去求情,並答應事成之後,給李世民無數珍寶。李世民滿口答應。

於是,到了五月五日這天午時前唐太宗就把魏徵早早請來,讓他陪自己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眼看就要到時間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機。由於有心事,下棋都輸了,酒就喝多了。結果醉倒在地。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葉做的馬鞭,終於按時殺了龍王,爲天下民衆除了一大害。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在端午這天把昌莆和艾葉掛在門前,用來驅邪保平安。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傳統節日的神話傳說。

下午,我們去曲江樓參觀。門前的宣傳欄對端午節作了詳細說明,不過沒有爺爺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而它讓我明白了在我的家鄉龍舟比賽已經移到四月去了,是爲了紀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遠近聞名的溱潼會船節。

在曲江樓聽到服務人員的解說:"現在正是菜籽和麥子收穫的時間,鄉農開心地忙着收穫豐收的喜悅。節日的氣氛不是很濃,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

以臨近端午節前夕,孩子們聽到要過節都高興的發出了歡快的笑聲,幼小的孩子們都等着大人們包糉子,講故事。而我們也將人世塵俗拋擲腦後,投入到節日的歡樂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節,我很想念屈原前輩。屈原是誰你們可能不明白,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

楚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那時他懷着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薦,可卻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絕和抹殺,最終,楚王因不耐煩將他逐到邊疆,之後,屈原覺得自我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我一心鍾愛國家可沒人明白,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羅江。

那個地方的人覺得他很偉大,爲了紀念他,他們不想讓屈原的屍體被江裏的魚吃掉,就投了很多糉子,意思是魚吃糉子別吃屈原的屍體,之後稱這一天爲端午節。

這一天便有了吃糉子的習俗,你們聽了故事必須很感動吧!其實我也感動的一塌糊塗呢!

可是聽了這個故事,我雖然敬佩他,但我覺得,他不應當就這麼結束自我,是個人就會有不足之點,他肯定也會有不足之點,他應當繼續學習和改正他的不足之點,從而改變的更好,而不應當因爲一點挫折就當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這點而不去投江的話,他將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說道端午,不得不把故事放到一邊了,還是講講我家鄉的習俗吧!

我家鄉的習俗你可能還不明白,每當端午過節,我們家鄉就要盪鞦韆,我也不例外。今日,我也蕩了鞦韆,其實他的寓意是蕩掉所有的怨恨和煩惱。

最終還是要給大家說一聲“祝大家節日歡樂!”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

“洋洋,快來,吃糉子啦!”奶奶呵呵地端來剛從鍋裏拾上來的'糉子。“噢!”我應聲而出,趕忙問:“奶奶,哪個是我包的?”其實,不用奶奶指點,我一眼就看出那個躺在糉子堆裏的“四不象”。我如獲珍寶般輕輕地剝開糉子,白白的糯米包裹着紅棗、花生、蜜棗,還有一小塊兒肉餡,真是好看!這可是我的獨創,各種餡混在一起。“看,我包得糉子!”我高興地帶着自己的作品,滿屋子巡遊展示。誰說我年紀小,不會包糉子的,有志者事竟成。來年過端午節,我會把糉子包得“三不象”。總有一天我包的糉子會和奶奶一模一樣。

我剛品嚐完自己的傑作,奶奶就來出了大紅的絲線扣在了我的手腕上,又把彩色的絲線扣在我的腳踝上,說是“百腳神”。更有趣的是還往我的脖子上套了一個綵線編織的蛋兜,裏面裝着在糉子鍋裏煮熟的鴨蛋。哈哈,走起路來,胸前的蛋兜一晃一晃的,可好完了!

我問奶奶:“是不是端午節全國各地的小朋友都要吃糉子,扣絲線,戴蛋兜呀?”奶奶笑咪咪地說:“不是,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我們家鄉揚州,過端午節的時候大人們還會喝雄黃酒,賽龍舟等,其他的地方有的菖蒲、艾草,佩香囊,比武,擊球……”

哦,原來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我喜歡我家鄉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