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第一次煮飯作文2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一次煮飯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一次煮飯作文2篇

第一次煮飯作文1

每次看到媽媽煮飯,就會想起我第一次煮飯的情景,覺得很慚愧……

那天,書正看得勁的時候,廚房裏飄來了老媽的召喚:“女兒,幫媽把冰箱裏的雞蛋拿兩個出來!”我“恩”了一聲,將懶洋洋的身軀稍變換了一下姿勢。沒過三秒,老媽就忍不住了,繫着圍裙“掛帥親征”,跑到客廳拉開冰箱門,一邊拿雞蛋一邊抱怨:“你看看你自己,都快懶成一條蛇了!就知道飯來張口。”我連書也放下不看了,我今天非要證明給你看不可,誰只會飯來張口了?啊,說話可是要負責任的!本小姐非要做點好菜出來不可,你們走着瞧!

“老媽,歇着去,讓我來!看小女子今天來廚房耍給你看!”

揭開飯鍋一看,米已經加水下鍋了,老媽她多管閒事,我也懶得理她了,插上電源再說,我還要炒菜呢!今天吃什麼呢?我在腦子裏盤算着,馬上想到了“西紅柿炒雞蛋”和“蒸肉餅”這兩樣菜的優點就是簡單易做,就單說“蒸肉餅”吧,簡單得幾乎弱智,把剁好的豬肉平鋪在碟子上,然後放到鍋裏蒸二十分鐘左右就行了,雖然賣相不算好,但是卻很美味的。

我從冰箱裏拿出兩個西紅柿,把它洗乾淨後,每個切成四份,放在碟子上。把鍋洗乾淨,先放油,“噼裏啪啦”油熱了,開始放入西紅柿,“刷”!好,那鍋鏟再炒一下,我開始回憶起老媽炒菜的模樣,一步一步地學着…“恩,有點兒模樣了,可以放雞蛋了吧!”我跑出客廳,拉開冰箱門,拿出兩個雞蛋,馬上又奔回廚房,眼看鍋裏的西紅柿就要焦了!我趕緊把火關小,然後拿起鍋鏟……一切都晚了,都怪我太粗心,之前沒有把火關小,我望着那紅中帶黑的西紅柿,只好勉強地放入了雞蛋,再炒一下,關火,搞定!

我把我的作品放到老媽面前,平時都是我挑老媽的'毛病,今天卻反過來讓她鑑定我的成果。早已經料到會被教訓,因爲那西紅柿……唉,可恨的老媽一點面子都不給,把我的作品貶得一文不值。“看看這西紅柿,它像西紅柿麼?黑乎乎的,就是粗心……”然後,老媽用筷子夾起一小塊肉餅往嘴裏塞,點着頭,“吾…這個還差不多!”我大喜,趕緊抓起筷子就試味,“媽呀!這還叫可以?都快鹹死我了!”好哇,老媽還在一旁偷着樂!

這次煮飯雖然失敗了,但我也沒有灰心,正所爲‘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我相信只要有信心下次一定能做好。

第一次煮飯作文2

下午五點鐘的時候,劉老師把我叫到廚房,說:“泉泉,今天來教你怎麼煮飯!”

開始我有點詫異,但轉念一想:媽媽不是常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學會了做飯,不又多了一項本領嗎?於是,我興高采烈地說:“太好了。”由於我心急,就把手伸到電高壓鍋裏。還好劉老師提醒我:“你可沒洗手,你是想讓我們拉肚子嗎?”我聽了劉老師的話,連忙把手縮了回來,開啟水籠頭把手洗得乾乾淨淨。

劉老師又說:“現在你可以去量米了。”話音剛落,我便拿着電高壓鍋去盛米。只見我剛把電高壓鍋拿起,劉老師又說:“停!”我把電高壓鍋放下,說:“怎麼了?煮個飯就這麼難嗎?”劉老師搖頭說:“這重不重啊?萬一等下淘米的時候進水了怎麼辦?所以要把電高壓鍋裏的鍋膽拿出來盛米,這樣就輕鬆多了!”我聽了,便拿出鍋膽盛米。我開啟米桶蓋,拿出量杯。

可我一看量杯就呆了,我對劉老師說:“每個人該吃多少飯啊?這量杯上有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三,我該選哪個?”“四分之三!”劉老師飛快地報出答案。我算了算一共幾個人,然後把指定的米倒進鍋膽,我轉過頭對劉老師說:“現在該怎麼辦?”劉老師回答道:“現在該淘米了!也就是把鍋膽裝一點水,然後用飯勺攪拌,最後把水倒掉,就這樣連續三次就可以了。”

我接好水,用飯勺攪拌了幾下,水一下子變得渾濁了,準備把水倒掉,可我有點爲難了,怕自己連米也一起倒掉。劉老師見我猶豫不決,便示範了怎麼倒水。我學着劉老師的樣子,把鍋膽稍稍傾斜,讓水慢慢流出,直到米到鍋膽口邊,便忙把鍋膽立起來,再接水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淘洗。劉老師笑着說:“第一步淘米順利完成,現在要學會怎麼放水,你看下,米鋪在鍋底大約兩釐米厚,那麼加水時你就高出米麪一釐米,依此類推,懂嗎?”

我二話沒說,便把水裝好了。劉老師過來一看:“你又沒把米弄平,你怎麼知道是不是一釐米?”我大吃一驚想:“這可怎麼辦呀?”劉老師看出了我的心思,端起鍋膽,左一晃,右一晃,米竟然變得平整了!劉老師又用勺子把米打亂讓我把米弄平。

我依葫蘆畫瓢也像劉老師那樣把米弄平了。我仔細一看,發現水竟然超過兩釐米了,但是要我現在倒出水已經不成問題,我輕而易舉就做到了。

最後,劉老師讓我把鍋膽邊上的水抺幹,放進電高壓鍋裏,蓋上蓋子把按鍵轉到煮飯那個刻度上。劉老師拍拍我的小腦袋,說:“大功告成!你就等着享受勞動成果吧!”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飯終於熟了,我聞着那飯香,心裏別提有多高興。