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初二作文:家鄉的大橋

作文一:家鄉的大橋

初二作文:家鄉的大橋

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實物記錄,體現了人民大衆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然而,也不例外。

我走過很多橋,卻獨愛家鄉那道“獨木橋”。

家鄉的那座橋位於兩村之間。它長約兩米多,由三條不細不粗的樹幹紮成,走起來比較穩定。橋的下面是一條河,水過去比較清澈。小河兩邊是碧綠的草叢,並且還有一兩棵柳樹在兩旁,橋在這樣的天然圖畫中,真是相得益彰,怪不得有杜甫的“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這樣的山色水光與橋共同構成的美景了。

這座橋溝通着兩岸,溝通着兩村,是兩村經商的必經之路。每天經過這座橋的人絡繹不絕。人們有的挑着一婁魚,有的挑着一婁菜。經過這座“友誼之橋”的人,有說有笑的,就這樣,又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畫——友誼通商橋了。

由於這座橋爲人們提供了方便,所以這座橋總是熱鬧非凡。特別是在假日裏,;兩岸的人們有的在做買賣,七嘴八舌的討論着;有的孩子在玩遊戲,手舞足蹈地邊唱邊跳;兩岸的魚兒好像也不甘落後,在夕陽的照耀下競相跳躍,陶弘景的“夕日欲頹,沉魚競躍”就是這樣的景象了吧!這次又再次構成了迷人的風景畫了!

人們不管得替這座橋起名,只好方便地叫它“獨木橋”。

這座“獨木橋”似乎將要面臨拆毀,但由它組成的n幅美圖卻不得不使我們細心回憶起它,這座家鄉橋。

作文二:家鄉的大橋

在我的家鄉——酒泉最大的小區“康盛花園”裏有一座人人知曉的“大橋”,這不但是我最熟悉的一座石拱橋,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座橋。因爲,在那裏我把我最天真、無邪的幼年的快樂留在了那裏。

這是一座無名的石拱橋。橋的底下是一個很大的水池,有噴泉。春天,我常常穿着薄毛衣,套着小外套,扎着兩個小辮子跑去橋上看老爺爺給池子裏面放水。夏天,我又穿着漂亮的連衣裙,蹦蹦跳跳地跑到橋上看噴泉,有的時候,一股水就突然噴了過來,嚇得我拎着溼乎乎的裙子哭着就去找媽媽了。而秋天呢,我又小心翼翼地走在橋上,生怕像夏天一樣忽然又有水噴過來,可是年幼的我哪裏知道,不知早在哪一天噴泉已經不噴水了,而我卻還小心的張望一下,然後快速地跑了過去,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我那時很“笨。”咦,雪花怎麼這麼快就飄下來了!肯定是冬天到了。在我那小小的腦袋瓜裏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於是,我裹着厚厚的羽絨服來到橋上,我調皮地坐到橋的最高處,然後快速地滑了下去,滑到下面的亭子裏時,就會摔一個大跟頭,但是,小時候的我是一個不知道疼痛的小娃娃,所以,摔倒後我會以最快的速度爬起來,拍掉身上的雪,生怕被媽媽發現又對我嘮叨一番。可是現在想起來,我纔會感覺到那是媽媽對我的關心與呵護。

哦,幼年的我把美好、快樂的時光留在了石拱橋上,可是不知爲什麼,當我再一次走上大橋的時候,一點也找不到以前的一切了。當我春天去大橋時,對放水一點也不感興趣了;當我夏天去大橋時,早已知道噴泉會噴到哪裏了;當我秋天去大橋時,再也不會怕那些不會噴水的噴頭了;當我冬天去大橋時,一點也不想玩小時的“滑梯”了……

哦,幼年的記憶,我不是讓你乖乖地呆在橋上了嗎?你們怎麼可以這樣不聽話,難道就這樣消失了嗎?

作文三:家鄉的大橋

最早留在記憶中的橋都是一些小橋。

家鄉也應該算是水鄉吧,很多水溝纏纏繞繞着小村,自然橋也就多了。

家鄉的水溝都不寬,也就十來米吧,架在溝上的橋都很簡陋,往往就是下面兩個橋墩,上面幾塊長長的寬石板,而這些石板排列並不緊密,兩塊石板中間一般會有很大的空隙。但這樣的橋還算穩固,雖說沒有橋欄,但因爲溝都很窄,水又不是很深,站在橋上看橋下的.水流並不覺得害怕。這樣的石橋在小時候的家鄉已稱得上是象樣的橋了,都架在家鄉通向外面的重要的路上,要承受着人走車軋牲畜踏。雖說這石板橋看起來很粗糙,卻能歷時間的風雨,小村中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橋建於什麼時候,關於這些橋的故事也多是一些不小心從橋上失足的傳聞。這橋的悠久歷史雖然從沒有人提起,現在回想起來卻可以揣摸,因爲那些橋面厚厚的石板都已磨損得厲害,本來該是方形的條石楞角都已消失,成了圓潤的了,它們也就成了石橋歷史的象形文字,那兩塊條石間不窄的孔隙就是因爲日久天長的雨雪侵蝕吧!

在一些鄉間小路上,把水溝的兩岸連在一起的則是用木樁和樹枝搭起來的小橋。這些橋都是臨時搭建,不需要花費太多的人力財力,但也很難持久。一般就是村民覺得有些小路走到溝邊斷開很是不便,到對岸要麼涉水,要麼去繞很遠的路。如果是夏天涉水還行,其它季節涉水會很不舒服,況且如果負重的話,涉水更爲艱難;去繞行,路就會太遠,因爲溝一般都很長,這樣會浪費很多時間。於是一些村民自發組織在一起,跟村裏說好,砍上一些樹枝,粗壯的做了橋樁,細些的鋪成橋面。橋面的樹枝鋪得很厚,鋪好後再在上面墊上更厚的一層土,踩實,小橋就架成了。人走在這小橋上,穩穩的,很是方便,再也不必涉水,再也不必繞遠,對這臨時小橋心會生出喜愛,對架橋人也生出感激。只是這小橋的材料過於單薄,或許就是很偶然的一輛牛車從小橋上走過,小橋就會有些變形。如果一場大雨,這小橋上的泥土會被雨水帶走,小橋露出它的骨架,雨過後,某個勤快的村民會重新給小橋補上肌膚。但小橋的生命還是過於短暫,可能一年過後,它已經只剩一些痕跡,再也不能擔負曾經的使命。

而在一些更少人行走的羊腸小路上,還偶爾會在水溝邊看到一座獨木橋。一根木頭孤零零地躺在水面上,每日看着身下的水流,靜候着有人從自己身上攀過。獨木橋總讓人心生恐懼,走在這橋上總會心驚膽顫,兩腿發軟,但爲了不涉水,爲了不繞遠,也只能冒險。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走獨木橋時,嚇得手腳並用,連滾帶爬,走過橋時,已全身是汗。雖說只是獨木成橋,一樣擔負了橋的使命,讓路途變短,只是現在這樣的橋已銷聲匿跡,再也看不見了

標籤:初二 大橋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