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成長作文 > 啓示作文

至聖的啓示初中生600字作文

孔子困於陳蔡。回得米歸,造飯。回取米而食。及請,子曰:“吾夢父,希祭。”回曰:“不可。米玷,不忍棄,乃食。”子曰:“知人不易!”        -----題記

至聖的啓示初中生600字作文

知人不易。

這是至聖孔子所發出的喟嘆。

舉例來說,就像我熟悉的蕭然。她很開朗,經常說個不停。但在一起久了就會發現,她有一個多情憂傷的靈魂。在她的文字裏,“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只有酒紅、深白、冰藍三色存在,令人大呼上當。

也許我小題大做,因爲這司空見慣。夫妻不一定真的恩愛,滿口仁義之人最先挑起戰爭,道貌岸然的人有時內心恰好最是骯髒。這一切都不得不讓千百年來的人和至聖一起發出感嘆:知人不易。

《北齊*顏之推家書》中說:“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寧信眼視,勿信耳聽。”在今天彷彿已成了過去。畢竟人與人之間的隱瞞深了,一次之見,一事之聞就不一定再真實。

如果說知人不易的一些原因可歸結於別人的隱瞞太深,僞裝的太好,那麼另一方面就必得歸咎於人性中的輕視輕信和自己的主觀原因了。於是便有人說:“眼見不一定爲實。”(又譯:眼睛看見的不一定是真的。)

這又啓示我們:與人交往須長時間觀察,萬不能只聽像狡詐的提比略(Tibiling)或寬宏的奧古斯丁(Hogasiding)這樣人的一面之見。也不能只以一件事決定人的好壞,否則"知人不易"便是當然了。

未來將有更多的"畫餅"和"蕭然"。麼認清他們或說是使"知人容易"的方法,就是認清人性,"失去他信力"(魯迅語)。有人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便是這種想法的體現。劉墉更絕,在《我不是教你詐》中說,“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認清人性。不可因爲他們的壞,忘記他們的好;不可因爲他的善,忘記他們的惡”。這大概可算作經典語錄了罷。

但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或自憐,或嘲諷。亞美尼亞君主狂妄地自封“王中王”,卻被羅馬大將用一隻小部隊完全擊敗,便後悔對這爲大將所瞭解的都錯了,哀嘆“知人不易”。其實用對韋斯巴薌的評語再合適不過:“若他不狂妄,便不會知人不易了。”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至聖的啓示,也正是所有人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